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学习共同体背景下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日益成为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
许多优秀教师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已经走得很远,有些教师想谋求专业化发展却苦于无“门”。
那么,通过对个别优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个案进行解读、研究,来促进更多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就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说来,着眼于教师专业成长个案的研究基于以下三点考虑的:
1、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典型案例的引领
教师专业成长不是自生生灭的“自在”之物,它需要典型案例的激励与引领。
教师共同生活在校园里,周围生动鲜活的专业化发展的典型个案无时不在影响着教师,尤其是成功者的人格魅力、成长历程无不是一本生动的教材,对这些“教材”的解读无疑会使教师们产生一种强大的自我发展欲望,主观的强烈追求将会成为教师迈向专业化发展的第一步。
2、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分享别人的成长经验
有人把教师工作描述成为一种孤独的职业,这是极其错误的。
教师要想实现专业的深入发展,必须充分挖掘利用各种有助于自我专业发展的资源。
必须突破目前普遍存在的教师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学会与同事、同行进行专业合作与交流,尤其需要分享别人的成功经验。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向某些关键人物汲取成长的经验,从而勾勒自我的专业化发展蓝图。
这种汲取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早期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教师总是在对别人成功经验不断创新与改造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发展方程,甚至中间还可能以新的关键人物代替原来认同的对象,并最终摆脱关键人物的窠臼形成独特的专业结构。
3、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需要通过个案的探索进行有效的归纳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终生的、整体的、全面的、持续的过程,涉及到诸多错综复杂的因素,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就是要教师养成善于分析和审视各种因素,学会并制定个人专业化发展的规划,并逐步走向专业化发展的轨道的能力,即实现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
因此,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必须着眼于教师的个案研究,通过这种个案的探索尝试进行有效的归纳、提升,形成一种较为普遍的规律为更多教师的专业化引路导航。
二、研究内容
教师专业成长个案研究的内容包括对教师个体的历史、现状、发展过程的考察,包括对教师个体的行为及其动机和社会文化背景的理解、社会单位与整个社会环境之间的复杂联系的分析,从个案的详细描述与分析中,发现重要的变量,提供有用的概括和认识,以帮助形
成假设。
三、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第一,通过研究,期望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影响因素等有关理论上,能够有所深化和完善,使之更加科学和符合实际,并能运用于实际;第二,通过实践探索,从中总结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师自我发展的原则、途径、方法、模式,形成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并真正促进一批教师的专业成长。
总之,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目的。
四、理论支撑
主要有教师社会学理论、教师心理学理论、教师教育学理论、教师评价学理论等。
1、惠泊曼 (Huberman,1993)对160个瑞士教师专业成长生活阶段的研究成果,即“生存和探索阶段--稳定阶段--试验和多样化阶段(新生、再评价)--平静从容阶段--保守阶段--不投入阶段”的理论。
2、德莱弗斯(Dreyfus,1986)等人研究了飞行员、司机、成年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技能习得过程,提出的“新手一高级学徒一合格者一熟练者一专家”的五阶段模式。
3、R.Fessler提出的影响教师生涯周期的个人环境因素(家庭、关键事件、危机因素、个人特质、兴趣、生活的阶段)和组织环境因素(学校规则、管理类型、公共信任、社会期望、专业组织、社团组织)。
4、Eleonora Villegas-Reimers & Fernando Reimers在《作为终身学习的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文中,提出的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7个因素:教师生涯发展阶段,教师认知发展阶段,学校的发展阶段,学生和社区的特征,社会-文化因素,参加专业发展活动的时间,对教师和项目的财政支持。
五、实验方法
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
根据教师专业成长个案研究的目的、对象、内容,主要采用以下实验方法:
1.追踪法(追踪研究法)
个案追踪法就是在较长的时间内连续跟踪研究单个的人或事,搜集各种资料,揭示其发展变化的情况和趋势的一种研究方法。
2.追因法
实验法先确立原因,然后根据原因去探究产生的结果。
追因法则是先有结果,然后根据发现的结果去追究发生的原因。
3.临床法
临床法也叫做临床谈话法,往往通过谈话的形式进行。
临床谈话法的方式可以是口头谈话,即面对面的交谈;也可以是书面谈话,即问卷谈话。
4.产品分析法
产品分析法又称活动产品分析,它是通过分析教师的活动产品,如日记、论文、书信、自传、课堂录象等,以了解教师的能力、倾向、技能、熟练程度、情感状态和知识范围。
运用这种方法时,不仅要研究人的活动产品,而且还要研究产品制造过程本身以及有关的各种心理活动状况。
六、研究时间与参与者
负责人:张正丽
参与者:付敏忠、郭丽娜
研究时间段:(2007.2-2008.1)和研究途径:
第一阶段:2007.2-2007.6
1、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学习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2、听优秀教师何渊的课,观察何老师的教学行为,共同探讨教学过程,收集资料;
3、对学生进行学情调查;
4、共同听课,在优秀教师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培养;
5、进行阶段性小结归纳。
第二阶段:2007.7-2008.1
1、继续听优秀教师何渊的课,观察何老师的教学行为,共同探讨教学过程,收集资料;
2、共同听课,在优秀教师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培养;
3、参与研究的教师开公开课,互相观摩并讨论、评课,请何维安、何渊等老师指导;
4、阶段性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