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审视团队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 第6期(总第154期)世纪桥Shi Ji Q i ao N o .6,2008(G enera lN o .154)
理性审视团队精神
龙 斌
(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信息管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208)
摘要:人们常把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混为一谈。
实际上,团队精神不能等同于集体主义,它无法消除个人主义,
无法完成集体主义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历史使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理性审视团队精神,坚持用集体主义原则对团队精神进行规范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社会整体利益的方向发展,而不是简单地用团队精神来替代集体主义。
关键词:团队精神;集体主义;个人主义
收稿日期:2008-03-07
作者简介:龙斌(1975-),女,湖南岳阳人,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信息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团队精神作为时髦的舶来词语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青睐和追捧。
有的学者认为团队精神可以和集体主义相提并论,提出 所谓 团队精神!,就是集体主义的代名词。
∀[1] 团队精神是集体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2] 集体主义教育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团队精神。
∀[3]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团队精神优越于集体主义,提出 培养团队精神也能达到消除个人主义的目的,∀团队精神 不仅不违背集体主义,而且更具有新意、更富
有时代气息∀。
[4]
还有的学者认为团队精神也可以完成集体主义的历史使命,殊途同归地实现集体主义的教育效果和教化功能, 用列宁的话说就是用 另一种方法,用和父辈不同的方法、形式,在另一种情况下引导人们接近社会主
义!。
∀[5]
这些观点似是而非,对它们进行讨论很有必要。
一、团队精神不等于集体主义
所谓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成员在认同团队组织的前提下,自觉地以团队的利益和目标为重,并在各自承担的工作中尽职尽责,主动与其他团队成员相互配合、积极协作,共同完成团队任务的意愿和作风。
团队精神起源于二战后的日本,其基础是团队合作的生产方式。
20世纪70年代,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率先建立 团队合作∀的所谓 丰田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将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者有机组合成不同团队,团队成员不必固守于僵化的技术分工,而是协力合作随时随地解决生产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它与传统的 福特生产方式∀比较,其优越性显而易见。
福特生产方式∀是通过生产流水线的方式,将任务分解为不同的步骤来完成,然后将工人安排到这些不同步骤上去。
福特生产方式∀虽然实现了规模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它的最大弊病却在于无法有效适应日渐不稳定、多样化的社会需求。
而且,在这种格式化的生产线上,每个人只是默默地被动地当 一颗螺丝钉∀,正像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所描绘的那样,从而个人的积极性无法充分调动。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团队合作的生产方式中,团队成员不再是机械的劳动者,而成为具有独立思维的积极劳动者。
每个人不仅意识到 我很重要∀,而且意识到 我们的团队很重要∀,从而产生了相互尊重、团结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奋斗的团队精神。
随着团队合作生产方式的巨大成功,团队合作
也就逐渐超出小组单元生产组合形式的原意,成为生产、科研甚至包括政府、企事业等组织最受欢迎的组织方式。
从而, 团队精神∀作为倍受推崇的合作精神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追捧。
由此可见,团队精神产生于团队合作的生产方式,解决的是团队合作的生产方式中的问题,在其本质意义上说这是一种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规范,并不调节职业之外的社会生活。
在多层次的道德规范体系中,团队精神作为一般的道德规范必须受道德基本原则的支配和指导。
道德基本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指导性原则,贯穿于道德体系的始终。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是集体主义,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是个人主义。
因此,团队精神要么受集体主义的支配和指导,要么受个人主义的支配和指导,决没有中性的团队精神。
由此可见,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的地位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不能简单地在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之间划等号,甚至无法将此二者放在同一层面进行比较。
二、团队精神无法消除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主要是指在西方流行的一种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出发、以满足个人私欲为目的的思想体系。
这种理论认为,只有个人才具有最高的价值,社会、集体或国家都不应当以自身的利益来限制个人的自由和发展。
美国的罗伯特%贝拉一针见血地指出: 美国文化最核心的东西是个人主义&&我们相信个人的尊严,乃至个人的神圣。
我们为自己而思考,为自己而判断,为自己而作决定,按自己认为适当的方式而生活,违背这些权利任何事情都是道德上错误的,都是亵渎神明的。
对于我们自己,对于我们关心的一切人,对于我们的社会和整个世界,我们最崇高的愿望都是同个人主义密切相连的。
而我们自己和我们社会的一些最深层的问题,也是同个人主义密切相连的。
但我们并不争论是否美国人应该放弃他们的个人主义。
因为放弃个人主义就等于是放弃我们的最深刻的本质。
∀[6]事实上,罗伯特%贝拉也隐秘地说明:个人主义作为资产阶级的基本道德原则,是根植并服务于资本主义社会的。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年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受到个人主
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一切从自己的私利出发,把是否对自己有利作为为人处事的人生信条。
这种价值取向扭曲的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青年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势必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是辩证统一的。
在人的社会生活中, 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这种相互关联是一个必然的事实∀。
[7]这个 必然的事实∀实际上清晰地表明:个人无法脱离社会孤立地存在和发展,个人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必须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而且以怎样的方式和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也是由社会决定的。
中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无法满足每个人的所有需求。
党和政府正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伴随这一伟大征程,我们的社会主义集体必将日益完善,必将创造条件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但是,在社会发展的同时,个人与社会难免会发生矛盾。
这种矛盾,有的是可以缓和的、化解的,有的则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冲突。
一旦发生矛盾冲突尤其是激烈冲突的时候,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就成为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因素。
集体主义就为处理这种矛盾提供了正确答案,即个人应以大局为重,使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在必要时,应当牺牲个人利益。
从长远来看,个人利益的必要退让和牺牲既维护了大家的共同利益,又维护了个人的根本利益。
而个人主义主张一切以个人为中心,反对个人为了社会的发展而让步,表面看来是维护了个人的短期利益,实则在损害社会利益的同时也损害了个人的长远利益。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以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以集体主义作为当今中国的价值导向,以集体主义作为德育的主旋律之一。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集体主义教育的效果不太尽如人意。
人们开始探索集体主义教育的新路径。
一些学者认为 培养团队精神也能达到消除个人主义的目的∀。
因为 团队精神要求团队成员为团队的利益与目标尽心尽力,在处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关系时,采取团队利益优先原则,个人服从团队,维持公利与大利,牺牲私利与小利∀。
鉴于 高校德育过份强调集体主义,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不利于素质教育∀,从而呼吁 团队精神,这一从欧美和日本舶来的名词,不仅不违背集体主义,而且更具有新意,更富有时代气息,我们为什么不大胆学习呢?∀[8]团队精神究竟能否达到消除个人主义的目的?团队精神是否更优越于集体主义?解答问题的关键是考察团队成员维持的团队利益究竟是什么样的利益,它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如何,是否真正为所谓的 公利与大利∀。
团队利益,显然不是团队成员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它是团队成员共同利益之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 小众利益∀。
集体利益,显然也不能看成集体成员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集体成员共同利益之所在。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集体利益就体现为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是一种 大众利益∀,是真正的公利与大利。
具体到一个个特定的团队中,团队利益可能与集体利益一致,也可能与集体利益不一致;团队利益可能过去与集体利益一致而现在不一致,也可能过去与集体利益不一致而现在一致;团队利益还可能时而与集体利益一致,时而又不一致。
判断标准只有一条,即观察特定团队的团队利益是否与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保持一致。
只有坚持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保持一致的团队利益才是集体利益中的一部分。
之所以强调 一部分∀这个词,是因为即使团队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保持一致,它也只能代表一部分群众(即团队成员)利益的要求,而不可能代表所有人民大众的利益。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团队所维护的团队利益仅仅只是特定团队成员的共同利益,而与集体利益相背离。
这样的团队利益实现得越多对集体利益的损失就越大。
有的团队所维护的团队利益是在维护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实现的,这样的团队利益才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所许可的,因为这样的团队利益实现得越多对集体利益的贡献就越大。
那么,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保持一致的团队利益是否就是 公利与大利∀呢?如前分析,团队利益显然不能称为公利,真正的公利仅仅是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相对于团队成员的个人利益来说,团队利益或许可以称为 大利∀。
但与真正的大利即集体利益相比较,还谈不上是大利。
实际上,在团队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团队利益让位于集体利益正是集体主义的题中应有之意。
因此,团队利益优先原则并不能代替集体主义的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原则,团队精神也就不能实现集体主义的消除个人主义的功能。
集体主义教育是高校德育主旋律之一。
然而,一些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此存有抵触心理,误认为集体主义是对 个人的压制∀,是对 个性的束缚∀的思想,从而导致集体主义教育存在较大难度。
面对压力,如何增强集体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就更应该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心和努力实践的话题。
我们要做的,只应该是在如何更好地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上下功夫,而不是寻求集体主义教育的替代品。
当然,必须承认建立在集体主义基础上的团队精神可以成为拓展集体主义教育的新途径,但是,它也决不能成为集体主义教育的替代品,而只能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三、团队精神不能完成集体主义的历史使命
如前所述,建立在个人主义基础之上的团队精神是我们坚决反对的。
那么,建立在集体主义基础之上的团队精神是否就能殊途同归地完成集体主义的历史使命,正如某些学者所期望的那样 用列宁的话说就是用另一种方法,用和父辈不同的方法、形式,在另一种情况下引导人们接近社会主义!∀[9]解答这个问题的钥匙就在于深究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的终极意义。
团队精神的终极意义在于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有学者认为 团队精神源于西方制度学派和公共选择理论,其要旨是指在利益相关基础上形成的社会性群体中的成员为了一致利益集合在一起,以实现共同利益目标。
∀[10]表面看来似乎如此,尤其当我们考虑到团队精神要求团队成员在处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的矛盾时应该以团队利益为重,为保全团队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
然而,如果进一步深究,我们就会发现这种对共同利益目标的维护和追求其实正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利益。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在现代社会,这种社会性主要表现为对他人、群体和社会的依赖。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理性的个人逐渐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借助他人的力量能更好地完成任务,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即利益的博弈中占据优势。
团队成员只有彼此信任、相互支持、团结合作,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共同奋斗,才能在团队利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实现个人利益。
至于团队成员在处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关系时遵循团队利益优先原则,不过是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理性选择。
过去,人们在理解和实践集体主义原则时,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存在一些弊端,例如:不正确地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
(下转第93页)
的专业知识,是企业发展的条件。
在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时,要进行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水平。
只有道德水平提高了,才会更好的服务于企业,使企业有发展的后劲。
3 道德教育要有灵活性
道德建设∀不是一个空洞无味的词,它有许多内涵,也有其多种形式。
企业开展道德教育活动要有方法性、目的性、多样性。
不仅仅是大谈大道理,也不仅是面对面的谈话,更不是有时间才搞,没有时间就搁置。
而是要循循善诱的引导,要结合实际来进行,要树立学习典范。
通过各式各样活动的开展,让道德教育在多方面、多层次的不同形式的活动中发挥其作用。
4 领导层要带头注重道德水准的提高
领导是企业的 领头羊∀,是员工效仿的对象, 上梁不正下梁歪∀,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因而,企业领导一定要树好形象,做好榜样。
带头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为企业的发展做好表率。
5 对道德水平低下的人绝不姑息,严惩不贷
对于企业文化中有道德错误的人,要进行批评教育,若不悔改者,绝不姑息,不能因情面而放纵其行为,要追究其责任,严惩不贷。
严惩的目的也是为了教育。
6 职业道德教育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职业道德教育是以加强干部员工的思想品德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为目的的一项长期工作。
所以,各级领导一定要充分认识金融行业抓好职业道德教育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充分认识到抓好职业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是促进企业的发展,建立一支现代化员工队伍的要求,因此,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一蹴而就,而应该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将职业道德教育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做到领导分工有人抓,具体教育有人管。
同时,每年都要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分阶段采取措施,严防教育走过场。
总之,由于道德问题是一个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人们的道德观的形成也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形成的,在许多人心目中,他们的那些道德标准都是根深蒂固的,要对他们产生影响,使之发生改变,需要有很长的时间,去潜移默化地对他产生影响。
道德问题不同于一般的问题,对他的改变不能采取强硬的手段,而只能用精神的方法去感化。
因此,对管理者来说,对雇员道德问题的强化,需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
通过长期的管理实践去影响雇员的道德观,使之朝着对组织有力的方向改变。
[责任编辑:张秀文]
(上接第91页)
益对立起来,片面地强调集体利益而贬斥个人利益,使正当的个人利益成为大家想追求而又不敢公开大胆追求的特殊利益;集体至上的思维模式使得集体往往成为不真实的虚妄整体,严重限制了人的自由发展。
西方敌对势力和国内自由化思潮也从未放弃对集体主义的攻击,说集体主义就是限制人的个性自由,就是扼杀人的个性。
种种因素导致相当一些人在心理情感和思想认识上产生了逆反情绪和隔膜,以致在行为中采取逃避乃至抵触的态度。
其实,集体主义是非常重视个人利益的。
集体主义始终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辩证统一的。
在现实生活中,集体的兴衰与个人利益得失息息相关。
集体利益的发展,本身就包含着集体中每个人利益的增加。
而集体中每个人利益的增加,同样有利于集体利益的扩大。
集体主义在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始终强调要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个人利益在必要的时候作出适当的牺牲,从长远来看,正是在保障集体得到发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展个人的长远利益。
事实上,集体主义正是为个人利益的有效增加提供了道义保障。
但是,重视和保障个人利益只是集体主义诸多内容的一个方面,并不是集体主义的终极意义。
集体主义的终极意义在于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有的人以为集体主义只强调集体利益,忽略个人利益,只重视社会发展,轻视个人发展。
这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是辩证统一的。
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必须依赖于集体通过社会物质生产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实现。
所以,马克思说: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的自由∀, 在真实的集体的条件下,各个个人在自由联合体中并通过这种联合体获得自由。
∀而这种联合体,不是虚幻的集体,马克思认为 所谓真正的集体,这实际上是自由劳动者的互相合作∀。
[11]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集体主义强调团结合作,注重维护集体利益。
集体主义从来就不是抽象的、空洞的,它的终极意义就在于创造更好的社会条件使个人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由此可见,团队精神作为一种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其功能是极其有限的,远不能与集体主义相提并论。
把团队精神简单地等同于集体主义,不仅是对集体主义的曲解,而且消解了集体主义作为道德原则的纯洁性和严肃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理性审视团队精神,坚持用集体主义原则对团队精神进行规范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社会整体利益的方向发展,而不是简单地用团队精神来替代集体主义。
参考文献:
[1] 肖铭 培养 团队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J] 交通
职业教育,2000,(4)
[2] 沈炳珍 论集体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J] 财经论
丛,2000,(3)
[3] 柴穗蓉 用团队精神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J] 中国
德育,2002,(12)
[4] 余丽 对高校德育中倡导团队精神的若干思考[J]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2)
[5] 李朋林 论集体主义价值观下的团队精神[J] 生产
力研究,2005,(10)
[6] 刘永佶 社会主义是劳动者个人主义的否定与实现
[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2)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M] 北京:人民
出版社,1980 47
[8] 余丽 对高校德育中倡导团队精神的若干思考[J]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2)
[9] 李朋林 论集体主义价值观下的团队精神[J] 生产
力研究,2005,(10)
[10]沈炳珍 论集体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J] 财经论
丛,2000,(3)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84
[责任编辑:张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