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学10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油脚作食用磷脂或药用磷脂时,不能加磷酸。
第二节 油脂脱胶
5.其他因素
第六章 油脂精炼
(1)油脂的均匀性:
水化前粗油要充分搅拌,使胶体分散相分布均匀
(2)加水的温度:
水化时添加水温应与油温相等或略高
(3)毛油的含悬浮杂质量 (4)计量的准确性 (5)加水的水质 (6)操作稳定性
第二节 油脂脱胶
(三)水化脱胶工艺
2.芥子甙:有毒分解产物可在真空脱臭时除去。分解产 物中的硫形成硫化氢对设备腐蚀性很强。并且硫造成 金属油脂氢化时催化剂中毒失效。
第一节 毛油的组分及其性质
第六章 油脂精炼
(八)其他油溶性杂质:
甘一酯、甘二酯、甘油;氧化产物醛、酮、酸 等;设备或包装器具污染使油脂含有微量金属离子 等。
五、多环芳环烃、黄曲霉素及农药:
(2)临界温度的变化:
分散相质点粒度大而升高;而质点粒度又随吸水 量而增大;加水量越大,质点粒度越大,凝聚临界温 度就越高。
(3)工艺操作温度:
先确定操作温度,再根据胶质含量计算加水量。 再根据分散相水化凝聚情况调整最终温度。
第二节 油脂脱胶
3.混合强度与作用时间
第六章 油脂精炼
(1)非均相水化:
(一)多环芳烃
自然界约有200多种,其中很多都具有致癌性;
(二)黄曲霉毒素 (三)农药
这些杂质可在完善的精炼过程中通过碱炼、吸. 附、脱臭中除去。
第一节 毛油的组分及其性质
本节内容
第六章 油脂精炼
1、油脂精炼的目的 2、油脂精炼的要求 3、毛油中杂质种类及性质
第一节 毛油的组分及其性质
思考题
第六章 油脂精炼
主要形式为磷脂酸和溶血磷脂的钙镁盐。如肌 醇磷酸(2%)、甘油磷酸(15%)、溶血磷脂酸 (28%)、磷脂酸(55%)。
5.非水化磷脂转移水化磷脂方法:
A、酸化处理;磷酸、乙酸酐; B、钝化磷脂酶; C、活性化处理:柠檬酸活化两性物质。
(二)蛋白质、糖类、黏液质:
1.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 2.糖及其聚合物质; 3.黏液物质。
第六章 油脂精炼
维生素E(生育酚)
维生素E(生育酚)除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以外。也是 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无毒的油脂类食品的天然抗氧化 剂,它由α、β、γ、δ生育酚和三烯生育酚等8种 异构体构成,都是色满的衍生物,不溶于水,溶于各 种有机溶剂。生育酚和三烯生育酚的结构母环见图
第一节 毛油的组分及其性质
第六章 油脂精炼
第一节 毛油的组分及其性质
毛油定义:(粗油或原油Crude oil)
从天然油料中用压榨、浸出等方法提取的没经过处理的 油脂。其主要成分:
一、悬浮杂质: 1.无机杂质:如:泥、沙、铁屑等。 2.有机杂质:如:饼或粕屑、草杆纤维等。 3.分离方法:A、重力沉降;B、离心分离; C、过滤分离。
1.压榨毛油和浸出毛油中含哪些机械杂质? 2.浸出毛油中的磷脂有哪几种? 3.毛油中的磷脂有哪些性质? 4.毛油中的胶溶性杂质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5.毛油中的脂溶性杂质有哪几种?如何脱除? 6.毛油中的脂肪酸如何产生?生产中如何脱除?
第六章 油脂精炼
第二节 油脂脱胶(degumming )
一、水化脱胶 二、酸化脱胶 三、其他脱胶方法
第二节 油脂脱胶
一、 水化脱胶
第六章 油脂精炼
(一)水化脱胶的基本原理:
1.水化开始前:
水分少,磷脂呈内盐结构,完全溶解在油中,不到临 界温度,不会凝聚析出;
2.在油中加热水后:
磷脂分子结构转变为水化式,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 (1)单分子层:如图6-1b 、c所示,含水量少时,磷脂分
子的极性基团朝向水相定向排列; (2)多分子层:如图6-1d,随着水量增加,磷脂分子定向
胶质絮凝是在相界面上进行的非均态反应;机械混 合强可使水滴形成足够的分散度,形成稳定的油/水或 水/油乳化状态;当加水量大、温度低时更应注意。
(2)水化混合的强度:
加水混合时搅拌速度60r/min,胶粒絮凝时30 r/min。水化脱胶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使其反应完 全。混合-反应(滞留)一般30 min 。
第六章 油脂精炼
1、间歇式水化脱胶工艺 软水 ↓
过滤毛油→预热→水化→静置沉降→分离→含 水脱胶油→干燥(脱溶)→脱胶油
回收油←油脚处理←富油油脚
第二节 油脂脱胶
(1)高温水化法
第六章 油脂精炼
A、适用范围:胶质含量高的豆油。 B、预热:毛油加热至80℃左右 C、加水水化:加水量为胶质含量3.5倍 D、静置沉降:
G、水化油脚处理:
加热搅拌条件下按4%~5%的比例添加粉细食盐, 静置放出底层盐水,撇取上浮油脂。
白糊状油脚加热至 100℃后,添加油脚量 l~l.5倍 的沸水和 1.5%的细食盐搅拌加热至油脚呈粘稠状,然 后静置,撇取上浮油脂。
第二节 油脂脱胶
第六章 油脂精炼
(2)中温水化法:
水化温度60~65℃,按粗油胶质含量2~3倍加入同 油温水,水化后,沉降时间不少于6 h,之后对脱胶油 进行干燥脱水或脱溶。常用于花生油脱胶
第六章 油脂精炼
第六章 油脂精炼(Oil Refining)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本章主要内容
毛油的组分及其性质 油脂脱胶 油脂脱酸 油脂脱色 油脂脱臭 油脂脱蜡
第六章 油脂精炼
1.油脂精炼的目的:
A、除去杂质;B、提高产品质量;C、利于安全储存。
2.油脂精炼要求:
A、确定油脂精炼深度; B、组合精炼工艺合理; C、减少中性油和有益成分的损失; D、有利于副产物的综合利用; E、降低能量消耗。
保温沉降5~8 h后,放出上层净油,含有较多油 的絮凝胶团留在水化罐里混入下批粗油脱胶。
E、加热干燥脱水:
脱胶油含0.3~0.6%水分,需真空干燥。温度 100~105℃,真空度680-700mmHg。
第二节 油脂脱胶
第六章 油脂精炼
F、加热干燥脱溶:
浸出毛油脱胶后成品油需脱除残溶。温度140℃,真 空度680-700mmHg,直接蒸汽通量不低于30kg/h·t油, 脱溶时间20~60min。
脱色。
甾醇简介
定义:植物甾醇,又称 植物固醇。甾醇类化 合物广泛分布于生物 界。用脂肪溶剂提取 动植物组织中的脂类, 其中常有不等的、不 能为碱所皂化的物质, 它们均以环戊烷多氢 菲为基本结构,并含 有羟基。
甾醇的C-17位为8—10个 碳原子组成的链状侧 链,是一种有特殊结 构的甾体衍生物。
第六章 油脂精炼
第一节 毛油的组分及其性质
四、脂溶性杂质
第六章 油脂精炼
(一)游离脂肪酸:
1.含量:一般为0.5%~5%,高者达20%左右。 2.影响油脂质量: (1)油脂风味; (2)胶溶性杂质溶解度增加; (3)油脂、磷脂水解的催化剂。 3.除去方法:A、碱炼中和;B、蒸汽蒸馏法。
(二)甾醇:在碱炼脱酸、吸附脱色、脱臭时除去。 (三)生育酚:富集于脱臭馏出物中。 (四)色素:影响外观和使用、油品安定性不利;采用吸附
(3)低温水化法:
水化温度20~30℃ ,加水量为粗油胶质含量的0.5 倍。沉降时间不小于10 h。仅用于小企业,低胶质毛 油。
(4)直接蒸汽法:
预热温度40~50℃,根据胶质含量掌握喷汽量,使 预热后的粗油升温至80℃,一般直接蒸汽量为3%~4% (0.3Mpa表压水蒸汽),当温度达到70~75℃时,可将约 占油重0.2%的细食盐均匀撒入油面,以促使胶粒絮凝。
二、水分: 1.水的存在:在油中随两性物质的存在其含量增加。 2.水的危害:油脂透明度差,易导致油品酸败。 3.去水方法:减压干燥,成品油<0.05%。
第一节 毛油的组分及其性质
三、胶溶性杂质
(一)磷脂:
1.磷脂种类
(1)磷脂酰胆碱(卵磷脂PC); (2)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PE); (3)磷脂酰肌醇(PI); (4)磷脂酰丝氨酸(PS); (5)磷脂酰甘油(PG)。
第二节 油脂脱胶
脱胶的目的和方法
第六章 油脂精炼
1.胶溶性杂质的危害:
(1)影响油脂稳定性(吸湿水解); (2)影响精炼工艺效果(如引起乳化、增加脱色剂的
用量、脱臭后回色等); (3)影响油品的应用(加热时起泡沫)。
2.脱胶方法:
(1)水化脱胶; (2)酸炼脱胶; (3)吸附脱胶; (4)热聚脱胶; (5)化学试剂脱胶。
(2)加水量与胶质含量和操作温度有关:
低温水化(20~30℃) W=(0.5~1)X; 中温水化(60~65℃) W=(2~3)X; 高温水化(85~95℃) W=(3~3.5)X;
(3)小样试验:
适宜的加水量通过小样试验确定。
第二节 油脂脱胶
2.操作温度
第六章 油脂精炼
(1)凝聚临界温度:
毛油中胶体分散相在一定条件下,开始凝聚的温 度。
磷脂胶囊
改性磷脂
卵磷脂-维E嚼片
第二节 油脂脱胶
第六章 油脂精炼
(二)影响水化脱胶的因素
1.加水量
2.操作温度
3.混合强度与作用时间
4.电解质的作用
5.其它因素
第二节 油脂脱胶
水量
第六章 油脂精炼
(1)加水量对絮凝的影响:
适量的加水量才能形成稳定的多层脂质体结构。水 量不足,水化不完全,胶粒絮凝不好;水量过多,容易 形成水/油或油/水乳化现象,难以分离。
排列成烃链尾尾相接的双分子层,一个磷脂双分子层与 另一个磷脂双分子层之间被一定数量的水分子隔开,成 为片(层)状结晶体;
第二节 油脂脱胶
第六章 油脂精炼
(3)分子囊泡层:
如图6-1e,当水量增至很大时,磷脂分子就 形成单分子层囊泡。
(4)多层脂质体:
如图6-1f,最终膨胀成多层的类似洋葱状的 封闭球形结构——“多层脂质体”它的每个片 层都是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片层之间和中心水。
95℃左右,进入真空干燥器脱水干燥; (8)成品油冷却:干燥后的油进入冷却器冷却到40℃后,
第六章 油脂精炼
(五)烃类:
1.危害:A、产生特殊气味和滋味; B、降低油脂氢化时镍催化剂的活性。
2.脱除方法:减压蒸馏将其脱除。
(六)蜡和脂肪醇:
1.危害:影响油脂风味和透明度; 2.脱除方法:采取低温结晶过滤除去。
(七)特殊杂质:
1.棉酚:热榨毛棉油含量0.36%;冷榨油含量0.007%; 己烷浸出毛油含量0.23%;精炼油中含量为0.01%。
第二节 油脂脱胶
2.连续式水化脱胶工艺
第六章 油脂精炼
(1)毛油过滤:含杂0.2%的过滤毛油; (2)毛油计量: (3)毛油加热:至80~85℃后; (4)与水混合:与90℃的热水一起充分混合; (5)充分反应:在反应器中反应40 min; (6)离心分离:进入碟式离心机进行分离; (7)加热干燥:含水0.2%~0.5%的脱胶油加热升温至
|
‖
|
‖
H2C—-O—--P — OX |
H2C—O—P—OH |
OH
OH
XOH
H2COOR1 |
H2COOR1 |
R2OOCH O + M2+ ———→ R2OOCH O
|
‖
|
‖
+ H+
H2C—O—P—OH |
H2C—O—P—OM+ |
OH
O-
第一节 毛油的组分及其性质
第六章 油脂精炼
4.非水化磷脂有组分:
第六章 油脂精炼
2.磷脂的性质:
(1)吸水和吸水膨胀:形成乳浊胶体; (2)易氧化:保护油脂,作抗氧剂; (3)内盐磷脂(NHP):非水化磷脂。
第一节 毛油的组分及其性质
非水化磷脂产生的过程
第六章 油脂精炼
H2COOR1 |
H2COOR1
磷脂酶D
|
R2OOCH O + H2O ————→ R2OOCH O +
3.油脂精炼方法:
A、机械方法;B、化学方法;C、物理方法。
油脂加工的基本过程
第六章 油脂精炼
毛油 脱胶 脱酸 脱色 脱臭 脱蜡
四级油 三级油
二级油 一级油
(二级油)(一级油) (高烹油)(色拉油)
Crude oil degumming deacidify bleaching deodorization dewaxing
(5)絮凝胶团:
如图6-1g,磷脂在形成“多层脂质体”过程 中还吸附油中其他胶质,颗粒增大,再由小胶粒 相互吸引絮凝成大的胶团。形成的胶粒越稳定含 油量越低,越易与油脂分离。
磷脂结构
第六章 油脂精炼
第二节 油脂脱胶
磷脂分子与水作用时的排列
第六章 油脂精炼
第六章 油脂精炼
浓缩磷脂 精制磷脂 颗粒磷脂
第二节 油脂脱胶
4.电解质的作用
第六章 油脂精炼
(1)电解质的品种:
食盐、明矾、硅酸钠、磷酸、柠檬酸、酸酐、磷 酸三钠、氢氧化钠稀溶液。
(2)电解质主要作用:
A、中和胶体分散表面电荷,使胶体质点凝聚。 B、促使非水化磷脂转变成水化磷脂。 C、(明矾)助絮凝剂;且吸附油中色素等。 D、螯合、钝化并脱除微量金属离子。 E、促使胶粒絮凝紧密,降低絮团含油量。
第二节 油脂脱胶
5.其他因素
第六章 油脂精炼
(1)油脂的均匀性:
水化前粗油要充分搅拌,使胶体分散相分布均匀
(2)加水的温度:
水化时添加水温应与油温相等或略高
(3)毛油的含悬浮杂质量 (4)计量的准确性 (5)加水的水质 (6)操作稳定性
第二节 油脂脱胶
(三)水化脱胶工艺
2.芥子甙:有毒分解产物可在真空脱臭时除去。分解产 物中的硫形成硫化氢对设备腐蚀性很强。并且硫造成 金属油脂氢化时催化剂中毒失效。
第一节 毛油的组分及其性质
第六章 油脂精炼
(八)其他油溶性杂质:
甘一酯、甘二酯、甘油;氧化产物醛、酮、酸 等;设备或包装器具污染使油脂含有微量金属离子 等。
五、多环芳环烃、黄曲霉素及农药:
(2)临界温度的变化:
分散相质点粒度大而升高;而质点粒度又随吸水 量而增大;加水量越大,质点粒度越大,凝聚临界温 度就越高。
(3)工艺操作温度:
先确定操作温度,再根据胶质含量计算加水量。 再根据分散相水化凝聚情况调整最终温度。
第二节 油脂脱胶
3.混合强度与作用时间
第六章 油脂精炼
(1)非均相水化:
(一)多环芳烃
自然界约有200多种,其中很多都具有致癌性;
(二)黄曲霉毒素 (三)农药
这些杂质可在完善的精炼过程中通过碱炼、吸. 附、脱臭中除去。
第一节 毛油的组分及其性质
本节内容
第六章 油脂精炼
1、油脂精炼的目的 2、油脂精炼的要求 3、毛油中杂质种类及性质
第一节 毛油的组分及其性质
思考题
第六章 油脂精炼
主要形式为磷脂酸和溶血磷脂的钙镁盐。如肌 醇磷酸(2%)、甘油磷酸(15%)、溶血磷脂酸 (28%)、磷脂酸(55%)。
5.非水化磷脂转移水化磷脂方法:
A、酸化处理;磷酸、乙酸酐; B、钝化磷脂酶; C、活性化处理:柠檬酸活化两性物质。
(二)蛋白质、糖类、黏液质:
1.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 2.糖及其聚合物质; 3.黏液物质。
第六章 油脂精炼
维生素E(生育酚)
维生素E(生育酚)除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以外。也是 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无毒的油脂类食品的天然抗氧化 剂,它由α、β、γ、δ生育酚和三烯生育酚等8种 异构体构成,都是色满的衍生物,不溶于水,溶于各 种有机溶剂。生育酚和三烯生育酚的结构母环见图
第一节 毛油的组分及其性质
第六章 油脂精炼
第一节 毛油的组分及其性质
毛油定义:(粗油或原油Crude oil)
从天然油料中用压榨、浸出等方法提取的没经过处理的 油脂。其主要成分:
一、悬浮杂质: 1.无机杂质:如:泥、沙、铁屑等。 2.有机杂质:如:饼或粕屑、草杆纤维等。 3.分离方法:A、重力沉降;B、离心分离; C、过滤分离。
1.压榨毛油和浸出毛油中含哪些机械杂质? 2.浸出毛油中的磷脂有哪几种? 3.毛油中的磷脂有哪些性质? 4.毛油中的胶溶性杂质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5.毛油中的脂溶性杂质有哪几种?如何脱除? 6.毛油中的脂肪酸如何产生?生产中如何脱除?
第六章 油脂精炼
第二节 油脂脱胶(degumming )
一、水化脱胶 二、酸化脱胶 三、其他脱胶方法
第二节 油脂脱胶
一、 水化脱胶
第六章 油脂精炼
(一)水化脱胶的基本原理:
1.水化开始前:
水分少,磷脂呈内盐结构,完全溶解在油中,不到临 界温度,不会凝聚析出;
2.在油中加热水后:
磷脂分子结构转变为水化式,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 (1)单分子层:如图6-1b 、c所示,含水量少时,磷脂分
子的极性基团朝向水相定向排列; (2)多分子层:如图6-1d,随着水量增加,磷脂分子定向
胶质絮凝是在相界面上进行的非均态反应;机械混 合强可使水滴形成足够的分散度,形成稳定的油/水或 水/油乳化状态;当加水量大、温度低时更应注意。
(2)水化混合的强度:
加水混合时搅拌速度60r/min,胶粒絮凝时30 r/min。水化脱胶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使其反应完 全。混合-反应(滞留)一般30 min 。
第六章 油脂精炼
1、间歇式水化脱胶工艺 软水 ↓
过滤毛油→预热→水化→静置沉降→分离→含 水脱胶油→干燥(脱溶)→脱胶油
回收油←油脚处理←富油油脚
第二节 油脂脱胶
(1)高温水化法
第六章 油脂精炼
A、适用范围:胶质含量高的豆油。 B、预热:毛油加热至80℃左右 C、加水水化:加水量为胶质含量3.5倍 D、静置沉降:
G、水化油脚处理:
加热搅拌条件下按4%~5%的比例添加粉细食盐, 静置放出底层盐水,撇取上浮油脂。
白糊状油脚加热至 100℃后,添加油脚量 l~l.5倍 的沸水和 1.5%的细食盐搅拌加热至油脚呈粘稠状,然 后静置,撇取上浮油脂。
第二节 油脂脱胶
第六章 油脂精炼
(2)中温水化法:
水化温度60~65℃,按粗油胶质含量2~3倍加入同 油温水,水化后,沉降时间不少于6 h,之后对脱胶油 进行干燥脱水或脱溶。常用于花生油脱胶
第六章 油脂精炼
第六章 油脂精炼(Oil Refining)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本章主要内容
毛油的组分及其性质 油脂脱胶 油脂脱酸 油脂脱色 油脂脱臭 油脂脱蜡
第六章 油脂精炼
1.油脂精炼的目的:
A、除去杂质;B、提高产品质量;C、利于安全储存。
2.油脂精炼要求:
A、确定油脂精炼深度; B、组合精炼工艺合理; C、减少中性油和有益成分的损失; D、有利于副产物的综合利用; E、降低能量消耗。
保温沉降5~8 h后,放出上层净油,含有较多油 的絮凝胶团留在水化罐里混入下批粗油脱胶。
E、加热干燥脱水:
脱胶油含0.3~0.6%水分,需真空干燥。温度 100~105℃,真空度680-700mmHg。
第二节 油脂脱胶
第六章 油脂精炼
F、加热干燥脱溶:
浸出毛油脱胶后成品油需脱除残溶。温度140℃,真 空度680-700mmHg,直接蒸汽通量不低于30kg/h·t油, 脱溶时间20~60min。
脱色。
甾醇简介
定义:植物甾醇,又称 植物固醇。甾醇类化 合物广泛分布于生物 界。用脂肪溶剂提取 动植物组织中的脂类, 其中常有不等的、不 能为碱所皂化的物质, 它们均以环戊烷多氢 菲为基本结构,并含 有羟基。
甾醇的C-17位为8—10个 碳原子组成的链状侧 链,是一种有特殊结 构的甾体衍生物。
第六章 油脂精炼
第一节 毛油的组分及其性质
四、脂溶性杂质
第六章 油脂精炼
(一)游离脂肪酸:
1.含量:一般为0.5%~5%,高者达20%左右。 2.影响油脂质量: (1)油脂风味; (2)胶溶性杂质溶解度增加; (3)油脂、磷脂水解的催化剂。 3.除去方法:A、碱炼中和;B、蒸汽蒸馏法。
(二)甾醇:在碱炼脱酸、吸附脱色、脱臭时除去。 (三)生育酚:富集于脱臭馏出物中。 (四)色素:影响外观和使用、油品安定性不利;采用吸附
(3)低温水化法:
水化温度20~30℃ ,加水量为粗油胶质含量的0.5 倍。沉降时间不小于10 h。仅用于小企业,低胶质毛 油。
(4)直接蒸汽法:
预热温度40~50℃,根据胶质含量掌握喷汽量,使 预热后的粗油升温至80℃,一般直接蒸汽量为3%~4% (0.3Mpa表压水蒸汽),当温度达到70~75℃时,可将约 占油重0.2%的细食盐均匀撒入油面,以促使胶粒絮凝。
二、水分: 1.水的存在:在油中随两性物质的存在其含量增加。 2.水的危害:油脂透明度差,易导致油品酸败。 3.去水方法:减压干燥,成品油<0.05%。
第一节 毛油的组分及其性质
三、胶溶性杂质
(一)磷脂:
1.磷脂种类
(1)磷脂酰胆碱(卵磷脂PC); (2)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PE); (3)磷脂酰肌醇(PI); (4)磷脂酰丝氨酸(PS); (5)磷脂酰甘油(PG)。
第二节 油脂脱胶
脱胶的目的和方法
第六章 油脂精炼
1.胶溶性杂质的危害:
(1)影响油脂稳定性(吸湿水解); (2)影响精炼工艺效果(如引起乳化、增加脱色剂的
用量、脱臭后回色等); (3)影响油品的应用(加热时起泡沫)。
2.脱胶方法:
(1)水化脱胶; (2)酸炼脱胶; (3)吸附脱胶; (4)热聚脱胶; (5)化学试剂脱胶。
(2)加水量与胶质含量和操作温度有关:
低温水化(20~30℃) W=(0.5~1)X; 中温水化(60~65℃) W=(2~3)X; 高温水化(85~95℃) W=(3~3.5)X;
(3)小样试验:
适宜的加水量通过小样试验确定。
第二节 油脂脱胶
2.操作温度
第六章 油脂精炼
(1)凝聚临界温度:
毛油中胶体分散相在一定条件下,开始凝聚的温 度。
磷脂胶囊
改性磷脂
卵磷脂-维E嚼片
第二节 油脂脱胶
第六章 油脂精炼
(二)影响水化脱胶的因素
1.加水量
2.操作温度
3.混合强度与作用时间
4.电解质的作用
5.其它因素
第二节 油脂脱胶
水量
第六章 油脂精炼
(1)加水量对絮凝的影响:
适量的加水量才能形成稳定的多层脂质体结构。水 量不足,水化不完全,胶粒絮凝不好;水量过多,容易 形成水/油或油/水乳化现象,难以分离。
排列成烃链尾尾相接的双分子层,一个磷脂双分子层与 另一个磷脂双分子层之间被一定数量的水分子隔开,成 为片(层)状结晶体;
第二节 油脂脱胶
第六章 油脂精炼
(3)分子囊泡层:
如图6-1e,当水量增至很大时,磷脂分子就 形成单分子层囊泡。
(4)多层脂质体:
如图6-1f,最终膨胀成多层的类似洋葱状的 封闭球形结构——“多层脂质体”它的每个片 层都是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片层之间和中心水。
95℃左右,进入真空干燥器脱水干燥; (8)成品油冷却:干燥后的油进入冷却器冷却到40℃后,
第六章 油脂精炼
(五)烃类:
1.危害:A、产生特殊气味和滋味; B、降低油脂氢化时镍催化剂的活性。
2.脱除方法:减压蒸馏将其脱除。
(六)蜡和脂肪醇:
1.危害:影响油脂风味和透明度; 2.脱除方法:采取低温结晶过滤除去。
(七)特殊杂质:
1.棉酚:热榨毛棉油含量0.36%;冷榨油含量0.007%; 己烷浸出毛油含量0.23%;精炼油中含量为0.01%。
第二节 油脂脱胶
2.连续式水化脱胶工艺
第六章 油脂精炼
(1)毛油过滤:含杂0.2%的过滤毛油; (2)毛油计量: (3)毛油加热:至80~85℃后; (4)与水混合:与90℃的热水一起充分混合; (5)充分反应:在反应器中反应40 min; (6)离心分离:进入碟式离心机进行分离; (7)加热干燥:含水0.2%~0.5%的脱胶油加热升温至
|
‖
|
‖
H2C—-O—--P — OX |
H2C—O—P—OH |
OH
OH
XOH
H2COOR1 |
H2COOR1 |
R2OOCH O + M2+ ———→ R2OOCH O
|
‖
|
‖
+ H+
H2C—O—P—OH |
H2C—O—P—OM+ |
OH
O-
第一节 毛油的组分及其性质
第六章 油脂精炼
4.非水化磷脂有组分:
第六章 油脂精炼
2.磷脂的性质:
(1)吸水和吸水膨胀:形成乳浊胶体; (2)易氧化:保护油脂,作抗氧剂; (3)内盐磷脂(NHP):非水化磷脂。
第一节 毛油的组分及其性质
非水化磷脂产生的过程
第六章 油脂精炼
H2COOR1 |
H2COOR1
磷脂酶D
|
R2OOCH O + H2O ————→ R2OOCH O +
3.油脂精炼方法:
A、机械方法;B、化学方法;C、物理方法。
油脂加工的基本过程
第六章 油脂精炼
毛油 脱胶 脱酸 脱色 脱臭 脱蜡
四级油 三级油
二级油 一级油
(二级油)(一级油) (高烹油)(色拉油)
Crude oil degumming deacidify bleaching deodorization dewaxing
(5)絮凝胶团:
如图6-1g,磷脂在形成“多层脂质体”过程 中还吸附油中其他胶质,颗粒增大,再由小胶粒 相互吸引絮凝成大的胶团。形成的胶粒越稳定含 油量越低,越易与油脂分离。
磷脂结构
第六章 油脂精炼
第二节 油脂脱胶
磷脂分子与水作用时的排列
第六章 油脂精炼
第六章 油脂精炼
浓缩磷脂 精制磷脂 颗粒磷脂
第二节 油脂脱胶
4.电解质的作用
第六章 油脂精炼
(1)电解质的品种:
食盐、明矾、硅酸钠、磷酸、柠檬酸、酸酐、磷 酸三钠、氢氧化钠稀溶液。
(2)电解质主要作用:
A、中和胶体分散表面电荷,使胶体质点凝聚。 B、促使非水化磷脂转变成水化磷脂。 C、(明矾)助絮凝剂;且吸附油中色素等。 D、螯合、钝化并脱除微量金属离子。 E、促使胶粒絮凝紧密,降低絮团含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