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环境改造设计探析——以增城小楼镇东西境古村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环境改造设计探析——以增城小楼镇东西境古村落老街改造设计为例
作者:房仕钢
来源:《广东园林》 2012年第2期
房仕钢(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广东广州510520)
FANG Shi-gang(Guangdong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Guangzhou 510520,China)
摘要:通过介绍增城小楼镇东西境古村落老街的景观环境改造设计,探析历史文化街区的
改造模式、改造规则与方法、改造内容等。

寻找在街区改造中使历史文化能够得以保存、更新
和延续的做法。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东西镜古村落;改造;文化传承;广东园林
文章编号:1671-2641( 2012) 02-0028-04
中图分类号:TU986
收稿日期:2012-01-06
文献标识码:A
修回日期:2012-02-28
Abstract: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reconstruction and design of the Dongxijing ancient village in Xiaolou Town ofZengcheng ,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elements, methods and patterns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reconstruction anddesign.
Key words :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Donxijing ancient village; Reconstruction pattern;Cultural inheritance;Guangdonglandscape architecture
1东西境古村落老街概况
东西境老街位于增城小楼镇,距增城市区仅10 km,附近有增派公路、在建的广河高速和
增从高速经过,同时也是增城绿道上的重要节点。

区内及周边地区自然资源及人文景观丰富,
有二龙山森林公园、报德寺、万亩冬瓜迟菜心基地等景点。

东西境老街有着“岭南周庄”的风格。

800年来,古朴的集贸古街紧密地联系着东西境古
村落,周姓家族长期在这里生产生活、生息繁衍。

麻石道路、祠堂厅夏、民居排屋、旧时私塾、举人旗石,还有岭南特色的“田、塘、村、林”古村落格局,蕴含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俗文
化(图1)。

2改造面临的问题
2.1如何延续古村落街区的“肌理” 东西境古村落老街作为岭南古村落,质朴、宁静而富有历史韵味。

如何在改造中保留原有的“肌理”,这成为设计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2如何进行“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
在东西境古村落老街具有古乡村风韵的建筑中间穿插了一些新建的、不具有保留价值的建筑,影响了古村落的风貌。

如何对街区进行“有机更新”是设计者面对的另一个课题。

2.3古村落街区的改造模式问题东西境古村落老街的改造模式应该避免进入当前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三个误区:
一是企业操办,追求回报。

大量拆改原有建筑,建设商业景点、开发旅游;或者只是修缮沿街立面一层皮,对当地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不多。

这两种做法都背离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初衷。

二是“人房分离”。

在历史文化街区中迁移全部村民,再建房屋,外观相似但内质已改。

或变成有钱人的新社区,或变成旅游参观的“布景道具”,完全改变了街区的性质,文化的传承无从谈起。

三是拆真造假,搞仿古一条街。

迎合了一时的旅游开发需要,经济效益会有,但是文化遗产的价值却不复存在,得不偿失。

从长远看不会为群众所认可。

这些改建模式都应该加以摈弃。

我们需要在东西境古村落老街的改造中探讨出一个比较合适的改造模式及改造后的运营模式。

只有找到了合适的改造模式,才能更好地保存、更新和延续。

2.4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存在消防安全隐患
整个村落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

首先是给排水系统超负荷,供水量不足,难于满足现今的生活需要;再者是公共环卫设施严重不足;然后是村落没有服务游客的基本设施。

部分街区的道路格局不符合现行的消防通道尺寸要求,一旦发生火灾,消防扑救困难,后果不堪设想;而且,历史文化街区内大多是砖木结构的房屋,容易引发火灾,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3改造实践的探讨
3.1改造模式的选定
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模式在当今的实践中主要有三种模式:“上海新天地”模式、“菊
儿胡同”模式、“周庄”模式。

这三种模式各有特色(表1),而且都不乏成功的案例。

通过表格可以看出这三种模式改造的主导力量、资金来源、改造后的功能和新建建筑的比
例都有差异,且改造后的风貌协调程度也是有所不同的。

“上海新天地”模式改造主导力量和
资金来源都是房地产开发商,必然更注重商业效益,改造后的功能也是以商业为主;“菊儿胡同”模式和“周庄”模式改造主导力量都是政府,较注重对改造后的综合效益的考虑。

经过对东西镜古村落项目本身的认真思考,我们最终还是选定了“上海新天地”模式与
“周庄”模式相结合的模式来进行改造。

改造的主导力量是房地产开发商、政府和居民。

保留
原街巷网络,保留、修缮大部分建筑,新建建筑参考原风格,改造后的街区功能以商业(饮食、娱乐业)、旅游和居住为主。

这样的改造模式不仅维护了原有功能,还增加了旅游功能,旅游
收益会提高居民自发保护的热情,增强了街区的生命力。

这种模式,对于历史风貌价值大于史
料价值的非文保单位建筑是较为适宜的。

因为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风情,还
营造了一种怀旧的文化氛围,为街区商业活力与经济价值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确定保护和改造的标准和方法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原则作了相应的规定:历
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历史建筑,应当保持原有的高度、体量、外观形象及色彩等;历
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应当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实行分类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但是,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
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除外。

在小楼镇东西境古村落老街改造中,我们也是遵循《条例》的原则
来实施的。

第一,要保护历史的真实遗存。

在东西境古村落中,保留了比较完整的周姓祠堂厅夏、民
居排屋、旧时私塾、举人旗石和古朴的集贸古街。

对这些真实遗存重点保护,不做任何形式的
改动。

第二,保护的重点是外观的历史风貌。

建筑的外观依原貌维修整饰,室内可以按现代生活
的要求进行改善,增加必要的设施。

保护构成历史风貌的其他要素,包括道路、街巷、院墙、
古井、荷塘、溪流、驳岸、古树等(图2)。

拆除一些对表达历史风貌有副作用的新建物、构
筑物。

对一些有特点的细节或细部可加以特别的雕凿。

第三,实现街区功能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

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成片的地区,有大量居民
在这里生活,是活态的文化遗产,不能只保护那些建筑的躯壳,还应该保存它承载的文化,实
现街区功能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

并且,在保护和传承文化的同时要兼顾改善环境和发展经济。

3.3加强街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消除安全隐患
东西境古村落街区要得到更好的保护、更新和延续,进行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3.3.1更换和改造原有的供水、排水管道系统根据街区内的道路布局,合理布置供水管网
系统;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

同时,加强街区内环卫设施配备,增加公厕等公共场所,为
游客观光旅游提供便利,但要注意游客服务设施的设计应与历史文化街区整体风貌相协调。

3.3.2对遗存建筑内部结构进行深入调研、探索对内部结构已经破旧、不牢固的部分进行
合理的加固和整修。

修整都以“修旧如旧”为原则。

3.3.3建立合适的消防系统由于东西境村内存在较大火灾隐患,应从多方面着手加强消防
措施。

一是在历史街区周边道路等交通环线设置消防车辆的主要通道,在街区内部合适处抽疏
房屋作为消防应急通道,利于救火与疏散;二是增设消防栓、灭火器等消防设施。

4定位和开发思路
4.1景观环境改造定位
东西境古村落,总占地面积为36.19 hm2。

以岭南古村落文化为资源依托,我们把其改造
后的性质定位为休闲度假古村落商业街;以“景观休闲、商业购物和文体活动”为主题;以
“两轴一环”为骨架,打造以古村落为背景的商业街形象。

4.2东西境古村落老街开发思路
东西境古村落老街是以“两轴一环”为骨架,打造以古村落为背景的景观休闲、购物和文
体活动为主题的游憩场所(图3)。

“两轴”分别指以古村落原有村道升级改造的商业购物轴
和沿荷塘岸边打造的景观休闲轴,“一环”是环古村落修建的自行车道。

4.2.1商业购物轴商业购物轴就是由原连接东西境村的村道和村道两侧的房屋升级改造而成。

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对村道两侧的房屋进行勘察和评估,保留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建筑,拆除没有保留价值的建筑;二是以“修旧如旧”为原则修建与原古村落建筑风格一致的建筑,开发商业、餐饮、娱乐休闲和住宿功能;三是以有历史传承价值的青石板路代替水泥路面,在沿路周边增加一些乔木、灌木和草本相结合的绿化。

4.2.2景观休闲轴景观休闲轴就是在沿荷塘边修建一条供游客休闲散步的具有良好景观的
绿色走廊,方便游客近看周边优美的荷塘景色和远眺美丽的乡村风景。

4.2.3自行车绿道“一环”就是环村落修建一条自行车绿道。

设计理念是为游客打造一条
能够完整观览古村落风貌的通道,既锻炼身体,又感受乡村优美环境,一举两得。

5小结
增城小楼镇东西镜村落改造之后真正实现延续历史文化街区的“肌理”,确实做到了“保存、更新和延续”,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成功改造历史文化街区最重要的是延续街区的“肌理”,对街区进行“有机更新”。

而这
就需要改造的决策者能够很好地了解待改造街区的历史并选择合适的改造模式,把握好改造的
内容和规则。

审稿编辑:赵建华潘建非
作者简介:
房仕钢(1976-),男,广东梅县人高级工程师
E-mail: fsg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