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对比剂在256层螺旋CT头颈动脉成像中的可行性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剂量对比剂在256层螺旋CT头颈动脉成像中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MSCT)头颈联合动脉成像中降低对比剂剂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择年龄、身高、体重相近的行256层螺旋CT头颈部x 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常规组)和B组(低剂量组),每组各50例,对比剂为碘普罗胺(370mg/ml)。

A组对比剂用量50ml;B组对比剂用量40ml。

根据CT造影图像评价两种不同剂量对比剂对头颈动脉的显示效果。

结果比较两组图像中主动脉弓、双侧颈总动脉、双侧颈内动脉及双侧大脑中动脉对比剂平均增强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颈动脉图像主观质量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降低对比剂剂量应用于256层螺旋CT头颈联合动脉成像中是可行的,可以获得满意的头颈动脉图像,满足诊断需要。

标签:对比剂;多层螺旋CT;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头颈动脉成像
Feasibility study of low-dose contrast Medium in256-MSCT intracranial and cervical artery imaging
LI Qian GONG Feng-ling CHEN Wei-bin Ma Chun-mei ZHANG Hui-ying
The CT department of Hebei united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Tangshan,Hebei,063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imaging about reducing the dosage of contrast Medium in intracranial and cervical artery imaging with 256 -slice CT (MSCT).Methods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imilar age,height,weight and with the inspection of 256 -slice CT intracranial and cervical angiography were select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routine)and group B(low-dose),and each group includes 50 patients,besides the contrast Medium is Ultravist Solution(370mg/ml).In group A ,the contrast Medium is 50ml,In group B ,he contrast Medium is 40ml.Based on the CT image to evaluate the display of the intracranial and cervical artery with the two different doses of contrast agents.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two group about the enhancement of arch of the aorta,common carotid artery,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d middle cerebral artery,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 Using low-dose contrast agent in intracranial and cervical artery imaging with 256 -slice CT is feasible,can obtain satisfactory images ,to meet diagnostic needs.
【Keywords】contrast agent,multi-slice spiral CT,X-ray computer tomography,intracranial and cervical artery imaging
DSA(數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一直被认为是头颈部血管病变影像学诊断的金标准,但只能显示管腔内情况,且是有创检查,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相对较
多[1],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随着近年来多层螺旋CT技术的不断改进,头颈联合CTA应用越来越广泛。

研究表明,螺旋CT血管造影安全性好、费用低、定位准确,可靠性高、检查时间短,可作为确诊头颈部疾病的首选方式[2-4]。

但随之而来较大对比剂剂量引起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比剂引起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就是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5],有研究表明,对比剂用量减少后,CIN的发生率也相应得到了降低[6]。

本研究通过降低对比剂剂量应用于256层螺旋CT头颈动脉成像,分析其能否获得清晰且满足临床诊断的头颈动脉图像,从而进一步降低对比剂用量以期降低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3年12月~2014年11月在本院行256层螺旋CT 头颈联合动脉成像的患者100例。

所有患者检查前均进行碘过敏实验,无碘对比剂过敏。

所有患者均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严重受损、和心力衰竭。

随机将此100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常规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31~79岁,平均(59.5±1
2.9)岁;B组(低剂量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27~80岁,平均(61.5±1
3.8)岁。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及参数患者检查前行碘过敏实验,观察20min后均未出现过敏反应,训练患者吸气、屏气并嘱患者扫描时避免做吞咽动作。

扫描时患者仰卧于扫描床上,头先进,用飞利浦256层螺旋CT机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为主动脉弓下缘至颅顶水平。

扫描参数:机架转速0.27s/r,层数×准直器宽度为128×0.625mm,管电压120kv,自动管电流(800~1200mAs);层厚0.625mm,层间距0.625mm。

所有患者均右侧肘静脉留置20G静脉针,应用宇寿一次性高压造影注射器,所用对比剂均为为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普罗胺(370mgI/mL,拜耳医药公司生产),流速4.5mL/s。

A组注射碘普罗胺50ml+生理盐水20ml;B组注射碘普罗胺40ml+生理盐水30ml。

采用自动跟踪技术,激发兴趣区设在主动脉弓水平,激发阈值为120Hu。

1.2.2 图像后处理将原始数据传至EBW(Extended Brilliance Work-space)4.0.2.145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

先将原始横断位图像逐层观察,后经后处理软件进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重组、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并结合多角度旋转、剪切、自动去骨等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

对VR、MIP窗宽、窗位的调整均以图像显示最佳为准。

1.2.3 图像测量及质量评分在横断位图像上测量两组图像中主动脉弓、双侧颈总动脉、双侧颈内动脉及双侧大脑中动脉处CT值。

由2名主治以上的医师以双盲法对头颈动脉图像评分。

评分标准如下:5分:头颈部动脉血管充盈良好,血管轮廓清楚,管腔内密度均匀,管壁边缘锐利,未见伪影,颈静脉及上腔静脉几乎不显影;4分:头颈部动脉血管充盈良好,血管轮廓清楚,管腔内密度均匀,管壁轻微模糊,或有轻微伪影,颈静脉及上腔静脉轻微显影,可用于诊断;3分:头颈部动脉血管充盈尚可,管腔内密度欠均匀,管壁稍模糊,或有轻度伪影,颈静脉及上腔静脉显影,但颈动脉仍可评价;2 分:头颈部动脉血管充盈差或不连续,管腔内密度不均匀,管壁模糊,有严重伪影,诊断受限;1分:头颈部动脉
血管不能识别,伪影重,不能用于诊断。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输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对A、B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对比剂增强水平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 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如表2所示。

表明两组图像均能清晰显示头颈动脉且边缘锐利。

3 讨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属于微创性检查,其操作技术简单,耗时短,并且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血管,图像分辨率高,能够得到各向同性的容积数据,还有最大密度投影、容积成像及多平面重组等多种成像方法,这些成像方法应用于动脉血管造影并综合分析,能够得到清晰的动脉图像用于临床诊断[7]。

近年来,随着血管造影检查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比剂不良反应也越来越被重视。

据国外文献报道,对比剂肾病(CN)已随对比剂的大量使用而成为引起医源性肾衰竭的重要原因[8]。

256层极速螺旋CT扫描速度的加快对血管内造影剂高浓度持续时间要求降低,这为减少造影剂用量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研究中将对比剂剂量减少10ml,降低了对比剂用量,从而降低了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减轻了对比剂对患者身体损害。

有研究表明,血管内增强水平为250~450HU时能够满足诊断要求,低的对比剂增强水平意味着差的冠脉血管造影结果,而过高的增强水平会影响软斑块和钙化的诊断[9],也会导致细小血管狭窄被低估[10];血管成像中适合显示血管内斑块对比剂浓度的CT值约为370HU[10]。

常规扫描中所得图像血管内对比剂CT 值虽然低剂量组血管内对比剂CT值低于常规组,但其平均CT值均为370HU左右,完全可以满足临床诊断要求,还能更加清晰显示血管内斑块。

所得头颈动脉图像与常规剂量组比较主观质量评分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降低对比剂剂量至40ml对图像质量没有显著影响。

综上所述,在256层螺旋CT头颈动脉成像中,降低对比剂用量至40ml可以得到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图像。

本研究不仅降低了对比剂用量所得图像较常规检查方法相比更适合显示血管内斑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程道宾,李宁虎,黄炜超,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窦汇区结构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31(4):417-421.
[2] 张丽君,王金勇.颅脑血管病变的SCTA与DSA诊断价值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3):93-95.
[3] 方传刚,武红斌,许成岗.64层螺旋CTA与DSA在颈内动脉狭窄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5):108-109.
[4] 梁长虹,赵振军.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37.
[5] 张雷,张追阳,于向荣,等. CT肾动脉造影:低剂量对比剂及变速注射方式的可行性研究[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30(2):215-218.
[6] Can J,Sacrinty M,Applegate R,et al. Automated contrast injection in contemporary practice during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and PCI:effects on contrast-induced nephrotathy[J]. Invasive Cardiol,2006,18(10):469-474.
[7] 杨烁慧,詹松华,郑少强,等.16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7(3):40-43.
[8] Nash K,HafeezA,Hou S.Hosp italacquired renal insufficiency[J]. Am J Kidney Dis,2002,39(5):930-936.
[9] Cademartiri F,MolletNR,van derLugtA,et al.Intravenous contrast material administration at helical 16-detector rowCTcoronary angiography:effectof iodine concentration on vascular attenuation [J]. Radiology,2005,236(2):661-665.
[10] 费晓璐,李坤成,严汉民.冠状动脉CTA从成像中高对比剂增强效果对狭窄成像准确度影响的量化评价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10):144-1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