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花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0文学·艺术《名家名作》·故事
枣花帖
黄丹丹
的树,那细碎的花,若夜空中的星,随着微风在绿叶间闪烁。
把目光转回室内。
书案旁,一群七嘴八舌的观赏者,围着正挥毫泼墨的虚白先生,挥洒在几张宣纸上的大字分别是:明月照诗、无用之用、我行我素与不以贫贱。
分别获赠这几幅作品的人,都宝贝似的捂着自己的字。
我取笑这群也不是没有见识的家伙,字都题了款的,还怕被人抢去不成。
其实,即便没有题款,这些作品也相当于私人定制。
因为每幅作品的内容都分别对应了获赠者的身份与个性,而书法家又根据其特性,采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令作品呈现出不同的神采:云鹤游天、骨气洞达、纵肆潇洒与持重端庄。
且无论何种呈现,这些作品都具有天质自然的统一性。
号虚白的书法家李多来老师搁下毛笔,与我们一起走出主屋,他领着我们去他的后园摘果子吃。
园子里有几棵油桃树,上面缀满了彤红的油桃。
“没有打农药,可以放心吃。
”见我攥了一个桃子,没有如那几位像进了蟠桃园的孙悟空似的大啖桃子,李老师忙作表率摘下一个桃子就吃。
我一尝,桃汁鲜甜,芬芳扑鼻。
咦,不对,这香好生别致,不像是桃香,像是一缕从天而降的仙气,袅袅入鼻。
我循香四顾,原来那香源自我在窗上所见的那棵躬身的树。
这是一棵枣树,那沁人心脾的香味乃是枣花香。
我还沉醉在淡淡的枣花香里,一众人等已从后园到了前院。
李老师的场子太大了。
主屋有前后院,主屋旁另建有百余平方米的工作室,工作室的前后是田
推开一扇贴着“读书装样子,种菜做农夫”对联的大门,顿觉墨香四溢。
虚白先生家,可是不虚也不白。
迎门的中堂是墨染山水画。
山墙上的四条屏亦是水墨涂染的荷花、紫藤、朝颜与红梅。
进书房,见到抵窗而置的巨大书案。
寻常人家的屋室有四壁,到这儿只剩了两壁,且两壁都是书,另两面皆开窗,窗景如画,是大自然的手笔画出的庄稼与果木。
我站在窗前,观“画”,望见一棵如侍者躬身待命
赵蕤《反经》(节选) 李多来/
作
011
枣花帖|黄丹丹
地。
其时,节气恰为芒种,屋后的秧田碧绿,门前的
油菜茬金黄,新生与收获交替着,正是生命的规律。
在工作室比方才主屋书案更阔大的书案旁,我又
嗅到若有若无的枣花香。
书案上,置有李老师所书的《姨
母帖》。
原迹已失的《姨母帖》,是王羲之为哀悼姨母
所书。
观李老师此帖,古朴凝重,自然生动,奕奕有神,
颇有古风。
我突然开口,问李老师,为什么要回到乡下?李
老师说,乡下空气好,安静,适宜读书、静养、习字。
我颔首,继续翻他书案上的作品。
隶书作品如风
乎举,鸷鸟乍飞;楷书作品磊磊如石、正倚交错;草书
作品风驰电掣、偃仰盘旋;行书作品从容婉约、疾徐
如便……这些书法作品呈现出一派雅而不拘的自然
之气。
我立在案前,赏了许久,一阵风穿窗而至,风过
留香,依然是那淡淡的枣花香。
嗅见花香,我方回过
神来。
在这间立于乡野的书法工作室里,我体味到了书法的活力、意趣、风格和境界。
而每日在此读书习字的李老师,岂不是在这花开花落、四季轮回间,窥见了自然的奥秘,并与之产生了性灵的契合与呼应?
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李老师会逃离给了他地位、荣耀的都市,回归乡村,垦地“种菜做农夫”。
自然为本,为师,为艺术家所追求的极致。
作为艺术家,或许他早已悟出自然与人的关系,自然对艺术的影响力。
所以,他在大自然里找灵气,在乡野里避浮气,在泥土里接地气。
在前院,我又看见几棵正在开花的枣树。
枣花不鲜艳,不显眼,开得也不甚热烈。
那些淡黄色的小碎花,隐在繁密的树叶间,不细看,压根儿不会注意它的样子。
但它散发出的淡雅香气,让人无法忽略它的存在。
李老师的前院栽了多种花木,栀子、木槿、忍冬、鸢尾、凤仙与蜀葵正值花期,它们热烈绽放,吐露芳香,众人在花间品茗谈心,不亦乐乎。
李老师立在枣树底下,瘦削身形未撑满的布衫被野风鼓曳着,不时有枣花落在他的肩头。
那场景,宛若一部电影的镜头。
我的脑海里上映着的这部影片中,一个痴迷书法、夜不能寐的农家孩子,满脸欢喜地捧着他被老师画满了奖励红圈的描红本;画面转换,孩子变成少年,在煤油灯下一遍遍地临帖;画面再变成目光坚毅的青年,不停地行走在拜师学艺的途中;之后是一帧帧捧着金色获奖证书的得意书家,在掌声中走到讲台、高堂,成为客座教授、艺术总监,作品屡屡入展、被收藏……最后,他又回到了故土,成了一抹定格在枣树下的剪影。
历代书法名家传世的名帖,多是书写日常的生活帖,不知怎的,我很坚信,心境澄明的书法家李多来必能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生活帖。
此刻,我不妨假设它叫《枣花帖》。
王羲之《九月十七日帖》(节选) 李多来/作
作者简介
(按文章先后排序)
哲夫张行健张行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临汾市作协主席,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国家一级作家。
曾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山西文学》《黄河》《山花》《青年文学》《山东文学》《西部》等纯文学刊物发表中篇小说40余部,短篇小说50余篇,散文100余篇。
出版长篇小说三部,小说散文集八部。
作品被《中篇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作品与争鸣》《散文选刊》《名作欣赏》《中国文学》刊登。
作品曾获人民文学奖,二、三届赵树理文学奖,山西文学奖,山西首届优秀签约作家奖等。
哲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曾任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城市文学社社长、《都市》主编、太原文学院院长等。
1994年被评为一级作家,2014年9月评为正高二级。
长篇小说有《黑雪》、《毒吻》、《天猎》(上下册)、《地猎》、《极乐》(上下册)、《天欲》、《地欲》、《人欲》等。
中短篇结集的有《电影导演和他的两个女演员》《燃烧的诱惑》《畸恋》《畸祸》《野床》《长牙齿的土地》等。
报告文学有《中国档案》《黄河追踪》《淮河生态报告》《帝国时代的黄河》《世纪之痒》《水土》《执政能力》《大爱无敌》《水土中国》《国家高速》等。
吕斌
吕斌,男,1986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研究班。
在《人民文学》《小说月报》《小说选刊》《芙蓉》《黄河》《北京文学》《北方文学》《雨花》《草原》《安徽文学》等几十种刊物上发表作品五百余万字。
作品多次获奖或被转载,著有《计生办主任》《告诉你一个秘密》《惊险时刻》等15
部作品。
李博宁,笔名舒虹、丹心。
山西省和顺县人,喜爱文学、哲学。
现为《名家名作》杂志编辑。
少时懵懂,奋读书以初醒,长而澄明,觉治学而未晚。
无才著文,喜观大方之论,有愿济世,苦守了身之旨。
徘徊迷途,求先贤之教于简牍,孤身穷学,得根本之道以养气。
偶书盖酱之文,聊以述己愿、抒胸臆、寻同道、达性情而已。
李博宁
赵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理事,六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寿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六安文学六十年》丛书编委,《文化寿州》丛书主编。
已发表各类文学作品120万字。
赵 阳
黄丹丹黄丹丹,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淮南市作协副秘书长,寿县文联常委。
发表作品约百万字,散见于《散文》《清明》《安徽文学》《北方诗刊》《北方作家》《名家名作》等文学期刊及纸媒网刊。
著有散文集《一脉花香》《清欢》。
小说《留吧,爱情》被改编成影视作品。
曾获全国散文原创大赛一等奖和安徽省江
淮小说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