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35中学2015-2019第一学期初三语文学科期中检测 学生优秀作文一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第35中学2015-2016第一学期初三语文学科期中检测
2015.11
试卷说明
1.本试卷共8页,计五道大题,23道小题;
2.卷面分值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基础知识
一、基础·运用(共27分)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完成①—③题。

(共6分)
书法成为一门艺术,是以汉字的方形结构和线条变化为基础的。

不妨认为,古人在创造这种方块字的时候,已经融入了中国人对造型美的基本见解,即.结构平衡,线条流畅,整齐而有变化,均匀而有对比,这就给书法家提供了施展艺术才能、驰骋艺术想象的天地。

另一方面,汉字结构的写实主义和人体本位精神,使汉字本身就具有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的因素,因此书法家们在挥毫洒墨的时候,完全可以依据自己对美的感受,把存在的以及与紧密地结合起来,淋漓尽zhì地表现出来。

离开汉字的方形结构,就不可能有书法艺术。

①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即(jí)“及”先写撇,再写横折折撇,后写捺。

B.即(jì)“及”先写撇,再写横折折撇,后写捺。

C.即(jì)“及”字先写横折折撇,再写撇,后写捺。

D.即(jí)“及”字先写横折折撇,再写撇,后写捺。

②根据解释,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2分)
至,字形用“一”作偏旁,“一”好像地面。

字形像鸟从高处飞落到地面。

“到达”
的意思。

致,字的右半部分是“夂”,本义是“手”,“致”送诣,指拿着东西送到。

“使达到”
的意思。

A.淋漓尽至精诚所至 B.淋漓尽致精诚所至
C.淋漓尽至精诚所致 D.淋漓尽致精诚所致
③根据语意将下面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汉字的结构美天地山川之美人物房舍之美
B.汉字的结构美人物房舍之美天地山川之美
C.人物房舍之美天地山川之美汉字的结构美
D.天地山川之美人物房舍之美汉字的结构美
2.人们对汉字的研究,早在先秦时代就开始了。

东汉的许慎总结前人的成就写成《说文解字》一书,系统分析了汉字的六种结构,学术上称为“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这是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指事”这种造字法的解释,意思是看一下就知道它代表什么,但要仔细观察以后才能明白它的意义,比如上、下等字,这类字一般都有指示符号。

又如“本”,木中的一小横为指事符号。

根据上文解释,下面属于“指事”造字法的是()(2分)
A.门 B.刃 C.安 D.枫
3.“连年有余”是汉族传统吉祥图案。

由莲花和鲤鱼组成。

莲是连的谐音,鱼是余的谐音,连年有余是称颂富裕祝贺之词。

下列借助谐音来完成的吉祥画是()(2分)
A .画面上画着牡丹花
B .画面上画着三只羊
C .画面上画着一只帆船
D .画面上画着仙鹤和松树
4.冒号的作用一般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种:用于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之后,表示提示下文;
用在需要说明的词语之后,表示注释和说明;表示总结上文。

根据冒号的作用,判断下列冒
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
多了,也便成了路。

B.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C.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D.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

5.一位老师给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他最主要的用意是告诉学生( )(2分)
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马上就会倒塌,见有人向墙走
过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墙要倒了,远着点走吧。

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大模
大样地顺着墙根走过去了——那堵墙没有倒。

老太太很生气:“这人怎么不听我的话呢?”
又有人走来,老太太又予以劝告。

三天过去了,许多人从墙边走过去,并没有遇上危险。


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不由自主便走到墙根下仔细观看,然而就在此时,
墙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尘砖石中。

A .提醒别人要讲究技巧。

B .对别人的建议要虚心接受。

C .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远离危险,要有危机意识。

D .提醒别人时往往很清醒,但能做到时刻清醒地提醒自己却很难。

6.成语的来源很广,其中有一部分出自历史典故。

下列成语与典故中的人物对应有误的一
项是( )(2分)
A. 三顾茅庐——刘备 卧薪尝胆——勾践
B. 鸡鸣狗盗——信陵君 图穷匕见——荆轲
C. 闻鸡起舞——祖逖 破釜沉舟——项羽
D. 刮目相看——吕蒙 一诺千金——季布
7.默写(每空1分,共11分)
(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以优美的语言描写月光月影、湖面相映生辉的句子是
, 。

(2)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浣溪沙》)
(3)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6),坐断东南战未休。

《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7)《过零丁洋》中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命运的诗句是:,。

第Ⅱ卷阅读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共13分)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

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乙】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会.天大雨(2)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3)剑一人敌,不足.学(4)毋妄言,族.矣
9.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与籍避仇于.吴中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以.是知其能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
D.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项梁尝.有栎阳逮
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结合【甲】【乙】两段内容,谈谈陈涉和项羽身上的共同点。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共4分)
12.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第(1)(2)两题。

(1)上面连环画的内容取材于中国当代文学名著《①》,连环画讲述了②的情节,集中表现了红岩英雄的革命精神。

(2分)
(2)对以上连环画中红岩英雄的革命精神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胸怀大志不畏艰险
B.品格高尚才能出众
C.一心向党热爱祖国
D.前赴后继英勇顽强
四、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3-14题。

(共6分)
文段一
现在的人,大多数有“名”,无“字”,所以当我们说到“名字”的时候,通常指的仅仅是人的名,或姓名。

可是在古代,尤其是做官的和知识分子既有“名”又有“字”。

所谓“名”,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即个人在社会上所使用的符号。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所以又称“表字”。

名是幼时起的,供长辈呼唤。

男子到了二十岁成人,要举行冠礼,这标志着本人要出仕,进入社会。

女子长大后也要离开母家而许嫁,未许嫁的叫“未字”,亦可叫“待字”。

十五岁许嫁时,举行笄礼,也要取字,供朋友呼唤。

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

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

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

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产生了我国特有的“避讳”制度。

文段二
古人取表字十分讲究,情况也非常复杂,但仔细考察、分析、研究,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如常见的有按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取字,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还有个哥哥为老大,字孟跛。

最典型的要属三国时东吴孙氏弟兄了。

孙策为长子取字伯符;孙权为次子取字仲谋;孙翊排行老三,取字叔弼;孙匡排行老四,取字季佐。

这些表字虽然常见,但是与本名联系不大,实际上伯、仲、叔、季和子,还不是真正的表字,而它们后面的那个字才是表字的主要成分。

这个主要成分与本名意义是有联系的。

一是字与名意义相同。

如屈平,字原,广平曰原,意思相同;孟轲,字子舆,轲、舆都是车;曾巩,字子固,巩、固义同。

二是字与名意义相反。

如郑国公孙黑,字子皙,皙为肤色白,与黑意义相反;北宋词人晏殊字同叔,殊与同意义相反。

三是字与名意义相关。

即表字与名往往出自一句话中,意思相顺;或字为名的意思作补充解释或修饰。

如曹操,字孟德,字和名合成德操,即道德操守;赵云,字子龙,古人认为“云从龙,风从虎”,云和龙因此相关。

此外,还有取于五行相生或成语古语等情况。

13.根据文段一的内容,说说古人为什么除了“名”之外还要取“字”。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根据文段一和文段二的内容,阅读《隆中对》中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4分)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1)徐庶和刘备称诸葛亮为“孔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诸葛亮名和字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谁会错过那番花信风》,完成第15-18题。

(共13
谁会错过那番花信风
①听窗外呼呼的风声,我知道,这番风一来,杏花便要开了。

而我,却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②门被轻轻推开,主治医生进来了。

他与以往的医生一样,也只会对我说,别着急,你要对自己有信心。

可是,每转院一次,我的希望都会熄灭一块。

此时,我的心几乎黑屏。


生翻看我这一周的各种化验报告。

我清楚地知道,我的情况并没有任何好转。

点滴瓶渐渐空掉,小护士在为我拔针头时,忽然问了一句:“您知道什么是花信风吗?今早我侄女问我,您是老师,兴许会知道。


③这句话刺痛了我的心。

沉默了一会儿,我静静地回答:“花与风之间有着自己的约定,每年从一月到五月,共有二十四番风。

一番风来,一种花开:一番吹开梅花,二番吹开山茶,三番吹开水仙……直到天暖,直到所有的花都开好。

风有信,花不误,岁岁如此,永不相负,这样的风叫花信风。

现在吹的是第十一番,叫杏花风……”我的喉头哽住了。

去年此时,也是这样的风啊!我领着一群孩子,小鸟般飞出校园。

灿烂阳光下,风舞动着头发,杏花开成了海。

孩子们簇拥着我,用花开般柔软的童音唱着:“一番梅花,二番山茶,三番水仙……”小护士呆住了,她孩子般喃喃着:“多美的约定,多美的风,简直像是童话……”连我的主治医生,也放下那叠化验单,侧耳谛听着窗外的风声。

我的泪,再也无法遏制地流下来。

④那天,主治医生温和地问我,愿不愿意为他的学生们上节课。

我无语,我不想被人推到讲台上,在众目睽睽下,在那些充满朝气的年青人之间,展示我萎缩的四肢和晦暗的病容。

他微微一笑:“上课的事不急,外面风很暖,我推你出去走走。


⑤轮椅缓缓前行,外面的一切,又熟悉又陌生。

草绿得逼人的眼,杏花如雪。

这时,一群学生走过来向老师问好。

忽然,几片花瓣飘到我的脸上。

有个女生,对我微微一笑,俯下身子,一片一片,为我拈去脸上的花瓣。

纤细而灵活的手指,轻触着我的脸,有种善意的暖。

我的心一动:就算是当教具,在这样的花开时节,为这样的学生,也是值得的吧。

我决定,配合他们上一节课。

⑥第二天早晨,天气晴好。

我的主治医生竟把我推到了那片花树下,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学生们向我鞠躬问好。

其中,竟然还有一位气质温婉的老太太,主治医生介绍说这是他的恩师,曾帮助他走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接着蹲下身子,调整我的轮椅靠背,一位男生替我将枕头垫好,有个短发的女生,细心地用毛巾被盖住我的腿。

医生含笑对我说:“那天,我向同学们提起了花信风,大家都很感兴趣,都想听你讲讲。

”我怔住了:难道他们不是来看我的病躯?不是要用叩诊锤这里敲敲,那里敲敲……那些水晶般清澈的眼睛,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他们想了解的只是花信风。

这一瞬,我的心中一片温润。

从花叶间望出去,天空蓝得像童话,阳光穿过繁花,在每个人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⑦我为他们讲花信风的由来,讲与花信风有关的诗词:“梅花风小,杏花风小,海棠风蓦地寒峭”,“清明烟火尚阑珊,花信风来第几番”。

学生们轻轻地鼓掌,老人眼里有默默的赞叹,主治医生则微笑着向我竖起了大拇指。

我情不自禁地讲起我的那些孩子们:他们每个人都是我心头的一朵花,朵朵都教人爱不够,朵朵都教人想念。

⑧那位老人笑了:“姑娘,你是个懂得爱的好老师。

”她慈和的目光,仿佛看到了我的心里:“姑娘,我三十岁时也患过格林巴利综合症,跟你现在的情况一模一样。

”我睁大了眼睛,呆呆看着她。

“可是,你看现在的我,不但照常上课,还能登山,拉琴,跳舞,你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

”老人握住我无力的手,主治医生站在她的背后,默默微笑。

我的心猛地一震,仿佛有风忽然掠过,惊醒了心底那些沉睡的渴望。

⑨又是一个春天,我终于痊愈,终于站在了讲台上。

我给新一级的孩子们讲花信风:它懂得所有植物的梦想,它坚守着与每朵花之间的约定,它带着二十四番耐心,二十四番热诚,一遍遍叫醒沉睡的花朵。

⑩是啊!就算病过,枯萎过,可谁会错过,那一番又一番美丽的花信风呢?
15.请你阅读①——⑧段,写出“我”在治病经历中心理变化的过程。

(3分)
①→②→自卑→③
16.本文第3段中“我”与孩子们出去赏花的情景写得十分美好,这样写有哪些作用?(3 分)
答:
17.本文第⑤段划线处的描写细腻动人,请你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

(2分)
答:
18.“花信风”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请你从⑥—⑨段中举例加以分析。

(140字左右) (5分)
答:
(三)阅读《“凄美”人生》,完成第19-21题。

(共7分)
“凄美”人生
①从古至今,我们可以领略到各种人生之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淡泊之美;“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一种豪壮之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一种洒脱之美……这些人生之美都令人赞叹。

然而,面对“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诗句,我们读出的是一种凄凉却又让人钦慕的人生之美。

现实的人生,“凄”者可谓比比皆是,“凄而美”者却少得可怜。

可以说,“凄美”人生是一种高境界的人生。

②“凄美”人生,在于它在苦难中不懈追寻丰厚的意蕴。

“凄”就是人生苦难,有时苦难本身就是一笔财富,它很可能会成就一种令人敬羡的别样人生。

双目失明的二胡圣手阿炳终生贫寒凄楚,正是这苦难的生活体验,增强了他的生命韧性,丰富了他的生命内涵。

随着琴弦上流淌出的《二泉映月》,阿炳的人生由“凄”而“美”,谱写了一段永恒的“凄美”传奇。

从阿炳的苦难经历中,人们不难认识到,“凄美”人生是一种在苦难中崛起的美丽人生。

③“凄美”人生,还在于它在苦难中依然葆有博大的胸襟。

诗圣杜甫,早年应举不第,困居长安十年,虽然过着“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但他的笔端描述的是百姓戍边而生离死别的场景,表现出他们“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的悲怆;安史之乱爆发,尽管自己颠沛流离,但他饱蘸血泪创作出不朽的“三吏”“三别”,诉说着人民无处言说的疾苦;入蜀避难十年,他缺衣少食,居于漏雨阴湿的茅屋,却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问,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撼人心声。

___________。

从杜甫的人生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凄美”人生更是一种在苦难中升华的美丽人生。

④当然,“凄美”人生并不只属于少数的名人。

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由“凄”转“美”的小人物的事例。

洪战辉13岁时,父亲疯了,母亲出走,他坦然地接受了现实,勇敢地挑起了家庭重担,带着妹妹打工上学。

洪战辉的感人事迹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不少人或许出身贫寒,或许时时处处遭遇着不顺,然而大可不必自怨自艾,只要能够始终保持内心的一份平和与安宁,淡化人生之“凄”,不断地竹出努力,小人物也可以通过奋斗由“凄”至“美”,创造出人生的最大价值。

⑤“凄美”人生,令人回肠荡气,更让人肃然起敬。

大凡能实现人生之“凄美”的人,在直面苦难与穿越苦难的过程中,他们或有着【甲】,或有着【乙】,往往还有着【丙】。

他们在蔑视现实苦难的同时,还常常把美好带给别人,正如苦难国度里的光明使者。

假如你曾站在废墟上歌唱过,你就会更加理解那样一种特别的美。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在文中第③段横线处写一段话,建立论据与分论点之间的论证关系。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仔细阅读文章,请按照文章的论证思路,将下面三个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

(3分)
①达观的心态②深切的体验③高尚的情怀
【甲】处应填:____ 【乙】处应填:____ 【丙】处应填:____
五、作文(共50分)
(一)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

(10分)
22.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为了拓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今年10月学校组织全体初三学生到中国科技馆开展社会大课堂活动。

参观过程中学生们还积极动手动脑,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兴趣浓厚。

请你向初一、二的弟弟妹妹介绍科技馆中的一件展品或你参加的一项活动过程及感受,以激发弟弟妹妹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题目二:“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

”毕业在即,学校开展了“给母校的赠言”毕业纪念活动。

请你给母校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心声。

要求:(1)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语言通顺得体。

(2)字数在150-200之间。

(3)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

(40分)
2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写一篇文章。

(1)请你以“路口”为题,写一篇文章。

(2)请你以“是这样炼成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将题目补充完整后抄写在答题卡上。

⑵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⑶字数在600-800之间。

⑷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学生期中考试优秀作文
路口
回家的路口,总是那样温暖。

我每天放学回家必定经过一段路:迈入小区的大门后,沿着窄窄的巷子一直向前走,放眼望去可以看到一棵大树。

这条路我走了千千万万遍。

还是垂髫之年,大多时候都与父母一同回家,远远就看见家门前的路口,便蹦蹦跳跳地笑着,跑过去,后面紧跟着满面笑颜的父亲母亲。

因为有人陪伴,我期待着回家的路口。

后来我长大了,上了中学,父母开始变得忙碌起来。

一次,我心情压抑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今天我又要吃泡面了,我默默地想,父母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坐上飞机了。

临近路口,远远地,我依稀望见了两个模糊的人影,走近了,原来是爸妈。

他们微微泛白的头发被风吹起,大大小小的行李箱横躺在水泥路面上,他们则像两座雕像一样一动不动,视线凝望着远方——一定等了我许久。

见到我,眉眼间溢出喜色。

我才知道他们延迟了
航班,为我准备好晚饭,觉得快到我放学的时间了,所以在路口等我。

交代了半天,两人才匆匆地消失在路口。

我望着他们的背影,心头一酸,一行热泪从脸颊滑落。

在这温暖的路口,我驻足了许久。

天幕漆黑下来,街道两旁行人三三两两,顶着冷风,我独自一人行走在小路上。

巷子里的路灯屹立在尽头,散发出柔和的光芒,路口空无一人。

刚刚从老师办公室走出来,已经复习了好几天了,期待这次的考试能拥有一个理想的成绩。

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为父母那抹欣慰的笑容而奋斗,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

顿时心头涌起温暖,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一抬头,我看见了自家厨房里妈妈忙碌的身影。

回家的路口,迎向我的是温暖——能带给我力量的温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