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物理总复习 易错题与高考综合问题解读 考点 5 动量和能量 命题角度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 5 动量和能量命题角度l
功、功率、动能、动能定理
1.如图5—1所示,木块A放在木块B的左上端,第一次将B固定在桌上,用恒力F拉A到B的右端,F所做的功为W
1
;第二次B放在光滑地面上,用力F拉A
到B右端,F做功为W
2
,比较两次做功大小 ( )
图5—1
A.W
1<W
2
B.W
1
=W
2
C.W
1
>W
2
D.无法比较
[考场错解]B
把A在B上滑行的距离误认为A的位移,错误的原因是对做功公式w=Fscosθ中各物理量的意义理解不准确,位移s应以地面为参考系,不能以木块 B为参考系.A第一次拉动时,B静止,A的位移大小就是B的长度:s
2
=l;第二次拉动时,B
在光滑的地面上滑动的位移设为s′,A的位移大小是:s
2
=l+s′.两次均用恒力F
拉动,故有w
1=Fs
l
=F
l
,W
2
=Fs
2
=F(l+ s′),所以选项A正确.
2.质量相等的A、B两球,从同一高度h同时开始运动,A做平抛运动,B做自由落体运动,则 ( )
A.下落过程重力对两球做功相等
B两球落地时动能相等
C.下落过程中,在相同时刻,两球重力的功率始终相同
D.下落过程,两球重力的平均功率相同
[考场错解]漏选C.
两球重力相等,下落过程中,在相同时刻两球的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同,误认为重力的瞬时功率不相同,其原因是对瞬时功率的计算公式P=Fv或P=Fvcosθ理解不准确.
ACD重力做功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两球重力相等,下落高度相等,所以选项A
正确;由动能定理或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判断选项B错误;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两球下落时间相等,选项D正确;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两球下落过程任一时刻,B球竖直向下的分速度与A球的竖直速度相等,重力相等,所以选项C正确.
3.如图5—2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与水平转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块与转轴相距为R,木块随转台由静止开始转动.当转速增加至某值时,木块即将在转台上滑动,此时转台已开始匀速转动,在这一过程中,摩擦力对木块做的功是( )
A.0 B. 2πμmgR C.2μmgR DμmgR/2
[考场错解]A或B
误认为木块随转台做圆周运动,摩擦力是向心力,方向时刻指向圆心,故摩擦力对木块不做功,误选A;认为木块与转台间的摩擦力大小为μmg,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摩擦力对木块做功是2πμmgR,误选B
D木块随转轴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圆周运动,木块与转台间的静摩擦力应有两个作用效果,一个分力方向指向圆心,其作用是改变速度的方向,另一个分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其作用是改变速度的大小,所以木块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既不指向圆心,也不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大小和方向在变化.当木块即将在转台上滑动时,摩擦力大小为μmg方向指向圆心,设此时速度为v,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v2,由动能定理,摩擦力对木块做功:W=mv2/2-O=μmgR/2,所以选项D正确.4.如图5—3所示,在匀加速向左运动的车厢内,一个人用力向前推车厢,若人与车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以下结论中哪个是正确的 ( )
A 人对车厢做正功
B 车厢对人做正功 C.人对车厢不做功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考场错解]A
误认为人对车厢的作用力只有人对车厢前壁的水平推力,由于车向左运动,故力和位移同方向,所以人对车厢做正功.同理车厢对人做负功.
B如果人只受到车厢前壁对他的水平向右的弹力,那么人受到的合力不可能向
左.故人还受到另外一个作用力,即车厢底部对他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且向左的摩擦力大于向右的弹力.摩擦力对人做正功,向右的支持力做负功,它们的代数和为正,车厢底部对人竖直向上的弹力对人不做功,故车厢对人做正功.选项B正确.同理,分析人对车厢做负功.
5.如图5—4所示,一块长木板B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在B上放一个木块A,现以恒定的水平力F拉B.由于A、B间摩擦力的作用,A将在B上滑动,以地面为参照物,A、B都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 ( )
A外力F做的功等于系统动能增量
B 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A的动能增量
C.A对B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
D.外力F对B所做的功等于B的动能的增量与B克服摩擦力所做功之和
[考场错解]AC
恒定的水平拉力F为系统的合外力,对系统误用动能定理,外力做的功等于系统动能的增量.误认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代数和一定为零.
B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只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它们的作用点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两个物体的位移没有必然联系,所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的代数和不一定为零.可以都做正功,都做负功,也可以一个做功,另一个不做功.可以推导出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一定为负值,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乘以相对路程,即,故选项C错误.因为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不为零,故对系统应用动能定W=fs
相对路程
理时要考虑内力做功,故选项A错误.对A应用动能定理,只有B对A的摩擦力对A做功,故选项B正确.同理,对B应用动能定理,外力F对B所做的功等于B的动能的增量与B克服摩擦力所做功之和,故选项D正确.
6.一个质量为4 kg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从t=0开始,物体受到一个大小和方向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力F作用,力F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5—5所示(g取10m/s2).求:
(1)83 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 (2)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
[考场错解]感觉过程复杂不知从何入手解答或找到规律但是对最后3 s内的分析出现错误.
对周期性变化的力学问题①要认真分析物体在第一个周期内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从而找到物体运动的规律②要注意过程中间是否有转折点,结束前的一段时间是否还遵循前面所总结的规律③优先对全过程选择规律列方程,其次分段求解.
(1)0-T/2、 T-3T/2、2T-5T/2、3T-7T/2、……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方向与正方向相同,T/2-2T、3T/2—2T、5T/2—3T、……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所以在每个周期T内,前T/2时间内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后T/2时间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速度恰好减为零.每个T/2时间内的位移均为
82 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
82 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
第83 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
所以83 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 S—S1+S2—167m,
(2)83 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
,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解得:设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
F
=676 J.
W
F
解决这类问题要注意以下三点:
(1)恒力做功一般用公式w=Rcos a直接计算;变力做功一般只能根据功和能的关系求解,若变力的功率恒定,可以用公式W—R计算;
(2)利用功率的定义式求出的是平均功率:在公式P=Fvcosa中,若口是平均速度,对应的功率为平均功率.若v是瞬时速度,对应的功率是瞬时功率,通常用这个公式计算瞬时功率.
(3)动能定理反映了外力对物体的功与物体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利用动能定理高考资源网解题的一般思路是:①明确研究对象;②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弄清哪些外力做功,是做正功还是负功;③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弄清初状态、末状态物体的动能:④用动能定理列方程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