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比热容计算、简答专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热容计算专题
一、单纯吸热
1.质量为5kg的水温度升高20℃,吸收的热量是多少?若这些热量被5kg的铜块吸收,则铜块升高的温度是多少?(c铜=0.39×103J/(kg•℃)
2.质量为5kg的某种金属块,温度从20OC升高到50℃时吸收了1.95×104J热量,这种金属块的比热容是多少?它可能是哪种金属?
3.质量为5kg的铁球,初温为10℃,用加热的方法使其温度升高到20℃,则它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如果是通过做功的方法使其温度升高,条件同上,那么至少外界要对该球做多少焦耳的功?(c铁=0.46×103J/(kg•℃)
4.质量为500g的铝锅中装有2kg的水,把他们从15 ℃加热到95 ℃,一共需要吸收多少热量?(c铝=0.88×103J/(kg•℃).
二、单纯放热
1.小洋家煮饭、烧水使用的是管道天然气,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8.4×107J/m3,放出的热量有50%被有效利用,现要将质量为4kg,初温为25℃的水加热到100℃,需要完全燃烧多少立方米的天然气?
2.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汽车已走进家庭.一辆小轿车以某一速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100km,消耗汽油10L.若这些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有30%用来驱动汽车做有用功,所用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密度为0.7×103kg/m3,求:(1)这些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这辆轿车以该速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
3.质量为500g的金属块温度从80℃降低到30℃时、放出的热量是3.25×103J。
那么该金属的比热容是多大?
4.质量为1kg的铝壶中盛有5㎏水中,它们的温度从100℃降低到20℃,共放出多少热量(铝的比热为0.88×103J/(㎏·℃)
三、混合题型
1.在质量为0.2kg的铁盒中放入1kg的煤油,把它们从10℃加热至60℃,铁盒和煤油总共吸收了多少热量?再把它们放入冷藏柜中,当温度降低至5℃时,它们总共放出了多少热量?
2.将质量为30kg、温度为10℃的水与质量为40kg、温度为80℃的水混合后,它们的温度为多少摄氏度?不计热量损失。
3.某中学为学生供应开水,用锅炉将200kg的水从25℃加热到100℃,燃烧6kg的无烟煤,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kg•℃),无烟煤的热值是3.4×107J/kg,试求:(1)锅炉内200kg的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6kg无烟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2)此锅炉的效率是多少?
4.吃早饭时,妈妈用热水给小雪加热250g的袋装牛奶,为了使这袋牛奶的温度由12 ℃升高到42 ℃,妈妈至少要用60 ℃的热水多少千克?设该牛奶的比热容为 2.5×
103J/(kg·℃);(不计热量损失)
5.一质量为200g的铁球放入火炉中较长时间后,取出立即投入到500g的水中,水温从20℃升高了60摄氏度,求火炉中火焰的温度(不计热量损失,
c铁=0.46×103J/(kg·℃)
6.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比热容,把质量为100g的铜块从沸腾的水中取出(标准大气压下),迅速投入质量为100g、温度为10℃的待测液体中,混合后的共同温度是25℃,若不计热量损失,求这种液体的比热容为多少?[铜=0.4×103J/(kg·℃)]
7.1972年,人类第一次发现以矿藏形式存在的神秘冰晶体-可燃冰,它的密度与冰的约相等,可在短时间内变为气体而体积增至原来的164倍.实验证明,1m3可燃冰与164m3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相当.若能解决开采、运输等环节的技术难题使用可燃冰做燃料,将会使人类的燃料使用史延长几个世纪.
q天然气=8.4×107J/m3,q标准煤=2.8×107J/ kg,c水=4.2×103J/(kg·℃)
(1)0.45kg可燃冰完全变成气体的密度约是多大?
(2)每立方米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可使82t的冷水温度升高多少摄氏度?
(3)探测估计,仅我国西沙海域可燃冰储量就达4.0×1012m3,它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多少吨标准煤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
练习 1.质量为10千克的冰,温度从-30℃升高20℃。
求冰吸收的热量Q吸。
[c冰=2.1×103J/(kg·℃)]
2.一只保温杯中装有0.5kg的水,当水温从98℃降到48℃时,保温杯中的水放出的热量是多少J?
3.在质量为0.2kg的铝壶中盛有1.5kg的水,把它们从10℃加热到100℃,共需要多少热量?
4.质量为100g、初温是24℃的实心金属小球吸收2.3×103J的热量之后,温度升高到74℃。
那么,这种金属比热容是多少?
5.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2kg,温度为60℃的水吸收了4.2×105J的热量,温度升高多少℃?
6. 初温相同的铁块,甲的质量是乙的2倍,使它们分别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立即接触,则()
A.热量从甲传到乙 B.热量从乙传到甲
C.甲、乙间无热量传递 D.温度由甲传到乙
三步解答比热容简答题
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知识可以解释生活中的很多现象,这也是常考简答题的地方,好多同学明白意思,却不会组织语言清晰表述,究其原因是没有掌握解答这类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下面结合例题给大家介绍解这类问题的两种方法。
方法一、用温度变化的观点答题:根据公式Q=cm△t可知△t=Q
cm
,由此得出如下结
论: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同、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的情况下,比热容大的物质温度变化小。
可按三步进行叙述:①在m和Q相同时,②由于水的比热容大,③△t变化小。
例1(2012鞍山)盛夏的傍晚,关于去何处纳凉的问题两名同学有了不同的看法:甲同学主张将船划到湖中去;乙同学主张将船停在岸边,上岸散步更凉爽。
你认为谁的看法合理?为什么?
解析乙的看法比较合理。
傍晚,水和岸上的干泥土都要放出热量,温度会降低。
在相同情况下,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根据Q=cm△t可知,△t=Q
cm
,水的温度变化较小,即水的温度比泥土高,陆地温度比较低,所以晚上应该到岸上散步。
点拨如果是白天,水和干泥土吸收相同的热量,由于水的比热较大,水的温度升高的较少,水的温度比岸上低,白天选择湖水中纳凉比较合适。
方法二、用热量的观点答题:关于热量和比热容大小的问题,可借助热量公式Q=cm △t回答。
要比较Q与c的关系,一定要保证m和△t相同,可按以下三步分析:根据Q=cm△t可知:①在质量和温度变化相同的条件下,②由于水比其他物质的比热容大,③因而水比其他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例2 上海世博园采用了一种不用电,而是用水来调节温度的江水源空调。
江水源空调系统用水泵抽取黄埔江的水,利用江水与世博园室内空气的温差实现制冷制热,从而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
(1)用江水来调节温度主要是利用了水的哪一种特性?为什么江水能调节温度?
(2)从热传递的角度解释江水源空调为什么能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
解析(1)人们用江水来调节温度,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通常情况下,与同等质量的其他物质构成的物体相比,江水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根据Q=cm△t可知,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可实现制冷或制热的目的。
(2)冬天时,江水的温度高于世博园室内空气的温度,热量从江水传递给空气,使气温升高;夏天时,江水的温度低于世博园室内空气的温度,热量从空气传递给江水,使气温降低;从而达到了冬暖夏凉的效果。
点拨如果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热量将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与同等质量的其他物质构成的物体相比,江水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根据Q=cm△t可知,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可实现制冷或制热的目的。
(2)冬天时,江水的温度高于世博园室内空气的温度,热量从江水传递给空气,使气温升高;夏天时,江水的温度低于世博园室内空气的温度,热量从空气传递给江水,使气温降低;从而达到了冬暖夏凉的效果。
点拨如果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热量将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比热容简答题
1.三峡水电站建成后,三峡水库区的气温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夏天气温将比原来下降2 ℃左右,而冬天气温将比原来升高2 ℃左右,请你解释发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2.“炖”菜是我国东北人喜欢的一道美食,最正宗的“炖”
菜是应用煮食法,即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
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和煲底隔离,如图所示。
当煲中的水
沸腾后,盅内的汤水是否能沸腾? 为什么?(设汤水的沸点与
水的沸点相同)
3.小萌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这是为什么?
4.在海滨地区,只要天气晴朗,白天和夜晚吹来的风是有区别的,白天吹的风是海风,夜晚吹的风是陆风,如图所示,哪个图表示的是海风?哪个图表示的是陆风?请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答案 1.因为在三峡建成之前和以后,太阳照射时间是一样的,所以吸收的热量相等,又由于质量相等,而水的比热容很大,所以温度变化就会小,就会出现题目中的现象。
2.不会;液体沸腾需要两个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当煲中的水达到沸点后,盅内的汤水温度也能达到沸点,汤水如果沸腾需要继续吸热,但由于煲中的水和盅内的汤水温度相同,不能发生热传递,所以蛊内的汤水不会沸腾。
3.因为沙子的比热容比海水的小,吸收相同的热量,相同质量的沙子比海水温度升高快,所以小萌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
4. 白天,水和陆地吸热升温,由Q 吸=cmΔt 知cm Q t 吸
=∆,因为本题中Q 吸、m 可
认为相等,而c 水>c 砂,所以Δt 海水<Δt 陆地,故海面温度低,海面附近空气密度大,气压高,陆地表面的空气温度高,密度小,气压低,空气就从海面流向陆地形成海风。
同理,夜晚海水和陆地同时散热,由cm
Q t =∆知,海水温度下降比陆地缓慢,海面上空气的温度比陆地的高,密度比陆地小,因而空气从陆地流向海面,形成陆风。
所以图乙是海风,图甲是陆风。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反应了物质吸热和放热本领的大小。
下面我们就对“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进行回顾。
实验器材: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两只相同的烧杯、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两支相同的温度计、两个铁架台、钟表和火柴。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说明: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入质量相
等的水和食用油,用两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给它们
加热,这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因为被加热物质吸
收的热量不能直接观察,而实验中使用的热源相同,
所以吸热的多少可转换为加热时间的长短,加热时间越长,物质吸热越多。
在本实验中,还采用了转换法,即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水和食用油吸收热量的多少。
如图1甲、乙所示,可用两种方法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强弱。
方法一:给它们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的快慢,温度计示数变化得快的物质吸热能力较弱。
方法二: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加热时间的长短,加热时间短的物质吸热能力较弱。
例题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杨忠钦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
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相同电加热器的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在相同时间
内。
(2)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_____(选填“高”或“低”)。
(3)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4)实验表明,_________(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能力更强。
(5)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食用油的比热容为________J/(kg·℃)。
[ c水=4.2×103J/(kg・℃)]
解析本题通过水和食用油在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水和食用油温度的变化,从而比较水和煤油比热容的大小,进而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本领的大小。
(1)为了研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如图1所示,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为了使水和食用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必须选用相同电热棒给水和食用油加热,所以用相同的加热时间来表示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同,均为60g ,初温也相同,在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6min 后,食用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
(3)在水和食用油质量和上升温度相同的情况下,给水加热的时间更长,这表明水吸收的热量大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
(4)实验表明,水和食用油在质量和吸热相同的情况下,水的温度上升的比食用油低,则说明水吸热的能力更强,即水的比热容大。
(5)根据上面的分析,并结合表格中的6min 时(即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则吸
水吸油Q Q =,水水油油t m c t m c ∆=∆, )/(102.2)/(102.448
2533c kg J c kg J c t t c ︒⋅⨯=︒⋅⨯⨯=⋅∆∆=水油水油 答案 (1)吸收相同的热量(2)相同 高(3)大于(4)水(5)2.2×103J/(kg·℃)
1.如图1所示是“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升温特点”的实验装置。
(1)加热过程中,用搅棒搅动的目的是
________;水和食用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
________(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
来反映的。
(2)关于该实验的变量控制,下列要求中
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 .采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
B .烧杯中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食用油
C .使用相同的烧杯
(3)若实验探究记录数据如下表:
加热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水的温度℃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50
食用油的温度℃ 30 35 40 45 50 58 60 65 70 75 80
①在这些数据中,第_____min 的________(选填“水”或“食用油”)的温度记录错误最可能是由于测量或者记录的疏忽而产生了错误。
②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水的吸热本领比
食用油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小丽和小兰同学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来比较蓖麻油
和水的吸热能力强弱。
图1
(1)小丽的设计方案:在两个相同烧杯中分别加入体积相同的蓖麻油和水,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根据两种液体温度的高低,比较两种液体吸热能力的强弱。
①小丽的设计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控制蓖麻油和水的________和________相同。
②用改正后的方案实验时,加热相同时间,小丽发现蓖麻油比水的温度升高得多。
请你将小丽等同学的分析、论证过程补充完整:
蓖麻油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吸收的热量。
蓖麻油的吸热能力比水的吸热能力________(选填“强”或“弱”)。
(2)小兰采用另一种实验方案也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请你写出小兰的设计方案。
①简要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何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探究温度升高时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实验。
他们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
根据实验记录回答:
(1)比较1、2记录,得出的结论是: ;
(2)比较3、4记录,得出的结论是: ;
(3)比较1、3记录,得出的结论是: ;
(4)综合上述结论,可以知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多少与有关。
答案1.(1)使液体均匀受热加热时间(2)B (3)①5 食用油②大
2.(1)①初温质量②等于弱(2)①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入初温和质量相同的蓖麻油和水,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至相同的的温度(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相同的蓖麻油和水,用相同酒精灯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②根据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两种液体吸热能力的强弱,加热时间长的吸热能力强3.(1)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2)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温度升高大的吸收的热量多(或温度升高不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3)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4)物质的种类、质量、温度的变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