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 光现象测试卷(带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现象测试卷
(带答案)
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
1、下列现象中属于白光色散的是( )
A.太阳光经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
B.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电视画面的颜色
C.红、绿、蓝三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白光
D.红、蓝、黄三色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成黑色
2、图5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最好在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
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D.玻璃板应选择较厚且涂有水银反光面的镜子
3、2011年12月10日晚,我国上演了10年来观测条件最好的月全食,我们称之为红月亮.月全食的成因是
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的直线传播D.平面镜成像
4、如图所示,平面镜与OS之间的夹角为30°,S为点光源,当平面镜以速度v沿OS方向向光源S平移时,光源的像S'将:
A.以速度v平行OS向右移动
B.以速度3v沿S'S连线向S移动
C.以速度v2沿S'S连线向S移动
D.以速度v沿S'S连线向S移动
5、下图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6、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B.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
C.月食的形成
D.
7、如图所示,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小明同学没有把薄玻璃杯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发现()
A.蜡烛A的像总是与蜡烛B完全重合
B.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上方
C.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下方
D.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像总在同一水平面上
8、(2013•雅安)如图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最好在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
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D.玻璃板应选择较厚且涂有水银反光面的镜子
9、
"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

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B.皮影一光的反射
C.倒影――平面镜成像D.摄影――凸透镜成像
10、在茶杯里放一枚硬币,慢慢地向杯里注水,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眼睛看到硬币的位置是()A.逐渐降低B.逐渐升高C.先升高后降低D.不升高也不降低
11、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灯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B.透过放大镜形成的像C.看起来水没那么深D.光亮勺子中形成的像
12、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中,其中一幅所反映的光学原理与其他三幅不同的是( )
13、如图1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14、小李把一个硬币放在碗里,移动碗直到眼睛看不到为止,保持头部不动往碗里倒水,倒到一定程度时,小李又重新看到硬币.小李用作图方法说明结论正确的是()
A.B.C.
D.
15、下列器具工作时,应用了紫外线的是
A.家用烤箱B.验钞机C.电视机遥控器D.浴室取暖灯
16、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它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
发声的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
A.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B.研究熔化现象时,比较冰、蜂蜡的熔化特点
C.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
D.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选用两只相同的蜡烛
17、当一个人逐渐走近一盏路灯并离开时,他在路灯下的影子的长度变化是()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逐渐变短
D.逐渐变长
18、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二、填空题(共10道总分30分)
19、在碗里放一枚硬币,当碗里盛满水并静止时,看上去碗底的硬币要比实际的深度些,这是由于光的缘故,同样的道理,看到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弯折.
20、如图8甲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其颜色自上而下依次是不同颜色的光.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图8乙),则光屏上就出现.
21、小兰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m处,她本人与镜中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_________m。

若小兰向镜面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她与镜中的像之间的距离变成了2m,则小兰向镜面移动了___________m。

22、一束与镜面成400角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23、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
_____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现象。

24、下列物体①太阳、②月亮、③蜡烛的火焰、④恒星、⑤镜子、⑥正在放电影的银幕、⑦碎玻璃、⑧发光的水母、⑨萤火虫、⑩钻石,其中一定是光源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25、如图所示是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选填"反射"或"吸收"),电脑解码就是根据反射回来光的强弱分布规律来读取考生的相关信息.
26、电视机遥控器是通过_____来实现电视机控制;用高倍放大镜近距离观察正在播放节目的彩色电视机屏幕,会看到红、_____、蓝三色光带.
27、皮鞋抹鞋油后,用布越擦越亮,是由于光在皮鞋的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的缘故;这一现象中,反射角("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28、物理学中常用光线来表示一束光.光线表示了光的传播路径和,而忽略了光的亮度、(写出一条即可)等其它性质.
三、试验题(共4道总分16分)
29、(2013•绥化)(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①若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如何操作?把纸板B向后(或向前)弯折,观察纸板B上是否有反射光线
②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将一束光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如图乙所示,请完成光路图.
30、(1)如下图所示,是小丽同学在实验中所测量的数据,现请你填写测量结果:
甲图中这段铅笔的长度应是_______cm;乙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丙图中天平读数是g。

(2)如图所示,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平面镜M平放在平板上,E、F 是两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

①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 上可看到反射光线,若将AO向ON靠近,则OB________ON.(填"靠近"或"远离")
②如图乙,把半面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则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ON在_________。

31、小华用两个硬纸筒制成针孔照相机探究小孔成像,如图a所示。

(1)请在图a中画图解释蜡烛AB在屏上所成A′B′像的原因。

(2)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若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如图b所示,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3)①小华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

她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

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c中作出像的高度h随像到小孔的距离s变化的图线。

根据表中的数据及描绘的图线可得
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为。

②如图d所示,小孔的位置和屏的位置固定后,只将蜡烛AB由甲位置移到乙位置,可观察到屏上蜡烛的像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泰兴羌溪公园茂密的樟树林下,你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如图e所示),这是(选填"太阳"、"树叶的缝隙"或"树叶")的(选填"像"或"影子"),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

32、如图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⑴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⑵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

小明拿另一支等大的未点燃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由此可得出结论:。

⑶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也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⑷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⑸实验中,小明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

这种做法的不合理之处是。

⑹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还发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四、简答题(共4道总分16分)
33、晚上,小强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从侧面看去,白纸和镜面哪个更亮?
为什么?
34、如图所示,雨后的夜晚,路上有些积水,甲、乙两同学在较暗的月光下,在路上相向而行。

甲同学看到的现象是水面比路面亮,那么乙同学看到的现象
是怎样的?请你对乙同学看到的现象用学过的
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35、小马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做了如图6所
示的实验,右表中是她测出的数据,根据实验
现象和表中数据,她得出了如下结论:光从空
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r小于入射角i。

你认为小马的探究结论是否可靠?说出你的理由。

36、
通常皮鞋的表面有许多毛孔,不是很光滑。

当有灰尘附着在表面上时,皮鞋就会失去光泽。

涂上鞋油后,仔细地用布擦一擦,皮鞋就变得又亮又好看了。

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
1、
【解析】太阳光是白光,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A项正确.B、C、D是关于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
【答案】A、
2、
B
3、
C
4、
D
5、
B
6、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光的折射现象,该选项符合题意;
B、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水面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月食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浓密树荫中呈现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应用、光的反射现象的应用以及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都是基础知识.
7、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玻璃板不竖直,像的底部不在桌面上,所以怎么移动都不会与另一蜡烛重合.
【解答】解:如图所示,根据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的特点,作出蜡烛A的烛焰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蜡烛像的位置,可知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像不在同一水平面上,蜡烛A的像与蜡烛B不重合,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上方,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8、
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成像的物体和环境对比度越大,成像物体越亮,像越清晰.
(2)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3)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平面镜成虚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
(4)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可以看到物体的像,也可以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解答:解:A、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烛焰是成像物体,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的对比度降低,成像不太清晰.不符合题意.
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根据物像大小相等,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符合题意.
C、平面镜成虚像,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不会成在光屏上.不符合题意.
D、涂有水银反光面的镜子,在镜子前面只能看到物体的像,不能透过镜子看后面的物体,不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不能比较物像大小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B
10、
11、
D.
【点评】光的反射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有很多,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12、
C。

本题考查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的综合应用。

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故属于折射现象;放大镜是凸透镜,光经过凸透镜时,发生的是折射,故属于折射现象;湖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光的反射现象;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光在空气与水的界面发生了折射,属于折射现象。

13、
C
14、
B【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首先要弄清人看到物体时,是物体发出或反射出的光进入人眼,而不是人的眼光照到物体上;其次要弄清发生折射现象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解答】解:硬币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偏折,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就看到硬币了.
故选B.
15、
16、略
17、
B解:当人在远处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小,形成的影子长;
当人逐渐走近路灯时,人与灯光的夹角会变大,此时形成的影子会变短;
当人经过路灯逐渐远离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又会变小,形成的影子再次变长.故选B.
18、
D
二、填空题(共10道总分30分)
19、
浅折射
20、
红、橙、黄、绿、蓝、靛、紫(或七种)红色
21、
6 2
22、
500,1000
23、
折射、反射
24、
①③④⑧⑨
25、
【考点】物体的颜色.
【分析】根据光的反射现象及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进行分析.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解答】解: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故答案为:吸收;反射.
26、
红外线绿
【解析】
太阳光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经三棱镜之后可以分解,这是光的色散.可见光外存在红外线与紫外线,红外线的应用一般是红外遥感;红、绿、蓝三种单色光是光的三原色,混合后可以产生其它任何色光.所以彩色电视机的屏幕的基色色条为红、绿、蓝.
【点睛】
(1)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可以分解成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七色光之外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红外线主要应用于红外遥感等;(2)光的三原色是:红光、绿光和蓝光.
27、略
28、
方向色彩
三、试验题(共4道总分16分)
29、

点:
光的反射定律;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1)①若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可以把纸板B向后(或向前)弯折,观察纸板B上是否有反射光线.如果没有,则说明三条光线是在同一平面内的;
②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先垂直于水平画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同时,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①把纸板B向后(或向前)弯折,观察纸板B上是否有反射光线;②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如图所示.
30、
(1)5.20 38.1 47.4(2)靠近不能同一平面;
31、略
32、
(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4)虚⑸一次实验得出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⑹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形成两个像。

四、简答题(共4道总分16分)
33、
从侧面看去白纸更亮。

因为镜面很光滑,垂直入射到镜面的光发生镜面反射,被垂直反射回去,从侧面看去,基本没有光线射入眼中,所以平面镜看起来比较暗,而白纸表面比较粗糙,入射到白纸上的光发生漫反射后,反射光线射到各个方向,所以从侧面看白纸比较亮
34、略
35、
不可靠。

不能只有一组结论就得出结论,不能只由一种介质(比例)就推广到其它介质。

36、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