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组慧能的偈子分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组慧能的偈子
慧能(638-713),亦作“惠能”,唐代高僧,禅宗南宗创始人,佛教史上称为禅宗六祖。

据《宋高僧传》等记载,俗姓卢。

原籍范阳(郡治在今北京城西南),生于南海新兴(今属广东)。

三岁丧父,稍长靠卖柴养母度日。

因听人念《金刚经》,得知是黄梅弘忍处传授,于是在龙朔元年时,赴黄梅参见弘忍,作"行者",在碓房舂米。

后弘忍为选嗣法弟子,命寺僧各作一偈。

上座神秀主张渐悟,作偈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慧能主张顿悟,让人代书偈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此句按敦煌本《坛经》作佛性本清净’),何处惹尘埃。

”得到弘忍赞许,密授法衣…因惧人争夺法衣,回到岭南,混迹市间十六年。

仪凤元年(676年,一说垂拱年间[685-688]),在南海法性寺遇印宗法师,得以落发,智光律师临坛为授满分戒。

第二年回到韶州曹溪宝林寺,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

一.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感言佛法在哪里?其实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就在我们一言一行、起心动念之中。

佛法不是用来高谈阔论的,而是要落实在生活实际当中。

只有在生活中不断地实践佛法,才能真正觉悟。

烦恼即菩提,生活即佛法,生活与佛法,是一不是二。

如果想离开世间去寻找觉悟,那就像在兔子头上寻找椅角一样,永远都会一无所获的。

二、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感言:如果我们还没有见到,没有觉悟,那我们的修行,就好像黑夜里行路一样,根本看不到道路,看不清前行的方向,我们的修行就是比较盲目的。

真正修行的人,最关心的是见性觉悟、了生脱死的人生大事,修得是自己,而不是别人,不会去关心世间的那些是是非非。

三、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感言:作为一个修行人,如果还总是看到别人的是是m日巳看到别人的毛病和过错,那就说明,我们的内心是不清静、不平等的,心中有是非,才会看到别人的是非,不管别人是对是错,首先我们自己已经错了,已经产生分别执着了。

所以说不管别人做得怎么样,别人有什么过错,我们都要安住正念,如法修行。

不能因为别人犯了错,就产生执着,也跟着去犯错,那就等于被别人转化了,后果只有自己承担。

四、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
感言: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

只要我们能够放下是非之心,就能从根本上彻底解除这些人我是非所带来的烦恼,真正走上与道相应的修行之路。

如果总喜欢聊八卦、看新闻,心里天天装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那就是自寻烦恼了。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从某种程度上讲,很多烦恼都是自己找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