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初中物理电与磁检测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初中物理电与磁检测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为通电螺线管磁场强弱演示仪的示意图(导线电阻不计),由图可知:()
A. 当开关S接a点时,仪表指针向右偏转
B. 当开关S接a点接滑片P向下移动时,仪表示数变小
C. 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变,开关S由a点换到b点,仪表示数变大
D. 若将电源正负极对调,仪表指针偏转方向不变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由安培定则可知,通电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仪表指针向左偏转,故A错误;
B、当开关S接a点接滑片P向下移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电流增大,磁性增强,排斥力增大,指针偏转变大,仪表示数变大,故B错误;
C、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变,开关S由a点换到b点,线圈匝数增加,磁性增强,排斥力增大,指针偏转变大,仪表示数变大,故C正确;
D、若将电源正负极对调,电流方向改变,磁场方向改变,仪表指针偏转方向改变,故D 错误.
故选C.
【分析】(1)由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南北极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判断仪表指针向的偏转;、(2)根据滑动变阻器的移动方向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变化,判断仪表示数变化;(3)通电螺线管磁性的强弱与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有无铁芯;(4)通电导体在磁场受力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磁场方向有关.
2.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导体M就会运动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发电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B. 在此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 此实验说明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
D. 同时改变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可以改变导体M的运动方向
【答案】 C
【解析】【解答】当闭合开关时,导体中有电流通过,导线会动,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而运动。
3.下图中是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关系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图中是奥斯特实验的装置,说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没有电源,但有灵敏电流计,是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装置,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有电源,是研究磁场对电流作用的装置,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电磁铁和滑动变阻器串联,通过调节滑片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即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1)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2)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发电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3)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电动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4)电磁铁磁性强弱跟电磁铁电流的大小、线圈匝数多少、有关铁芯有关.
4.对下列现象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A. 甲: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B. 乙:闭合开关后小磁针静止后会指向如图所示的位置
C. 丙:利用这个装置可以探究“电磁感应”现象
D. 丁:电流相同,电磁铁的磁性随线圈匝数增加而增强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甲:是著名的是奥斯特实验,小磁针发针偏转说明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选项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乙:根据安培定则,可以判断螺线管的左端是N极,右端是S极,再根据磁极间相互作用,小磁针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选项错误,故符合题意;
C、丙: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实验,这一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选项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丁:电流一定时,匝数越多,磁性越强,选项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1)奥斯特实验第一个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说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2)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3)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电流,这种电流叫感应电流,这一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
(4)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
5.关于图中所示的通电螺线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电螺线管的右端是S极
B. 只对调电源正负极,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不发生改变
C. 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感线是从S极发出回到N极的
D.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增强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由于电源右端为正极、左端为负极,由安培定则可知,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大拇指指向右侧,故通电螺线管的右端是N极;故A错误;
B、改变电源的正负极后,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发生了改变,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发生改变,故B错误;
C、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感线是从N极发出回到S极的,故C错误;
D、滑动变阻器P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流变大,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将增强.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由螺线管的N、S极,据安培定则可判断出电流方向,而电流在电源外部从正极出来,回到负极,据此回答.(2)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线圈的绕向这两个因素有关,若只改变其中的一个,磁场方向发生改变;若两个因素同时改变,磁场方向不变.(3)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感线是从N极发出回到S极的;(4)通电螺线管磁性的强弱与电流的大小有关,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甲图中,当接通电源时金属杆由静止开始向左运动,若磁场方向保持不变,改变电流方向,金属杆依然由静止开始向左运动
B. 乙图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图,此装置使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 丙图中,当磁体不动、导体棒向右运动,与导体棒不动、磁体向右运动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相反
D. 丁图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图,此装置使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B、图AB有电源,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图,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受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若磁场方向保持不变,改变电流方向,金属杆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此装置使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错误,B正确;C、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方向有关,如果只改变一个因素,则感应电流的方向改变,当导体棒不动、磁体向右运动,相当于磁体不动,导体棒向左运动,故当磁体不动、导体棒向右运动,与导体棒不动、磁体向右运动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相反,故C正确;
D、丁图没有电源,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图,此装置使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受力方向与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磁场方向,另一个是电流方向.如果只改变一个因素,则导体受力方向改变,如果同时改变两个因素,则导体受力方向不变.(2)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此装置使电能转化为机械能;(3)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叫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磁感线方向有关.
发电机就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此装置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7.对于图中所示的四幅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中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如果将小磁针移走,该磁场将消失
B. 乙图中闭合开关,通电螺线管右端为N极
C. 丙图中闭合开关,保持电流方向不变,对调磁体的N、S极,导体的运动方向不变
D. 丁图中绝缘体接触验电器金属球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说明该棒带正电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
A、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将小磁针移走,磁场仍存在,故A错误;
B、根据图中电源的正极在右侧,可知螺线管中电流方向是由右侧进入左侧流出,故利用安培定则可知通电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故B正确;
C、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受力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电流方向不变,对调磁体的N、S极即改变了磁场方向,导体棒摆动方向将改变,故C错误;
D、丁图中绝缘棒接触验电器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是因为箔片带上了同种电荷,可能是正电,也可能是负电,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但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小磁针的偏转说明磁场的存在;
(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3)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受力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当其中一个方向变化时,受力方向变化,但当两个方向同时变化时,受力方向不变;
(4)验电器是利用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8.下列四幅图中,解释不合理的是()
A. 甲图,说明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
B. 乙图,闭合开关后,小磁针N极将顺时针偏转
C. 丙图,发电机应用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D. 丁图,说明电流相同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该实验是奥斯特实验:当导线中通过电流时,小磁针发生偏转,实验现象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即电生磁,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选项A正确;
B、闭合开关,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由右侧流入,根据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的右端是N极,左端为S极,则小磁针N极将顺时针偏转,选项B正确;
C、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切割磁感线,从而产生感应电流,知识发电机的原理,选项C错误;
D、由图可知,两个电磁铁是串联的,则通过两个电磁铁的电流相同.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匝数多的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数目多,表明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选项D正确.故选:C.
【分析】甲图:小磁针会发生偏转是受到了磁场的作用,而磁场是由电流产生的;
乙图: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先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N极,然后根据磁感线方向判断出小磁针N极的指向;
丙图:发电机应用了电磁感应原理;
丁图: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多少有关:当电流相同时,线圈的匝数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
9.下列四种磁体中产生的磁场,其磁场分布与其他三种磁体的磁场分布不同的是()A. 条形磁铁 B. 地磁场 C. 通电直导线 D. 通电螺线管【答案】C
【解析】【解答】解:条形磁铁的中间没有磁性,但在两端磁性最强;地磁场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特点与条形磁铁磁体的磁场相似;
通电直导线磁场的分布就是以通电直导线为圆心的一个个同心圆,越靠近通电直导线,磁性越强,磁场分布就越密.
所以通电直导线磁场分布与其他三种磁体的磁场分布不同.
故选C.
【分析】根据条形磁铁的磁场特点、地磁场的磁场特点、通电直导线的磁场特点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特点进行比较,得出答案.
10.首先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是()
A. 麦克斯韦
B. 赫兹
C. 奥斯特
D. 法拉第【答案】 C
【解析】【分析】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在导体周围就会产生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解答】1820年,奥斯特意外地发现载流导线的电流会作用于磁针,使磁针改变方向,也就是通电导体周围产生磁场.
故选C.
【点评】多了解物理学史对培养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有帮助的,所以考试中也时有涉及,在学习中应注意.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要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B. 电动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C. 发电机是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
D. 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答案】 D
【解析】A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A选项错误。
B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制成的,B选项错误
C中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C选项错误;
D电流周围存在磁场,D选项正确。
故选D.
12.下列由学校生活联想到的物理知识中,错误的是()
A. 做操时排直队伍,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原理
B. 电风扇转动,利用了电磁感应原理
C. 用力踢球,脚感到痛,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 湿衣服放在通风处干得快,是通过加快表面上的空气流速来加快蒸发的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做操时排直队伍,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原理,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电风扇转动,利用了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用力踢球,脚感到痛,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湿衣服放在通风处干得快,是通过加快液面上的空气流速来加快蒸发的,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分析】(1)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2)电动机是利用了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13.下列作图中,正确的是()
A. 通电螺线管的极性
B. 磁极间的磁感线
C. 动力F1的力臂
D. 上浮小球受到的力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由图可知,电流从左端流入,右端流出,利用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的左端应为N极,右端为S极,故A错误;
B、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的特点是由N极指向S极,故B错误;
C、力臂应该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力F所在直线)的垂直距离,如下图所示,故C错误;
D、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上浮的小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故D正确.
故D.
【分析】(1)对电磁铁,利用安培定则来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2)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的特点是由N极指向S极.(3)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力臂与力的作用线垂直.(4)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
14.如图是一种手压式环保节能手电筒的结构示意图。
使用时,迅速按压手柄多次,闭合开关灯泡就能发光。
这种不需要干电池的手电筒的工作原理是()
A. 电磁感应现象
B. 电流的磁效应
C.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D. 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
【答案】A
【解析】【解答】分析题中所给的图,按压手柄,会带动齿轮旋转,齿轮再带动线圈转动,线圈的转动切割了磁铁周围的磁感线,从而产生感应电流,供给灯泡发光,所以这种手电筒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发电的过程是电磁感应原理,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切割磁感线时产生电流的.
15.长沙“橘洲音乐节”在洋湖湿地公园开唱,“情歌王子”张信哲的倾情演唱,引发现场数千观众大合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歌声不需要介质就能够传入现场观众耳朵
B. 歌声以电磁波的方式传播
C. 歌手所用的麦克风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D. 现场观众根据响度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在演唱会上,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故A错误;
B、歌声以声波的方式传播,故B错误;
C、麦克风(动圈式话筒)工作时,即人说话的声音使得线圈在磁场中运动,结果是产生电流,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原理,故C正确;
D、现场观众根据音色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而不是通过响度,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2)声音以声波传播;(3)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4)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据此可辨别不同的乐器.
16.关于电磁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动机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B. 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在做定向移动时,在周围空间一定会产生磁场
C.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D. 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一定产生感应电流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的原理工作的,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性现象的原理工作的,故A错误;
B、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在做定向移动时,会形成电流,此时电流周围一定会产生磁场,故B 正确;
C、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故C错误;
D、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若电路不闭合,则不会产生感应电流,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的原理工作的,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性现象的原理工作的.(2)电流周围会产生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4)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17.如图所示的电器中,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原理工作的是()
A. 电饭锅
B. 电风扇
C. 电磁继电器
D. 动圈式话筒
【答案】 C
【解析】【解答】A.电饭锅通电产生热量,是电流热效应,A不符合题意;
B.电风扇通电,电动机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B不符合题意;
C.电磁继电器通电后具有磁性,是电流的磁效应,C符合题意;
D.动圈式话筒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导体通电后产生热是电流的热效应,导体通电后产生磁性,是电流的磁效应,
18.下列关于物理学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托里拆利最早测定了大气压的数值
B. 法拉第通过实验最早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 牛顿在伽利略等前人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惯性定律
D. 焦耳通过实验总结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规律
【答案】B
【解析】【解答】A、托里拆利最早通过实验测定了标准大气压的数值,A不符合题意;B、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通过实验最早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揭示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符合题意;
C、牛顿在伽利略等前人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C不符合题意;
D、焦耳通过大量实验总结出焦耳定律,即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规律,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首先发现电流周围有磁场的科学家是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
19.如图所示是“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想让电磁铁吸引更多的大头针,可行的做法是()
A. 将滑片P向a端移动
B. 将滑片P向b端移动
C. 用铜芯替代铁芯
D. 减少线圈匝数
【答案】 A
【解析】【解答】A、将滑片P向a端移动,电阻减小,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增大,则电磁铁吸引更多的大头针,故A正确;
B、将滑片P向b端移动,电阻增大,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减小,则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较少,故B错误;
C、电磁铁的铁芯需用软磁性材料制成,铜不是磁性材料,故不可以用铜棒代替,故C错误
D、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的大小有关,线圈匝数越少,磁性越弱,因此减少线圈匝数,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较少,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的大小有关,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数码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20.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反映电动机基本原理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解析】【解答】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而运动,D图有电源,有磁场,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