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负压引流袋在特殊环境下吸痰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次性负压引流袋在特殊环境下吸痰中的应用
康秀华; 郭建英; 何海燕
【期刊名称】《《护理研究》》
【年(卷),期】2012(026)011
【总页数】1页(P1025)
【作者】康秀华; 郭建英; 何海燕
【作者单位】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2
吸痰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病人呼吸道阻塞、抢救窒息的重要措施。
但在病人外出检查或转运途中等无负压吸引装置的特殊环境下,进行吸痰就成为一大难题。
2010年5月—2011年5月,我们在病人外出检查和转运途中
采用一次性负压引流袋管吸痰,收到较好的效果。
现将其临床应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5月—2011年5月由ICU医护人员护送外出检查和院外转运的65例病人。
均为无自主排痰能力或自主排痰能力差的病人。
试验组32
例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61.31岁±16.23岁;29例建立人工气道。
对照
组33例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63.30岁±12.89岁;30例建立人工气道。
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吸痰方法试验组采用一次性负压引流袋吸痰;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吸痰。
在无负压吸引装置的特殊环境下,病人有吸痰指证时,试验组取出一次性负压引流袋,打开塞子,关闭调节器将乳胶管卡住,进行排气,气体排出后把塞子塞住,取下导管顶端的接头(接头质地较硬,不能与吸痰管紧密连接)连接吸痰管,按常规吸痰方法将吸痰管插入适当深度,打开调节器进行吸痰,引流袋负压释放完毕,需再次吸引时将乳胶管调节器卡住,然后把塞子打开排气,气体排出后把塞子塞住打开袋上帽,如此反复吸引,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s。
对照组取出一次性注射器,连接吸痰管,按常规吸痰方法将吸痰管插入适当深度,快速抽吸注射器活塞进行吸引,活塞抽到最大限度,需再次吸引时,反折吸痰管,快速取下注射器,推出空气或痰液,连接吸痰管抽吸,如此反复吸引,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s。
1.2.2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吸痰时间、吸引前后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SpO2)和肺部痰鸣音的变化情况。
1.2.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见表1、表2)
表1 两组吸痰时间及痰鸣音变化比较组别例数吸痰时间s痰鸣音变化(例)完全消失部分消失试验组32 1.48±0.24 27 5对照组33 2.39±0.43 18 15统计值 t=-10.42 χ2=6.786 P<0.01 <0.01
表2 两组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比较呼吸频率(/min)组别例数血氧饱和度(%)吸痰前吸痰后试验组32 87.47±3.12 96.38±1.86 25.25±2.40
19.38±2吸痰前吸痰后.03对照组33 87.48±2.53 91.79±2.46 24.64±4.82
23.12±2.18 t值-0.23 8.49 0.635 -7.183 P>0.05 <0.01 >0.05 <0.01
3 讨论
吸痰器是吸痰操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在无电源和无负压吸引装置的特殊环境下进行吸痰就成为一大难题。
虽然现在市场上有一些手动吸痰器和带储电功能的吸痰器,但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医院还没有这些设备,应急情况下仍需采用50mL注射器吸痰,这种方法负压产生时间短、吸痰效果差,且易造成周围环境污染。
国内文献推荐吸痰负压为-50mmHg(1mmHg=0.133kPa)~-400mmHg;国外为-75mmHg~-170mmHg[1],美国呼吸治疗协会2004年临床实践指南提到成人适合的吸痰负压范围是-100mmHg~-150mmHg,人工气道病人正常吸痰负压为-80mmHg~-120mmHg[2]。
一次性负压引流袋容积1000mL,相对吸力大,吸引负压可达-100mmHg(厂家提供),负压产生时间较长,痰液直接流入引流袋,使用完毕,关紧开关,放入医用垃圾袋规范处理即可。
一次性负压引流袋吸痰与一次性注射器比较具有吸引效果好、操作时间短、储痰方便等优点,且各医院基本都有,价格便宜、重量轻、携带方便,能在无负压吸引装置的特殊环境下应急使用。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Respiratory Care.Nasotracheal suctioning-2004revision & update[J].Respir Care,2004,49(9):1080-1084. [2] 黄秋葵.不同吸引负压对小儿吸痰效果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9):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