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综合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平一高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综合测试题
第I卷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1。

5分,共60分)
1。

“你看看那些问题少年,父母爱他没有用,老师教他没有用,乡亲们劝他没有用,警察拿着手铐和绳子来,他就乖了。

有用的是什么,不言自明。

"与说者的认识接近的是
A。

儒家思想B。

墨家思想 C. 道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2。

董仲舒认为:“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故屈民而申君,屈君而申天。

”这一言论意在
A. 说明“春秋之法的不合理”B。

肯定人君统治的权威性
C. 宣扬法家“依法治国”思想
D. 批判先秦“天人合一"理论
3. 唐太宗在总结其治国经验时,提出“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的理念;同时又认为“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唐太宗的治国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
A。

儒家、法家 B. 法家、道家 C. 墨家、道家 D. 儒家、道家
4. 李克强总理以“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九字陈述自己从政以来的情怀。

其中“民为本"语出《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下列各项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A。

“除井田,民得买卖”B。

“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5. 《朱子语类》中说:“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在此,朱熹
A. 重申君臣父子等级观念B。

强调道德纲常即天理
C。

关注社会秩序的稳定 D. 强调理学的社会功能
6。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 通过探究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B. 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

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D。

存在于客观世界的规律
7。

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

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 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
C.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

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
8. 2013年,被誉为中国“第五发明”的珠算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材料一:汉代徐岳撰《数术记遗》中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运算方法)
材料二: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店铺里绘有算盘。

关于材料解读比较合理的是
A. 珠算开始出现在汉代,普及于宋代
B。

珠算在北宋开始使用于经济活动
C。

珠算有其独特的运算方法和实际的运用价值
D. 材料二是艺术品,不足为证
9。

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A。

“一边倒”政策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不结盟外交政策D。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政策
10. “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

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

”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A。

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B. 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C。

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D。

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11. 明代小说《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火器的国家
B。

我国至迟到明代火药已广泛用于军事
C. 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D。

神话小说不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12. 在戏曲舞台上,演员轻扬马鞭表示骑马,划浆表示行船,绕场一圈表示日行千里。

这些舞台表现形式体现了戏曲表演艺术的
A. 综合性B。

程式化 C. 虚拟化 D. 现实性
13。

李大钊说:“历史的真实,有二意义:一是说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记录是正确的,一是说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是正确的。

前者变动的比较少,后者则时时变动.”这是因为
A。

人类知识不断增长与历史观的变化
B。

历史学家阐述历史,难免主观因素
C。

历史学是人文学科,具有不确定性
D。

历史认识总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真实
14。

胡适曾说:“在袁世凯要实现帝制时,陈(独秀)先生知道政治革命失败是因为没有文化思想这些革命,他就参加伦理革命、宗教革命、道德革命。

”由此可知,陈独秀发起文化革命根本上是为了
A。

防止政治革命的失败 B. 弥补辛亥革命的不足
C. 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 D。

宣扬西方民主与科学
15。

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路历程简图
A。

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
B。

是-个东学西渐的过程
C。

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
D. 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
16。

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

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B. 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C. 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 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17.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D。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18.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C。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D。

“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
穷者"
19。

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它们的相同点是
A。

推动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顺利完成
B. 直接促进我国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
C. 使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
D。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0。

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6个工科系,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
A.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

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C. 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D. 推动天津经济发展
21. 1897年,《时务报》登出《电浪新法》:“于一英里之外,设一电机,并在隔一山处,亦设一机,激动电浪,则两机俱应,是则电浪竟能穿山水矣。

”这表明
A. 部分报刊重视对新式科技介绍B。

近代中国开始创办无线电报业务
C. 中国国际无线电报业务得以创办D。

近代中国无线电报开始得到普及
22. 东西方思想家都注重个人修养,“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
惧”;“谦逊是藏于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发芽滋长"。

材料中名句可能出自
①孔子②孟子③普罗塔格拉④苏格拉底
A。

③④ B. ①② C. ①④D。

②③
23。

“自板印经史之流行,寒士得书日易,此与教育之普及,相辅相成.当时尤有一事可注意者,即书籍之保存,多在东南,此区域均为寒士之新土。

北方大族之旧乡,书籍反见残缺.”南北这一反差折射出
A. 南方印刷技术更为发达
B. 北方士人耻于科举致仕
C. 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态势
D. 门阀土族退出政治舞台
24. 《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这样的改变始于
A. 中古黑暗时代B。

宗教改革
C。

文艺复兴 D. 启蒙运动
25. 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

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据此判断以下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评述,错误的是
A。

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 把信仰本身树立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 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开始人自己同上帝直接对话
D。

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了人类理性的光芒
26。

宋代开封流行的说唱作品《西厢记诸宫调》歌颂莺莺与张生冲破礼教,追求爱情;《刘知远诸宫调》描写书生刘知远从贫寒到显达过程中对待三娘的“负心婚变"。

这说明当时
A. 城市商业高度繁荣B。

文化生活丰富多样
C. 程朱理学引起民众普遍反对D。

说唱艺术迎合市民阶层趣味
27. 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

三权分立 B. 君主立宪C。

民主共和 D. 主权在民
28.“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民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上述材料应出自
A.《论法的精神》B.《权利法案》C.《社会契约论》D.《百科全书》
29。

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

”其中,第三大定律是指
A. 社会契约论
B. 天赋人权
C. 人民主权
D. 三权分立
30。

西方哲学界提出的七种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1)自然动力论(古希腊);(2)神学动力论(中世纪);(3)人性动力论(14世纪);(4)理性动力论(18世纪);(5)竞争动力论(19世纪)(6)民本动力论;(7)合力论。

其中“人性动力论(14世纪)”、“理性动力论(18世纪)”分别指的是
A. 智者运动、文艺复兴B。

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C.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D。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31. 《中国孤儿》是伏尔泰根据元代戏剧《赵氏孤儿》改编,他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在舞台上“传授孔子道德”,并称自己这部作品为“五幕孔子的道德戏"。

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希望向中国学习的根本目的是
A. 利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重建欧洲道德秩序
B. 以儒家“仁”“礼”的思想规范君主的行为
C. 继承儒家平等理念宣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以儒家思想反教会思想专制倡导理性自由
32. 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之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

直到哪位科学家的出现,人类才终于结束了这种状态。

A。

哥白尼 B. 伽利略 C. 牛顿D。

爱因斯坦
33. 爱因斯坦说:“谁企图在真理和认识的领域内要求人们认为他是不可动摇的权威,那他就要在上帝的嘲笑声中垮台.”这一论断提出的背景是
A。

牛顿建立经典力学 B. 玻尔提出原子的量子理论
C.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D. 诺贝尔发明高爆安全炸药
34. 马克壵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科学史上有据可查的关于物质世界的一般理论总共不过三种……但真正的科学革命,实际上只发生过两次。

这两次指的是
A.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B. 牛顿经典力学与达尔文的进化论
C。

牛顿经典力学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35。

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曾经预言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
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材料中两大时代未涉及到的科技成就是
A. 汽船 B . 电灯C。

汽车 D. 航天飞机
36。

《鲁滨逊漂流记》描写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

该小说成为18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原因是它反映了
A. 人文主义者追求人生享乐的精神
B. 反对专制和迷信的启蒙思想
C. 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D。

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要求
37。

1890年,日本森鸥外发表了《舞姬》,作品最后部分,主人公在功名利禄的诱惑下,抛弃德国情人叶丽丝从柏林回国,与反动势力妥协。

作品以清新的情调表现了个性自由追求者失败的悲哀。

这部作品属于
A. 浪漫主义文学B。

现实主义文学
C。

现代主义文学D。

民族主义文学
38. “专注于对自然的任意和瞬间的描绘,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无动于衷."此类美术作品属于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C。

印象画派D。

现代主义
39. 从工业化角度看,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主要反映了19世纪中期的俄国
A. 人民的悲惨生活B。

航运仍以人力为主
C. 农奴制度的落后D。

工业发展的落后
40。

二十世纪初期,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

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

”下列何者是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
A。

报纸和广播 B. 电视和电影
C。

网络与漫画 D. 铁路与飞机
第Ⅱ卷非选择题(3大题,共40分)
41. 材料一自鸦片战争以来,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坚船利炮冲击下,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而学习西方的思想成为中国近代前期思想的主流。

这一主流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陈独秀、李大钊等激进民主主义者则将这一思想主流发展到高潮。

声势浩大的新文化
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时代宣告结束,为民主、科学思想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但对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也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受了重创。

——摘编自《儒家思想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冲击下丧失主流地
位》
材料二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

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

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

……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儒家思想与法国大革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儒家思想在东西方地位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18、19世纪以来中国与西方的社会状况,说明儒家思想在东西方的地位变化的原因。

42.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革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

材料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统计资料
材料二:如果把中国科技发展比作一只航船,那么当我们翻开它几千年的航行日志时,顺治元年至宣统三年(1644-1911年),这268年的航程是如此艰难曲折。

鸦片战争前,水浅风弱,驶速迟缓;驶出中世纪的港湾后,它虽然易桅换浆,可又面对着险恶风云和那般多激流险滩.
-—《中国清代科技史》
材料三:C材料三:中国发明了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这些重要的东西,外国今日知道利用他,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

……由此可见中国古时不是没有能力的,因为后来失去了那种能力,所以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

现在要恢复固有的地位,便先要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

—-《孙中山选集》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二中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驶速迟缓”的主要原因。

(3)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三中孙中山说的“外国今日知道利用他(四大发明),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这一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4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解读关于启蒙运动的主要信息。

(提示:从不同角度解读材料)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综合检测试题答案
1-5DBDCB 6—10CDCBC 11-15BCABC 16-20 BCBDC
21-25ACCCD 26—30DDAAD 31—35DCCCD
36-40BACDB
41。

(1)地位变化:在中国,儒家思想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冲击下丧失主流地位;在西方,受到一些启蒙思想家的推崇,并成为他们反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武器。

(2)原因: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农耕文明的冲击,促使学习西方的思想逐渐成为中国近代前期思想的主流;西方推崇孔子,主要是启蒙思想家利用儒家思想中“民贵君轻”等有利于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为本国思想解放和革命服务.(言之有理,皆可给分)
42.(1)秦汉至明朝前期,中国科技发明一直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明朝中后期到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明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

(2)原因:封建专制制度;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传统儒家思想;重农抑商政策;八股取士制度;闭关锁国等等。

(3)中国四大发明的传播,推动欧洲实现了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使欧洲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对科技的看法:应为科技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发展科技应把引进科技和自主创新相结合;政府应制定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

43。

从时间上看,在法国,启蒙运动从17世纪末18世纪初开始到18世纪中后期达到高潮;
从作品出版数量上,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在法国社会受到较大关注;
从作品内容上看,启蒙运动不仅涉及哲学等社会人文学科,还涉及到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
从宗教书籍销售下降的趋势看,启蒙运动对宗教神学的地位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