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版《金榜学案》精练精析:单元检测(五)(苏教版 九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评价检测(五)
(90分钟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度.已失期 ( )
(2)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
(3)遂与外人间隔
..( )
(4)当.其租入( )
(5)窥谷忘反.( )
(6)增其旧制.( )
(7)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8)觥.筹交错( )
答案:(1)估计(2)交错相通(3)隔绝,不通音信(4)抵(5)返回(6)规模(7)寄托(8)酒杯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虚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夺而.杀尉(表承接) 黑质而.白章(表并列)
恂恂而.起(表递进) 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
B.怅恨久之.(无意义) 古仁人之.心(的)
余悲之.(这样) 之.次所旁丛祠中(到)
C.告于.莅事者(向) 吾祖死于.是(在)
苛政猛于.虎也(比) 泻出于.两峰之间(从)
D.当其.租入(他的) 醉能同其.乐(他)
视其.缶(那个)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
【解析】选C。
A项中“恂恂而起”的“而”表修饰;B项中“余悲之”的“之”代蒋氏;D项中“醉能同其乐”的“其”代众人。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B.君/将哀而生之乎
C.后/遂无问津者
D.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解析】选D。
正确划分应为“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译文: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答案:(1)扶苏因为屡次劝戒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2)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5.默写填空。
(4分)
(1)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陶渊明《桃花源记》) (2) ,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3)《岳阳楼记》动静结合写月影的句子是:, 。
(4)《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景象的两句是:, 。
答案:(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6.综合性学习。
(7分)
随着大型亲子体验式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火爆荧屏,家庭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班同学希望抓住这一契机,在本学期期末的家长会中,就家庭教育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
请你结合材料,完成下面任务。
(1)我班同学在学校中进行了相关调查。
请根据下面的调查结果和采访记录,概括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3分)
【调查结果】
家长会参加人员统计图
学生作文写作内容统计图
【采访记录】
某同学:因为爸爸平时加班应酬多,所以我生病的时候,都是妈妈带我去看病。
遇到困难,我首先会想到找妈妈帮我解决。
班主任老师:我们班里平时与父亲接触较少的孩子,大多表现出自信心不足,比如不善与人交往,在竞赛活动中显得胆小、畏缩,体育锻炼中也不积极。
答:
(2)中国自古非常重视家庭教育,有许多故事流传至今。
请结合下面材料,判断应将下面哪则事例推荐给父母,并从中归纳出三条值得借鉴的教育经验。
(2分) 【材料】家庭教育既没有固定的教育情境,也没有系统的教育计划,更难考核其教育成果,因此对家长而言不是一项硬性的任务。
在家庭教育中,尤其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因为在最佳的精神状态下,孩子会更具想像力和创造力。
同时,在家庭教育中,适时、适度地给予肯定和赞赏也很重要,比如温柔的微笑、亲切的抚摸、友好的合作,都是对孩子的鼓舞,会使孩子表现得更为出色。
【事例】
①谢安在大雪天与孩子一起赏雪、咏雪。
(出自《世说新语·咏雪》)
②仲永的父亲领着仲永四处拜访乡里人。
(出自《伤仲永》)
答:
(3)同学们准备在板报上写两句寄语表达对父母的情感。
请根据下面同学搜集到的歌词,将寄语补写完整。
(要求:两句话句式一致,字数相同)(2分)
【歌词】
我的家里有个人很酷,三头六臂,刀枪不入。
他的手掌有一点粗,牵着我学会了走路。
——《爸爸去哪儿》主题歌歌词节选是你创造了这个家,然后又创造了我。
是你拉着我的手,从昨天走到现在。
啊……我亲爱的爸爸,你是我最崇敬的人;啊……我慈祥的爸爸,你是我未来的偶像。
——《父亲和我》歌词节选寄语:母亲给了我血肉,哺育我成长;。
答案:(1)父亲承担教育责任不够,父亲对孩子的关爱和影响不足,这些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2)推荐事例:①。
经验一:善于创设教育情境。
经验二:注重激发学习兴趣。
经验三:适当鼓励孩子。
(3)示例一:父亲给了我骨骼,教会我坚强
示例二:父亲给了我勇气,引领我前进
二、阅读品悟(35分)
(一)(2013·吉林中考)阅读下文,回答7~11题。
(11分)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
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7.本文作者欧阳修是(朝代)文学家。
(1分)
答案:北宋(或:宋代、宋朝)
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
(1)蔚然
..而深秀者 ( )
(2)名.之者谁( )
答案:(1)茂盛的样子(2)命名或取名
9.第2段中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2分)
答:
答案:时间顺序(或早晚、四季的变化)。
10.作者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
请分析他们“从太守游而乐”的原因。
(3分)
答:
答案(示例):滁州百姓爱戴太守,愿意跟随太守出游;太守治政有方,百姓安居乐业。
11.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游且“乐其乐也”。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从中得到哪些人生启示。
(3分)
答:
答案(示例):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豁达乐观、恬然自适、积极向上、有所作为。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题。
(11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
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薄.暮冥冥 ( )
(2)长烟一.空( )
(3)把.酒临风( )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答案:(1)迫近(2)全(3)持、执(4)探求
13.与“不以物喜”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以.丛草为林
B.以.中有足乐者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可以.为师矣
【解析】选B。
B项和例句均为“因为”;A项为“把”;C项为“来”;D项为“凭借”。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答案: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5.范仲淹借“古仁人之心”表达了什么情怀?(3分)
答:
答案:范仲淹借“古仁人之心”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三)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6~19题。
(13分)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①一小舟,拥毳衣②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⑤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节选自《陶庵梦忆》) 【注】①挐:ráo,通“桡”,撑(船)。
②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③雾凇:水汽凝成的冰花。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④芥:比喻细微,微小。
⑤白:酒杯。
16.解释选文中加点的字。
(2分)
(1)互相轩.邈( )
(2)窥.谷忘反( )
(3)上下一.白( )
(4)及.下船( )
答案:(1)比高(2)看到(3)全(4)等到
17.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急湍甚.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B.百叫无绝./以为妙绝.
C.余强.饮三大白/项为之强.
D.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
【解析】选A。
A项中皆为“胜过”;B项中依次为“停止/极”;C项中依次为“尽力/同‘僵’,僵硬”;D项中依次为“他的/难道”。
18.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
答案:(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一样。
(2)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19.填空和简答。
(5分)
(1)【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由“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不难看出。
答案:厌弃尘俗,向往自然。
(2)【乙】文中“雾凇沆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
有人依此作了一幅水墨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1分)
答案(示例):湖山夜雪
(3)【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
(2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分析。
【甲】文中通过写泉水之声和鸟鸣声来突出静;【乙】文中则直接描写静。
答案:【甲】文以声音衬托幽静(以闹写静);【乙】文文字简练,直接写静。
附【乙】【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这一天初更以后(大约八点),我撑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白了。
湖上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就告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比相公您更痴的人!”
三、写作(40分)
20.(2013·舟山中考)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的艰辛,多姿多彩。
每一朵浪花,总是生活的一种精彩;每一次扬帆,都
是生命的一次挑战。
美丽辽阔的大海,时常会出现风暴巨浪,就宛如生活中难免会遭遇困难挫折。
但只要我们拥有坦然的心境,锁定心中的航向,以自己的努力,证明给自己看,不随波逐流,也不迷失自我,生活的海洋,就会呈现美丽的蔚蓝,青春的你我,就能活出自己的风采!
请以“海,蓝给自己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
(2)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诗歌不少于20行);(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命题作文。
先要认真审读提示材料,从中找到写作的切入点。
审题立意方面,根据提示材料中的“生活的艰辛”“锁定心中的航向,以自己的努力,证明给自己看”“青春的你我,就能活出自己的风采”等语句,可以理解题目中的“海”喻指“人生”,“蓝”喻指“奋斗”“活法”“梦想”等。
“海,蓝给自己看”可以理解为“人生,活给自己看”“活出自己的风采”等。
选材组材方面,可以从海蓝得透亮、蓝得彻底、蓝得深邃,让我们如痴如醉,给我们很多启示入手,再过渡到人生有目标,不随波逐流,不迷失自我,活出自己的精彩。
事例方面,“大衣哥”朱之文,在艰辛的生活中,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几十年如一日的学习钻研,终于活出了自己的风采。
总之,选材要广泛,有说服力,有自己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