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7.13)胁痛脾肿大五十肩身痛筋缩手脚麻木肝乘脾眼干倒睫腰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7.13)胁痛脾肿大五十肩身痛筋缩
手脚麻木肝乘脾眼干倒睫腰痛
青主派之“疏肝解郁”法
那接下来我们要讨论这个所谓的傅青主陈士铎的那个医派的一些开药的路数,那讨论这个事情呢是这样子,因为张仲景的少阳病讲得还算单纯,就是大概就是柴胡汤啊,那几个形态。

可是牵涉到少阳区块的所谓的疏肝解郁这些词,其实历代啊,有很多疾病都跟这件事情是有关系的,所以,借着陈士铎跟傅青主这个医派的方子,让我们来看一看疏肝解郁的这个法能够用在哪些地方,当然我这边也只,主要只是处理疏肝解郁这个议题,什么肝血虚、肝阴不足、肝有热,或者怎么,那些东西我不一定会在这个时侯处理,因为真的肝脏的什么东西,我们以后可能厥阴篇或者什么时候才会遇到。

我们是,那疏肝解郁比较能够牵涉到少阳区块啊,就是这个气要如何能够疏通上来,这个比较关系到少阳区块,所以我们现在只挑这个疏肝解郁的方子。

有些方子啊,像陈士铎的书有一些方子是治一些很怪的病,那些怪病,如果我觉得实在是太怪了,大家看了一定觉得,这辈子谁遇得到啊。

那种我们就,我就没有选,甚至有一些,听起来很普通的我也没有选,比如说气到吐血,我觉得气到吐血,虽然电视上常常看到,可是我这辈子还没见过,那觉得好像出现率很低啊,所以就不选,就是那种好像,所以他那个比较偏,比较偏的我都拿掉,比较高拐的都拿掉,那剩下来的,我想主要是在于学习上面有一点意义的,我把他留下来,我选择。

其实我们处理同样的议题,比如说什么胁痛啊,或者是类似的疾病,其实时方的世界有很多很多很多的方子可以用,他的选择是非常多的,而我选择陈士铎傅青主医派呢,理由是,第一个,以方剂而言陈士铎傅青主医派常常可以让人看到一种光辉,就是时方世界的集大成的光芒,就是可能治疗这个左胁痛或者右胁痛,历代的人创出很多不同的方子,可是你看到陈士铎傅青主的这个方子之后,你会觉得这
个方子里面包含了历代所有方子的优点在里面,就是他那个方剂里面有那种一招就包人家一路的这种感觉的那种优势存在,这是一点,那另外一点就是,陈士铎跟傅青主是时方世界里面还能够跟你讲辩证的人,因为其他的时方的世界,像我们前面看的讲义那种逍遥散我们看得都要发疯了,就是什么这个人怎样怎样,怎样的,就是每个症状都可能当主证用,对不对,到最后你就要猜,就是这个人到底是不是用逍遥散的人?那到最后就抓阄算了,因为没有辩证点。

那陈士铎跟傅青主的书好歹还有辩证点可以用,不然的话历代那些时方的创造者常常都是说,比如说,比如说李东垣讲那个补中益气汤,他讲一个气虚下陷,那这个病机我们要怎么样辩证,对不对,就是有时候辩证你会觉得,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就是到底怎样辩证,如果你不给我辩证点,我怎么能够开药呢?我们不是神仙,就是看到你就能够知道你五脏六腑怎么样。

那你说把脉,我就觉得把脉是不错的参考点,但是我们都是很没有用的学习经方的把脉废材,就是学了经方之后把脉能力就是好像一直上不来,就是把脉的能力就一直停在那种很粗的地方,你要把得很精也不太容易,所以,所以就用这个医派。

那当然,还有就是大部分的时方药,我们在用的时候都会有一种经验就是,有时候有效有时候没效,那这样的一种感觉是让人不舒服的,那陈士铎傅青主这一派虽然是清朝初年的,但是近代的医学的报道,在看他们这些方的时候,都开始证明他们有高度的临床有效率,就是逼近于经方的有效率,这在时方世界是很难的事情。

所以,基于这些理由,我来选择他们的一个,医派的材料。

那当然,我觉得他们材料的好就是说,当你分析他们说的一个方子的时候,那其实很多时方大概的路子我们也都能够一起理解了,那至于这些东西要不要去想得思考得很细,其实不必,大概知道一下是哪几路药,那你不一定真的要去,要去抓刚好他那一帖,就是你知道他的路数之后,你觉得,哦,这贴药好像需要比较少的疏肝药,多一点养血药,那你自己家里面有什么白芍当归补血汤,再加点逍遥散就吃了嘛,就是到最后你路数对了,自己在家就可以,就可以掰出一个你觉得可以的方,就是所以,这次我们大家听,都不用太,不用那么
仔细的听,主要是大概听个路数,并且,这次还有就是大家,让大家稍微过一过,就是说疏肝解郁这件事情可以牵涉到哪些哪些事情,这样子。

胁痛门
那我们来看哦,第一个是胁痛,这个肋骨这个边边这里痛啊,我们中医,大概都是,在历代的实验里面啊,越来越发现一件事情,就是胁痛噢,要分两边来医,就是左边的胁痛跟右边的胁痛是不同类的。

这件事情其实在张仲景的书里面没有很清楚的在讲,张仲景的书里面,胁痛小柴胡汤、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那些都是两边胁痛都可以医的,所以没有那么明显的这件事情。

可是到了后代开始去用比较小的方子,比如逍遥散之类的这种比较,剂量比较轻的方子的时候,就开始牵涉到一件事,就是一个人左边的胁痛跟右边的胁痛适合用的方子是不一样的。

那傅青主的这个说法我觉得是,哦,对,我在选的时候其实到底我是选傅青主的书还是陈士铎的书,其实没有一定,因为很多东西两个人的书里面都有,只是我觉得这个人写得比较清楚就选这个人的,那个人写得比较清楚就选那个人的,就这样而已。

那他说左胁痛,左边的肋骨如果有痛,这样子,左边痛会怎么样呢?他说是肝经,那右边的肋骨如果痛的话,他说是肺经,那这件事情也就牵涉到我们中医里面的观念,说是左升右降对不对,左边的气上升右边的气下来,而左升右降这件事情,一直以来,即使是学中医的人,并不见得会很喜欢接受这个观念,同学们能够理解吗?就是说因为气的升降这种事情是一个很虚无缥缈的事情,而我们人好像总是觉得我们两边这里都是对称的存在嘛,要升一起升嘛,要降一起降,对不对,就是觉得自己的气是这样子的,好像不太能够理解;但是基本上两边一起升的也有,像少阳区块是两边一起升上来嘛,然后这个人的这个气街啊,三焦之腑在气街,气街也是两条腿这样下去的,只是说这个升的力道他会比较靠到人的身体左边呈现,这个降的力道比较会呈现在右边;所以这些开药的路数就慢慢慢慢在我们中医的临床里面发现说,诶,这个左
升右降好像有他的道理。

实际上日本人他们用这些药他们有些归纳,到后来日本人的书里面会写说,这个方子只能治右胁痛,你左胁痛的时候是没效的,那这个方子只能治左胁痛,右胁痛的时候是没效的,就是他是有这样的很清楚的断定。

那么,那我们来看傅青主这两个方,你看,他认为肝经受邪不通畅的时候要怎么做啊?这个黄连是清肝热的,不过他的吴茱萸炒过的黄连的话,那就是所谓左金丸结构啦,左金丸本来在临床上是用来治那个吐酸水的啊。

那柴胡当归,那你看疏肝的药里头有柴胡之外,还有疏肝非常强的青皮啊,青皮的话是治肝癌都可以用到,很强的,那这个,然后通血的,桃仁、川穹、红花,就是等于是疏肝气以及打通肝经、肝这个区域的血分为主,也就是你要把肝血疏通,然后让肝气能够冲得上来,这样子左胁痛就可以解决了。

那你相反的来看右胁痛,他用姜黄枳壳桂心炙甘草陈皮半夏,那你看那个陈皮半夏对不对,都是能够行气,半夏能够降逆的,对不对,那枳壳也是往下掉的,那桂心,用桂心的话其实采取的是张仲景的奔豚法,就是张仲景的那种桂枝加桂汤,就是你补心阳气让他压下去,那这个,那片姜黄,其实治疗右胁痛有一些专病专药啊,像是日本人呢是用高良姜,那如果是傅青主这边就是用姜黄,就是比较类似的,都是行气的药,以行气降气的药为主啊。

所以,他的这样的方子同学有个印象,那就是左边右边,而我觉得我自己的人生体验,就是左右痛,用药果然是不一样,就是右胁痛用右胁痛的方就会有效,左胁痛用左胁痛的方子很有效;那所以日本人甚至有说啊,反正右边用良姜,左边用吴茱萸,就有这一类的药,粗糙的疗法。

像我们说左边,那你说左胁痛,你说用傅青主这个方可不可以,可以,那你用柴胡疏肝汤可不可以,可以,用四逆散可不可以,也可以,那四逆散因为又有柴胡又有枳壳,对不对,所以两边用都可以,所以这个东西是有一个活性的,但是无论如何我们要能够稍微去认识一下下这个中医的这个观点,像这个左胁痛我们之前教过的那个治带状疱疹那个瓜蒌红花汤就有用,就是他,那些药,几路药大概都是有他的类似性的。

那这样子一个思路啊,我觉得当这个,因为这些事情是这样子的,
因为我们都说肝胆之气从左边上升,对不对,然后肺跟脾的气从右边下降,为什么到了近代大家对于这个观点会觉得不太舒服呢?是这样子,因为我们现,到了我们近代之后,西医的解剖学开始把人体内脏位置都画得清清楚楚的给你,对不对,而当我们知道肝在我们身体的右边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为什么肝胆之气不通畅会痛在左边,那当我们知道我们的脾脏在这个地方的时候,在自己的左边的时候,你就觉得为什么他要走右边?对不对?就是会跟那个西医的解剖的感觉对不起来。

因为从前呢,中医的世界,关起人的肚皮来说话,根本里边有什么都不要看,就把肝当做在左边也没关系,就是,这样子基本上就没人在在意了。

所以,你看古医书,如果一个人左边肿一个大坨,然后,哦,你的肝长脓包了,所以,虽然肝长在这一边,那也没有关系,左边突出来就是肝长脓包了,就是他可以这样子,古代的医学可以这样子来。

但是到了解剖学变得整个都画得很清楚的时候,这件事就开始变得我们接受的时候有阻抗了,那可是我们要跨入中医的世界,有一些中医临床上有效的思考路径,我们,我想我们还是要接受;那不过呢,坦白了我们也是说,反正俺这个左边上升右边下降那都是气嘛,都是无形的嘛,所以哦,那让他通过,我们这样才能接受这件事情,那可是呢,如果有一天遇到一个人,他是左边的肚子凸起一块呢,那你觉得那个要从肝胆治吗?这个就是有一点点要考验大家的信仰了,那我们等一下就遇到这样子的条文噢,那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有没有,我们的信仰是不是经得起考验。

而像这个胁痛的问题,在民国初年的张锡纯又为这件事情插进了一个不错的观点,就是张锡纯他曾经治过一些就是身体左边特别不好,比如说有一个人他坐在那边,他就是左边这样垮掉的,然后睡觉的时候只能右侧睡,因为左侧睡会难过,这样一个人,那张锡纯就觉得如果是照中医的说法,人的气就是左升右降啦,就是他左边没有气嘛,才会变成这样子,那要补左边气用什么呢?结果张锡纯开的药里面,要补左边的气的药就一定有,重剂量的生黄芪,就是高,那种很高档的黄芪,也就是张锡纯他说黄芪的气是上升的气,吃下去之后他的气比较会上升,那会上升的气就会往左边,这是,那他就再次的在他的
临床上用了黄芪之后,那个人左边就好起来了,也就是由他的这个实验啊,让我们发现说,黄芪果然是属于左边上升的气的。

那当他这样子做了之后,我们以他的这个研究成果,再回去看张仲景的方的时候,就会觉得比较有味道,因为那个时候就会看得出来,张仲景用黄芪的时候就是走在三焦里面,就是,古方的世界,黄芪是走在人的膜网上面;但是在后代的时方的世界,并不会特别觉得黄芪是走在人的膜网上面,后代的人会觉得黄芪主表,比较表面的表,那是不太会认为那是三焦区块或者是膜网,所以张锡纯的这个这个发现啊,这个微妙的发现,其实反过来也是回馈到经方的,经方的研究里蛮有用的。

而后面傅青主的方子,左右胁俱痛,那就两边需要的药都放一放,那同学自己看就好.那接下来他还有一个说法,他说胁痛啊是肝病对不对,可是肝病的,通常就是这个人肾不好,所以肝才会虚,所以你要治这种容易胁痛的体质的话,你最好要用养肾的方法,像是用一些补肝血跟补肾的药做一个方子,那我觉得这个方子同学也可以去理解一下,如果,不过话说回来,这个药不能吃太久,就是因为白芍用到二两的话,吃久了人大概会,会一直拉肚子,可是这种就是用来滋阴养肝养肾那种很快的方子,那就是同学可以认识一下。

然后他后面括弧里面说,有些人会咳嗽那个咳出小血块,一片片血的那种人,他说胁,胁肋胀痛而咳,是经血瘀滞胁下的,我会想到说,倪海厦先生说人的,女人的月经是乳汁变成的,然后他所本的书是唐容川的这个讲法,那唐容川之前谁这样讲我也不太清楚,不过看傅青主的书有这样子的说法,恐怕是在更早的年代中国人就有这种观念哦,那么女人的经血到底怎么走的,对不起啊,这个是人体里面的黑盒子,我也不知道;但是,我们至少可以知道的是,比如说经方里面的这个“热入血室”的问题,为什么疾病转入少阳区块会跟人的月经会连属到到一起,这到底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或者是,或者换一种角度来讲就是少阳区块到底是什么东西?当然这些东西我想,目前我都没有什么真正的答案,只是说,这些这些现象的存在,至少我们有个印象,那将来在开药的时候这些思路,这些东西的这个基本的一种身体观,在人体来讲,身体观还是需要的。

那接下来啊,陈士铎辨证录这个胁痛我就觉得没什么,大家不用太用力看了,因为他这个主要是讲到说这个胁痛是生气造成的,所以白芍应用特别重,因为陈士铎在处理这个愤怒的方子里面白芍一定会放特别重,那他里面用了乳香末一钱,然后他后面的说明说是乳香跟广木香他是用来止痛的,那这里我觉得也是一个学习上面的一个参考,因为我们一般像是我在读《本草备要》什么时候啊,都会觉得乳香跟没药这两味药到底哪一个在干吗我一直都搞不清楚,就是我想他们都是有止痛和活血的效果的,但是哪一个比较活血化瘀,哪一个比较止痛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一向都是要用的话都是两种一起放,所以就分不出来哪个比较止痛哪个比较活血,但是他这样子用的话把它分开来用的话,那就会看得出来说可能乳香止痛一点。

那接下来傅青主这个两胁有块,这个我们不要,先不要细看,因为这条我觉得写得有一点,写,选得有一点偏激了。

因为他前面一句话我很喜欢,他说左胁有块是瘀,血瘀在那边,右胁有一块东西啊,就是实物,叫消化不良了,所谓的“食积”,因为你不要以为就真的是什么,你某一天吃的什么黑色蛋糕一直停在那个地方,并不是,而是说当你的肠胃道被这些东西压在那边的时候,它可能会让你的肠胃道有一些形状或者怎么样有一些影响,就是它本身,简单来说可能你的某一段肠子变成大胖子,就是这样子一种状况,当然不一定要,不一定要铁定说那是食物堆积在那里了,以后可能会提到吧。

就比如说民国初年的彭子益,他有一个方子是把猪肉炒成炭,然后说吃了之后可以让消化道里面那些瘀住的东西都排出来,说排出来东西像是那种灰灰的那个藕粉还是什么东西一样,就是为什么能够吃一点猪肉炒成炭,吃几公克可以让消化道排出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像泥巴一样的,粉末泥巴状的东西,那到底是那里来的,那都是人体的神秘啊,那排出来之前我也不知道它在哪里的。

但是,就是这一类的东西可能还是存在的,那至于它怎么样,以怎么样的方式存在,对不起,不太清楚,对不起啊,那个大于小于助教你们知道吗?就是为什么吃猪肉排要出这些奇怪的东西,那个东西到底应该在哪里的,西医的生理学那些所谓的消化道的积块,那些是哪里来的?哦,摇头噢,那就再说
好了。

那,但是呢,后面他就,文字他就耍高拐了,他就说,哦,这个肝不好,他有一些症状其实,实际上就是肾不好,所以你用六味地黄汤,用六味地黄汤加栀子柴胡,那个转法,转的太粗,当然你如果要细细死背,他就说因为他什么口渴啊,尿不通啊,所以看起来是肝,其实是肾,那你一定要背也没关系,因为我觉得这个阶段我们先不要学到那么伟大的医术,太细了。

肝之积与脾肿大
不过呢,接下来这一条就有点意思了,他说左胁之下,左腹之上,结成气块,他的理由是肝气郁结啊,所以左边的这个痛啊结成一个气块,然后这个地方凸出一坨,那这样凸出一坨叫做肝气郁结啊,然后吃他这个药就会好啊,那这个病西医叫什么,叫脾肿大啊,就是如果你去拍透视片的话,他就会拍到你的脾脏这样子肿大,所以为什么西医的脾肿大,在中医会要把它称之为肝气郁结呢?这是不是,这,这是不是证明说我们的中医果然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医学,那,而且,而且我们刚刚讲的这个我们要信仰人的左升右降这件事情,那这个事情也会比较,他这个事情上面已经遇到信仰危机了对不对,不过呢,我昨天有问,昨天的西医助教,他有说其实人的脾肿大,往往是脾之外的部分先有问题,然后脾才会肿大,他就说比如说象什么肝硬化之类的,也就是说脾脏在我们身体里面干什么事吧,血液里面,比如说不要的红血球,已经老的红血球,就把它分解掉嘛,对不对,那如果你身体里有太多那种不好的红血球,这个脾分解不动,然后就会越塞越胀,越塞越胀了,然后脾肿大,所以在脾会肿大之前,他的身体在血分是已经先有一些问题存在了,所以才会变成脾肿大的状况;那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这个方子就很有意义了。

他的,他的所作所为啊,就是你从脾肿大之前的那个原因去处理的话,这个方子是有意义的。

而傅青主陈士铎医派治疗这类东西的时候会用鳖甲,就是他们治子宫肌瘤的时候也是用鳖甲跟荸荠两味药;就是我们中药里面,同学知不知道,就是乌龟壳跟鳖的壳是不一样的东西哦,因为乌龟是比较不好
动的东西,所以乌龟壳是用来滋阴养阴的,但是鳖是比较会乱钻乱爬的东西,所以鳖壳是,鳖甲是用来挖开那个血分的积块的,刚好其实脾脏也是统血的脏,所以鳖甲大家都可以,如果你要说专病专药的话,那脾肿大,散结要用什么,牡蛎壳,牡蛎壳对于任何内脏那种肿,那种一坨的那种肿大都还蛮有办法的,所以那这样的病,这样的一坨东西鼓出来,左胁的多一坨东西就是脾肿大,如果你说用经方的话是用经方的什么?是经方治疟疾的鳖甲煎丸,那还是用到鳖甲;所以这个也就是我们西医的脾肿大啊,这个中医的世界,古代的医典里面是写什么?就是写肝之积啊,肝之积叫什么,叫肥气,古时候就称之为这个东西,而今天就变成脾肿大,所以在这样子的一个理路之下,如果我们用那种西医的观点来开中药的话,我们遇到脾肿大的患者,那要从脾治的话我们中医是开归脾汤,因为说归脾汤可以让脾脏的机能变好;那我不是说这个是,我不是说归脾汤有什么错,不过,我觉得我个人的感觉就是,一年前当有人说他脾肿大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归脾汤,可是当我最近几个月再有人跟我讲到脾肿大的时候,我想到的是鳖甲煎丸,也就是说跟经方做朋友这一年之间,在我自己不知道的状况之下,我的那个开药的路数在慢慢地改变;我并没有,我并没有很清楚的认识到说归脾汤跟鳖甲煎丸哪一个有效,这倒不是.而是他的那种,就是,在我,就是我,可能我会说先说鳖甲煎丸,后来看到一些古书发现古书也是用鳖甲煎丸,然后再去后设一些说,哦,对,对,对,用了鳖甲煎丸可以让这个人血液变得怎么样哦,然后然后怎样怎样,所以他的脾比较不会肿大,然后再去后设一些理论来支持自己用鳖甲煎丸,这样子。

但是实际上为什么会用到鳖甲,其实我觉得是直觉,比较是直觉,就是读经方的书久了,有时侯会慢慢慢慢的那个,用药的路数会有点不一样,所以我们,我觉得在这个地方是可以接受这种论点的,就是即使是左胁的部位凸出一坨有形的东西,诶,还是可以照中医的这个左肝右肺,左升右降的角度来处理,那当然你一定要把中医的理论跟西医的理论去做扣合,我想多多少少是牵强的;但是不管牵强不牵强,就是临床上的疗效来讲,历代一直都还是,即使是左边这边凸出来一块,还是,还是从肝胆治之,比较,
历代比较认同的,就是效果上面比较被认同的做法。

肝气郁结-五十肩
那接下来啊,下面一个方,也是蛮好玩的方,就是现代人说的五十肩,就是人为什么会有五十肩呢?他的这个病机是什么?那结果呢在傅青主的书里头呢,也认为五十肩是一种肝气郁结的事情的结果,所以一直郁一直郁,然后这个风邪啊、痰饮啊、什么东西,寒气啊都郁在肩膀里头,于是,然后,治疗五十肩要怎么治啊?他把这些药,其实这些药啊,蛮重的哦,当归芍药各三两吃下去是肚子痛,拉肚子的,芍药三两,我们讲芍药是这样,如果你肚子在绞痛,你吃芍药会松开,可是你原来不痛的人,你芍药吃到一两,你是会痛的啊,就会闷痛闷痛的,就是芍药对肚子是有一种动到它的影响力的,所以这个方子开的时候会让人觉得有一点恐怖啊,至少我觉得吃下去很难不拉吧,不过他的这个煮法呢,他这个煮法这样子啊,他说用六碗水煮三滚,然后就倒一碗药汁出来,然后再加一碗黄酒,黄酒就是那种绍兴酒、加饭酒之类的,然后要那个病人一口气把他喝到醉醺醺的,就是喝懵掉,然后就一下就好了,为什么六碗水煮几滚倒出来一碗,因为这个药啊,药很多,所以他就会,会被那个药把水吸掉,所以等到你把这个药泡好了之后,也没剩下多少水可以泡出来了,所以那这个快火大滚几下,然后就把药汁倒出来,我觉得这样子的做法其实还算安全,因为快火大滚才能倒出来,这个药有那个药的力道,但是不会有太多它的那个汁,如果那个汁太多,当归跟芍药慢火炖过以后吃了就会拉肚子,就会拉的很凶;所以这样子的煮法是,我觉得是比较有意义的,因为比较能够让那个药,就是猛的力道都在,然后那种阴柔的力道都比较没有,不然的话,如果你慢火炖,这锅药,那你就是吃了会很痛苦.
不过呢,后面我就附这个大陆的李可的这个医案,他就讲,他就,他的医案故事就非常戏剧化了,他就讲到说,那位老先生吃这个药,第一次就是微微出汗,然后第二天五十肩就是好很多,几个月来第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