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耳科领域的诺贝尔奖1-1914年诺贝尔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科领域的诺贝尔奖——罗伯特.巴拉尼
罗伯特.巴拉尼(Róbert BÁrÁny,1876 年4 月22 日-1936 年4 月8 日)是一位奥地利出生的匈牙利裔犹太人,也是一位生理学家。
在1914 年因为对于内耳前庭的生理学与病理学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前庭是位于我们耳朵内的特殊位置感受器,负责感知头部的位置和运动,由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三部分组成。
半规管内是液态的淋巴,当头部出现角加速或减速时,淋巴液由于惯性作用出现滞后,浸泡在淋巴液内的感觉纤毛就能敏锐地感知这种运动变化并把物理刺激转变为化学信号经突触传递给神经。
这一感知过程大致类似于鱼缸底部的水草:当我们搬动鱼缸时,水的晃动会引起水草的左右摆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水草的摆动方向来反推得到鱼缸整体的移动方向。
眼球的运动肌肉和全身各部肌肉与前庭神经有着非常广泛的神经联系。
当前庭神经通报了身体的位置变化时,眼球和各部肌肉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以确保视网膜成像、调整姿势以求维持平衡。
前面提到原地旋转后眼球的变化医学上称之为眼震(Nystagmus),而由前庭受刺激诱发的眼球运动则称为前庭-眼动反射。
人类对前庭功能的探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早在19 世纪初,Flourens 就已经通过实验证明刺激半规管会诱发眼球的节律运动;浦肯野则发现旋转会诱发眼震。
而真正给耳科学带来革命性发展的,则要首推奥地利科学家罗伯特·巴拉尼(Robert BÁrÁny)。
1876 年4 月22 日,巴拉尼生于维也纳,是家里6 个孩子的老大。
不幸的是,幼年的巴拉尼染上了骨结核,这导致他的膝关节终生僵硬。
倔强的巴拉尼并不屈服于身体不便,网球、登山等运动陪伴了他一生。
也许也正是这个身体方面的原因使得巴拉尼成年后走上了医学之路。
1905 年,巴拉尼在对前庭器官的功能研究中收获了重要发现。
当时,已经有很多人注意到向耳内注射药物会引发患者眩晕甚至眼震,但是其中的机理并不明朗。
巴拉尼对此现象也做了系统研究,不过研究的突破还是要归功于一次偶然事件。
某天,一位患者向巴拉尼抱怨说,上次注射的药水太冷了,并且注射时眩晕感非常强烈。
巴拉尼深感抱歉,于是此次注射时换用了非常温暖的药水。
不料患者还是发生了眼震,并再次抱怨晕得厉害。
细心的巴拉尼发现,此次患者的眼震方向与上次正好相反。
由此巴拉尼论断,正是由于注射药物的温度不同,导致内耳半规管的淋巴液受热或遇冷并发生沉降,从而诱发眼震。
冷热温度不同,淋巴液沉降的方向相反,相应的眼震方向也就相反。
巴拉尼的发现首次给耳科学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检查方法。
从此,通过冷热法诱发眼震,医生们能够评价患者的前庭功能是否完好。
随着内耳外科手术的进展,许多过去无法治疗的疾病得到了治愈。
巴拉尼还解释了旋转造成眼震的机理,并发明了"瘘管试验"来检查患者内耳迷路有无瘘管形成。
对于小脑的功能,巴拉尼也做了深入研究。
他认为,正是由于小脑皮质不断地向全身肌肉发出神经冲动,从而使肌肉维持正常的张力,这对保持身体姿势非常重要,而肌张力则受
前庭器官发出的神经刺激的影响。
通过对小脑损伤患者的研究,巴拉尼指出了某
些中枢的存在和位置,并成功进行了小脑诊断。
一战爆发后,巴拉尼将部分注意力转向其他领域。
在颅脑外伤方面,巴拉尼倡导新的伤口处理方法,经过妥善缝合处理,颅脑外伤感染率大大降低,他的处理方法在各国军队中被推广采用。
战争中,作为同盟国奥地利的随军医生,巴拉尼很不幸地被俄军俘虏,并关押在一处战俘营里。
1914 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候选人并未得到卡罗林医学院的认可:所有候选人的成果均无法满足诺贝尔遗嘱的要求。
根据规则,1914 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暂时被搁置,以待来年的新提名。
1915 年,凭借对前庭器官生理学和病理学的研究成果,巴拉尼被提名为医学奖的候选人,诺奖评委会决定将1914 年搁置的医学奖颁发给他。
不过,此时的巴拉尼还在俄军的战俘营里。
如此杰出的科学家因被关押而无法领取诺贝尔奖,这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1915 年,瑞典卡尔王子代表国际红十字会向俄军进行交涉,请求释放巴拉尼。
1916 年,巴拉尼被释放,同年,这位被俘的科学家终于从瑞典国王的手中领取了珍贵的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获释的巴拉尼回到了故乡维也纳,不久后移居乌普萨拉。
晚年的巴拉尼转向对肌肉风湿病的研究,甚至在中风、部分瘫痪后仍坚持写作。
罗伯特·巴拉尼于1936 年4 月8 日逝世。
罗伯特.巴拉尼
1876 年4 月22 日巴拉尼出生于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父母亲都是犹太人,父亲是一位农场主,母亲是布拉格一位科学家的女儿。
他是家里六个孩子的老大,巴拉尼年幼时患了骨结核病。
由于家境不富裕,无法医治好,他的膝关节永久地僵硬了。
尽管如此,巴拉尼的父母并没有对巴拉尼多一份"疼爱"。
只要是巴拉尼自己能做的事情,父母亲就在一旁"袖手旁观",只是偶尔说上一句表扬的话而已。
在巴拉
尼15 岁生日那天,在吃生日蛋糕之前,父亲对巴拉尼说了这样一番话:" 孩子,我们从不把你当成一个残疾的孩子看待,我们不会给你特殊的呵护,因为我们知道没有人能呵护你一辈子,除了你自己。
只有当你养成自理的习惯,你才有自立的能力,才能在未来掌握自己的命运。
孩子,我们希望你能明白,我们也是爱你的。
"巴拉尼
将父亲的这一番话永远记在了心里,虽然他只有15 岁,但对
于父母的良苦用心,他已经能够理解。
从18 岁起,巴拉尼的父母就在经济上和巴拉尼断了联系,让巴拉尼真正独立起来,他们只是在背后默默地关注。
巴拉尼后来的人生路充满了坎坷,但是,他从没有丧失对未来的信心。
他立志学医,在探索的道路上遭遇无数次失败,但是,巴拉尼从没有灰心。
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才使巴拉尼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于1914 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18 岁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900 年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前往法兰克福的实验室工作(内科)一年,回维也纳后学习了一年外科,一年神经外科。
1903 年受到了欧洲当时著名的耳科教授亚当. 波利兹的指导。
主要研究的课题是前庭部分,他提到前庭是受到神经支配的,并对眼球震颤现象深入的研究。
一天,
巴拉尼替一位病人耳注射时,病人有强烈的晕眩感,结果发现到注射液的温度比平时低了很多,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位于内耳半规管中的淋巴液会因温度的改变而发生一些不一样的变化,1905 年5 月发表了题为《热眼球震颤的观察》的论文。
进一步研究发现前庭因旋转后会使人体产生头晕现象,称为前庭反应。
他还发现内耳前庭器与小脑有关,从此奠定了耳科生理学的基础知识。
1909 年亚当•波利兹教授病重后,他把主持的工作全部交给了巴拉尼。
罗伯特•巴拉尼研究了脑和耳在人体平衡中所起的作用。
他设计了一些简单的方法来诊断内耳中用于控制平衡的前庭器官的问题。
1910 年至1912 年间,先后发表了《半规管的生理学和病理学》和《前庭器的机能试验》两本著作。
由于他的工作和科研有突破性的贡献,奥地利皇家授予爵位,1914 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这是人材济济的维也纳大学首位获诺贝尔奖的人。
但是获奖通知书发至他所在的维也纳耳科研究所,却久久没有得到回音。
原来,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期间, 巴拉尼做了一名军医,为了救护第一次大战中负伤的伤员,他志愿随军到前线,他改进了治疗头部创伤的外科步骤。
1915 年4 月,巴拉尼被俄国人抓住,当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时,他还被关在一所战俘集中营里。
1916 年,由于代表世界红十字会的瑞典卡尔亲王亲自调解,巴拉尼才于1916 年从战俘营中释放出来,巴拉尼被释放后回到了维也纳。
但是这次回乡之旅却是令人失望的。
他的同事指控巴拉尼没有就他们对他的研究所作的贡献给予承认。
尽管这些指控被证实是毫无根据的,巴拉尼还是离开了奥地利前往瑞典的乌普萨拉大学耳科学院就任主任,并一直留在那里直至去世。
1916 年以后,巴拉尼一直在乌普萨拉耳鼻喉科研究中心主持工作,直到1936 年4 月8 日逝世。
除了诺贝尔奖,巴拉尼还获得比利时科学院奖(1913 年)、德国神经学协会ERB 奖(1913 年)、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瞿岳奖(1914 年)以及瑞典医学会银禧奖(1925 年)。
巴拉尼一生发表的科研论文184 篇,治疗好许多耳科绝症。
他的成就卓著,创立了研究内耳前庭器官、小脑、肌肉三者相互为用的方法。
当今医学上探测前庭疾患的试验和检查小脑活动及其与平衡障碍有关的试验,都以他的姓氏命名的。
奥地利1976 年发行了巴拉尼誔生100 周年纪念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