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常见的地理计算问题.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理论阐释】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典例导悟】
例1 ( 2009·全国Ⅰ)2.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 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 甲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图1显示四个 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一.比例尺的计算
【理论阐释】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三者之间的换算) 2.比例尺放缩及引起图幅面积的变化,是其比例尺放 大(或缩小)倍数的平方。 3. 经纬网计算两点间的距离,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º 的经线长约为111km,经度相差1º,纬线长约为 111·cosφkm〔其中φ为地理纬度〕。
经纬网图,已知M地位于赤道,N地
比P地先见到日落;此刻,图中70度
纬线以内为极昼,再过8小时,N地
太阳高度达当日最大。读图网回答,
此刻太阳直射
A.世界著名渔场 B.世界著名油田
C.暖流流经地
D.热带沙漠地区
【解析】N地比P地先见到日落,说明N地位于P地的东侧,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说明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 心的俯视图,由图中70°纬线以内极昼现象可知,太阳 直射南纬20°,再过8小时,N地太阳高度达当日最大, 由于N地经度为30°E,可知太阳直射150°E。太阳直射 点坐标为(20°S, 150°E).可以定位此处位于澳大利亚 的东海岸,为东澳大利亚暖流。 【答案】C
4.通过日影长短计算地理坐标:ctgH=影长÷物体长度 5.通过太阳高度计算地理坐标:正午太阳高度H=90º- △φ(φ为待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纬度差: 同在南(北)半球,大值减小值;一地在南半球,一地 在北半球,两地纬度数相加)。 6.根据光照图判断地理坐标。
【典例导悟】
例1 ( 2009·四川卷)10.图3是
右图中①②③④四个
地区中,人口再生产
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
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甲城市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的现代型人口模式,图中与之相应的是①。
【答案】A
九.城市化水平的计算
【理论阐释】
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数÷该地区总人口数
【典例导悟】
(2008·四川卷)图3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 化。读图3,回答5~7题。
【典例导悟】
例1(2009·宁夏卷)4.南极中山站(69°22′24″S,
76°22′40″E)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
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 80°25′01″S,
77°06′58″E)正式开站。据此判断昆仑站与中山站的
直线距离约为( )
A.820千米
B.1020千米
A.15 ℃ B.18 ℃
C.21 ℃ D.24 ℃
【解析】上午10时,甲聚落气温为17 ℃。由上题可知H 地比甲地高出1500米,温度应低9℃。H应为8℃,但由 于受高压系统影响,其温度为12℃,比正常高4℃,5小 时后,高压系统恰好移到甲聚落附近,甲地气温要比正 常高4℃左右。题干中提示上午10时,甲聚落气温为 17 ℃,到15时甲聚落的气温至少要在21℃以上(14点 左右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段),所以D选项正确。 【答案】D
七. 气温计算
【理论阐释】
气温垂直递减率: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
【典例导悟】
例1(2009·全国Ⅱ)7.图2中,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 中心相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东移。 据此回答。上午10时,H地气温为12 ℃,甲聚落气温为 17 ℃。到15时甲聚落的气温最接近
【解析】读图可知,丁地6点日出,A错误。丙地4点日 出,说明20点日落,B错误。乙地2点日出,则22点日 落,昼长20小时,C正确。甲地出现极昼,D错误。 【答案】C
五. 有关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理论阐释】
①正午太阳高度H=90º-△φ(φ为待求地点与太阳直射 点的纬度差。纬度差:同在南北半球,大值减小值;一 地在南半球,一地在北半球,两地纬度数相加)。 ②太阳能热水器摆放角度:保证采光面与正午阳光垂直。 ③楼间距的计算: L=楼高×ctgH (L为楼间距,H为当 地全年最小太阳高度角)。 ④垂直物体日影长度计算:ctgH=影长÷物体长度。
四.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的计算
【理论阐释】
①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º。 ②日出时刻=12-昼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 ③昼长=24小时-夜长。
【典例导悟】
(2008·广东卷)9.图3为某日 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 的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 此时,东十区区时为12时。对 图中四地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 丁地地方时12时日出 B. 丙地地方时16时日落 C. 乙地昼长20小时 D. 甲地夜长12小时
六.地理坐标计算:
【理论阐释】
l.根据北极星高度计算地理纬度:北极星的高度等于当 地的地理纬度。 2.通过距离计算地理坐标: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º的经 线长约为111km,经度相差1º,纬线长约为111·cosφkm (其中φ为地理纬度)。 3.通过时间计算地理坐标:经度每隔15º,地方时相差1 小时。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
2.日照图上时间的确定 (1)晨昏线与赤道交点所位于的经线地方时为6点或 18点。 (2)将昼半球平分的经线地方时为正午12点,将夜半 球平分的经线地方时为子夜0点。 (3)全球总是被两条经线分割成两个日期,分割日期 的经线分别是日界线(180°经线)和0时经线。
【典例导悟】
例1(2009·宁夏)3.南极中山站(69°22′24″S,
【典例导悟】
下图中a→c→b→c→a是20ºE某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 的变化情况,据图回答b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
A.50º08' B.46º52' C.17º D.30º26'
【解析】此地一年当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可达90º,应 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a、b表示夏至日、冬至日的太阳 高度,夏至日正午太阳光线相对该地应是从正北边斜射过 来,冬至日应是从正南边斜射过来,a应是冬至日时太阳 光线,b就是夏至日时太阳光线,且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 度比夏至日大,此地应在0~23º26'S之间,由公式 H=90º-|Ψ-α|=83º,Ψ=16º26',所以在夏至日时(即 b)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90º-|16º26'+23º26' |=50º08' 【答案】A
5.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A.10%
B.20%
C.30%
D.40%
【解析】从图中读出该城镇在1982年的乡村人口 (80000万)和城镇人口(20000万),再用城镇人口 (20000万)除以总人口(100000万),得到城市人口 比重为20%。 【答案】 B
十.工农业区位选择
【理论阐释】
76°22′40″E )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
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
( 80°25′01″S ,77°06′58″E)正式开站。根据
上述条件判断:昆仑站正式开站时,北京时间为2009年
2月2日( )
A.5时25分
B.6时25分
C.12时25分
D.13时25分
【解析】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 位于东5区,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为12时25分。 【答案】C
8.如果工厂选址在O点最合理,那么( )
A.M1的原料指数大于M2的原料指数 B.M1、M2的原料指数都大于1 C.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约需要0.5个单位重量
的M1、M2 D.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约需1个单位重量的M1、 M2 9.若生产2个单位重量的产品需要3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1, 2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2 ,那么工厂区位最好接近以下四 个点中的( )
地理计算既是地理基本技能,又是重要的考核内容。高考 地理试题中常有此类题目出现,而且往往是试题中的重点 和难点。常见的地理计算主要包括比例尺计算,相对高度 和坡度的计算,地方时、时区与区时计算,人口出生率、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及人口密度的计算,人口的就业结构、 能源消费结构、农业产值结构等类似计算,人均耕地、人 均粮食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类似的计算。
例3 ( 2005·全国卷Ⅰ)7.图2为亚洲两个国家略图。 读图判断,甲乙两地距离约为 ( )
A.300千米 C.1300千米
B.550千米 D.1550千米
【解析】题干提示为亚洲两个国家,所以①图中甲坐标为 34°N,36°E。②图中乙坐标为29°N,48°E。将两点绘制 在同一经纬网图中,利用勾股定理估算。 【答案】C
工农业区位选择往往要考虑运费高低、遵循利润最优的 区位原则,涉及到一些地理计算,这种计算往往是粗略 计算或者估算,通过估算结果进行合理区位选择(即最优 区位)。
【典例导悟】
例1 ( 2005· 全国Ⅰ)假定工厂选址时只考虑运费, 且运费仅与所运货物的重量和运距成正比。某原料指数 等于该原料与产品重量之比。下图中,O点到原料M1、M2 产地和市场N的距离相等。据此回答8、9题。
二. 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
【理论阐释】
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 (n-1)d <△H<(n+1)d(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 条数,d表示等高距)。剖面图中看两地高差。
【典例导悟】
(2009·全国Ⅱ)6.图2中,
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
心相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
天约200千米的速度东移。据
例2(2008·广东卷)8.图3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 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此时,东十区区 时为12时。读图回答.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A.30°E, 20°N C.30°E, 20°S
B.150°E, 20°S D.150°E, 20°N
【解析】根据题干,东十区区时为12时,说明太阳直射 150°E,排除A、C,再根据图中甲地日出时间为0点,则 日落时间为24点,说明70°S点以南为极昼现象,太阳直 射20°S。 【答案】B
此判断H地与甲聚落的相对高
差约为 ( )
A.800米
B.1500米
C.1800米
D.2100米
【解析】据图可知H地海拔在1800米~2200米之间, 甲聚落海拔在400米~ 600米之间。因此两地的相对高 度在 1200米~ 1800米之间。 【答案】B
三.有关时间的计算
【理论阐释】
1.时间的计算 ①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º,对商四舍五入取整数 ②经度每隔15º,地方时相差1小时;相差几个时区就 相差几个小时; ③所求地方(区)时=已知地方时(区)时±时区差 (东加西减)。
例2(2007 全国卷Ⅱ)11.图4所示北半球某区域。a为纬 线,b为晨昏线。b线中M点纬度值最大,N、P两点纬度值 相等。若Q、R两点相距60个经度,且R点为30ºE,图示区 域为夏半年。此时北京时间为
A图示区域为夏半年,且b线以北为昼半球,过 M的经线为夜半球的中线,地方时为0时,Q、R相距 60个经度,且R为30°E,即过M的经线地方时为0°, 可知此时0°经线为0时,从而可以算出此时的北京时间 为8时。 【答案】B
C.1220千米
D.1420千米
【解析】昆仑站与中山站经度相当,纬度相差11°,则实
际距离相差11°×111km/度=1221km
【答案】C
例2(2007·宁夏卷)36.图8为甲、乙两岛略图,其中甲 岛地势低平。两岛相比,实际面积较大的是( ) 岛。
【解析】两岛图上面积相似,但两图比例尺甲大于乙, 所以实际距离乙图大于甲图。 【答案】乙
A.N
B.P
C.Q
D.R
【解析】本题材料新颖、平时很少见,学生在短时间内 拿到试题总有些措手不及的感觉,总是觉得地理难,但 静下心来仔细阅读试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角度仍然是地 理主干知识。本题是在假定只受三个区位条件影响下的 工业区位选择,难在利用材料把定性和定量结合起来考 查,灵活性很强。(1)读懂题意是解题的关键。工厂选址 在O点最合理,也就是总运费最低,又根据几何可知, 从M1、M2产地到O点,O点到N点运输费用相等时,总 运费最低.又知道,O点到M1、M2产地和市场N的距离 相等,只有在货重相等的情况下,从O点到M1、M2产 地及N点的运费完全相同。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