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临床护理水平的最高境界是使病人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身心状态。

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起病急,疗效慢,住院时间长,后遗症、并发症多等因素,加重病人心理压力及负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疗效及转归有重要影响.本文做如下阐述:
1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1.1健康老年人的心理特点:⑴记忆力差,反应慢,辨别力迟缓,灵敏度降低。

⑵入睡难,易惊醒.⑶感觉系统降低。

⑷固执、刻板.⑸孤独寂寞及无聊感.这些心理问题,可自身调节、排解或者通过心理咨询解决。

1.2患病老年人的心理反应特点:除健康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外,还增加了:
⑴不安、焦虑. ⑵依赖性增强。

⑶自尊心强。

⑷自卑感及自信心降低。

⑸猜疑性加重。

⑹主观感觉异常。

⑺情绪容易激动。

⑻焦虑和恐惧心理。

⑼孤独陌生感及无安全感。

⑽习惯性心理。

⑾消极性心理。

2老年住院病人心理反应的相应护理措施
2.1、针对不安、焦虑:护士多与病人交流,了解其思想动态,多鼓励,增强其自信心,帮助其建立不畏老、不怕病的健康自我意识.
2.2针对依赖性增强:他们有无能为力感,对医护人员充满希望和依赖心理。

对此,采用温和、尊重的态度提供身体护理,解决其饮食、卫生、睡眠问题;鼓励其参与制定治疗和护理计划,以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积极配合治疗,以达最佳疗效.
2.3针对自尊心强:他们希望得到尊重,因为住院后要听命于别人,心理上感到不平衡.因此,要了解其痛苦,要多关心,多交谈;告知其治疗目的,意义,效果,注意事项,并征求意见,让其有说话和被了解的机会,尊重和保护其隐私和自尊,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2.4. 针对自卑感及自信心降低:他们感觉不如别人,怕被人瞧不起,怕受歧视,不愿与人交往,无自信或自信心降低;这种自卑感来自于病人自我形象的紊乱、语言障碍等.因此,让其对已存在的自身改变有一个心理适应过程,并正面引导,鼓励其表达对疾病的治疗,进展和预后的真实想法;鼓励其进行修饰,并参与多方面交流,互相了解,消除自卑感,以增强自信心.
2.5针对猜疑性加重:他们顾虑多,害怕自身承受不了疾病的折磨,怕得不到满意的医疗护理,对恢复健康表示怀疑,怕被议论,吃一种药要问许多人.因此,鼓励其讲出自己的感受;向其宣教疾病的诊断,治疗的安排,疾病预后等医疗信息,安排合理的饮食及适当的活动等;帮助其接受现实的健康状况;当其了
解足够多时,自信心会增强,顾虑减少,对医生的信任也提高,治疗也容易合作;可安排适当的文娱活动,使其转移对疾病过分的注意力,产生愉快的情绪,使自觉症状减轻.
2.6. 针对主观感觉异常:他们主观感觉出现异常,总觉得不舒服、不自在、心烦意乱、情绪不安、疲乏、睡眠差.因此,理解病员的心情,热心、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咨询与辅导,建立开放诚恳的护患关系,以体贴、关怀、诚恳的态度耐心听取病人主诉,改善其主观感觉。

2.7针对情绪容易激动:他们遇小事易发怒,情绪起伏不安。

因此,充分理解,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减少周围干扰,保证室内安静,提供其发泄的场所,必要时给予镇静剂,并给与宽容和谅解,以减少情绪起伏.
2.8针对焦虑和恐惧心理:他们的焦虑是紧张、恐惧、忧虑的复杂情绪反应,是影响正常医疗和促进机体康复的障碍;既可来自对疾病本身的诊断和治疗,也可能来自家庭经济或环境;他们常会出现害怕日后不能自理,拖累家人和儿女,对治疗丧失信心等.此时,掌握其产生焦虑的心理因素,给予理解,安慰,帮助其克服恐惧心理;鼓励其表达自己的感受,减轻其住院的恐惧心理,耐心解释,使其能配合治疗,以增强应对能力.
2.9针对孤独陌生感及无安全感:他们因人地生疏,常有孤独感;担心医护人员是否负责,怀疑医生不可靠,怕用药不当,害怕护士观察不够仔细、不细心、怕出事故.因此,主动接近并与其交谈,详细介绍周围环境;认识病友,相互了解,建立友情,尽快消除其陌生感及孤独感;经常巡视病房,以增加其安全感;通过连续性的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戒备心理而产生安全感.
2.10针对习惯性心理:他们都有个人的生活习惯和规律;入院后,其生活起居受左右和环境干扰,不如在家中方便,自在;因此,尽可能满足其要求和习惯,通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改善患者的不良习惯,解决具体困难,尽可能提供方便,以习惯住院生活而完成正规治疗。

2.11.针对消极性心理:他们存在“末日感”.一日疾病侵袭,怕自身承受不了病痛的折磨,怕疾病无法好转,怕失去家人的关心,怕花费多等.对恢复健康感到厌烦、绝望,宁愿默默死去,不愿接受或拒绝治疗;因此,给予体贴关心和必要的教育,以改变消极态度,使其积极乐观的面对疾病,接受治疗,并加强夜间巡视,以防意外发生;鼓励其回想过去美好的事情,证明他的能力和价值,认识自己的潜力,并帮助其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并完成目标.
3讨论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预计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0%左右【1】。

有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对老年人摄取心理健康及精神疾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有影响,年龄大、文化程度低而限制其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2】,不利于老年人防治心理健康问题及精神疾病的发生。

我国老年人受
教育的程度差别极大,而且老年人在社会及家庭里会随着年龄的增加、智能及自我控制力的下降而逐渐退出主导地位,身心健康走下坡路,成为弱势群体,全社会都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作为护理人员,掌握其心理特点及相应护理措施责无旁贷。

情绪活动是一种心理反应,同时引起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机能改变;积极的情绪可以加强机体的应激能力;因此通过护理措施调节老年住院病人情绪的积极作用提高治疗效果是心理护理的最终目的.为此,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识尤为重要,因为健康的心理、乐观的情绪是战胜疾病的重要支柱.
参考文献:
[1]奉燕;薛志强等《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调查》中华全科医学2009年03期
[2]梁小平、吴斌、朱晓静等《西安老年人群及其照料者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