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019届九年级第三次模拟大联考(湖南)-理综卷(全解全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九年级第三次模拟大联考【湖南卷】
理科综合·全解全析
1234567891011121314 B D B A B B A B D B B B A D 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
B C D A A D C C D C D C D
1.B【解析】A、用石墨作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错误;B、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是因为氢氧化钙可以中和酸,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正确;C、用稀有气体制作电光源,利用稀有气体通电产生不同颜色的光,没有生成新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错误;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硫酸作干燥剂利用了其物理性质,错误。

故选B。

2.D【解析】A、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减少了尾气造成的污染,会减少空气中PM2.5含量,不符合题意;
B、太阳能环保,无污染,因此提倡使用太阳能设备会减少空气中PM2.5含量,不符合题意;
C、发展
核电代替部分煤发电,有助于减少空气中PM2.5含量,不符合题意;D、露天焚烧秸秆和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使空气中PM2.5含量增加,符合题意。

故选D。

3.B【解析】A、读取液体的读数时应平视液面最低处;B、过滤浑浊液体操作正确;C、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D、加热液体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1/3。

故选B。

4.A【解析】A、食品变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微粒本身发生了变化,微粒种类发生变化,故A正确;B、食品保鲜,微粒运动速度降低,但仍在运动,故B错误;C、水果发出香味,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故C错误;D、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水结成冰时,分子的间隔变大,分子的体积没有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5.B【解析】A、通过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实验,可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说法正确;
B、自然界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操作,得到水还含有可溶性的杂质等,属于混合物,说法不正
确;C、生活中重视一水多用符合“节水优先”的原则,说法正确;D、强化水资源管理必须坚持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标再排放,说法正确。

故选B。

6.B【解析】A、凡是有气体参加和生成的反应,都应在实验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该实验中有氧气参加反应,故实验前应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会导致集气瓶中部分气体通过导管逸出,导致测定结果偏高,该选项说法正确;C、该实验不能说明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若把红磷换成木炭,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
1
瓶,实验不能成功,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7.A【解析】A、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所以不能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故A正确;B、合金是由金属与金属或者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不一定由不同金属组成,例如生铁是由金属铁和非金属碳组成,故B错误;C、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稀盐酸反应,有些金属不能和稀盐酸反应,例如铜、金等不能和稀盐酸反应,故C错误;D、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质,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常常不是纯金属,而是它们的合金,故D错误。

故选A。

8.B【解析】A、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布盖灭,能起到隔绝氧气、降低温度的作用,正确;B、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因为水是电的导体,带电救火会发生触电的危险,错误;C、扑灭森林火灾时,应迅速开辟出一条隔离带,使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以防止火势蔓延,正确;D、燃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等易发生爆炸,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可以稀释燃气、降低温度,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正确。

故选B。

9.D【解析】A、碳、CO具有还原性,CO2不具有还原性,错误;B、CO2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变色的应是石蕊,错误;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均匀分布在一起的,一氧化碳的周围有二氧化碳,不能被点燃,错误;D、CO2能与碱溶液反应,而CO不能反应,正确。

故选D。

10.B【解析】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说法错误;B、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得到的是溶液,说法正确;C、将10%的氯化钠溶液倒出一半,溶液具有均一性,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说法错误;D、在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固体,高锰酸钾固体能溶解,说法错误。

故选B。

11.B【解析】pH>7呈碱性,pH=7呈中性,pH<7呈酸性,某地土壤呈碱性,说明土壤的pH>7。

A、马铃薯适宜生长的pH范围4.8~5.5,而现在土壤的pH>7,不适宜种植马铃薯,故A错误;B、莲适宜生长的pH范围8.0~9.0,可以在pH>7的土壤中生长,因此此土壤适宜种植莲,故B正确;C、水稻适宜生长的pH范围6.0~7.0,而现在土壤的pH>7,不适宜种植水稻,故C错误;D、茶树适宜生长的pH范围5.0~5.5,而现在土壤的pH>7,不适宜种植茶树,故D错误。

故选B。

12.B【解析】A、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化学式为NaOH,是由金属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A错误;B、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C、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化学式为NaHCO3,是由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C错误;D、汞俗称水银,是一种金属单质,故D错误。

故选B。

13.A【解析】A、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故选项正确;B、甲醛有毒,
3
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故B 说法错误;C 、亚硝酸钠有毒,可使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的能力而引起组织缺氧性损害,但含量在限制范围内不影响健康,故C 说法错误;D 、焚烧废弃塑料,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故D 说法错误。

故选A 。

14.D 【解析】A 、稀盐酸和氯化钡不反应,无现象,稀硫酸与氯化钡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溶液变浑浊,
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故A 正确;B 、羊毛是蛋白质类的纤维,灼烧后有烧焦羽毛气味,合成纤维灼烧后产生刺激性气味,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故B 正确;C 、合金的硬度比成分金属大,取样品,互相刻画,出现痕迹深的是铜片,痕迹浅的是黄铜片,可以鉴别,故C 正确;D 、熟石灰与硝酸铵和氯化铵反应都能生成氨气,不能用加入熟石灰研磨的方法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铵,故D 错误。

故选D 。

15.B 【解析】A 、Fe 和Fe 2O 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
则;B 、CO 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 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C 、CaO 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D 、Na 2CO 3能与Ca(NO 3)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

故选B 。

16.C 【解析】A 、禁止汽车鸣笛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 错误;B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
频率决定,故B 错误;C 、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等发出的是次声波,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所以利用次声波可以预报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故C 正确;D 、每个发声体的音色是不同的,“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故D 错误;故选C 。

17.D 【解析】A .甲图中的烛焰经小孔所成的像是实像,故A 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 .乙图中的漫反
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 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 .丙图中的小孩叉鱼时对准的鱼是它的虚像,因此叉不到鱼,故C 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 .太阳光是复色光,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经三棱镜后可分散为各种色光,这样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丁图中的雨后彩虹是阳光经小水滴色散后形成的,故D 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18.A 【解析】A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北斗”导航是利用电磁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故A 正确;B 、
光在光导纤维中不断反射,不是沿直线传播的,故B 错误;C 、石油、可燃冰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风能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连续利用,属于可再生能源,故C 错误;D 、核电站主要利用核裂变的可控链式反应来发电的,故D 错误。

19.A 【解析】金属球A 的密度:33
128g =8g/cm 16cm A A A m V ρ==,金属球B 的密度:33400g =8g/cm 50cm B B B m V ρ==,
4
金属球C 的密度:3360g =5g/cm 12cm
C C C m V ρ==,因为ρC <ρA =ρB ,同种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材料相同的金属球密度变小的,一定是空心的,所以金属球C 是空心的,金属的密度为8g/cm 3。

故选A 。

20.D 【解析】A .踏板向下喷水,踏板对水有一个向下的力,同时水柱对踏板有一个向上的力,人向上
升起,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故A 正确。

B .人急速翻滚时,人运动的速度和方向都发生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 正确;C .加速上升或加速下降的过程中,运动状态改变,受力不平衡,故C 正确;D .人在空中竖直悬停时,处于平衡状态,人受到的重力和踏板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而人对踏板的压力和踏板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 错误。

21.C 【解析】由图可知,V 甲小于V 乙,又甲乙的质量相等,由ρ=
m V
可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容器四周有凸出部分,且凸出部分甲乙的体积相等,由ρ=m V 的变形式m=ρV 可知,凸出部分所装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因甲乙的总质量相等,所以,去除凸出部分后,规则部分所装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因规则部分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小于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由p =F S
可知,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小于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即p 甲<p 乙。

故选C 。

22.C 【解析】A 、球被举在头顶M 点时,该同学对球施加了力的作用,但球没有在该力的方向上通过距
离,所以该同学对球没有做功,故A 错误;B 、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球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B 错误;C 、球从A 点运动到C 点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先变小后变大,所以,动能先变小后变大,故C 正确;D 、球在B 点时处于运动状态,若此时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 错误。

23.D 【解析】A .排球离开手后在空中飞行,只受重力的作用,不再受到手的作用力,故A 错误。

B .相
对于电梯静止的物块随自动电梯匀速下行,在水平方向上没有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的趋势,不受摩擦力和推力的作用,只受重力和支持力,故B 错误。

C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杠杆OAB 在如图位置静止时,动力臂最大为OB ,在B 点施加最小拉力F 时,拉力F 的方向垂直AB 斜向上,故C 错误。

D .丁图为细绳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与物体A 相连;物块B 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向右匀速直线运动,物块A 相对于物B 向左运动,受到摩擦力的方向为水平向右,故D 正确。

24.C 【解析】由题意可知,电动机和灯泡可以独立工作,因此电动机和灯泡并联连接;不玩时,只需要
将S 1断开,由此可知,S 1在干路上,故C 项符合要求。

25.D 【解析】A .搬动电器时必须拔下电源插头断电,防止有触电现象,故A 叙述正确;B .睡前为避免
触电必须拔掉电热毯电源,故B 叙述正确;C .发生电器火灾时不要用火浇,应立即切断火场电源,故C 叙述正确;D .为防止触电或漏电现象,包扎电线破损处要用绝缘的胶布包扎,故D 叙述错误。

5
26.C 【解析】A .动圈式话筒是利用了电磁感应现象工作的,故A 错误;BC .由于膜片带动线圈左右的
振动,线圈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在线圈中会产生方向变化的感应电流,故B 错误,C 正确;D .说话的声音的响度大小发生变化时,线圈受力的大小发生变化,线圈运动快慢也发生变化,引起线圈中电流大小的变化,故D 错误。

27.D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R 1与R 2串联,电压表测量电阻R 1两端电压,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的电流;A .根据图像可知;电阻R 1两端电压U 1=1V 时电流I 1=0.1A ,由I =U R
可得,定值电阻R 1=11U I =1V 0.1A =10Ω,故A 错误;B .当滑片P 位于a 端时,电路为R 1的简单电路,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由图像可知电压表示数为3V ,即电源电压为3V ;当滑片P 位于b 端时,R 1与R 2串联,此时电路中电流最小,电压表测R 1两端电压,由图像可知,U 1=1V 时,电流I 1=0.1A ,则根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可得:U 2=U –U 1=3V–1V=2V ,可得R 2=212V 0.1A
U I ==20Ω,故B 错误;C .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2A 时,根据图像读出电压表示数为2V ,则1min 内R 1产生的热量Q =W 1=U 1′It =2V×0.2A×60s=24J ,故C 错误;D .电压表示数为1.5V 时,即R 1两端电压U 1′′=1.5V ,根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可知,R 2两端电压U 2′′=3V–1.5V=1.5V ,R 1与R 2消耗的电功率12P P =12U I U I ''''=12
U U ''''=1.5V 1.5V =11,即电功率相等,故D 正确。

28.km/h 3.6
【解析】“千年古城第一隧”的瘦西湖隧道全长3.6km ,汽车在隧道行驶的速度要比在公路上行驶的速
度要慢,所以在隧道行驶速度大约是60km/h 。

根据速度公式v =s t ,即t =s v = 3.6km 60km /h
=0.06h=3.6min 。

29.汽化液化
【解析】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就会变干,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外表面。

30.=竖直向上
【解析】小黄在沿绳或杆匀速下滑时,受到的是竖直向下的重力G 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由题意可知,小黄始终是匀速下滑,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均与重力相同。

因此f 绳=f 杆;小黄沿杆匀速向上爬,此时其重力仍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等于重力,此处相对运动趋
势方向是竖直向下,因此摩擦力方向为竖直向上。

31.0.75大于
【解析】读图可知,玻璃管内水银面到水银槽中水银面的垂直高度为750mm ,因此,当时的大气压强等于750mm=0.75m 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如果把该装置移到高山上,
6
玻璃管中水银柱的高度减小,而真空部分的长度将会大于20mm 。

32.(1)20(2)80(3)1
【解析】(1)当检测区没有物品时,压力为0,由图可知,R =100Ω;R 两端的电压:U R =U −U 0=12
V−2V=10V ;电路中的电流:I =
R U R =10V 100Ω=0.1A ;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和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 0=0U I =2V 0.1A =20Ω;(2)当电压表示数U 0'=2.4V 时,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压敏电阻R 两端的电压:U R ′=U −U 0′=12V−2.4V=9.6V ,由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和欧姆定律有:I ′='0'0U R ='
R U R '
,即2.4V 20Ω=9.6V R '
,解得:R ′=80Ω,(3)由图2可知,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F =10N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由G=mg 可得,该装置能够剔除物品的最小质量:m =G g =F g =10N 10N/kg
=1k g 。

33.(每空1分)(1)会聚(2)同一高度放大投影仪
【解析】(1)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焦点,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焦距;
(2)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一特点的应用是投影仪或幻灯机。

34.(每空1分)(1)速度(2)小慢远(3)匀速直线(4)地球上的物体不可能不受力
【解析】(1)该实验要比较的是小车在阻力不同的路面上滑行的距离,这样就要求我们控制变量:初始速度,而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可以保证每次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2)由三个水平面上距离的不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滑行距离越远;
(3)从这个实验可推理得出:如果小车没有受到阻力作用,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4)在实验的过程中,接触面不可能绝对光滑,地球上的物体不可能不受力,所以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是利用了理想实验推理法。

35.(每空1分)(1)质量(2)39(3)加热时间(4)沙子水水
【解析】(1)为了研究水与沙子比热容的大小,实验时,要控制水与沙子的初始温度、质量相等;
(2)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的温度是39℃;
(3)实验中,是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间接反映沙子和水吸收热量的多少;
(4)分析图象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吸收相等热量,升温较快的是沙子;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加热时间较长,说明吸收的热量较多;由此可见水的比热容较大。

7
36.(作图1分,每空1分)(1
)(2)“20Ω0.5A”
(3)滑动变阻器接了下面两个接线柱
(4)3.8 1.29(5)小灯泡电阻受到温度的影响(其他合理
也可得分)【解析】(1)电流表、滑动变阻器要与小灯泡串联接入电路,滑动变阻器要采取“一上一下”的连接方
式,如图所示:
(2)实验中,要测出额电功率,要保持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小灯泡的电阻约为10Ω),电路中的电流为L L 3.8V ==0.38A 10U I R =
Ω,R 滑=6V 3.8V 0.38A U I -=滑≈5.8Ω,应该选择“20Ω0.5A”的变
阻器;
(3)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小灯泡发光很暗,两表示数不变,说明滑动变阻器不起作用且连入的阻值较大,电路故障为滑动变阻器的两个下面的接线柱接入电路;
(4)因为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 ,电流表的示数为0.34A ,则灯泡的额定功率:P =UI =3.8V×0.34A≈1.29W ;
(5)由图可知,灯泡的电阻是变化的,当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大时,功率随之变大,灯丝的温度升高,温度影响了灯泡的电阻的大小。

37.(每空1分)(1)增强磁场丙(2)增大(3)电磁波机械电(4)77.84【解析】(1)电动机由定子和转子组成,据图可知,定子是提供磁场的,而转子是通电线圈;故定子的绕组由多匝线圈组成,即为了提供更强的磁场;所以是利用电生磁的原理,故:甲、该装置说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的原理,故A 错误;乙、该装置中有电源,也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的原理,故B 错误;丙、该图是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故C 正确;丁、该图是发电机原理,即电磁感应现象的装置,故D 错误;故选丙。

8
(2)据原文“改变定子中交流电的频率,可以改变转子旋转的快馒,从而达到变速的目的”可知,若增大通过定子线圈中交流电的频率,公交车行驶的速度将增大;
(3)据“IC 卡内置有铜线圈、芯片、天线,当卡靠近读写器时。

读写器产生的磁场会使卡内产生瞬时电流,IC 卡再将信息通过内置天线发送给读写器”可知,刷卡时产生了电流,即消耗机械能,产生电能,故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且刷卡过程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4)据“电池组标明电压556V ,容量为140A·h”可知,钛酸锂电池充满电时储存的电能是W=UI t =556V×140A×3600s=2.80224×108J=77.84kW·h 。

38.(1)0.75A (2)6000J (3)8.8Ω
【解析】(1)座椅垫处于“低温”时,电路中的电流:9W =0.75A 12V P I U =
=低
;(1分)(2)高温挡5min 产生的热量:Q =W =P 高t =20W×300s=6000J ;(1分)
(3)由图可知,座椅垫处于“高温”挡时,是R 2的基本电路,
R 2的阻值:()2
2212V =7.2Ω20W
U R P ==高,(1分)座椅垫处于低温挡时,R 1、R 2串联,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R =2U P 低=()212V 9W =16Ω,(1分)根据电阻的串联可得,加热片R 1的阻值:R 1=R –R 2=16Ω–7.2Ω=8.8Ω。

(1分)
39.(1)100N (2)400N (3)87.5%(4)10m/s
【解析】(1)由于物体完全浸没
所以V 排=V A =A
A m ρ=3380kg 810kg /m
⨯=0.01m 3(1分)所以物体所受的浮力:
F 浮=ρ水gV 排=1×103kg/m 3×10N/kg×0.01m 3=100N ;(1分)
(2)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电动机拉力
F =12(
G 物−F 浮+G 动)=12
×(80kg×10N/kg−100N+100N )=400N ,(2分)(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W W 有总×100%=G F h F nh -⋅⋅浮()×100%=G F nF -浮×100%=800N 100N 2400N -⨯×100%=87.5%;(2分)
(4)假设A 全部出水,F ′=12(G 物+G 动)=12
×(800N+100N )=450N ,(1分)
由P=W
t
=Fv得,绳的速度v=
P
F'
=
3
4.510W
450N

=10m/s。

(1分)
40.(4分)
(1)2
3
CO-(2分)
(2)NaClO3(2分)
【解析】(1)离子是在元素或原子团符号的右上角用数字加正负号来表示,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字是1的可以省略不写,若要表示多个离子时,在离子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1个碳酸
根离子表示为2
3
CO-。

(2)由氯酸钾的可知氯酸根的化合价,故氯酸钠的化学式为NaClO3。

41.(6分)
(1)CH3CH2OH+3O 22CO2+3H2O(3分)
(2)Cu+2AgNO 3Cu(NO3)2+2Ag(3分)
【解析】(1)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3 O 22CO2+3H2O。

(2)可根据铜能置换出银探究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 2AgNO 3Cu(NO3)2+2Ag。

42.(6分)
(1)C(2分)
(2)B(2分)
(3)乳化(2分)
【解析】(1)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即人体所需的6大营养素是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都要摄入,馒头富含糖类,红烧肉富含油脂,豆腐汤富含蛋白质、无机盐、水,牛肉干富含蛋白质,缺少维生素,黄瓜中富含维生素,故食谱中还应添加黄瓜,故选C。

(2)不可回收垃圾的是果皮,故选B。

(3)用洗涤剂洗去手上的油迹,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43.(4分)
(1)KNO3(2分)
(2)分别取少量样品,向样品中加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气味气体产生的是硝酸铵,否则是尿素(合理即可)(2分)
【解析】(1)叶色发黄说明缺氮,茎秆纤细说明缺钾,应施用含有氮和钾的肥料,故需要实验硝酸钾。

(2)铵态氮肥遇强碱能够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向样品中加入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气味气体产生的
9
是铵态氮肥,无现象的为非铵态氮肥。

44.(6分)
(1)剩余少量水(或析出大量晶体)(2分)
(2)H2O(2分)
(3)NaCl、Na2SO4(2分)
【解析】(1)操作②时,当剩余少量水(或析出大量晶体)即可停止加热。

(2)固体B为氢氧化铁,加热的产物是两种常见氧化物,分别为氧化铁和水,所以另一种氧化物的化学式为H2O。

(3)溶液a除了可能含有剩余的NaOH外,还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生成的NaCl和Na2SO4。

45.(5分)
(1)H2O2(2分)
(2)Ca(OH)2+CuSO 4Cu(OH)2↓+CaSO4(3分)
【解析】A~F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B是光合作用的气体产物,所以B是氧气,C是最常用的溶剂,所以C是水,D是黑色粉末,E溶液呈蓝色,所以E可以是硫酸铜,A会生成水和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水转化成的F会与硫酸铜反应,所以F是氢氧化钙,氧气生成的D会转化成硫酸铜,所以D是氧化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1)有上述分析可知A的化学式是H2O2。

(2)E和F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沉淀,化学方程式为:Ca(OH)2+Cu SO 4Cu(OH)2↓+CaSO4。

46.(6分)
(1)长颈漏斗(2分)
(2)稀盐酸(2分)
(3)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2分)
【解析】(1)根据仪器的特点可知该仪器为长颈漏斗。

(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3)C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7.(12分)
【实验回顾】(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或溶液红色褪去)(2分)
(2)酸解离出的H+与碱解离出的OH−结合生成了水(2分)
【设计实验】(1)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进入试管干扰实验(2分)
10
11(2)作参照实验,证明水是反应生成的(2分)
【探究活动2】(1)B (2分)
(2)NaCl 、NaOH (2分)
【解析】【实验回顾】(1)能说明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刚好变成无色。

(2)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实质是酸解离出的H +与碱解离出的OH −结合生成了水。

【探究活动1】(1)加入试剂后,因为需要证明生成了水,所以要避免空气中的水分的干扰,所以要迅速塞紧橡胶塞。

(2)上述实验中实验①、②的作用是证明酸和碱本身不含水,实验③中的变色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证明酸碱反应有水生成。

【探究活动2】(1)由于实验过程中pH 变大,故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盐酸中。

(2)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大,溶液的pH 上升越快,故所用氢氧化钠浓度最大的是a ,加入溶液体积为V mL 时,所得溶液呈碱性,其中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48.(6分)
(1)3.2(2分)
(2)设该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x 。

2CaO 2+2H 2O
2Ca(OH)2+O 2↑(2分)144
3220g×x 3.2g
20g 32 3.21g
44x ⨯=(1分)
x =72%(1分)
答:该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72%。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20g+50g ﹣66.8g =3.2g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