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学复习整理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保持学复习整理笔记
第一节水土保持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生产、改善生态环境的意义
1(研究对象)
2 水土保持对发展国民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的意义
水土保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保持对发展国民经济及改善生态环境的意义第二节中国水土保持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 1 历史沿革
2 发展趋势(7点内容)
第三节国外水土保持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 1 前苏联;2 欧洲;3 美国;4 日本
第四节水土保持的基本原则(8条原则)第五节水土保持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了解与气象学、水文学、地貌学、地质学、土壤学、应用力学的关系第一节流域治理的理论基础
流域治理的概念:
一生态经济学
1 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组成
(1)组成:人口、环境、资源、物资、资金、科技等要素(2)各要素的结合方式:
a 结合的动力:
b 结合的渠道:
c 结合的手段:
(3) 自然、经济及人口再生产的统一
2 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有序性、网络结构、立体结构)
3 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价值增值、信息传递)
4 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平衡
二系统论(了解)
第二节流域治理措施体系的主要内容 1 规划经营措施
2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生物措施)
3 水土保持措施
4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5 水土保持的法律性措施
第一节流域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1 水循环
2 水量平衡
(1)基本水量平衡方程
(2)流域水量平衡方程
第二节流域水文要素及其过程的物理基础
1 降水
(1)降水要素:降水总量、降水历时也持续降水时间、雨强、降水面积
(2)面降水的计算
2 土壤水
3 下渗:下渗的物理过程(1渗润阶段、渗漏阶段、渗透阶段)
4 蒸发:水面蒸发、土壤蒸发、植物蒸腾
5 径流:表示方法(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径流系数)、河流的水情(水
情要素(水位、流速、流量)、年径流、洪水、枯水)
第三节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 1 小流域设计暴雨计算
2 计算洪峰流量的推理公式
3 计算洪峰流量的地区经验公式
4 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推求
第四节泥沙
一、泥沙的特征
(一)泥沙的粒径及级配 1 泥沙的粒径
2 泥沙的颗粒级配
(二)泥沙的比重和干容重 1 泥沙的比重
2 泥沙的干容重
3 泥沙的水力粗度和泥沙的分类二、泥沙运动简述
(一)悬移质(悬沙)运动
(二)推移质(底沙)运动
(三)总输沙量与侵蚀模数
三、产沙
四、人类活动对泥沙影响的估算
第五节水质与水环境
第六节水资源
1 水资源的含义及分类
2 水资源评价方法简介(水资源量的估算依据、估算途径、流域水资源模型)第一节土壤侵蚀的基本概念及导致土壤侵蚀发生的基本营力
一土壤侵蚀
二导致土壤侵蚀发生的基本营力
(一)内营力作用
1 垂直运动;
2 水平运动;
3 褶皱运动;
4 断裂运动;
5 岩浆活动;
6 地震(二)外营力作用(流水、地下水、波浪、冰川、风沙、人类活动等)
三正常侵蚀与加速侵蚀
(二)
四古代侵蚀和现代侵蚀(古代侵蚀和现代侵蚀的概念)
第二节土壤侵蚀类型、形式和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1 水力侵蚀(溅蚀、面蚀、沟蚀、山洪侵蚀)
2 重力侵蚀(陷穴、泻溜、崩塌、滑坡)
3 冻融侵蚀
4 冰川侵蚀
5 混合侵蚀(泥石流、石洪、泥流)
6 风力侵蚀(扬失、跃移、滚动)
7 植物侵蚀
1 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1)西北黄土高原区(成因:黄土自身的特征、植被覆盖率低、历史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
破坏、气候因素、滑坡频发)
(2)东北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区
(3)北方山地丘陵区
(4)南方山地丘陵区
(5)四川盆地及周围的山地丘陵区
(6)云贵高原区
2 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西北、华北、东北西部等地区)
3 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1 水流的基本特征
层流与紊流;坡面水流;沟槽水流
2 水流的侵蚀作用
3 水流的搬运作用
泥沙的搬运方式;水流的挟沙能力
4水流的堆积作用:泥沙的沉速;泥沙的堆积
1 块体运动力学分析;
2 滑坡的力学机制
1 降雨(雨强、雨滴质量、降雨类型与降雨历时、降雨总量)
2 降雪(融雪水、冰川);
3 温度;
4 风力
(坡度与侵蚀量成正比,但存在临界坡度)
(三种情况)
(四种坡形、降雨:强度大——坡长与侵蚀成正比;降雨强度中等——正比;
降雨量少——成反比)
1 岩性(风化性、软硬性、透水性)
2 新构造运动
1 土壤的透水性;
2 土壤的抗蚀性;
3 土壤的抗冲性 1 拦截雨滴;2 调节地面径流;3 固结土体;
4 改良土壤性状;
5 减低风速,防止风害
(破坏森林、陡坡开荒、过度放牧、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交通及
工程建设)
(改变地形条件、改良土壤性状、改善植被状况)
1 水土保持的研究对象
2 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类型(山坡防护工程、山沟治理工程、山洪排导工程、小型蓄水用
水工程)
1 地质条件
2 水文条件;
3 振动作用;
4 斜坡形态
5 植物固定斜坡的作用
1 挡墙;
2 抗滑桩;
3 削坡和反压填土;
4 排水工程;
5 护坡工程;
6 滑动带加固措施;
7 植物固坡措施;
8 落石防护工程
(蓄水式沟头防护工程、泄水式沟头防护工程)
(梯田的作用和分类、梯田的规划、梯田的断面设计)
(作用、分类、位置的选择、施工方法)
(作用、分类、位置的选择、施工方法)
(组成、分类、作用、工程规划、土坝设计、溢洪道设计、放水建筑
物设计)
(选址、地质调查、水库的性能特征、防洪库容量的确定)
1 横向侵蚀和弯道水流的特征(原因:纵向侵蚀和泥石流、山洪对河道引起的冲刷)
2 河道演变的机理
(目的、种类:护坡、护基与护岸)
(主要是丁坝和顺坝的作用、种类及设计)
(类型、规划、整治的形式)
1林冠层对降水的截流作用(林木种类、降雨量、降雨性质与林冠截流量的关系) 2枯枝落叶层对降雨的截流作用
1林地土壤入渗能力
2土内径流
3林地土壤水分贮存与评价
1 对水侵蚀的控制作用(对径流侵蚀里的影响、对土壤抗蚀能力的影响)
2 林木根系对土体的固持作用(固土作用、影响因素)
3 土壤改良作用(保持土壤的养分及土壤养分的循环)
1坡面水土保持(或水源涵养)用材林;2护坡薪碳林;3复合林牧护坡林;4山地农田农林林复合系统
1 土质侵蚀沟道的防护林
2石质山地沟道利用及防护林配置特点
3山地池塘水库防护林
4川河两岸的护岸护滩林
一、土壤侵蚀与农牧业生产关系
二、我国山区农牧业生产的特点
1干旱;2 洪涝与水土流失灾害;3风暴与霜冻灾害
1 耕作对土壤紧实度和通气性的影响;
2 耕作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3 耕作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1 横坡耕作技术;
2 深浅耕作技术;
3 平翻耕作技术;
4 垄作耕作技术;
5 马尔采夫耕作技术;
6 免耕法
1草田轮作技术;2间作、套种和混种技术;3带状间作技术;4垄沟耕种技术(垄作区田技术、套梨沟播技术);5水平防冲沟种植技术;6区田与川田种植技术;7丰产沟集约耕作技术
1 节水农业技术;
2 集水农业技术;
3 旱作栽培技术和土壤培肥
第一节概述
一、流域治理规划的概念、作用和意义
二、流域治理规划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流域治理规划的内容和工作程序
第二节流域综合调查的内容、程序和方法、成果第三节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分析与评价
一、流域生态系统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分析、社会环境分析包括:政策、经济、科
二、流域水土流失系统分析(地貌、气候、植被、土壤物质文化环境、水土流失动力系
统)技文化环境)
三、自然资源系统分析与评价(气候(光、热、水、风)、生物(林草、动物、作物)、
水、矿产和景观资源)
?四、土地资源评价
1 评价的目的与任务、评价的原则、评价的类型(潜力评价、适宜性评价、经济评价)
2 土地评价系统分类(美国、FAO、WO GUO 1:100万土地资源图分类系统)
3 土地评价方法(指数法、聚类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五、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资源承载能力
1 土地生产潜力:影响因子、计算模型
2 土地资源承载能力:概念;人口消费水平;研究方法;流域系统的环境人口容量研究
六、流域经济生态系统分析和评价
1人口结构分析与评价:人口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分析与评价 2经济系统功能分析:生产过程分析;流量分析
第四节山区流域治理规划
一、流域治理的指导思想(8个);目标(经济发展目标、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目标)二、流域治理综合规划模型
1自然资源开发模型
2环境和水土保持模型(水保持模型、土壤保持模型、生态保护模型)三、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方法
1流域系统结构优化:土地利用优化、水资源规划、
2水土流失控制优化:水土流失的防治、控制优化设置、具体措施的典型设置3规划方案的决策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分析与方案的综合评价决策1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
2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
1比较分析法
2投入产出法
3投资分析法
4模拟评价方法
投资计算、年运行费估算、效益估算(经济效益、生态社会效益)
1泥石流对城镇的危害
2泥石流对交通运输的危害(铁路、公路、内河航运)
3泥石流对矿山的危害
4泥石流对农田的危害
5泥石流对工厂和工程的危害
1 径流调节工程:蓄水工程、引排水工程
2 挡拦工程:拦沙坝谷坊工程、档土墙工程、护坡工程、变坡工程、潜坝工程3排导工程:导流堤与顺水坝、排导槽、渡槽与急流槽、排导沟、明硐、改沟工程
4 停淤工程:停淤场工程、拦泥库
5 农地工程:水改旱、水渠防渗、坡改梯、夯实滑坡裂缝
泥石流设计容量、泥石流设计流速、泥石流设计流量、泥石流的冲起高度几弯道超高
拦沙坝、排导工程设、计沉沙场设计
1 林业措施: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护床防冲林、护堤固滩林
2 农业措施: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农田基本建设措施
3 牧业措施:适度放牧、改良牧草、改放牧为圈养、分区轮牧、选择保水保土性强的牧草
1减少泥沙补给量:固定土层、减轻片蚀、稳定沟床、抑制沟蚀、拦截泥沙、加固沟岸、拦
截泥沙、固沟护坡
2削减泥石流形成的水体补给量:截滞径流量、削减洪峰流量、延长径流汇流时间、增加土
层入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