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最新部编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品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本单元包括两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版块。
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有描写小学生欢乐幸福的校园生活的《大青树下的小学》;有讲述自己用童心感受的自然和学校的《花的学校》;还有讲述孙中山小时候不懂就问的《不懂就要问》。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大意。
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正确读写“服装、鲜艳、打扮、安静、荒野、碰触、灰雀、诚实”等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和重点词语。
2.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间的团结友爱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1.《大青树下的小学》………………………………………………………………2~3课时
2.《花的学校》………………………………………………………………………2~3课时
3*.《不懂就要问》……………………………………………………………………1~2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4~5课时
学习本组课文,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民族团结和大自然的神奇壮美。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自然风光的美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大青树下的小学
◆体会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感受作者对这所小学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校园美丽的词句。
生: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课件出示相关课文内容)
师:为什么你从这句话感受到了校园的美丽呢?
生1:到大青树小学的路上开满了绒球花和太阳花,五颜六色,一定很美。
生2:大青树小学矗立在山花烂漫的环境中,所以说它很美。
师:同学们对这句话感受很深,还有哪些语句让你觉得校园很美呢? 生: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课件出示) 师:“绚丽多彩”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生1:绚丽多彩就是颜色鲜艳,色彩多。
生2:服装的颜色本身就很靓丽,而大青树小学的学生又来自不同的民族,穿着不同的服装,简直是服装大聚会呀,再加上每个学生欢快的笑脸,所以让校园更美丽了。
师: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让我感受一下校园的美丽。
(学生感情朗读)
生:我从“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
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这句话,也感受到校园的美。
这是个写景的句子,景美,校园也美。
师:学校有那么多美景却不写,为什么偏偏写“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呢?
生:钟声悠悠,竹影绰绰,更增添了校园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
师:大青树小学的校园这么美,你能读出来吗?(指导朗读,感受校园的美,体会作者表达的赞美、自豪之情)
赏析:老师在教学这一重点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勾画、理解体现校园美丽的重点语句,让学生感悟体会作者对校园的赞美及蕴含在内的自豪之情。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文本有了自己的感悟,自己的体验,也有了自己的思考。
2.花的学校
《花的学校》教学片段
师:花的学校的孩子们那么美丽、可爱,你们喜欢他们吗?(课件出示句子)试一试你们能不能读好这些句子呢?要读出自己的喜爱哟!
1.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2.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3.你没看见它们怎样地急着要到哪儿去吗?
4.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生分别读这四句话)
师:这么长的句子一口气读不完,恰当地在一些地方停顿一下,读起来会更有诗意。
(师范读,生练读)
1.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
2.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3.你没看见/它们/怎样地急着/要到哪儿去吗?
4.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找学生试读)
师:你还能找出哪些句子读一读呢?
生1:“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我认为“冲”字要重读,体现了花孩子们的高兴心情。
生2:我觉得最后一句要读得幸福、深情,因为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是多么幸福快乐呀!
师:你能读给我们听听吗?(生自读)
赏析:这一教学片段重点指导学生的朗读,以读促悟,学生通过读,品味了语言的美感,通过读,感受到了丰富的想象情景,花孩子的美丽、可爱、调皮的特点跃然纸上,与其说是在读诗,不如说是在认真倾听着孩子们说不完的童言稚语。
3*.不懂就要问
第二单元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
本单元围绕“秋天”为专题组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秋天里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在秋天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丽的景色。
本单元《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三篇课文都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懂、读通课文,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本单元还包含“习作”及“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版块。
1.认识37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正确读写“水泥、亮晶晶、图案、排列、规则、迟到、颜料、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古诗三首》《秋天的雨》第2自然段。
默写《山行》。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秋季景色的美好。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描写景色的句子的作用,从中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和重点词语。
2.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3.体会描写景物特点的词句,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4.边读边想象作者是怎样运用自己的语言把秋天的美丽独特描写出来的。
4.《古诗三首》……………………………………………………………………2~3课时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2~3课时
6.《秋天的雨》……………………………………………………………………2~3课时
7*.《听听,秋的声音》……………………………………………………………1~2课时
习作·语文园地……………………………………………………………………4~5课时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学习古诗,要读懂诗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教学片段
师:古诗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语言作品,需要我们细细去揣摩,才能更好地领悟其中的韵味。
(课件出示一、二句诗句)从这两句诗中,你们能体会到什么呢?
生:诗人看到了梧桐树叶随风摆动,听到了秋风的声音。
(板书:看:梧叶)
师:是什么风?
生:凉凉的秋风。
师:这风是怎么吹?发出了什么声音?有什么感觉?
生:呼呼的吹过,好冷啊!
师:用哪个词来概括?
生:寒声。
师:文中说到的风声,用的是哪个词?
生:萧萧。
师:你觉得萧萧的秋风吹打着梧桐树叶发生的是什么声音?(沙沙、哗哗)你觉得怎样?(更冷了)谁能
说说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生: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师:诗人只是感觉身体寒冷吗?还有什么?
生:还有心寒。
师:为什么心寒呢?
生: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师:你从哪看出诗人不在家乡呢?
生:“客”字。
师:(学生找“客”的意思)是啊,作者一人漂流在外地,看到这样的情景,他会是什么心情?
生:孤独寂寞。
(课件出示:诗句表达的意境)
师:在这样的意境中,他会想到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挥想象)
赏析:教学中,老师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从景入手,先让学生感受到景的萧瑟;再仔细体会这些景是如何“动客情”的,让学生将这样的景与“送寒声”和“动客情”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片段
师:一条普通的水泥道,作者却认为它很美丽,你能感受到这种美吗?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读课文,小组交流) (每组推荐一名学生代表交流)
生1:我认为水泥道很美,水泥道的小水洼都映出小小的蓝天了,蓝天都铺在水泥道上,不美吗? 生2:水泥道的美在于梧桐树叶的装饰,金色的树叶落满地面,这种图案很美。
生3:我从文中的两个比喻句中感受到了水泥道的美。
一句是把梧桐树叶比作我们的手掌,同学们伸出自己的手掌看看,美吗?一句是把铺满落叶的水泥道比作一块彩色的地毯,真美啊!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准确,你们读书很认真,还有吗?
生:梧桐树叶落在水泥道上,是自由落下,随意地贴在地面上,虽然不规则,但这也是一种不对称的美。
师:是啊,看来同学们也喜欢上了这条水泥道,和作者一样,你们能找出写作者喜欢水泥道的句子吗?
(生齐读倒数三、四自然段)
(板书:小心地走着、仔细地数着、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师:由于作者的细心观察,把水泥道描绘得像一幅图,你能画下这幅画吗?
(学生画出这条美丽的水泥道)
赏析:这一教学片段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品读文中重点句子,以读促悟,学生通过读,品味了语言的美感,想象出了一条美丽的水泥道。
6.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教学片段
◆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五彩缤纷”(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了多姿多彩的秋天,你们是从哪发现秋天有漂亮的颜色的? 生:是从课文第2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读第2自然段,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这些词语可以用哪个词语来概括? (学生默读课文)
生:这些颜色可以用“五彩缤纷”这个词来概括。
(板书)
师:好,等我们学完第2自然段再来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看看你们的答案对不对,谁能说说秋雨把颜色都给了谁?
生:银杏树、枫树、田野……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应的景色)
师:这么多颜色,多美啊!你们喜欢吗?谁能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呀?
(分别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同学们体会得较准,请边欣赏画面边读一读相关的句子吧!(课件出示)多美的景色啊!难怪课文说“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吧?
师:那我们边感受秋天的五彩缤纷,边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心中的喜爱之情吧。
(学生读背第2自然段)
赏析: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如利用工具书、和同学交流等。
从这个片段中,教师教会了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内容的方法来理解词语,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对词语的理解也更直观,学生理解也更清楚。
7*.听听,秋的声音
第三单元
本单元以童话故事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去年的树》讲述了一只鸟儿不辞劳苦,一路寻找,实现自己诺言的故事。
《那一定会很好》记叙了一颗种子在变成一棵高大的树后经历了各种变化的经过。
《在牛肚子里旅行》讲述了一只小蟋蟀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故事。
《一块奶酪》通过写蚂蚁队长带领蚂蚁搬运食物的过程,赞扬了蚂蚁队长的高尚品质。
语文园地有“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快乐读书吧”五个版块。
1.认识40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正确读写“剩下、斧子、火柴、煤油、摇晃、旅行、拼命、流泪”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积累好词佳句。
4.初步培养从童话故事中感悟出道理的能力。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和重点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理解童话故事的内容。
4.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发现童话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8.《去年的树》……………………………………………………………………… 2~3课时 9*.《那一定会很好》………………………………………………………………… 1~2课时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2~3课时 11*.《一块奶酪》………………………………………………………………………1~2课时 习作·语文园地…………………………………………………………………………3~4课时
这组课文讲述了几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通过学习并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学习童话故事,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与交流,明白其中的道理,并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
在学习过程中,还应注意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
8.去年的树
《去年的树》教学片段
◆多角度写感受
师:课文已经学完了,作为读者,你们肯定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故事中的谁说呢? 生1:我想对鸟儿说。
生2:我想对树说。
生3:我想对伐木人说。
生4:我还想对小姑娘说。
师:是不是还可以对文章的作者说一说呀?他把这么动人的故事写给我们。
现在,你们想对谁说就对谁说,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生分头写,然后交流)
生1:鸟儿,我想对你说,你那首诚信的歌会永远留在你和树的心里,树会是你永远的朋友的。
生2:树,你牺牲自己为人们点燃灯火,为人们照亮,你的牺牲是值得的,我为你点赞。
生3:小姑娘,你是不是也被鸟儿和树的情意所感动呢?希望你在生活中也要做一个像鸟儿那样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人。
……
赏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
在文章的结尾处安排的小练笔,写下自己想对谁说的话,学生思维活跃,滔滔不绝,这些感悟都基于对课文中表达的情感有准确的把握的结果,让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9*.那一定会很好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片段
◆感受红头在牛肚子里的危险遭遇,体会青头对红头的帮助和鼓励(教学重点)
师: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卷到嘴里去了。
它会经过哪些地方?又会经历哪些危险呢?它的心情又怎样?
(教师出示相关课件)
(生看课件以后,再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生1:红头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它会被牛吞进了肚子里。
生2:红头会被牛嚼碎。
生3:红头会被牛的胃液消化掉。
生4:红头很着急,它大声呼喊“救命”,它也很悲哀,以为自己马上就要死掉了。
师:面对红头的危险遭遇,青头怎样帮助和鼓励它的呢?
生1:青头提醒红头,让它躲过牛的牙齿,并安慰它,说牛在吃草时从来不会仔细嚼。
生2:青头隔着牛肚皮和红头说话,让红头不要怕,还告诉它出来的方法。
师:牛吃草有什么特点呢?牛胃有什么功能呢?
生:牛吃草时从来不会仔细嚼,牛肚子里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当牛休息的时候,就把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到嘴里,然后细嚼慢咽。
师:青头把牛胃的功能和牛吃草的特点告诉红头有什么用呢?
生1:是让红头有信心,要勇敢一些。
生2:是让红头找到机会,一定要出来。
师:说得很好,所以红头真的很勇敢,它努力地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从第一个胃走到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来到牛嘴里。
最后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终于出来了。
师:红头在牛肚子里的遭遇是有惊无险,青头对红头的帮助也十分感人,现在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
赏析:老师在引导学生感受红头在牛肚子里的危险遭遇时,通过课件展示和文本内容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红头的心情,从而感受红头的危险。
又从青头的话语中体会青头对红头的帮助、安慰与鼓励。
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之下,学生对文本有了自己的感悟,有了自己的体验,也有了自己的思考。
11*.一块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