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面法对滑子菇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响应面法对滑子菇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臧玉红;李仁杰
【摘要】为了优化滑子菇(Pholiota nameko)提取多糖的工艺条件,以滑子菇子实体为原料,用水提醇析法提取粗多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试验确定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各因素对滑子菇多糖得率的影响依次是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最优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46.65 (g∶mL),提取温度74.76℃;提取时间4.80h;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响应面拟合所得方程对滑子菇多糖得率预测值为9.12%,实测值为9.05%,实测结果与预测值相差较小,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对滑子菇多糖提取进行预测.
【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5(054)022
【总页数】5页(P5702-5706)
【关键词】滑子菇(Pholiota nameko);多糖;提取工艺;响应面法;优化
【作者】臧玉红;李仁杰
【作者单位】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化工系,河北承德067000;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南京21119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6.1+6;TS201.2
滑子菇(Pholiota nameko)又名滑菇、鳞伞、光帽黄伞、珍珠菇、纳美菇等,
由于滑子菇子实体表面附有黏液,手摸黏滑,故以滑菇得名。

它是一种木材腐生菌,营养丰富,其中含氨基酸约15.78%、粗脂肪4%,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元素,是
汤料的美好添加品[1]。

食用菌多糖有抗病毒、抗肿瘤[2]、调节免疫功能和
抗感染活性[3,4],同时还有增强免疫[5]、抗氧化[6]、降低血糖、抗
溃疡、抗衰老、抗辐射等方面的生物活性和生理功能。

且对防止软骨病、预防感冒、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也有良好的效果[7]。

中国对多糖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8],研究较多的食用菌多糖有香菇多糖[9,10]、金针菇多糖[11,12]、木耳孢糖[13]等,而滑子菇多糖[14-17]的研究报道极少。

本研究以滑子菇子实体为原料,用水提醇析法提取粗多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试验确定提取条件。

1 材料与方法
1.1 原料与试剂
滑子菇市场采购;盐酸、氢氧化钠、正丁醇、95%乙醇、三氯甲烷、蒽酮、硫酸、葡萄糖、丙酮等,以上药品均为分析纯。

1.2 主要仪器
101-2型干燥箱,组织捣碎机,80-2B型离心机,HH-6型恒温水浴锅,pHS -3型精密pH计,SHB-B型真空抽滤机,KDM型电热套,721型及722型分
光光度计;JY3002型电子天平等。

1.3 工艺流程图
1.4 试验方法
1.4.1 预处理选取无病毒害、无霉变的滑子菇清洗晾干,备用。

1.4.2 粉碎取一定量的干制滑子菇,用研钵粉碎,或用机器研磨机磨碎,过筛
备用。

1.4.3 热水浸提准确称取脱脂后的滑子菇粉末,按一定的比例加入蒸馏水在某温度下恒温提取一定时间,在此过程中不断搅拌。

1.4.4 单因素试验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g∶mL,下同)以及浸提物(菌盖、菌柄、子实体)等为参数,设定单因素进行试验。

1.4.5 优化试验在单因子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试验Box-Behnken进行方案设计[18-21],优化提取工艺。

选择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3个因素为自变量,分别以X1、X2、X3表示,因素与水平见表1。

表1 因素与水平水平-1 01提取时间(X1)//h 345提取温度(X2)//℃60 70 80料液比(X3)1∶35 1∶40 1∶45因素
1.4.6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参照文献[1]。

1.4.7 含量测定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17]。

多糖含量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Y-滑子菇多糖得率(%);X-滑子菇多糖质量浓度(g/mL);D-滑子菇多糖样品液稀释倍数;V-滑子菇多糖样品液体积(mL);W-滑子菇粗样品干重(g)。

2 结果与分析
2.1 标准曲线
用葡萄糖配制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加入苯酚-硫酸溶液显色,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620 nm处测定相应的吸光度,根据数值绘制标准曲线(图1)。

图1 葡萄糖标准曲线
2.2 单因素试验结果
2.2.1 提取部位对提取率的影响取滑子菇菌柄、菌盖、子实体各3份在相同条件下做提取试验,测得3个部位的多糖得率分别为6.232%、8.896%、
7.720%,滑子菇菌盖中多糖得率最大,菌柄中多糖得率较小,可能是滑子菇菌
盖表面的黏液较多,可溶性多糖的含量相对也就较高。

但为了材料的充分利用,后续试验均采用滑子菇子实体为试验材料。

2.2.2 料液比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取滑子菇子实体粉末,分别加入不同量的料液比,在酸(用浓度为5%的硫酸调pH)、碱(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调pH)、去离子水条件下做提取试验。

由图2可知,在酸性条件下,随着溶剂的增加多糖得
率也随之增加,料液比为1∶50时,多糖得率最高,之后随之溶剂的增加,多糖
得率反而减小;在碱性条件下,比例为1∶55多糖得率最高(图3);在中性条件下,比例为1∶60时多糖得率最高,但与1∶40时的料液比相差较小(图4)。

通过上述试验可知,酸性、碱性的提取液对多糖的提取都有影响,过酸过碱都会引起得率的下降,这可能是酸碱能引起多糖降解所致,为此,后续试验以水作为提取液,尽管得率略低,但试验条件比较温和,对多糖的质量影响较小,另外,料液比在1∶60时,得率最高,但与料液比1∶40相差较小,考虑到后续水的处理等问题,后续的试验均采用料液比为1∶40进行。

2.2.3 提取时间对多糖得率的影响由图5可知,多糖得率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
增加,在5 h达到最大值,随后随着时间的增加,得率也在增加但提高的幅度较缓慢,因此确定提取时间为4.5~5.5 h。

图2 酸性条件料液比对得率的影响
图3 碱性条件下料液比对得率的影响
图4 中性条件下料液比对得率的影响
图5 提取时间对多糖得率的影响
2.2.4 提取温度对多糖得率的影响由图6可知,随着温度地提高,多糖得率开
始缓慢上升,60℃以后,多糖得率升高比较迅速,当温度升高到80℃以上时,得率呈下降趋势,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多糖的裂解,使多糖得率反而降低。

70~90℃
多糖得率较高,但升高幅度并不大,从节省能源的角度出发,选用70℃更实用有效。

图6 提取温度比对多糖得率的影响
2.3 响应曲面试验结果
按照表1的Box-Behnken设计方案进行试验,结果见表2。

利用Design Expert8.05b软件对表2的数据进行多元回归拟合,获得滑子菇多糖得率(Y)对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的二次多项回归方程为:
回归方程方差分析及模型系数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3。

由表3分析可知,回归模型的R2为0.991 8,说明模型的拟合度很好;P<0.000 1,表明模型差异极显著,可以采用回归模型对滑子菇多糖得率进行预测。

所考察因素的排序为X2>X3>X1即: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

2.4 响应面以及等高线分析
由图7可知,温度轴向等高线变化稀疏,提取时间轴向等高线变化密集,故提取温度对响应值的影响较提取时间影响大;由图8可知,料液比和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且料液比轴向等高线变化稀疏,时间轴向等高线变化相对密集,故料液比对响应值的影响较时间影响大;由图9可知,温度和料液比的交互作用显著,且温度轴向等高线变化稀疏,料液比轴向等高线变化相对密集,故温度对响应值的影响较料液比影响略大。

利用Design Expert 8.05b软件处理所得数据,从中可以获得一组最佳的滑子菇多糖的提取条件:温度为74.76℃、时间为4.8 h、料液比为1∶46.65,在此条件下多糖的得率为9.12%。

考虑到实际情况,选用温度为75℃、时间为5 h、料液比为1∶45进行滑子菇多糖提取的验证性试验,测得多糖得率为9.05%,与理论计算值的误差较小,可见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对滑子菇多糖提取进行预测。

表2 Box-Behnken试验设计与结果编号1234567891 0 11 12 13 14 15 16 17 X1-1 1000100000-1-1-1 011 X2-1-1 011100-10-1001000 X3000-11000-101-11001-1得率//%3.82 6.02 8.79 7.13 7.01 5.65 8.87 8.68 4.56 9.02 6.52 5.76 6.35 6.89 8.97 8.15 5.96
表3 回归方程模型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注:“**”表示差异显著(0.000 1<P <0.01);“***”表示差异极显著(P<0.000 1);不显著(0.05<P)。

变异源模型X1 X2 X3 X1X2 X1X3 X2X3 X21 X22 X23残差失拟项纯误差总离差R2 R2Adj平方和40.58 1.10 4.15 2.67 2.96 0.64 1.08 9.61 13.05 2.70 0.34 0.26 0.075 40.91 0.991 8 0.981 2自由度91111111117341 6均方4.51 1.10 4.15 2.67 2.96 0.64 1.08 9.61 13.05 2.70 0.048 0.087 0.019 F 93.72 22.76 86.20 55.46 61.49 13.30 22.48 199.68 271.25 56.08 4.66 P<0.000 1 0.002
0<0.000 1 0.000 1 0.000 1 0.008 2 0.002 1<0.000 1<0.000 1 0.000 1 0.085 6显著性************************不显著
图7 提取温度与提取时间的响应面及等高线
图8 料液比和提取时间的响应面及等高线
图9 料液比和提取温度的响应面及等高线
3 小结
滑子菇不同部位多糖含量不同,滑子菇菌柄、菌盖、子实体中均含有多糖,菌盖中含多糖量大,菌柄中含多糖量较小。

通过试验的方差分析,滑子菇子实体中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46.65,提取温度74.76℃,提取时间4.80 h,理论得率为9.12%,实际得率9.05%,相对误差较小。

各因素的影响主次顺序为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

参考文献:
[1]臧玉红,牛桂玲,李丽娟,等.滑子菇水溶性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J].食
品科技,2006(11):135-139.
[2]TONG H B A,XIA F G,FENG K,et al.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invitro antitumor activity of anovel polysaccharide isolated from the fruiting bodies of pleurotus ostreatus[J].Bioresour Technol,2009,
100(4):1682-1686.
[3]王雪冰,赵天瑞,樊建.食用菌多糖提取技术研究概况[J].中国食用菌,2010,29(2):3-6.
[4]林英,曹松屹,曹冬煦,等.海带多糖提取方法研究进展[J].水产科技
情报,2008,35(4):168-170.
[5]LAI F R WEN Q B,LI L,et al.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water-soluble polysaccharide extracted form mungbean(V igna radiate L)hull with ultrasonic assisted treatment[J].Carbohydrate P olymers,2010,81(2):323-329.
[6]LIU X N,ZHOU B,LIN R S,et al.Extrac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in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form P leurotus sp.mycelium [J].Int Biol Macromol,2010,47(2):116-119.
[7]赵启铎,舒乐新,马琳,等.硫酸-苯酚法测定槐甘菌质多糖的含量[J].宜春学院学报,2011,33(8):74-76.
[8]张敏,陈瑞战,陈瑞平,等.平菇多糖提取方法的比较[J].吉林大学学
报(理学版),2011,49(6):1141-1148.
[9]邹东恢,梁敏,杨勇,等.香菇多糖复合酶法提取及其脱色工艺优化[J].农业机械学报,2009,40(3):135-138.
[10]王万能,刘丹.香菇多糖抗肿瘤活性的进展[J].重庆工程学院学报,2008,20(1):50-52.
[11]姜宁,刘晓鹏,吴红江,等.金针菇菌丝体多糖超声提取工艺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8,29(8):289-292.
[12]蒋海明,张秀华.金针菇多糖提取最佳工艺探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1):6524-6525.
[13]陆雯,蔡振优,鲜乔,等.黑木耳多糖提取工艺条件的研究[J].中国
食品添加剂,2010(6):99-102
[14]李德海,孙常雁,刘利.滑菇子实体多糖纯化工艺的初步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11,114(5):43-45.
[15]王萍,李德海,孙莉洁,等.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滑菇多糖的工艺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08,8(2):84-88.
[16]侯金鑫,于淑池,杜瑶瑶.滑菇多糖的制备及体外抗氧化活性作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895-11913.
[17]刘菲霞,李红娟,徐强,等.滑菇子实体多糖提取条件优化及抗氧化活性
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1):117-121.
[18]杨润亚,杨树德,董洪新.响应面法优化猪肚菇多糖的提取工艺[J].食品科学,2011,32(14):29-33.
[19]黄芳,梁倩倩,周宏.响应面法优化龙须菜多糖提取工艺[J].食品工
业科技,3013,34(7):260-264.
[20]杨文雄,高彦祥.响应面法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5(2):68-71.
[21]岳金玫,蒲彪,周月霞,等.响应面法优化块菌多糖的酶法辅助提取工艺[J].食品科学,2013,34(2):119-1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