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2同步习题:4.4协调人类关系的主要途径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4 协调人类关系的主要途径
下图为某地区夏季生态农业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东北地区D.四川盆地
2.图中字母P、Q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A.大豆和豆制品加工B.棉花和纺织工业
C.水稻和米皮加工D.油菜和油料加工
读图,回答3~4题。
3.这幅漫画说明( )
A.山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以旅游资源开发为中心
B.过度砍伐森林,使水土流失严重,湖泊面积缩小,生态平衡失调,导致经济受损C.山区交通落后,开发旅游资源十分困难
D.山区旅游开发不能建设度假村
4.下列各项中,可以使漫画所示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
A.外地引水,发展该地水上度假村
B.开展滑沙、沙浴等活动,发展旅游业
C.进行沙疗,建立疗养院
D.植树造林,几年后发展成为林果加工厂
下图为2007年我国三大自然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青藏高寒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最多,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地势低平,水网密布B.冰川广布,湖泊众多
C.植被稀疏,蒸腾量小D.季风影响,降水量大
6.为缓解水资源短缺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优化农业结构②实施人工增雨③降低水费价格④推广节水技术
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我国首次航空生物燃料用于客机试飞取得成功.试飞使用的生物燃料由麻疯树的果实加工而成.麻疯树原产于美洲,现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及干热河谷地区。
麻疯树根系粗壮发达,具有较强的耐干旱瘠薄能力,生长迅速,在部分地区可形成连片的森林群落.读麻疯树制作生物燃料流程示意图,回答7~8题。
7.由图可知,种植麻疯树和使用麻疯树果实加工而成的燃料可以 ( )
①防治水土流失②缓解全球变暖③减轻臭氧层破坏④减轻大气污染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该生产模式最适宜建在()
A.华北平原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D.云贵高原
9.江苏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常熟市大豆产业循环链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仅用低温榨油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有________种;用循环利用的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至少有________种。
(2)按循环利用的方法生产出的服装产品,在欧美市场上非常畅销,原因是什么?
(3)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与普通的生产方式相比,其突出的好处有哪些?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某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筑产业链,推进产业良性循环、良性发展,实现产业循环升级。
下图为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部分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
①公平的观念②发展的观念③环境的观念④权利的观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1.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在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过程中,最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A.缺乏优惠的政策环境
B.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C.较低的人口素质
D.资金严重短缺
12.下列关于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资源的消耗
B.减轻了环境污染
C.提高了经济效益
D.生产过程中不会有任何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
13.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目前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铅锌、铜、钾盐、钠盐、镁盐等39种,其矿产资源占全国矿产资源潜在总值的16.4%。
2010年3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青海省人民政府编制的《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
该试验区面积达25.6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柴达木盆地示意图(图甲)
图甲
材料三某循环产业生产流程模式图(图乙)
图乙
(1)材料三中的循环产业生产模式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2)评价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的条件。
(3)请针对柴达木盆地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C
2.A 3。
B 4。
D 5.B 6.B 7.D 8。
D
9(1)1 8
(2)其产品原料为天然植物蛋白纤维,属于绿色产品,对皮肤无刺激.
(3)①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有利于节约资源;②实现了“变废为宝”,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又有利于保护环境;③实现了农工商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④提高了农产品的加工深度,丰富了产品种类,拓宽了产品市场;⑤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⑥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收入。
10.B 11.C 12。
D
13 (1)促进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增加就业机会,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2)有利: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种类多,适合大规模整体开发;土地面积大。
不利:科技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较为贫乏。
(3)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恢复植被;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生活用能;控制人口增长,制定、完善相应的法律;合理利用土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