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换强夯与普通强夯结合在工程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置换强夯与普通强夯结合在工程中的应用作者:张维
来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8年第3期
某工程强夯工程量大,施工难度较大。
该工程对变形控制较严格,素填土主要以回填山皮土为主,均匀性差,回填时间短,采用置换强夯和普通强夯配合进行场地土地基处理。
人为加速填土层的固结速率,降低填土层的沉降量,达到设计要求。
一、工程概况
施工场地位于某市北港工业区,滨海公路与沈港路交汇处,交通便利。
该工程主要为2#挤压车间强夯施工。
2#挤压车间长1699.0 米,宽120.0 米,4 跨,每跨30米,为1层,最大吊车为20吨。
二、工程地质概况
强夯场区的土层自上而下分别为素填土、淤泥、粉质粘土、粗砂、砾砂、风化岩。
本施工区域大部分为海陆交互沉积地貌,回填深度1.1~4.5m不等。
原地貌单元以滨海地貌为主,成因以海陆交互沉积为主,经过回填后形成现有场地,场地较平整。
三、强夯总体设计
本工程强夯工程量大,工期紧张,施工难度较大。
该工程对变形控制较严格,素填土主要以回填山皮土为主,均匀性差,回填时间短,综合考虑采用置换强夯和普通强夯配合进行场地土地基处理。
为强夯施工选择合理的强夯参数,施工前应进行试夯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并提出确切的施工参数,保证强夯工程的顺利完成。
拟建建筑物物设计为一层厂房,内有吊车,最大为20t,拟采用独立基础,夯后地基承载力要求不小于180kpa。
据此我院设计采用置换强夯和普通强夯两种方法相结合的处理方案。
本次强夯施工主要对上部回填土层进行处理,人为加速填土层的固结速率,降低填土层的沉降量,达到设计要求。
强夯工程总面积为25.5万m2,为了便于施工管理,合理安排各作业班组,最大限度发挥机械效能,合理摆布夯机,做到夯机彼此不影响,不窝工。
1. 置换强夯施工:
在独立柱下采用6000kN·m 置换强夯施工,每个独立柱布置一个置换夯点,在独立柱列线两侧各布置一排置换护夯点,护夯点夯击能采用3000kN·m,施工中发现有淤泥过厚的区域,护夯点改为6000kN·m置换护夯。
有效加固深度约为6米,当局部素填土埋深大于5 米时,有效加固深度达到8米。
2.普通强夯施工为护夯区置换强夯及独立柱置换强夯以外的其他区域:普夯夯区采用正方形布点,4.6Х4米,夯击能采用1000kN·m 施工其它夯区,最后推平场地,进行满夯施工。
护夯区、置换区满夯夯击能1000kN·m,搭接1/4 锤印,单点夯击2 击,普通区,满夯夯击能800kN·m,搭接1/4锤印,单点夯击2击。
2. 普通强夯施工为护夯区置换强夯及独立柱置换强夯以外的其他区域:普夯夯区采用正
方形布点,4.6Х4米,夯击能采用1000kN·m施工其它夯区,最后推平场地,进行
满夯施工。
护夯区、置换区满夯夯击能1000kN·m,搭接1/4锤印,单点夯击2击,普通区,满夯夯击能800kN·m,搭接1/4锤印,单点夯击2击。
四、施工准备
1.施工测量控制网的设置。
根据业主提供的高程控制点和平面控制点,建立自己的施工测量控制网,并设立明显的标
志和保护性装置。
2.现场临设的构建。
按照总平面布置,测放临设场地,进行场地清理、整平、压实,修建临设简易房。
3.施工机械设备的准备。
在进行各项施工准备的同时,对于逐步运进的施工设备进行组装、调试、保养和试车,保
证一旦具备开工条件,可立即投入使用。
4.物质准备。
对于施工中用量较大的燃料、易损件应提前准备齐全,并制定采购计划。
5.施工技术准备。
制定质量计划、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环保措施,施工前对所有工程参加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准备施工记录、施工规范、测量放线报验表格等各种施工技术资料。
五、强夯试验方案
工程正式施工前,选取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试夯,给出该工程强夯参数。
首先在独立柱下
采用6000kN·m 进行置换强夯点夯施工,然后在独立柱两侧进行置换夯击能3000kN·m 的护夯区施工,护夯点布置在独立柱两侧及柱列线独立柱中间布置。
置换点夯施工完成后,整平场地
进行普夯点夯施工,按矩形4×4.6m 布点,局部根据独立基础平面尺寸进行适当调整,点夯完
成后进行满夯施工。
本次强夯工程将按试夯试验得出结论进行施工,若发现有地质条件变化较
大的地方,重新选择地方进行试夯,保证工程质量达到设计的要求。
六、强夯施工工序要点
1.工序要点。
(1)现场的控制桩要树立明显标志,加以保护,并定期进行复核检查。
(2)测放的夯
点位置,应用明显的标志标出夯点中心。
(3)落距确定后,锁定控制落距的钢丝绳。
(4)
夯锤气孔应保持畅通,如遇堵塞,应随时将塞土清除。
(5)认真做好施工记录,掌握好停锤
标准。
(6)密切注意异常现象,对夯沉量异常、夯锤反弹、地表隆起等应随时注意,加强监测,如实记录,若发现异常时及时报告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研究处理。
(7)及时办理有关质量
文件,如现场施工记录、设计变更单、工序质量评审等有关工程资料,加强原始资料整理、归
档管理工作。
2.质量控制要点。
(1)夯点测量定位允许偏差≤±50mm;各夯区放线允许偏差≤50mm;夯沉量观测允许偏差≤5mm;夯锤就位允许偏差≤±150mm。
(2)开夯前应检查夯锤重量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符合设计要求。
(3)每遍点夯之前,对夯点放线进行复合,夯完后检
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处理。
(4)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锤击数和夯沉量。
七、施工程序
强夯施工程序如下:
平整场地→夯区测量放线→测量地面标高→置换夯点放线→置换点夯施工→夯坑整平→普
通强夯夯点放线→普通强夯夯点施工→夯坑整平测放满夯基准线→满夯施工→场地整平→测量
地面标高→交工验收。
1.置换强夯法点夯施工步骤。
(1)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当表土松软时可铺设一层砂石施工垫层;(2)标出夯点位置
并测量场地高程;(3)起重机就位夯锤置于夯点位置;(4)测量夯前锤顶高程;(5)夯
击并记录夯坑深度。
当置换锤进入2~3米,逐向夯坑内填料至夯坑深度的1/2,如此重复直至满足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置换点的夯击。
当夯点周围软土挤出影响施工时,可随时清理并在夯点周围铺垫碎石,继续施工。
2.普通强夯法点夯施工步骤。
(1)平整场地:平整度和表面硬度应满足重型设备安全行走要求;(2)夯点测放:用
白灰洒出夯点位置;(3)架设水准仪:位置距夯位不小于50米;(4)测量夯点中心地面高程;(5)夯机就位,稳车后调整臂杆角度至65度左右;(6)测量锤顶高程并记录;(7)提升脱钩器,标定落距并锁定脱钩器钢丝绳长度;(8)夯击:提升夯锤,当达到设计
高度后,脱钩器打开,夯锤自由落下,完成一次夯击;(9)测量锤顶标高;(10)重复步
骤(8)~(9)完成单点规定的夯击数,并保证满足停锤标准;(11)重复步骤(4)~(10),直至完成本遍全部夯点;(12)点夯完毕后,用推土机整平场地。
3.满夯施工步骤。
满夯施工不再进行夯点布置和单击夯沉量测量,仅控制夯击数、夯锤落距和锤印搭接情况
即可。
具体施工步骤如下:(1)放出满夯基准线;(2)夯机就位,锁定落距;(3)按锤
印1/4搭接的原则,单点2击,连续施夯,直至完成全部满夯范围;(4)夯后场地整平,测量标高。
八、编制依据
1《.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 强夯法处理地基施工工法》(YJGF-06-91);6《.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CECS279: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