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项目卫生学预评价报告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 录
1 总论 (1)
1.1 项目概况 (1)
1.2 项目背景 (1)
1.3 评价任务由来 (2)
1.4 评价依据 (2)
1.5 评价目的 (5)
1.6 评价范围 (5)
1.7 评价内容 (5)
1.8 评价方法 (5)
1.9 评价程序 (6)
1.10 质量控制 (6)
2 工程分析 (9)
2.1 项目选址 (9)
2.2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9)
2.3 总体布局 (10)
3 生物安全防护措施评价 (24)
3.1 实验室作业内容及流程 (24)
3.2实验室主要设备 (34)
3.3主要原辅材料 (39)
3.4 涉及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筑设计及设备配置 (41)
3.5人流、物流途径 (43)
3.6 拟采取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46)
3.7 生物安全防护措施评价 (52)
4 二次供水系统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评价 (59)
4.1 给水设计 (59)
4.2 卫生标准 (60)
4.3 卫生学评价 (63)
5 集中空调系统评价 (64)
5.1 空调系统设计 (64)
5.2 通排风系统 (73)
5.3 新风口、排风口位置 (77)
5.4 卫生防护设施 (81)
5.5 卫生学相关评价标准 (81)
5.6集中空调相关卫生学评价 (85)
6 评价结论和建议 (93)
6.1 结论 (93)
6.2 建议 (93)
附录1:本项目中主要评价指标的卫生学意义 (104)
1 温度 (104)
2 相对湿度 (104)
3 风速 (104)
4 二氧化碳 (105)
5 一氧化碳 (105)
6 可吸入颗粒物 (106)
7 空气细菌总数 (106)
8 新风量 (106)
9饮用水 (107)
附录2:生物安全风险防范与控制要求 (108)
附件1:本项目卫生学评价委托书
附件2:《中国科学院关于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建设工业生物技术及现代农业创新研究平台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的批复》科发建复字〔2012〕81号(中国科学院*2012年7月26日)
附图1:本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2:本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中国科学院“十二五”科教基础设施 上海浦东科技园生物医药与生物技术创新综合研究中心项目
卫生学预评价报告书
1 总论
1.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十二五”科教基础设施上海浦东科技园生物医药与生物技术创新综合研究中心项目 建设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
委托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建设地点: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中区西部
项目性质:新建项目
投资规模:30448万元
企业性质:事业单位
立项部门:中国科学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1.2 项目背景
上海浦东科技园成为建设重点之一,包括与上海市共建高等研究院,建立以空间、能源、信息、材料、生物等领域为主的高新技术基地。
为了落实中科院“创新2020”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和中科院“十二五规划”,中科院制定了“十二五”科教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其中将人口健康与医药创新基地为建设目标之一,重点围绕中科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等战略先导科技专项的实施、生命科学、生物安全和北京、上海等重点区域创新集群建设任务,拟部署上海浦东科技园生物医药与生物技术创新综合研究中心等3个建设项目。
上海浦东科技园生物医药与生物技术创新综合研究中心项目是中科院上海浦东科技园的核心建设内容之一,也是中科院 “十二五”科教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的重点建设内容,将为中科院深入开展知识创新工程和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1.3 评价任务由来
为了创造良好的作业场所条件,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2015年3月由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委托我公司开展本项目的卫生学预评价。
1.4 评价依据
1.4.1 法律、法规、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4〕第17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二号(2011年12月31日修正实施)
3)《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国务院令〔1987〕第24号)
4)《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04〕第424号)
5)《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03〕第380号)
6)《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2011〕第80号) 7)《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卫生部令〔2006〕第45号)
8)《上海市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沪府令第70号,2011年8月8日)
9)《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卫生部令〔1996〕第53号)
10)《上海市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办法》(1995年8月2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2号发布,根据2010年12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
府令第52号公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上海市农机事故处理暂行规定等148件市政府规章的决定》修正并2011年6月3日重新发布) 11)《上海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2014年2月1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3号公布)
12)《消毒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002〕第27号)
13)《上海市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管理规范》(上海市卫生局,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
14)《实验动物管理条例》(1988年10月31日国务院批准 1988年11月14日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令第2号发布 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
15)《上海市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及保存规范》(上海市卫生局,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
1.4.2 标准及技术规范
1)《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
2)《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
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
4)《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
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6)《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
7)《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 50346-2011)
8)《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 17051-1997)
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10)《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1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2012)
13)《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WS/T395-2012)
14)《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WS/T 396-2012) 15)《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规范》(DB31/405-2012)
16)《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DGJ08-88-2006)
17)《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准则》(GB/T 17219-1998)
18)《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19)《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GB50447-2008)
20)《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10)
1.4.3 项目基础资料
1)中国科学院“十二五”科教基础设施上海浦东科技园生物医药与生物技术创新综合研究中心项目卫生学预评价委托书
2)《中科院浦东科技园生物医药与生物技术创新综合研究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北京中计信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编制)
3)《关于中国科学院“十二五”科教基础设施上海浦东科技园生物医药与生物技术创新综合研究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文件*发改高技〔2014〕1715号)
4)《中国科学院保障与财务局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中国科学院“十二五”科教基础设施上海浦东科技园生物医药与生物技术创新综合研究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的通知》(中国科学院厅局文件*条财字〔2014〕81号)
5)《关于上海浦东科技园生物医药与生物技术创新综合研究中心项目建议书的批复》(中国科学院基建批复*科发建复字〔2011〕138号) 6)《上海浦东科技园生物医药与生物技术创新综合研究中心环境影响报告书》(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
7)《上海浦东科技园生物医药与生物技术创新综合研究中心项目设计方案及说明》(上海中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
1.5 评价目的
通过对中国科学院“十二五”科教基础设施上海浦东科技园生物医药与生物技术创新综合研究中心项目中相关设施、设备设计图的分析,预测项目完成后可能存在的卫生学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对策和建议,以达到保障涉及人群的身体健康的目的。
1.6 评价范围
本次预评价范围以中国科学院“十二五”科教基础设施上海浦东科技园生物医药与生物技术创新综合研究中心项目所涉及的工程内容为准,具体为新建三栋地上五层的建筑物,包括纳米医学研发平台(9#)、转化医学研发平台(10#)、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发平台(11#)、9、10#整体地下车库、11#地下室。
分析识别其投入运行期间可能存在的卫生学问题,并进行评价,不包括职业病危害评价相关内容。
1.7 评价内容
本次评价内容为中国科学院“十二五”科教基础设施上海浦东科技园生物医药与生物技术创新综合研究中心项目投入运行后,潜在的危害因素对涉及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控制措施。
对本项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二次供水系统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实验动物设施、微生物实验相关生物安全方面进行卫生学预评价。
可能涉及的各项卫生学内容进行描述、分析和评价,同时参照相应项目设计规范对建设项目做出预评价结论,针对工程建成后可能存在的卫生学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对策和建议。
1.8 评价方法
评价人员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和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对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借助经验和判断力对拟评价项目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1.9 评价程序
1)准备阶段
接受建设单位委托、收集和研读有关资料、进行初步调查分析、确定质量控制原则及要求等。
2)实施阶段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开展评价工作。
3)完成阶段
汇总、分析实施阶段获取的各种资料、数据,通过分析、评价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卫生学预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对卫生学预评价报告书进行专家评审。
预评价程序详见图1-1。
1.10 质量控制
根据上海建科检验有限公司受控文件质量手册的有关内容和技术要求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
质量控制图详见图1-2。
图1-1 建设项目卫生学预评价程序图 注:内审指本公司内部专家评审。
工作阶段 评价工作程序 质量控制内容
图1-2 卫生学评价质量控制图
2 工程分析
2.1 项目选址
本项目位于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中区B1-1地块西块,地块位于集慧路以东、海科路以南、科苑路以西、中科路以北。
B1-1地块东块用地,为业主单位中科院上海高研院所属交叉前沿科学中心项目用地,该用地为已建成区。
本项目用地东接园区11米宽主干道,北、西侧为市政道路,北侧海科路,其北侧为韩家宅河及河道绿化;西侧集慧路的西侧为城市高压走廊,距本地块西侧用地界线32.0米;南侧为建设中的上海科技大学园区用地(含中科路),本项目用地南界与中科路道路红线间设有10米道路绿化用地,中科路南侧为教学楼及大学能源中心用地,距本项目用地南界50米以上;本用地东块已建成区,布置有四栋四-五层科研建筑,各单体中距本项目用地东界最近处约为37.95米。
2.2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包括3个子项: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发平台(11#)、纳米医学研发平台(9#)、转化医学研发平台(10#)。
本项目建设用地面积40494.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1523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为10303平方米,地上为51220平方米。
建筑物主要为地上五层的多层科研建筑,纳米医学与转化医学研发平台下设置整体地下室兼作人防工程,平时功能为地下车库,人防配置面积7166平米;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发平台设置局部地下室作为设备机房;其他有约339平米一层地面零星建筑(地下车库出入口、门卫岗亭)。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
表2-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1 本项目用地面积 m240494.9
2 总建筑面积 m261523
3 总占地面积 m221628
4 地上总建筑面积 m251220
5 地下总建筑面积 m210303
6 纳米医学研发平台(9#) m218418
7 转化医学研发平台(10#) m216850
8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发平台(11#) m217015
9 9、10#整体地下车库 m29240
10 11#地下室 m21063
11 其他(人防出口、岗亭等) m2339
12 总计容积率面积 m250694
13 容积率 / 1.2
14 建筑密度 % 24.96
15 绿化面积 m2 38990
16 绿地率 % 45
17 建筑层数(地上) 层 5
18 地下机动车位 辆215
2.3 总体布局
2.3.1 总平面布置
本项目基地呈单边直角的梯形,沿集慧路一侧,为西北向东南倾斜的态势,外形南窄北宽。
本项目建筑物北东南三侧围合,西侧开敞,形成其入口空间,中部建筑围合的空间,设置了庭园,以大面积草地绿化布置,产生向西开敞的院落空间。
将三栋建筑物分布于北西南三侧,中部形成向东开敞的空间。
建筑形态上,西侧建筑布置为纳米医学研发平台(9#),呈“[”形;北
侧建筑布置为转化医学研发平台(10#),呈“L”型,南侧建筑布置为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发平台(11#),呈“一”字型,其与北侧建筑对应地向北伸出一翼,与其共同形成中心室外空间开口部的收分。
近似“Z”字形的中心室外空间,在入口处与“[”形西侧建筑的南翼,共同产生对位的中心轴线,将三栋建筑的入口精密地联系在轴线南北与尽端。
各楼栋均为5层24米以下建筑体。
建筑北侧退道路红线大于14.40米,建筑西侧退道路红线17.10米,距西侧高压走廊控制线49.10米,建筑南侧退用地界线大于14.90米,建筑东侧退用地界线大于37.90米。
北侧纳米与转化医学研发平台间距24米,南北两楼间距最小处59.9米,最大处99.3米;西南处纳米楼与干细胞楼间距最小处23.3米。
基地周边沿建筑外侧设置6米交通环道,与园区主干道南北两端衔接,作为主要的车辆交通道路;在环道西段中部,设置基地次入口,作为主要的货运及紧急出入口。
沿建筑内侧设置4米宽环通道,作为主要的人行交通道路,紧急情况通行消防车辆。
内外环道分别在北侧与西南侧,以4米道路相互衔接。
2.3.2 建筑物内各层功能布局
表2-2 建筑物内各层功能分布表
单元名称
楼层
功能布局
层内区域位置 面积(m 2
)
斑马鱼房 北侧 77 斑马鱼实验室及配料室 北侧 60 消防监控中心及值班室
北侧 38.8 空调机房 东北角 36 果蝇培养室
南侧 122 果蝇房及实验室、配料室
南侧 124 电梯厅及楼梯过道 中部 69 钢瓶间(二氧化碳) 南侧 12 纳米医学研发平台(9#)
一层
东北区域 办公行政用房
西南角
24
单元名称 楼层 功能布局
层内区域位置 面积(m 2
)
9间公共实验室(每间
107~128m 2) 西侧自北向南 1056 办公室及资料室
西南侧 60 办公室 南侧 108 公用仪器室
东北侧 20 空调机房及新风井 东侧 39 公用仪器室 东侧 15.6 清洗间
东侧 15.6 男、女卫生间、盥洗室、
茶水间
东侧 47 3间公用仪器室 东侧 141 纳米医学研
发平台(9#)
一层
西部
区域
男、女卫生间、盥洗室、
紧急冲淋间 东南侧 47 空调机房及进风井
西北侧 58 电梯厅
北侧 57 会议室及会议准备室 北侧 95 内庭院及门厅 中部 428 贵宾休息室及服务间
南侧 77.8 纳米医学研
发平台(9#)
一层
东南
区域
中心会议室 东南角 176 课题组实验室 北侧 235 超低温冰箱室
北侧 21 空调机房 北侧 35 低温冰箱室 北侧 22 细胞培养室及缓冲室、准
备室
中部 66 纳米医学研发平台(9#) 二~四
层东北区
域
课题组实验室 南侧 303 5间课题组实验室 西侧自北向南 1100 8间细胞培养室及缓冲
室、准备室
中部自北向南 353 公共仪器室 东侧偏北 17 空调机房 东侧偏北 42 离心机室 东侧偏北 15.6 纳米医学研
发平台(9#)
二~四
层西
部区
域
清洗间
东侧偏北
17
单元名称 楼层 功能布局
层内区域位置 面积(m 2
)
男、女卫生间、盥洗室、
茶水间
东侧偏北 40 2间公共仪器室 东侧 128 超低温冰箱室 东侧偏南 32 清洗间
东侧偏南 32 纳米医学研发平台(9#) 二~四
层西部区
域
男、女卫生间、盥洗室、
紧急冲淋间
东侧偏南 40 空调机房
西北侧 35 课题组实验室(内设细胞培养室、缓冲间、通风柜)东北侧 242 2间公共仪器室(仅2、3
层,4层为平台)
中部 84 2间会议室 东侧 70 课题组实验室 东南侧 211 纳米医学研发平台(9#) 二~四
层东南区
域
细胞培养室 西南侧 77.8 药物研发实验室
北侧 235 仪器室
北侧 21 空调机房 北侧 35 仪器室 北侧 22 仪器室 中部 66 纳米医学研
发平台(9#)
五层
东北
区域
药物研发实验室 南侧 303 5间药物研发实验室
西侧自北向南 1100 12间仪器室 中部自北向南 350 空调机房 东侧偏北 42 公共仪器室
东侧偏北 15.6 清洗间 东侧偏北 17 男、女卫生间、盥洗室、茶水间
东侧偏北 40 3间公共仪器室
东侧 160 清洗间
东侧偏南 32 纳米医学研
发平台(9#)
五层西部
区域
男、女卫生间、盥洗室、
紧急冲淋间
东侧偏南 40 空调机房 西北侧 35 纳米医学研发平台(9#) 五层东南
药物研发实验室
东北侧
242
单元名称 楼层 功能布局
层内区域位置 面积(m 2
)
2间会议室 东侧 70 药物研发实验室 东南侧 211 纳米医学研
发平台(9#)
五层东南
区域
2间仪器室 西南侧 77.8 空调机房及新风井 西北角 30 消防控制室及值班室 西北角 50 斑马鱼实验室及配料间
北侧偏西 52 斑马鱼房 北侧偏西 104 超低温冰箱室
北侧 35.6 公共实验室 北侧 35.6 电梯厅及过道、楼梯
中部偏西 92 3间操作室 中部偏西 144 弱电机房 西南 25 钢瓶间(二氧化碳)
西南 13 UPS 机房 西南 52 转化医学研
发平台(10#)
一层
西部
区域
计算机房 南侧 233 3间公共实验室 北侧 233 通风柜室 中部偏西 23 清洗间 中部偏西 23 男女卫生间、茶水间 中部偏西 42 电梯厅及过道、楼梯
中部偏西 77 3间会议室 中部偏北 100 仪器室
中部偏东 18 2间会议室 中部偏东 138 仪器室 东侧偏北 20 空调机房 东侧偏北 28 过厅 东侧 110 男女卫生间 东侧偏南 42 办公行政用房 南侧偏西 80 主入口及门厅 南侧 215 休息室 东南侧 69 转化医学研
发平台(10#)
一层
东部
区域
中心会议室
东南角
193
单元名称 楼层 功能布局
层内区域位置 面积(m 2
)
空调机房 西北角 47 3间仪器室 北侧偏西 101 3间公共实验室 北侧 279 电梯厅及过道、楼梯
中部偏西 92 3间操作室 中部偏西 144 公共实验室 西南角 176 转化医学研
发平台(10#)
二层西部
区域
3间质谱仪器室 南侧 302 5间公共实验室 北侧 529 通风柜室 中部偏西 23 清洗间 中部偏西 23 男女卫生间、茶水间 中部偏西 42 电梯厅及过道、楼梯 中部偏西 77 学习室及组长室 南侧 935 3间会议室 中部偏北 100 仪器室 中部偏东 18 2间会议室 中部偏东 138 仪器室 东侧偏北 20 空调机房 东侧偏北 28 公共实验室 东侧 110 转化医学研
发平台(10#)
二层
东部
区域
男女卫生间 东侧偏南 42 空调机房 西北角 47 低温冰箱室 西北侧 22 公共实验室 西北侧 38 超低温冰箱室
西北侧 19 2间课题组实验室(含组
长室、通风柜室) 北侧 271 电梯厅及过道、楼梯
中部偏西 92 2间细胞培养室(含缓冲
室、准备室)
中部 96 2间公用仪器室 中部 44 转化医学研发平台(10#) 三~五层西部区域 2间课题组实验室(含组长室、通风柜室)
南侧
462
单元名称 楼层 功能布局
层内区域位置 面积(m 2
)
3间课题组实验室(含组
长室、通风柜室)
北侧 529 通风柜室 中部偏西 23 清洗间 中部偏西 23 男女卫生间、茶水间 中部偏西 42 电梯厅及过道、楼梯
中部偏西 77 公用仪器室 中部偏西 45 会议室 中部偏北 48 2间公用仪器室
中部偏北 48 8间细胞培养室、缓冲室
中部偏东 194 会议室 中部偏南 48 2间公用仪器室
中部偏南 48 超低温冰箱室 东侧偏北 15 空调机房
东侧偏北 45 细胞培养室(含缓冲室、
准备间) 东侧 97 男女卫生间及紧急冲淋
东侧偏南 48 超低温冰箱室 东侧偏南 15 公用仪器室 东侧偏南 45 转化医学研发平台(10#) 三~
五层
东部
区域 3间课题组实验室(含组长室、通风柜室)
南侧 554 变配电间
北侧 155.5 制冷机房
东侧 373 锅炉房及仪表控制室
南部 163 辅助设备间 西南部 9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发平台(11#)
地下层
水泵房 西南部 85 危废物暂存间
西侧 38 汇流排室(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液氮储存
西侧 23 垃圾中转间 西南角 15 煤气表间及值班室
西南角 15 会议室 西南角 60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发平台(11#)
一层
公共仪器室
北侧偏西
155
单元名称 楼层 功能布局
层内区域位置 面积(m 2
)
大型实验平台室 北侧偏西 82 弱电机房 北侧 27 空调设备间 北侧 58 消防控制室 北侧 38 电梯厅及门厅 北侧偏东 270 中心会议室 北侧偏东 60 公共会议室 东北角 268 男女卫生间、盥洗室
中部偏西 35 清洗间 中部偏西 8 超低温冰箱室 中部偏西 35 去离子水间 中部偏西 15 离心机室
中部偏西 20 3间细胞培养室(含缓冲
室、准备间)
中部偏西 104 低温实验室 中部 19 男女卫生间及紧急冲淋
中部 35 庭园 中部偏东 184 贵宾休息室 中部偏东 24 中心档案室 东侧 17 空调设备间 东侧 17 会议室
南侧偏西 28 2间课题组实验室(含组长室、通风柜室)
南侧偏西 394 电镜准备室 南侧偏东 27 电镜室 南侧偏东 41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发平台(11#)
一层 3间中心办公室 南侧偏东 187 2间课题组实验室(含组长室、通风柜室)
北侧偏西 369 空调设备间
北侧偏西 83 办公室
北侧偏东 100 2间课题组实验室(含组
长室、通风柜室) 北侧偏东 346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发平台(11#)
二~三层 万级细胞培养室(含缓冲室污物处理、准备间)
最西侧
53
单元名称 楼层 功能布局 层内区域位置 面积(m2)
电梯厅及过道 中部偏西 78
男、女卫生间、盥洗室 中部偏西 34.5
清洗间 中部偏西 14
超低温冰箱室 中部偏西 12
去离子水间 中部偏西 7
离心机室 中部偏西 14
3间细胞培养室(含缓冲
室、准备间)
中部偏西 207
低温实验室 中部偏西 21
男、女卫生间、盥洗室 中部偏东 34.5
庭园上空 东部中央 184
2间会议室 庭园北侧 109
超低温冰箱室 中部偏东 27
清洗间及紧急冲淋 中部偏东 17
离心机室 中部偏东 17
2间细胞培养室(含缓冲室、准备间) 最东侧 147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发平台(11#) 二~
三层
5间课题组实验室(含组
长室、通风柜室)
南侧 967 空调机房 西北角 27
垃圾处理间 西北侧 27 4间清洁级动物实验室 北侧偏西 191 空调设备间 北侧偏西 83 强电间及电梯厅 北侧偏东 83
办公室、会议室 北侧偏东 50 干细胞分离与扩增室 北侧偏东 34 超低温冰箱室 北侧偏东 16
干细胞移植室 东北角 78
垃圾暂存室 西侧 53
电梯厅及过道 中部偏西 69 男、女卫生间、盥洗室 中部偏西 34.6
干细胞与再
生医学研发
平台(11#)
四层
实验器材库、物品库 中部偏西 36
单元名称 楼层 功能布局
层内区域位置 面积(m 2)3间清洁级动物实验室
中部偏西 186 2间仪器室
中部偏西 32 传递窗、缓冲、男女更衣室
中部 53 男、女卫生间、盥洗室、
淋浴室、紧急喷淋
中部偏东 34.5 清洗间
中部偏东 17 紧急喷淋间 中部偏东 9 离心机室 中部偏东 17 细胞培养室(含缓冲室、准备间) 正东侧 69 办公室 西南角 29 公共仪器室 南侧偏西 71 6间清洁级动物实验室(含缓冲室、洁净走廊)南侧偏西 373 管理室 南侧偏西 33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发平台(11#) 四层 2间课题组实验室(含组长室、通风柜室) 南侧偏东 293 空调机房 西北角 156 准备间及解剖室 北侧偏西 18 IVC 饲育室(小鼠756笼)北侧偏西 36 IVC 饲育室(小鼠126笼)北侧偏西 54 动物检疫室(内设生物安全柜) 北侧偏西 27 胚胎冻存室及胚胎操作室(内设超净台) 北侧偏西 30 垃圾暂存、动物灭活间 最西侧 35 电梯厅及楼梯过道 中部偏西 69 男女卫生间、盥洗室 中部偏西 23 气瓶间 中部偏西 7.7 空压机房 中部偏西 12 2间IVC饲育室(小鼠151笼)中部偏西 138 IVC 饲育室(小鼠882笼)中部偏西 65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发平台(11#) 五层 换鞋、男女一更、二更、
风淋室、缓冲间
北侧及中部偏西 83
单元名称 楼层 功能布局
层内区域位置 面积(m 2)办公室
西南角 50 空调机房
南侧偏西 52 库房
南侧偏西 48 库房
南侧偏西 42 垃圾倾倒、清洗消毒、洗
笼机、高压灭菌器、生物
净化传递仓、笼具堆放间
中部及南侧偏西 302 IVC 饲育室(小鼠176笼)
南侧偏西 77.8 IVC 饲育室(大鼠300笼)
南侧偏西 43.7 电梯厅、换鞋、外衣柜间
北侧偏东 55 值班室、4间办公室
北侧偏东 137 空调机房
东北角 136 实验操作室
正东侧 46 手术室
中部偏东 35 监控室、污物暂存室、准
备室、缓冲间
中部偏东 40 男女卫生间、淋浴室
中部偏东 34.5 IVC 饲育室(小鼠176笼)
南侧偏东 77.8 IVC 饲育室(大鼠60笼)
南侧偏东 77.8 IVC 饲育室(小鼠176笼)
南侧偏东 77.8 IVC 饲育室(小鼠176笼)
南侧偏东 77.8 荧光超声成像室
南侧偏东 26 行为学实验室
南侧偏东 26 五层 辐射仪器室(微型CT)
东南角 52 去离子水机房
西侧 36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发平台(11#) 机房层 电梯机房
西侧 36 民防用室及停车位
西北侧及东侧 1170 10kV 变电室
东南侧 196 民防用室
东南侧 294 10kV 变电室
西南侧 94 排风机房
西南侧 45 9、10#整体地下车库 地下层
消防水泵房/生活水泵房西南侧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