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涂擦方式下脱敏牙膏封闭牙本质小管效果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涂擦方式下脱敏牙膏封闭牙本质小管效果的研究
刘晓敏;仪虹;黄兰兰
【摘要】AIM: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dentine tubule occlusion between desensitizing toothpastes and common toothpaste (Cret salt whitening toothpaste) with different brushing methods.METHODS:56 dentine sensitive models were prepared from 56 third molars.All the model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1 control group,and 6 experimental groups(n
=8).The sampl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were treated by
Crest,Lessening and Sensodyne toothpaste with forefinger infriction and toothbrush infriction respectively.After treatment SEM was used to observe all the samples.The plugging rate and infiltration depths were calculated.RESULTES:Both of the 2 desensitizing toothpastes could effectively occlude dentin tubules when compared to other 2 groups (P <0.05),meanwhile forefinger infriction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toothbrush infriction (P < 0.05).However,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2 desensitizing toothpastes (P > 0.05).CONCLUSION:Desensitizing toothpastes can effectively occlude dentine tubules,forefinger infriction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toothbrush method.%目的:比较不同涂擦方式下脱敏牙膏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方法:制备56个牙本质敏感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1个空白对照组和6个实验组(n=8),实验组具体分组为:先分成3大组(普通牙膏组、冷酸灵牙膏组、舒适达牙膏组),然后再将每l大组各分为2个亚组(n=8):一组用示指指腹涂擦法,另一组用牙刷涂刷法.按上述分组对各实验组进行相应处理后,用SEM观察所有样本的牙本质小管封闭情况,并计算其牙本质小管的堵塞率和堵塞深
度.结果:冷酸灵和舒适达在两种不同涂刷方式下均能有效封闭牙本质小管,分别与普通牙膏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一种脱敏牙膏组内不同涂擦方式相比,均为示指涂擦组的牙本质小管封闭率高于牙刷涂刷组(P<0.05),但同一种涂擦方式下两种脱敏牙膏间的封闭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
试牙膏(舒适达和冷酸灵)在两种涂擦方式下均能有效封闭牙本质小管,且示指涂擦法优于牙刷涂刷法.
【期刊名称】《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年(卷),期】2017(027)010
【总页数】5页(P569-573)
【关键词】牙本质过敏症;脱敏牙膏;堵塞率;堵塞深度;示指涂擦法
【作者】刘晓敏;仪虹;黄兰兰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医科大
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1.2
牙本质过敏症(dentinal hypersensitivity,DH)是指牙齿受到生理范围内的刺激时,如机械、化学、温度、渗透压等所引起的短暂而尖锐的疼痛或不适现象,其症状特
点为随着刺激的来临和离去而迅速出现和消失[1]。
牙齿敏感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
一个主诉症状,其在20~40岁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5%~74%[2]。
有些患者敏感
牙齿数目较多,过敏区定位不准,当敏感程度较低时,医生多倾向采用保守治疗方
式,这时脱敏牙膏就成了最佳选择[2-3]。
脱敏牙膏的脱敏机制是封闭牙本质小管,但不同涂擦方式能否提高其脱敏效果,目前尚无相关研究报道。
因此,本实验以人牙本质为对象,以牙本质小管的堵塞率和堵塞深度为观察指标[4-5],比较不同涂擦方式下不同脱敏牙膏对牙本小管的封闭
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牙本质过敏症时脱敏牙膏的选择提供参考。
佳洁士盐白牙膏(广州宝洁);舒适达专业修复牙膏(常熟葛兰素史克);冷酸灵专研
抗敏牙膏(重庆登康);370 g/L磷酸凝胶(贺利氏,德国);SYJ-150型低速切割机(沈阳科晶);P-1型金相试样抛光机(莱州蔚仪);BK-360A型超声震荡机(济南巴克超声);离子溅射仪(Ted Pella,Inc,美国);双束扫描电镜(SEM)(helios nanolab 600i,FEI,美国)。
选择我院口腔外科因阻生或正畸治疗而拔除的第三磨牙56个(供者年龄为18~30岁),要求牙体组织健康、完整、无龋损、无隐裂、无畸形。
彻底清洗离体牙,并
去除其根面牙石、牙周膜及污物后,置于生理盐水中4 ℃贮存备用(每24 h更换1次新鲜溶液,3个月内用于实验)。
用低速切割机并在流水降温条件下,分别与各牙齿的釉牙本质界下方约2 mm处
垂直于牙体长轴向根方截取厚约3 mm的牙本质段,同时在其底部中央用金刚砂
车针磨出一导向沟。
依次用600~3 000目的碳化硅水磨砂纸将各牙本质段的冠方打磨抛光成光滑平面,并分别经375 g/L的磷酸酸蚀20 s、超声荡洗10 min以
去除牙本质小管中的碎屑,以此模拟牙本质过敏症中牙本质小管的开放状态[4]。
共制备56个牙本质块,经清洗后再次放入生理盐水中备用。
从上述制备的56个牙本质样本中随机抽取8个样本作为空白对照(C组)。
然后再
将另外48个样本按不同涂擦方式随机分为A(手指涂擦法)、B(牙刷涂刷法)两大组,每一大组又按所用牙膏不同各随机分为A1~A3、B1~B3 3个亚组(n=8);其中
A1、B1为普通牙膏处理组,A2、B2为冷酸灵牙膏处理组,A3、B3为舒适达牙
膏处理组。
各实验组具体处理方法如下:A1、A2、A3各组均用示指指腹蘸取相
应牙膏涂擦各样本表面,B1、B2、B3各组均用牙刷蘸取相应牙膏轻刷各样本表面;每天2次,每次涂擦或轻刷时间均为3 min,频率约为180次/min(模拟常人刷牙半年),连续处理 7 d。
每次处理结束后均用大量蒸馏水冲净样本表面的牙膏,并
将其放置在4 ℃生理盐水中,且每天换液1次。
上述处理结束后,取各组所有牙本质块并分别沿其导向沟劈开,其中一半用于观察牙本质小管横断面,另一半用于观察纵断面。
自然干燥后将标本粘台,离子溅射仪真空镀膜喷金,SEM下分别从横断面观察牙本质小管口的堵塞情况、从纵断面观
察牙本质小管的堵塞深度[6-7],并拍摄图像。
将各标本横断面放大2 500倍、纵断面放大2 000倍下获取的扫描电镜图像导入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即可由软件自助计算出各实验组牙本质小管
未堵塞区域的面积(S),以及空白对照组牙本质块在相同放大倍数视野下的牙本质
小管总面积(S1),并同时测量出各实验组纵断面牙本质小管的堵塞深度;然后再按以下公式计算各实验组牙本质小管的堵塞率(plugging rate,PR):PR(%)=(1-
S/S1)×100%[6]。
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以牙本质小管未堵塞面积作为计量资料并采用
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采用析因设计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SEM观察结果显示:A1组牙本质小管口可见零星颗粒状沉积物,堵塞不均匀,管周牙本质光滑清晰,无沉积物(图1a);纵剖面可见牙本质小管的堵塞深度较浅,
仅为1.74 μm(图1b)。
A2组牙本质表面被块状沉积物覆盖,牙本质小管口几乎被完全堵塞,且堵塞物与小管壁贴合较紧密,周围仅有少许线状裂隙(图1e);纵剖
面可见堵塞物的最大深度为8.58 μm(图1f)。
A3组牙本质表面被块状沉积物覆盖,牙本质小管口几乎被完全堵塞,且堵塞物与小管壁贴合紧密,充实而均匀,几乎无线状裂隙(图1i);纵剖面可见堵塞物的最大深度为9.02 μm(图1j)。
B1组牙本质
小管口几乎无沉积物,牙本质表面光滑清晰(图1c);纵剖面小管内无可见堵塞物(图1d)。
B2组部分牙本质小管口被颗粒状沉积物堵塞,但堵塞欠致密,周围线性裂隙清晰可见,仍有部分小管口未被堵塞(图1g);纵剖面可见堵塞物的最大深度
为8.39 μm(图1h)。
B3组大部分牙本质小管口被颗粒状沉积物堵塞,但堵塞物与小管壁间仍可见线性裂隙(图1k);纵剖面可见堵塞物的最大深度为9.31 μm(图1l)。
C组牙本质表面光滑,无玷污层,牙本质小管口完全敞开,形态清晰 (图1m);纵剖面可见牙本质小管内无可见堵塞物(图1n)。
各组牙本质小管的堵塞率及最大堵塞深度比较见表1和图2,两种涂擦方式下不同牙膏的简单效应检验分析见表2。
由表1可见,6个实验组的牙本质小管均有不同程度的堵塞,从堵塞率方面看,A2、A3组的堵塞效果最好,其次是B2、B3组,A1、B1组的堵塞率均最低。
从最大堵塞深度方面看,无论是示指涂擦法还是牙刷涂刷法,均以舒适达牙膏的堵塞深度最大,其次为冷酸灵牙膏,普通牙膏的堵塞深度最小。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测试牙膏(冷酸灵和舒适达)在两种涂擦方式下均可使牙本质小管的未堵塞面积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普通牙膏则无统计学
差异(P>0.05)。
不同涂擦方式相比,在使用两种测试牙膏时,示指涂擦组的未堵
塞面积均明显小于牙刷涂刷组(P<0.05);而使用普通牙膏时,两种涂擦方式下的
未堵塞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图2)。
图中红色误差棒越短代表方差越小,将3
种牙膏分别在两种涂擦方式下进行比较发现,示指涂擦组的方差小于牙刷涂刷组,说明示指涂擦法的封闭效果稳定性优于牙刷涂刷法。
表2显示,无论在示指涂擦方式下还是在牙刷涂刷方式下,两种测试牙膏分别与
普通牙膏和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两种测试牙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普通牙膏与对照组相比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不同涂擦方式
(F=80.09,P<0.05)和不同牙膏(F=1315.32,P<0.05)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均有影
响,且二者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24.26,P<0.05)。
综上分析,测试牙膏(冷酸灵和舒适达)在示指涂擦和牙刷涂刷两种方式下均能有效堵塞牙本质小管,且示指涂擦法优于牙刷涂刷法(P<0.05),但两种牙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关于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体内研究通常由专业医师采用临床探诊刺激患牙敏感区,以观察受试者疼痛程度的变化,并进而对脱敏剂的效果做出评价[8]。
但由于体内研究易受操作者的专业水平、操作力度,以及患者的心理、生理、配合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操作可重复性差,并进而影响了结果的可信度[9]。
因此,体外模型研究在脱敏剂效果的检测中具有重要地位[10]。
根据流体动力学原理,体外研究多采用SEM观察各种脱敏剂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作用,并通过试验者目测得出的牙本质小管堵塞个数和未堵塞个数来计算堵孔率[11]。
但每个牙本质小管的形态大小和堵塞程度不同,实验者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较大,从而加大了统计误差。
本实验采用Image-Pro Plus v 6.0设定灰度值,可通过其自动分辨牙本质小管的边界功能,系统精确计算单位面积内未堵塞牙本质小管的总面积,从而减少了人工计数的误差,并能定量、客观的比较和分析实验牙膏的脱敏效果。
牙本质过敏症的治疗原理有两种,一是堵塞牙本质小管;二是降低牙髓神经敏感性[12-14]。
本实验研究的是堵塞牙本质小管法,SEM观察结果显示,两种脱敏牙膏均能很好的堵塞牙本质小管,但晶体物质的沉积形式、疏密度不同。
这可能是由于舒适达牙膏中的活性成分为磷硅酸钠钙,可与牙本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其形成物连接较紧密[15]。
当这种形成物与唾液接触后,则可释放出钠、钙和磷酸盐,并进而沉积在牙齿表面形成一层富含钙磷的矿化层,其化学性质类似于天然牙的成分[15],可覆盖并堵塞牙本质小管口[16-17]。
冷酸灵牙膏中的氯化锶是中性盐,具有高度水溶性,对包括牙本质在内的所有钙化组织均具有强大的吸附性。
锶对牙本质敏感的治疗原理是通过形成钙化锶磷灰石而堵塞开放的牙本质小管[12,18]。
脱敏牙膏的抗敏感效果与牙本质小管的堵塞率和堵塞深度相关,本结果显示,在两种不同涂擦方式下,两种脱敏牙膏对样本牙本质小管的堵塞率和堵塞深度均明显高于普通含氟牙膏组和空白对照组,但两种脱敏牙膏之间差异不明显;普通含氟牙膏对牙本质小管几乎无堵塞效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舒适达牙膏无论在示指涂擦方式下还是在牙刷涂刷方式下,其最大堵塞深度均明显高于其他组,两种涂擦方式下的最大堵塞深度分别为9.02、9.31 μm,与王昐昐等的研究结果接近[6],说明舒适达牙膏的稳定性更好[4]。
无论是冷酸灵牙膏还是舒适达牙膏,均为示指涂擦组的牙本质小管堵塞率最高,与牙刷涂刷法相比均有显著差异,说明示指涂擦法的封闭效果优于牙刷涂刷方式。
其原因可能是,手指与牙本质块为面接触,指腹涂擦时泡沫细腻,可使牙膏均匀铺于牙本质块表面且少有空泡,与牙刷的点状接触相比,不仅增大了接触面积,还可能会通过手指温度而有助于牙膏内有效成分的渗入。
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口腔环境远比体外环境复杂,在体外模型上连续涂擦的结果并不能完全反映真正的间歇性刷牙的情况。
因此,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来预测临床情况[19]。
【相关文献】
[1]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57.
[2]Imran F,Imran Alam M,Emad A.In vitro dentin tubule occlusion and remineralization competence of various toothpastes[J].Arch Oral Biol,2015,60(9):1246-1253.
[3]李婵秀,黄江勇,梁焕友.含生物活性玻璃离子牙膏治疗牙本质过敏症[J].中国组织工程研
究,2013,17(38):6846-6852.
[4]黄燕华,谢思静,葛久禹.两种脱敏剂对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及其耐磨性研究[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4,7(3):155-159.
[5]陈丽薇,顾爽,贾兴亚.含诺华敏的脱敏剂与氟化物涂膜联合堵塞牙本质小管的体外研究[J].上海口腔医学,2015,24(5):535-540.
[6]王盼盼,陈新梅.3种家用脱敏剂阻塞牙本质小管的实验研究[J].国际口腔医学杂
志,2010,37(5):511-515.
[7]Yu J,Yang HY,Li K,et al.A novel application of nanohydroxyapatite/mesoporous silica biocomposite on treating dentin hypersensitivity:An in vitro study[J].J Dent,2016,50(1):21-29.
[8]王慧,赵晓,汲平.中药竹盐脱敏温控凝胶的制备及其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5,16(5):272-275.
[9]Arrais CA,Micheloni CD,Giannini M,et al.Occluding effect of dentifrices on dentinal tubules[J].J Dent,2003,31(8):577-584.
[10]杨剑珍,申晓青,刘成霞,等.不同粒径和形貌的羟基磷灰石对牙本质小管的堵塞作用及耐磨性研究[J].口腔疾病防治,2017,25(5):288-293.
[11]刘建,施存山,刘延峰,等.3MP90粘接系统对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J].实用口腔医学杂
志,2015,31(2):286-289.
[12]Arnold W,Prange M,Naumova E.Effectiveness of various toothpastes on dentine tubule occlusion[J].J Dent,2015,43(4):440-449.
[13]哈玉萍,刘雅贞.浅谈牙本质过敏及其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5):167-168.
[14]Brenna F,Tagliabue A,Levrini L,et al.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valuation of the line between a new dentinal desensitizer and dentine[J].Minerva Stomatol,2003,52(9):413-425.
[15]Amaechi BT,Mathews SM,Ramalingam K,et al.Evaluation of nanohydroxyapatite-containing toothpaste for occluding dentin tubules[J].Am J Dent,2015,28(1):33-39. [16]La Torre G,Greenspan DC.The role of ionic release from Nova Min (calcium sodium phosphosilicate) in tubule occlu-sion:An exploratory in vitro study using radio-labeled iso-topes[J].J Clin Dent,2010,21(3):72-76.
[17]Parkinson CR,Willson RJ. A comparative in vitro study in-vestigating the occlusion and mineralization properties of commercial toothpastes in a four-day dentin disc model[J].J Clin Dent,2011,22(3):74-81.
[18]李娜,朱立江,王香兰,等.两种脱敏剂封闭牙本质小管的扫描电镜观察[J].中国组织工程研
究,2015,19(38):6150-6154.
[19] Lee SY,Kwon HK,Kim BI.Effect of dentinal tubule occlusion by dentifrice containing nano-carbonate apatite[J].J Oral Rehabli,2008,35(11):847-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