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13)

合集下载

新疆统计年鉴2017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主要年份人均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新疆统计年鉴2017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主要年份人均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638.0 35.6 53.0
530.1 114.2
30.7 224.4
48.6 4.7
275.1 200.5
7.0 17.1 19.2 1179 3131 1106 6104 789.3 115.1 69.8 652.1 50.4 56.3
609.6 188.3
26.0 206.9
55.5 6.3
1-6 主要年份人均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指标
1978
2000
201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14
2015
新疆生产总值(元) 工农业总产值(元) 工业总产值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元)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元) 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 粮食(公斤) 棉花(公斤) 油料(公斤) 甜菜(公斤) 猪牛羊肉(公斤) 水产品(公斤) 水果(公斤) 果用瓜(公斤) 布(米) 机制纸和纸板(公斤) 纱(公斤) 原油(公斤) 发电量(千瓦小时) 水泥(公斤)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元) 海关出口总额(美元) 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人/万人) 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数(人/万人) 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人/万人) 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张/万人) 卫生技术人员数(人/万人)
313
7372
25056
40782
40163
450
8544
35082
55323
49260
278
5856
26574
43295
37219
172
2688
8508
12028
12041
106
3368
16312
42714
46064
58
436

200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1-2-1 8:23:002000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改善,给我区带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全区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在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和各项社会事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综合国民经济稳定发展,较好地实现了全年宏观调控预期目标。

初步测算,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65亿元,比上年增长8.2%,增速比上年快1.1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8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587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490亿元,增长10.4%。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二产业优势增强。

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1.1%、43.0%和35.9%,其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3.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7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止跌回稳,但仍未走出低谷。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6%,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下降1.7%。

劳动就业工作有所加强。

年末在岗职工257.9万人,比上年下降4.8%;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58.1万人,增长12.3%。

各类职业介绍机构发展到305家,全年城镇安置就业人员32万人,通过实施再就业工程帮助6.2万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再就业率达到50.8%。

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数1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

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制约经济增长的结构、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国有企业活力不足,虽然工业经济效益总体上明显好转,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石油工业的拉动,相当一部分行业、企业亏损仍很严重。

有效需求尚待增强,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消费市场缺乏热点,开拓农村市场难度较大;农业基础依然脆弱,市场化程度较低。

2016年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04-10 14:59:55 来源:市统计局打印【字体:大中小】乌鲁木齐市统计局二〇一七年三月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全市经济社会保持持续稳定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458.9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37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704.94亿元,增长1.7%;第三产业增加值1725.67亿元,增长10.4%。

二、三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6和7.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1.1:28.7:70.2。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9565元,增长3.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5%。

其中,食品烟酒类、居住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教育文化及娱乐类、医疗保健类、其他用品和服务类分别上涨2.9%、1.0%、1.2%、2.2%、0.7%和3.7%;衣着类、交通和通讯类分别下降0.1%和0.5%(见表1)。

表1 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指标涨跌幅度(%)居民消费价格 1.5 食品烟酒 2.9 #食品 2.4 茶及饮料-0.2 烟酒 1.9 在外餐饮 4.5 衣着-0.1 居住 1.0 生活用品及服务 1.2 交通和通信-0.5教育文化和娱乐 2.2医疗保健0.7其他用品及服务 3.7据国家统计局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资料显示,年末全市新建住宅价格比上年同月下降1.3%,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1.4%,二手住宅价格下降3.7%。

据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资料显示,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5.5%,其中,轻工业增长1.8%,重工业下降6.6%。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4.5%。

2015年统计公报

2015年统计公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来源:日期:2016-07-07 11:36:00 【字号:小中大】2015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三期叠加”的国内形势,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工作总基调,主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创新宏观调控,奋力激发市场活力,努力培育创新动力,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民生事业持续改善,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324.8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9.09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3564.99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4 200.72亿元,增长12.7%。

三次产业结构为16.7:38.2:45.1。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 0034元,增长6.6%;按2015年全年平均汇率折算为6428美元,增长5.1%。

2011-2015年生产总值(GDP)及增速2011-2015年人均生产总值及增速2011-2015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011-2015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购进价格指数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月度变化情况2011-2015年粮食产量及增速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690.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 07家,增长9.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00.1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2%。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按轻重工业划分,轻工业增加值305.47亿元,增长6.1%;重工业2194.63亿元,增长4.9%。

按石油非石油工业划分,石油工业增加值876.56亿元,增长0.8%;非石油工业1623.54亿元,增长9.0%。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与方式,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扎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民生事业持续进步,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67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78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67亿元,增长8.3%。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5%,首次突破50%。

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9351元,比上年增长6.3%。

全年国民总收入[3]673021亿元。

(见图1)(见图2)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74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711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10%,比上年末提高1.33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1655万人,出生率为12.07‰;死亡人口975万人,死亡率为7.11‰;自然增长率为4.96‰。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4]2.94亿人,其中流动人口[5]2.47亿人。

人均预期寿命76.34岁。

(见表1)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5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0410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

“兵团精神”在新疆中小学生中的教育问题

“兵团精神”在新疆中小学生中的教育问题

“兵团精神”在新疆中小学生中的教育问题作者:董梅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03期摘要:针对当前新疆地区中小学生存在或多或少的依赖、自负、自私、恐惧、焦虑、逆反、嫉妒、自立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本文提出了以“兵团精神”加强新疆中小学生教育予以应对解决的必要性和实现方法。

关键词:新疆中小学生兵团精神教育资料显示,当前新疆在校中小学生29.91万人,绝大多数青少年学生不同程度存在以下问题:依赖、自负、自私狭隘、抑郁、孤僻、焦虑异常、恐惧、易怒、逆反、嫉妒、厌学等等。

面对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可喜的是教育部门和教育专家也给出了许多解决途径,比如提升德育教育课程的地位、让家庭积极参与学生教育等等,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和自身素养的提高。

但在新疆,还必须有一种德育教育非常必要和重要,那就是“兵团精神”教育。

在新疆,283.4万兵团人所秉持的“兵团精神”是构筑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它包含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等符合新疆新时期历史发展的种种昂扬朝气、蓬勃奋发、进取向上的精神特质。

热爱祖国——是兵团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无私奉献——是兵团人的精神境界和永恒追求;艰苦创业——是兵团精神的奠基石;开拓进取——体现了兵团精神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蕴涵着“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和再创兵团辉煌的深刻内涵。

历史已经证明,有了兵团人,新疆的面貌才有了如此之大的改变,有了“兵团精神”,新疆才得以有今天的富足。

当前新疆地区的总目标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面临宗教极端化思潮和“三股势力”的挑战和侵蚀,兵团以不可撼动的地位筑起了新疆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钢铁长城,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和铜墙铁壁作用。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治区党委都专门强调了兵团在稳定新疆和维护国家安全上的巨大作用。

而支撑兵团人精神世界的,是“兵团精神”。

兵团经济的问题与对策

兵团经济的问题与对策

兵团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兵团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目标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分析兵团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兵团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新疆兵团经济发展问题对策一、引言兵团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

兵团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特殊的地理环境下产生的承担特殊历史任务的独特社会组织,形成了党政军企合一的复合型体制。

现行的兵团体制曾经在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已经不能适应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现实要求,使得兵团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不同的影响。

随着中国新疆战略的凸显以及兵团地位和作用的逐步强化,特别是党中央对兵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兵团屯垦戍边能力都亟待迅速增强,而屯垦戍边能力的增强主要靠兵团经济进一步发展来实现。

因此,无论是从兵团自身发展来看,还是从党中央对兵团工作的新要求看,对兵团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而提出可行的对策,对促进兵团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兵团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兵团发展中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与金融危机影响相互交织,使发展中的制约因素更加凸显,发展压力进一步加大。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调整经济结构的压力大。

兵团的体制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兵团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有很多东西在全国找不到,没有先例,只有靠自己摸索。

一是特殊体制的制约,即如何解决特殊体制与市场经济接轨的问题;二是资源的制约。

资源使用效率较低,且资源量呈下降趋势;三是投入的制约。

兵团没有财政,要干什么事,大的投入或持续投入受到限制,我们没有发行政府债券或全国基金的条件;四是人才的制约,人才结构比较单一。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压力大。

我们产业长期集中在农业,习惯于绿洲经济发展的思维模式,所以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而且主要是投资拉动型,依靠高强度的投入,来支撑经济的增长。

另外,我们投资效率低,增加投资的渠道非常单一,主要靠项目争取中央财政的支持,没有其他来源。

霍尔果斯2015年国民经济统计公报

霍尔果斯2015年国民经济统计公报

霍尔果斯区(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霍尔果斯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6年3月15日霍尔果斯区(市)党委、政府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在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自治区、自治州一系列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从容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取得了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成就。

一、人口2015年末,全市域(含兵团)常住总人口数8.72万人,同比增加0.12万人,增长14.5‰。

户籍人口数6.89万人(其中市属3.91万人),同比增加0.12万人,增长17.7‰。

按户口性质分,非农人口3.25万人,占比47.2%,农业人口3.65万人,占比52.8%;按民族分,汉族4.95万人,占比71.7%,少数民族1.95万人,占比28.3%,哈萨克族0.67万人,占比9.7%。

2015年霍尔果斯区(市)户籍人口构成表指标年末数(人)比重(%)全市户籍总人口68991 100按户口性质分非农业人口32524 47.2农业人口36467 52.8按性别分男性36235 52.5女性32756 47.5按族别分少数民族19516 28.3#哈萨克族6671 9.7汉族49475 71.7二、综合初步测算,霍尔果斯市域(含兵团),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34.63亿元,比上年增加1.47亿元。

霍尔果斯市实现生产总值14亿元,第一产业2.35亿元,第二产业0.9亿元,第三产业10.7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是17:6:77 。

人均生产总值39995元,增长3.7%。

三、农业2015年,霍尔果斯区(市)把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做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紧紧围绕“三农”工作目标,努力改善农牧业发展环境,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稳步发展。

霍尔果斯市域(含兵团)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55亿元(其中市属2.35亿元),比上年增加0.83亿元,增长10.8%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5 92 6 .8亿 元 , “ 五 ” 增 长 5 .%, 均 增 长 比 十 末 41 年
90 . %。实 现农 业增 加值 288 亿元 , 十 五 ” 7.1 比“ 末
增 长 5 .%, 均 增 长 93 高 于 “ 五 ” 均 增 6 3 年 .%, 十 平 速 1 . 9个百 分点 。
由“ 五 ” 的 1 9 0元 / 增 加 到 “ 一 五 ” 十 末 20 人 十 末 的 2 9 4元 / , 均 增 长 1 .% , 于 “ 五 ” 96 A 年 29 高 十 平 均增 速 29个 百 分 点 。三 次 产业 结 构 由 2 0 . 05 年 的 4 : :5调 整 到 3 :43 。 02 3 5 63 :0
2 00 5
2 0 0 6
2 07 0
2 00 8
2 0 0 9
2 01 0
图2 20 0 5年 ~ 0 农 业 增 加 值 及 其增 长 速 度 21 0年
“ 一 五 ” , 作 物 总 播 种 面积 11. 十 末 农 192 0千
公 顷 ( 6 88 17 . 0万 亩 ) 比“ , 十五 ” 末增 加 9 .3 公 54 千 顷( 4 . 131 亩 ) 5万 。粮 、 、 、 四大 作 物播 种 面 棉 油 甜
Hale Waihona Puke “ 一五” 十 时期 , 算 内国有 及 国有 控股 企 业 预 累计 实现 利 润 7 . 3 5亿 元 , “ 8 比 十五 ” 长 1 增 . , 6倍
年 均增 长 4 .%。 54
二 、 业 农
“ 十一 五 ” , 团控 股 1 上市 公 司 。其 末 兵 4家 中, A股 1 , 3家 H股 1 。 十一 五 ” 家 “ 时期 , 上市 公 司 累计在 证 券 市 场融 资 6.8亿 元 , 十 五 ” 39 比“ 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7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7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2017年4月14日2012-2016年生产总值(GDP)及增速2012-2016年人均生产总值及增速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始终坚持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为引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主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创新宏观调控,奋力激发市场活力,努力培育创新动力,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民生事业持续改善,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617.2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48.97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3585.22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4383.04亿元,增长9.7%。

三次产业结构为17.1∶37.3∶45.6。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427元,增长5.3%,按2016年全年平均汇率折算为6086美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1.4%,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9%。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下降5.5%,其中,轻工业上涨1.8%,重工业下降6.6%。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4.5%。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0.1%。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8%。

二、农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69.7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0%,其中,农业产值2163.11亿元,增长6.1%;林业产值50.28亿元,增长7.2%;畜牧业产值653.15亿元,增长5.4%;渔业产值22.18亿元,增长6.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0.98亿元,增长6.9%。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9348.42万亩,增长1.7%。

关于199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关于199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1995年来源: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发布时间:2001-09-01 16:2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关于199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1996年3月1日1995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方、各部门继续贯彻中央“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积极落实宏观调控的各项措施,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有所进展,通货膨胀得到初步抑制,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有新的发展。

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77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365亿元,增长4. 5%;第二产业增加值28274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18094亿元,增长8%。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物价总水平涨幅仍然偏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不好。

一、农业种植业生产获得较好收成,全年除茶叶减产外,粮食、油料、棉花、糖料、麻类、烤烟、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均有增产,对稳定经济、保障市场供应起了积极作用。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1995年比上年增长%粮食 46500 万吨 4.5其中:谷物 41700 万吨 5.9油料 2250 万吨 13.1其中:花生 1024 万吨 5.8油菜籽 976 万吨 30.2棉花 450 万吨 3.7黄红麻 40 万吨 12.7甘蔗 6440 万吨 5.7甜菜 1360 万吨 8.5烤烟 210 万吨 8.2茶叶 58 万吨-0.8水果 4190 万吨 19.7林业生产健康发展。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50万公顷,国家重点林业建设工程进展显著,群众造林活动广泛开展,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等国家重点造林项目超额完成规划任务;森林防火、病虫鼠害防治工作有新进展;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工作不断加强,保持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的双增长,森林覆盖率达到13.92%。

畜牧业全面发展,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头数保持稳定增长趋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338.37万千瓦,增长8.0%。

拥有大中型拖拉机44.19万台,增长11.3%。

小型拖拉机29.93万台,下降6.1%。

化肥施用量(折纯)236.98万吨,增长16.6%。

农村用电量96.52亿千瓦时,增长15.0%。

拥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1007家,比上年增加797家。

自治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94家,增加4家。

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12080个,增加1105个。

实现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总产值1584亿元,增长13.0%。

三、工业和建筑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179.60亿元,增长10.0%。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按轻重工业划分,轻工业增加值272.49亿元,增长8.6%;重工业2806.48亿元,增长10.2%。

按石油非石油工业划分,石油工业增加值1422.76亿元,增长7.2%;非石油工业1656.21亿元,增长12.6%。

按经济类型划分,公有制经济工业增加值2327.75亿元,增长8.5%;非公有制经济751.22亿元,增长15.4%。

按隶属关系划分,中央企业工业增加值1921.38亿元,增长7.4%;地方企业1157.59亿元,增长14.9%。

按企业规模划分,大型企业工业增加值2086.57亿元,增长8.7%;中型企业443.02亿元,增长4.9%;小型企业533.02亿元,增长20.5%;微型企业16.37亿元,增长13.5%。

园区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984.38亿元,增长11.0%。

建成工业园区82家,其中,国家级19家,自治区级63家。

2014年十大重点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在自治区重点监测的十大产业中,石油工业增加值1422.76亿元,增长7.2%;有色工业170.96亿元,增长32.8%;电力工业300.54亿元,增长36.2%;化学工业307.47亿元,增长7.4%;钢铁工业53.56亿元,增长1.6%;煤炭工业142.65亿元,增长7.0%;纺织工业41.39亿元,下降0.2%;农副食品加工工业60.64亿元,增长14.1%;装备制造工业73.89亿元,增长7.4%;汽车工业5.76亿元,增长2.6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sponsibility,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residual film,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the XPCC’ s agricultural economic structure,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industrilization of agriculture.
推进兵团农业经济结构升级;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
关键词 绿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中图分类号 F 3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14-0241-03
doi:10.3969 / j.issn.0517-6611.2022.14.057
坏的问题,至此农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提上了日程。 2019 年,
一是气候资源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的
特色林果的发展的基础,但是较强的风蚀作用成为主要农业
灾害。 兵团地处新疆境内,属于干旱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开展“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
区,该区气候主要特点是气候干燥、降水量相对较少、昼夜温
团来讲,必须把农业的发展与可持续的理念密切地融合到一
起,才能实现良性循环[8] 。
1.2.2 经济环境分析
(1)农业成为兵团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根据新疆生产
建设兵团官方统计机构发布的 2020 年统计公报显示,新疆
生产建设兵团全年 GDP 为 2 905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的产值
达 673.77 亿元,第一产业的产值占 GDP 的比重为 23.2%(图
匀[6] 。 以 2020 年为例,北疆、南疆和东疆的年平均降水量分
别为249.6、68.23 和 31.69 mm,相较于 2019 年北疆地区降水

2013年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4.03•【字号】•【施行日期】2014.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2013年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乌鲁木齐市统计局2014年3月)2013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及市委、市人民政府各项工作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进中求变、变中求好、好中求快”的经济发展总基调,攻坚克难、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实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首府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4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0%。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7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30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43亿元,增长15.3%。

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3、4.7和10.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1:38.8:60.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5%。

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中,除衣着类比上年下降0.5%外,其他七类商品及服务项目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涨。

其中,食品类上涨7.5%、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3%、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7%、居住类上涨1.3%。

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3.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见表1)。

表1 2013年全市生产、消费价格指数全年全社会用电量(电业局直供)290.0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6.0%,其中,乌鲁木齐地区(不含农六师煤电公司)用电量188.81亿千瓦时,增长18.6%。

在乌鲁木齐地区用电量中,三次产业用电量173.83亿千瓦时,增长19.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4.98亿千瓦时,增长6.9 %(见表2)。

2011年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2.03•【字号】•【施行日期】2012.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2011年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乌鲁木齐市统计局2012年3月)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的一年。

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实现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为“三年翻一番、五年新突破”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1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700亿元,比上年增长17.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82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97亿元,增长19.6%。

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1、6.4和10.6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24:46:52.7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4.5 %,比上年上涨4.5个百分点。

其中,食品类、烟酒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和居住类分别上涨12.2%、3.7%、2.1%、3.3%和2.9%;衣着类、交通和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下降2.8%、0.2%和0.8%。

2011年全年我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为112.9 %,比上年上涨12.9 %。

全年建成2个大型蔬菜配送中心和423个社区蔬菜副食品直销点,有效保证了市场供应,全年物价涨幅始终低于全国(105.4%)和全疆平均水平(105.9%)。

二、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预计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1亿元,增长6%。

畜牧业保持稳定增长。

截至2011年末,全市牲畜存栏数81.6万头(只),增长1.7%。

其中,生猪存栏数11.55万头,增长14.2%;活羊存栏数58.6万只,下降0.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在兵团党委、兵团的正确领导下,兵团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兵团党委六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加快推进“三化”建设,实施“十件实事”,加强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和民生建设,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兵团生产总值968.84亿元,比上年增长16.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7.62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367.27亿元,增长30.5%;第三产业增加值273.95亿元,增长9.6%。

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为34:38:28。

三次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17.2%、65.0%和17.8%,分别拉动经济增长2.7、10.4和2.9个百分点。

人均生产总值37113元,比上年增长14.4%。

图1 2005—2011年兵团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2011年12月28日,北屯市正式成立。

全年兵团国有及国有控股农工建交商企业实现利润57.11亿元,比上年增加16.85亿元。

初步统计,全年上缴各类税费106.42亿元。

全疆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9%(见表一),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6%,居住价格上涨5.4%。

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0%。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14.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7.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7.1%。

全年兵团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1.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8.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7.6%。

表一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增减变动情况年末从业人员111.36万人,比上年增长4.9%。

年末在岗职工68.16万人,比上年增长0.6%。

全年新增劳动力就业8.55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6%。

全年四个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均处于较景气区间。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作者: 无
作者机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兵团调查总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00出版物刊名: 新疆农垦经济
页码: 1-12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5期
主题词: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经济运行调控 经济社会发展 改革创新 “十二五” 统一领导 职工群众
摘要:2015年,在党中央、国务院重视关怀和自治区党委统一领导下,兵团党委、兵团团结带领广大职工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兵团党委六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总体部署,围绕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提质增效总基调,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挑战,有针对性加强经济运行调控,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兵团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结构调整逐步优化,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民生事业持续进步,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201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03-03 12:53伊犁州统计局综合处2015 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伊犁州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团结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工作总基调,攻坚克难促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众志成城保稳定,国民经济平稳增长,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民生保障持续增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改革创新实现新突破,全州各项事业取得新发展。

一、综合初步测算,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生产总值(GDP)1639.77 亿元,比上年增长8.7%。

其中第一产业456.08 亿元,增长 6.0%;第二产业497.01 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686.67 亿元,增长11.0%。

州直属县市生产总值 806.0 亿元,比上年增长7.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8.67 亿元,增长 5.4%;第二产业增加值225亿元,增长 4.7%;第三产业增加值392.33 亿元,增长 10.6%。

全州三次产业比重由2014 年的 27.4:34.2:38.4调整到 27.8:30.3:41.9,州直三次产业比重由2014 年的 23.9:30.7:45.4调整到23.4:27.9:48.7。

伊犁州人均生产总值34119 元,增长 7.6%,州直人均生产总值28318 元,增长 6.0%。

全年全州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9%。

州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1.1%。

表 1:2015 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 :%指标全州州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0.910 #食品类100.210其中:粮食101.310油脂102.410肉禽及其制品95.39水产品105.510蛋类96.59菜类100.9100.9干鲜瓜果98.096.4在外用膳食品107.4110.1烟酒类101.8101.6衣着类101.910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100.3100.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102.6103.3交通和通信类99.599.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102.1102.5居住类100.8101.0其中:水、电、燃料97.796.8建房及装修材料100.3100.4二、农业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5.44 亿元,比上年增长 5.9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1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十五”是兵团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兵团各级党政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十六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落实中央关于新疆及兵团工作的一系列指示,围绕“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的工作目标,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综合实力逐步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生态环境得到全面加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职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维稳固边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综合“十五”末,实现生产总值331.1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九五”末增长70.8%,年均增长11.3%,增速高于“九五”时期3.7个百分点。

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增速分别为9.7%、9.6%和14.5%,分别高于“九五”时期年均增速2.4、2.0和6.5个百分点。

人均生产总值“十五”末,棉花产量达98.68万吨,比“九五”末增长42.2%,年均增长7.3%,占全国棉花产量17.3%,占新疆50.4%,占全国农垦79.1%。

粮食产量143.48万吨,比“九五”末增长22.0%,年均增长4.1%•。

甜菜产量130.85万吨,比“九五”末增长23.4%,年均增长4.3%,占全国甜菜产量16.5%,占新疆30.1%,占全国农垦66.3%。

“十五”期间累计造林211.33千公顷(316.99万亩),较“九五”增加157.76千公顷(236.64万亩),年均增长31.6%。

新增果园面积34.05千公顷(51.09万亩),优质果品产量由“九五”末28.46万吨增加到45.90万吨,年均增长10.0%。

“十五”末牲畜存栏数783.18万头,比“九五”末增长64.2%,“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0.4%。

肉类产量22.89万吨,年均增长12.8%;羊毛产量13929吨,年均增长7.7%;牛奶产量25.84万吨,年均增长23.5%;禽蛋产量37868吨,年均增长6.6%。

“十五”末,水产品产量20026吨,年均增长9.2%。

农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十五”期间,共培育作物新品种62个,主要作物良种覆盖率95%以上,牲畜良种率65%以上。

主要作物单产水平均有大幅度提高。

与“九五”末相比,棉花单产提高23.8%,粮食单产提高22.0%,油料单产提高14.7%,甜菜单产提高11.4%。

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

“十五”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49.30万千瓦,比“九五”期末增加180.02万千瓦,年均增长6.7%。

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12万台、小型拖拉机3.43万台、各类机引农具7.90万部,分别比“九五”末增长24.0%、53.8%和16.2%。

联合收割机保有量1209台,采棉机241台。

“十五”末种植业耕作、播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9%、98%和40%。

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量)37.98万吨,比“九五”末增长30.9 %,农场用电量16.01亿千瓦小时,增长44.3%。

三、工业和建筑业“十五”末,实现工业增加值56.50亿元,比“九五”末增长64.9%,年均增长10.5%,比“九五”平均增速提高4.4个百分点。

“十五”末完成工业总产值175.64亿元,年均增长12.9%,比“九五”平均增速提高了5.4个百分点。

其中轻工业产值92.93亿元,年均增长8.4%;重工业产值82.72亿元,年均增长21.5 %。

五大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塑料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67.2%,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加工制造、纺织、塑料制品、能源等行业为支撑的工业体系。

“十五”期间,累计生产原煤1861万吨、发电量120亿千瓦时、机制纸及纸板30万吨、机制糖70万吨、乳制品8万吨、饮料酒24万吨、罐头113万吨、纱57万吨、塑料树脂及共聚物35万吨、塑料制品61万吨、配混合饲料152万吨、焦炭113万吨、水泥1241万吨。

“十五”末,工业法人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2.33亿元,比“九五”末增长73.1 %;实现利润2.64亿元,比“九五”末增加3.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98.16%。

“十五”末,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8.53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比重由“九五”末22.6%提高到67.5%。

轻重工产值比重由“九五”末65:35调整到“十五”末53:47。

“十五”末,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6.85亿元,比“九五”末增长44.2%,年均增长7.6%。

完成施工企业建筑业总产值98.58亿元,比“九五”末增长72.3%,年均增长11.5%。

五年累计完成房屋施工面积3996.8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690.96万平方米,分别比“九五”期间增长40.3%、38.1%。

“十五”末建筑业总承包企业86家,专业承包企业26家,劳务分包企业31家。

全部建筑企业自有设备2万台,总功率43.86万千瓦,技术装备率由“九五”末4430元/人,增加到“十五”末5928元/人,增长33.8%。

综合施工能力明显提高。

四、固定资产投资“十五”期间,一大批水利、交通、农电网、能源、城镇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农业产业化和优势资源转换项目相继建成。

固定资产投资以年均15.5%的速度持续增长,高于“九五”平均增速1.9个百分点。

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9.52亿元,是“九五”的2.1倍,其中第一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38.02亿元,年均增长18.2%;第二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53.31亿元,年均增长14.8%;第三产业累计完成投资288.19亿元,年均增长14.8%。

三次产业累计完成投资分别是“九五”的1.8倍、2.4倍和2.2倍。

“十五”时期,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143.73亿元,比“九五”增长61.5 %。

农业有效灌溉面积99.43万公顷、农业机耕面积87.37万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80万千瓦增加到249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84%。

“十五”期间,工业累计投资148.6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6倍。

中基番茄酱加工企业经过整合与扩张,逐渐形成规模。

天业聚氯乙烯等一批重化工企业规模和效益日益显现。

“十五”时期,水利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10亿元,比“九五”增长48%。

“十五”时期,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62.97亿元,是“九五”的2.3倍;公路建设总规模11923公里,是“九五”的3.6倍。

新建公路2158公里,改扩建公路9765公里,建设垦区主干线1898公里、团干线4372公里、通连公路4470公里。

171个团场通了等级公路,68%的连队铺通了沥青路面,“十五”末,兵团公路通车里程24713公里。

“十五”期间,相继完成了50万吨优质商品棉基地和一批优质特色畜产品、瓜果蔬菜及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

建成了一批骨干企业,累计新增20万吨聚氯乙烯、8万吨葡萄酒、50万吨番茄制品、环纺锭24万锭、气流纺8000头生产能力。

发电机装机容量达到70.5万千瓦。

“十五”期间,农业、生态、水利等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

除险加固病险水库55座;实施了16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解决了117.13万人饮水困难;参与塔里木河综合治理工程;农十四师皮墨垦区开发建设初具规模;牧区水利试点项目初见成效;38个重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农牧团场20.4万户农牧职工危旧住房改造工程全部完工。

五、公路运输业“十五”末,全社会民用车拥有量6.27万辆(包括农用运输车,不包括非兵团驻石河子市单位车辆及石河子市出租车9711辆),比“九五”末增长23.8%,年均增长4.4%。

•通过车辆更新,逐步提高了公路综合运输能力。

“十五”期间,全兵团累计完成货运量3.01亿吨,比“九五”增长55.8%,年均增长7.2%;累计完成货物周转量189.73亿吨公里,比“九五”增长26.9%,年均增长7.2%。

累计完成客运量3.34亿人次,比“九五”时期增长79.3%,“十五”期间年均增长7.5%;累计完成旅客周转量146.88亿人公里,比“九五”时期增长51.2%,年均增长7.2%。

“十五”末,个体客运周转量占全社会60.3%,货物周转量占全社会81.3%,分别比“九五”末增加了1.3个百分点和7.9个百分点,年均增长分别为7.6%和9.4%。

六、国内贸易“十五”末,商品购进总额358.25亿元,比“九五”末增长88.6%;商品销售总额369.31亿元,比“九五”末增长99.2%,年均增长14.8%。

“十五”末,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38亿元,比“九五”末增长72.9%。

五年累计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2.75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64.3%,年均增长11.6%。

七、对外贸易、经济技术协作和旅游“十五”期间,兵团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85.99亿美元,比“九五”时期增长3.5倍,年均增长32.8%。

其中,出口44.46亿美元,比“九五”期间增长3.8倍。

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棉花产品、番茄酱及特色瓜果已成为出口创汇拳头产品,累计出口棉花15.51万吨,棉纱7794吨,棉布2334万米,番茄酱81.63万吨。

外贸进出口总额占自治区比重由“九五”末33.2%上升到“十五”末39.1%。

“十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15467万美元,比“九五”增长7倍。

五年累计承揽境外工程承包项目11个,合同总金额11131万美元,境外投资累计合同金额3851万美元。

“十五”期间,兵团实施招商引资项目共1305个,合同总金额306.88亿元,比“九五”时期分别增长3.8倍和7.4倍。

引进兵团以外项目到位资金133.2亿元,其中引进自治区到位资金46.9亿元,引进外省到位资金85.2亿元。

“十五”末,拥有旅行社79家,比“九五”末增加22家。

其中国际旅行社3家,国内旅行社76家。

全兵团共有旅游星级饭店30家,客房3745间,床位7152张,就业人数3791人。

“十五”期间,共接待旅游者949.97万人次。

“十五”末接待旅游者227.54万人次,比“九五”末增长70.9%。

其中国内旅游者218.85万人次,增长70.3%;组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5976人次,增长77.3%。

“十五”末旅游总收入5.87亿元人民币,比“九五”末增长40.1%;旅游就业人数5108人,比“九五”末增长13.7%。

八、金融和保险业金融业实现较好经营业绩。

“十五”末各项本币存款余额358.17亿元,比“九五”末增长106.4%。

其中企业存款77.25亿元,增长126.9%;居民储蓄存款180.14亿元,增长9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