《调动学生学习动机,进行有效阅读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动学生学习动机,有效进行阅读教学
学生学习动机有指向学习行为,或者说是唤起学习行为,维持学习行为和行为反馈三部分,这三部分的基本状态和表现方式是不一样的,其调动、培养的方式也有很大区别。

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经常产生指向学习的行为,不管是因为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或者认为学习很重要,抑或是受到了某种外在的压力,但是他们的行为往往维持不了多长时间,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困难,便产生了懈怠,觉得不能获得自己所期望的结果等。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有效进行课堂教学就成为了教学改革的主要研究课题。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说过:“问为学功夫,以何为先?曰:……专在人自立志,”“有志于学者,……只看志如何?”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军事家诸葛亮《诫子书》也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这些都强调“志”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是学习的前提。

“志”,即“立志”(与现代的“动机激发”相当),主要是指学习者获取知识经验的动机、态度和目的。

学习成果的获得,首先取决于学习者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立志是成功的第一步。

从教多年,有较多的教育教学方法,但缺乏精准的教育理论,没有教育理论支持的教育教学手段,空洞、无力。

学习了《学科教学心理学》我明确了不少的教育理论与教学策略,支持我把日常的教学工作系统的、科学的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化,教学思想的落实,教学方式的运用。

第一,利用反馈信息调动学生学习动机之成就动机,促课堂教学实效性。

成就需求——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求。

高成就者三个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喜欢能立即给予反馈任务。

反馈就是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反馈要清晰,具体。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提出“尝谓教而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探究,自求解决。

”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使学生具备自我评价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也十分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提出“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与互动——应注重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并强调“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让自评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自发意识,促进自己的学习和发展,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励学习的信心。

为了帮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学习活动评价表。

表格如下:
京版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设有精读和略读课文,为了更有效的进行阅读教学,我在教授略读课文时,在教学精读课文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自学提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学习活动评价表。

例如:《漫谈沟通》是第九册语文教材第6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从文体上讲是一篇随笔式的说明文,要说明的问题是自然界的动物能用不同的方式与同类沟通,而人类是最擅长沟通的动物。

本单元两篇精读文章《只有一个地球》《蝉》都是说明性文体,有了前两篇精读课文学法上的指导,学生在学习《漫谈沟通》一课时就显得较为轻松,就有充实的时间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评价活动。

课堂上学生借助课后表格理解课文中都介绍了哪些动物的沟通方式?这是用什么说明方法让你感到了什么?在小组合作让学生们填写学习活动评价单。

在唤起学生学习动机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学生们自评互评发现自己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的优缺点,便于时时调整学习方法查找不足。

动机促进学习,而学习的成功又可以反过来增强学习动机。

因此,在种种激励动机的手段中,最根本的是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取得一定的成功,并清晰地认识到自己。

在小学阶段,教师如能够提供正确的反馈信息,再加上适当的评价,就会取得相当的好效果。

第二、巧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动机之需求层次,促课堂教学实效性。

马斯洛将动机看作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求所组成,1970年新
版《动机与个性》中将原来的五个层次,改为七个层次。

学习动机出现在第五层,成长的需要。

教师在调动学生学习动机的同事,要考虑学生的生理、安全、爱与归属、自尊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只有在这些需要的基础上学生才能产生求知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提出“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基于以上所述,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应该把调动学习动机作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

教师应精心设计导语,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使学生产生要“一探究竟”的冲动。

学生好奇心强,一个悬念、一个亟待弄清的疑问,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我针对这一特点,巧设悬念巧用多媒体设备,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例如:京剧《赤桑镇》选段是第九册语文教材第4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是传统京剧进课本的第一课,本唱段表现包拯铡死包勉后面对嫂娘的斥责,对嫂娘晓以大义的一番赤诚表白。

包拯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五年级学生对于包拯的其人其事有些了解,但对京剧这一艺术门类的语言表达方式的认识微乎其微。

京剧是国粹,学生对此有一定的渴求,就需要教师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求知欲。

在本课教学步骤分三步:欣赏唱段,感受京剧艺术魅力;品味唱词,激发情感产生共鸣;回归文本,体会朗读升华情感。

教学中,我巧用电化教学,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

出示包拯的人物形象,让学生结合
资料介绍包拯生平,有效的整合唱段前的剧情介绍,让学生产生进一步了解剧中人物的欲望。

接着欣赏《赤桑镇》选段,提问学生:“京剧在我国被誉为国粹,你了解多少相关的知识呢?”这样的导语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好奇的心态,急切地希望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和课文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转化为欲“一睹庐山真面目”的认知内驱力。

所谓的将乐贯穿于教学之中,也就是这道理。

学生只有满足了爱的需要、自尊需要后,才会发自内心地生认知需要。

让学生体味成功和满足,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学习经验,而成功的学习经验又会使他们期望在随后学习中获得进一步的满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