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3+慢性骨髓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名:慢性骨髓炎
英文名:chronic osteomyelitis
缩写:
别名:
疾病代码:
ICD:M86.6
概述:慢性骨髓炎是化脓性细菌侵入骨组织所引起的一种骨感染性疾病,往往反复发作多年不愈,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肢体功能,有时会因并发症而致终身残疾。

慢性骨髓炎多由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治疗不当或延误诊治演变而来。

少数为开放性骨折并发感染所致。

每当机体抵抗力降低,病灶处可出现软组织红肿,甚或皮肤破溃,即急性发作。

流行病学:以血源性骨髓炎发病率为最高,且多见于小儿。

有报道血源性感染骨髓炎,骨髓炎约占51%;创伤性感染骨髓炎约占33.3%;蔓延发生感染骨髓炎,约占15%。

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

病程较长并合并有窦道者,常有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

骨髓炎的主要感染途径有以下3种:
1.血源性感染 发病前大都有一个未曾正确处理的化脓性感染病灶,如脓肿、疔痈、扁桃体炎等。

细菌通过血液循环被带到骨组织而发生骨髓炎,是最常见的、最主要的感染途径。

在临床上,由血源性感染途径而发生的骨髓炎称为血源性骨髓炎。

2.创伤性感染 如刀伤、弹伤、开放性骨折或闭合性骨折,或关节手术时无菌操作不严等情况,病原菌直接由伤口侵入骨组织,引起骨髓炎临床上称为创伤性骨髓炎。

3.蔓延发生感染 即直接由邻近的化脓病灶蔓延到骨组织而引起骨髓炎,如指(趾)端感染引起的指(趾)骨髓炎,临床上称为感染性骨髓炎。

上述3种感染途径以血源性骨髓炎发病率最高,其发病部位,多在长管骨,尤其是下肢骨,如胫骨上端、股骨下端。

其发病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胫骨、股骨、肱骨、桡骨、髂骨、脊椎骨等。

发病机制:一般将急性骨髓炎经过3周以上的治疗尚未痊愈,或急性炎症消退后,C D D C D D C D D C D D
出现死骨,窦道者则转为慢性骨髓炎。

其病理改变比较复杂,包括死骨,新生骨形成的包壳,死骨周围有大量炎性肉芽组织和脓液。

当脓液向软组织扩散,使皮肤破溃形成窦道,排出脓液和小块死骨之后,急性炎症可逐渐消退,窦道口便暂时自行封闭。

每当病人全身抵抗力下降时,则会出现急性炎症发作,局部渗出物增多和张力增高,使原窦道再开放,自行引流脓液。

如此反复发作,直至病灶被彻底清除方可终止。

临床表现:急性发作时病人多有发热、畏寒、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局部有红肿、疼痛、流脓,或由窦道排出小块死骨。

在病变静止期可没有全身症状。

但因曾反复急性发作,骨端和邻近关节处可有畸形,肌肉萎缩或挛缩和功能障碍。

并发症:可有邻近关节处的畸形,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

容易复发、并发化脓性关节炎、病理性骨折、大段骨缺损以及骨生长板损伤等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1.血象检查 急性发作时,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核左移。

病情危重的病儿与小婴幼儿的白细胞可不增加。

2.细菌检查 血培养检查可阳性,特别是在高热时给药前取样,阳性率极高。

窦道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3.血液检查 红细胞沉降率加快,并可依此衡量病程有无活动性。

其他辅助检查:X 线检查除见有死骨和新生骨形成的包壳,以及明显的骨膜反应外,还有普遍性骨质疏松、软组织肿胀,死骨与新生骨之间有密度减低的带状区,此系死骨表面被吸收,并与新生骨分离的征象。

诊断:根据上述临床表现特点和X 线检查特点可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与骨结核和其他感染,如布氏杆菌骨髓炎等疾病鉴别,依赖病史、临床表现和病原菌检查可助鉴别。

治疗:慢性骨髓炎因局部血供较差,应用抗生素难以进入病灶,因而药物治疗的效果欠佳。

目前,主要依靠外科手术治疗,包括摘除死骨,切除窦道、清除肉芽
组织、消灭无效腔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可选择自体骨移植,肌瓣填塞一期闭合切口;亦可在彻底清除病灶之后,采用闭式冲洗-负压吸引,经冲洗管滴入敏感的抗生素,引流出脱落的组织碎屑和凝血块,以缩小无效腔,有利于病变的愈合。

近年来有人将含有庆大霉素的骨水泥链珠,置入病灶清除后所遗留的残腔内,持C D D C D D C D D C D D
续地释放抗生素,可达到彻底消灭细菌目的。

采取外科治疗的同时,尚需应用抗生素治疗,有人主张大剂量口服抗生素,持续6~12个月,以消灭残存的细菌。

预后:如能得到彻底治疗,预后良好,但尽管治疗本病的手段不断增多,仍有容易复发、并发化脓性关节炎、病理性骨折、大段骨缺损以及骨生长板损伤等并发症,应予以充分的重视。

预防:
1.应及时彻底治疗急性骨髓炎,以免因治疗不当或延误诊治而转为慢性。

2.防止外伤,开放性骨折要正确处理,防止发生骨的感染。

循证医学: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