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付经方研究;大承气汤讲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付经方研究;大承气汤讲稿
下面我们学习第一节寒下,一个方叫大承气汤,这个方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
重要到什么程度?张仲景有多少个方?有260个方。
猜一猜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用哪一个方最多?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用大承气汤次数是最多,这说明大承气汤是临床中治疗诸多病的一个重要方。
下面我们看一下,大承气汤方的组成有几味药?四味药。
大黄、芒硝、枳实、厚朴。
学这个方要重视几方面的内容。
一个方面方的组成重要,第二个方面方的用量比例关系直接关系到疗效。
从今天来看,好多人都会用大承气汤,用了大承气汤不是太过就是不及,取得预期治疗效果总是不够理想。
为什么?关键就是量的问题。
量的比例关系,尤其是方中大黄、厚朴用量的比例关系。
为何要强调这一点?大黄是什么性?厚朴是什么性?它们之间的用量关系。
根据方的组成用量,决定这个方在用法方面直接关系到疗效。
想一个问题,四味药煎煮的方法有几种?四味药煎煮的方法有三种。
先煎枳实、厚朴,大概煮多长时间?二十五分钟。
然后加入大黄,大概煮十五分钟。
猜一猜,芒硝煎煮多长时间?说到这里,先问我们在座的女同学,在家做过饭没有?做过吧?这个问题就好解决了。
问我们男同学在家做过饭没有?男同学最起码应该做过方便面?要问同学们,做饭水烧开了,水要沸腾,水沸腾一次大概需要几分钟?假如说这样大一锅水吧,沸腾起来下来了,大概水滚一下需要几分钟?看看谁做的饭是真的?大概需要几分钟?同学们说一秒钟,那就是一秒钟左右。
芒硝煎煮多长时间?就是一两秒钟。
这个药怎样煎煮?我们要告诉病人,药煎好了,要端下来的时候,往里边一放,估计端下来已经超过两秒钟了。
当然有一个同学说,端下来还是滚的,放到里边也行。
一句话,煎煮的时间一定一定要短。
芒硝这一味药,煎煮的时间长影响疗效。
现在好多大夫开芒硝的时候,干脆说不熬冲服,这是影响疗效。
我们到临床中,应该告诉病人怎样煎煮。
用大承气汤,一定要用名副其实。
大承气汤方的功用四个字概括,峻下热结。
主要药理作用有促进肠胃蠕动,调节血管通透性,增强机体免疫力,以及抗菌、抗炎等方面。
不能把它局限在在泻下,还有其它方面作用。
大承气汤主治中医的证,阳明热结证,又加了一个什么?重证。
因为张仲景在设方的时候,它有什么?阳明热结重证,阳明热结轻证,阳明热结缓证。
有三个方,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阳明热结重证,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大便不通,你们听到的一个人最长多长时间解一次大便?一天肯定不行。
半个月?再继续说,一个月?再说,一个多月。
我在门诊上班,遇到一个病人,我一问他,他说大便不通。
我问他多长时间,他说四十五天。
我问他解一次大便,还得计算一下多少天?他说他家每年要买一个挂历,他拿一个钢笔,四十五天打一个对号,四十五天打一个对号。
他说到了第四十五天早上就开始做准备工作。
这个病人有没有力气?他说头晕,头痛,他又说心慌,他还说咳嗽,不想吃饭,吃什么都不香,两胁疼胀,腹部胀不舒服,觉也不想睡,楼也不想下,电视也不想看。
他的病大概有七八年了,找了西医,西医说肠蠕动迟缓症,找中医吃中药多少有点作用,用西药灌灌肠,总的来说达不到预期治疗目的。
刚才我说这个病人像虚证还是实证?像虚证?我一摸他的脉象滑,不虚,在我的印象中不是虚证,一看舌质红,暗红,舌苔,黄厚燥。
不管其他大夫怎样辨证,我就把它辨为阳明热结重证。
给他开了大承气汤,吃到第三天解大便了。
让他又吃一星期,后来让他打成粉状巩固疗效。
说到这里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大便正常能不能用大承气汤?在门诊上班,来了一个女同志,六十多岁了。
她说她每天下午大概一两点钟左右,感到腹部有个气体,一两秒钟都不到,这个气体到了肛门,感到肛门下坠,她说往卫生间一蹲,好像有几公斤的东西向下拉,一站起来,觉得好受一点。
大概八九点钟(下午),她发现这个气体是兵分两路,一路气上冲,几秒钟腹部胀大如鼓,一敲是鼓音,撑胀非常难受;另一路继续往下坠,不能蹲到卫生间,她说一蹲好像是几十公斤在往下拉,特别难受,一夜都不能睡觉,躺到床上,非憋死不行,只好坐在沙发上。
我问她大便怎样?她说每天早上解大便,一解完大
便啥事没有。
在这种情况下,她吃了中药,西药,都没有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她又告诉我,她自己摸索了一个治疗的方法,她说把手按到地上,臂部高一点,把气体放出来,她自己一做觉得腹部有点舒服,经过拍打气体出来了,一切症状也就消失了。
我一摸脉象不虚,舌苔黄厚燥,给她开大承气汤。
她吃了一周,觉得病证基本上好的差不多了,大概吃有两三周,达到了预期治疗目的。
我们刚才所举的例子,就是告诉同学们,大便通,但是她有什么?热结不通,腹部胀满,连气体都排不出去,也是不通,用大承气汤,取得了预期治疗效果。
在学习中诊的时候,潮热在一般情况下,是实证多还是虚证多?虚证多?大承气汤治疗的热是什么?潮热。
我在临床中做了一个小小的一个总结,潮热在下午九点钟之前,潮热实证偏多,在九点以后,虚证偏多。
为何阳明病会出现潮热?阳明抗邪,靠的是气。
阳明之气,中医怎样分呢?早上少阳,中午太阳,下午阳明。
阳明之气,白天行于哪?行于肌表。
到了下午,行于哪?行于阳明。
阳明之气极力抗邪,正邪斗争,邪热不能透发于外,出现潮热。
刚才我说到临床实际中,下午九点钟之前,这个潮热大部分是实证;九点之后大部分是虚证。
留一道思考题,刚才所说的九点之前是实证,九点之后是虚证,假如说九点之前是虚证,在治疗的时候有一种什么样的特殊治疗思路?在九点以后潮热是实证,在确立治疗方药的时候,有一个什么特殊的治疗方法?再说一遍,九点之前潮热是虚证,九点之后潮热是实证,在确立治疗方药的时候,要重视一个什么问题?结合我刚才所说的一句话,得出什么一个结论?如果是九点之前是虚证,我们在治虚的时候一定要泻实,九点之后是实证在泻实的时候,一定要怎样?补虚。
阳明热结重证,热结,热重不重?重,逼迫津液,它会出现手足濈然汗出。
在门诊上班,其中有一个男同志,手汗多到什么程度?就是用手一甩,汗滴能掉到桌子上,摸一下脉象,看一下舌质、舌苔,就可以开什么方?大承气汤。
这是我们学习大承气汤治疗的阳明热结重证,可以治疗大便不通,可以治疗大便通,腹大满不通,还可以治疗潮热,手足濈然汗出。
第二个方面治疗的是阳明热结旁流重证,怎样叫做阳明热结旁流
重证?指的是邪热太盛,邪热与肠中的糟粕相结,邪热太盛,阻塞不通,邪热逼迫肠中的津液从旁而下。
这是什么病?相当于今天所说的三个病,肠梗阻,肠套叠,肠扭转,这是西医的什么病?急腹症。
急腹症,西医对这样的病就是要马上做手术的,当然,西医做手术见效是非常快的。
下面我举个例子,在门诊上班,来了一个女同志,她说她是完全性肠梗阻。
她说总是想解大便,解大便仅仅解了一点水。
张仲景说“自利清水,色纯青”就是泻下的是一点清水。
她又说了,做过两次手术,一做通了,大概半年左右病又复发了。
这一次,西医不再做手术了,中医治疗配合西药灌肠,仅仅缓解一下症状表现,非常痛苦。
我给她开大承气汤,最后取得了预期治疗效果。
阳明热结旁流,为何要加一个“重”字?小承气汤可以治疗阳明热结旁流,调胃承气汤也可以治疗阳明热结旁流。
我们在认识的时候,要知道大承气汤治疗的是重证。
假如说同学们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见到一个阳明热结不是重证,我们不想用小承气汤,也不想用调胃承气汤,我们用大承气汤调整一下用量行不行?我想也是可以的。
当然要从理论上说,从张仲景这个角度,调整大承气汤的用量不如用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事实上在临床中应用的时候,作用怎样?差不了多少。
这是我们在学的过程中,补充说明了一个问题。
在考试大承气汤的时候,有时这样考试,下列方剂通因通用的方是什么,大承气汤是通因通用。
要严格地说,它通不通?说是通,实际上它是怎样?它是不通的。
通的是什么?一点稀水。
不通的仍然是不解大便,这是我们学习大承气汤治疗的第二个方面,阳明热结旁流重证。
第三个方面是阳明热结痉证。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他说“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xie)齿,可与大承气汤”我们先对一个字做一个解释,齘,这是一个什么字?一般情况下不学,是吧?它读什么音呢?因为我发音,同学们都知道,十个字九个字不准确,一个准确的还是蒙对了。
同学们对于我说话,能不能听懂呢?能。
非常高兴。
所以同学们对于我的说话,基本上适应了。
齘什么意思?其中一个意思就是牙关紧,相当于咬牙切齿。
牙关
紧,如果是热结用大承气汤。
再一个相当于什么呢?相当于今天所说的磨牙,我在我写的一个书《伤寒杂病论字词句大辞典》,在做解释的时候,做了两个方面的解释。
我在门诊上班,遇到一个女同志,今年八岁了。
她母亲说,磨牙磨了五年了,整天说牙困,多方治疗没有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我们给她开方,她不磨牙了。
吃了多长时间?吃了三周不磨牙了。
她母亲总是怕她再磨,现在我估计两个月过去了,她还是要来找我,她说不是天天吃,吃两三天停一天。
阳明热结痉证,我们再举个例子,在门诊上班遇到一个女同志。
这个女同志她说在家做饭的时候,经常出现一种情况,正在炒菜,肘关节抽筋了,一抽筋不能炒菜了。
换一只手,说不定这个手也会抽筋;她说不做饭发作的比较少。
还有一种情况,在路上骑自行车,有时骑着骑着抽筋了,在很多情况下,就不敢骑自行车,她说三四天、四五天解一次大便,没有任何痛苦,也不干。
我们也可以把它辨为什么?大便不通。
虽然没有困难,但是不通。
再一个特点,为何辨为热呢?一炒菜,一热,抽筋了。
骑自行车,肘关节一活动,一热,抽筋了。
我们治病有一些特殊的病,要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就是辨证。
我给她开大承气汤,达到了预期治疗目的。
第四个方面,阳明热结厥证,阳明热结厥证包括两个含义,一个热结太盛,阻遏阳气不能外达,出现手足冰凉,就是手足厥逆。
虽然手足厥逆,但是面色是什么?是红的。
舌是什么?是红的。
仅仅就是手足厥逆。
在通常情况下,考试的时候会这样出题,寒因寒用的方剂是?就是大承气汤。
实际上是不是寒因?不是的,是热因出现了什么?寒的症状。
这个寒不是寒引起来的,而是什么?热阻遏阳气,阳气不能外达引起来的。
这是一个厥。
第二个厥指的是神志昏厥,我们在前面说肠梗阻有没有可能痛得人休克了?神志昏厥。
第五个方面,阳明热结发狂证,发狂相当于什么病?相当于今天所说的精神狂躁症。
西医通常情况下说是精神分裂症。
现在我要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实事求是说中药治疗精神分裂症见效快,还是西药见效快?应该是西药。
现在还要问同学们一个问题,病人吃了镇静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大便干结还是大便溏泻?服用镇静药大部分出现大
便干结。
病人一吃药,镇静了,药力一过,病很容易复发。
大便越干结,里热越大,大便排泄不出来。
而我们中医用大承气汤,大便怎样?我们举个例子,去年上半年,来了一个人,我正在给一个人看病,他到这个地方,手往人家耳朵这个地方一放,他把人家的耳朵一提,他说你怎么坐到我前面了,起来。
那个人一看,他气势汹汹,站起来一看,不说话了,让给他这个地方。
他往这个地方一坐,他说你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吧?我是当总经理的。
他母亲说,他是精神分裂症。
我治疗精神病,可以说只要他是在发作期,通常情况下给他开大承气汤,原方的量乘以3,有时乘一个5。
这是我们中医治疗精神分裂症优于西医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次来找我的时候,就能见到显著疗效。
在临床中治疗精神病,一般情况下分三步走,第一步用大承气汤,这是我们中医治病的一个优势。
根据张仲景的论述,还可以治疗什么?阳明热极证。
也就是说热邪太盛,用清热的方法已经达不到预期治疗目的,怎么办?有一句话叫做釜底抽火,要想把这个火消下去,应该用什么?大承气汤。
凡是在临床中遇到高热性疾病,用清热的方法达不到预期治疗目的,不管他是大便通还是不通,都要用泻下的方法。
就是同学们所说的釜底抽薪,治疗热极证,张仲景怎样说呢?“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所说的话就是告诉我们,发热,热会不会出汗?大汗淋漓。
有没有进一步伤人的阴津?为了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必须怎样?用大承气汤。
再一个方面,产后宿食瘀血证,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于产后说了这样一句话“产后三大病,病痉、郁冒、大便难”他说的“产后大便难”,大部分是实证还是虚证?大部分是虚证。
产后一般的大夫开不开大承气汤?是不开的,总是觉得虚。
但是张仲景在论述的时候,就明确提出来,对于产后不大便要用什么?大承气汤。
我们在临床中怎样知道产后虚不虚,摸脉象很重要。
如果病人大便干结,一摸脉象虚,即便是热结,也要在补的同时用大承气汤。
如果这个人是实证,就是用大承气汤来治疗的。
我们再举个例子,我们中医学院有一个人老师他爱人是产后不大
便。
说到这里,还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产后指的是多长时间?一年以后还叫不叫产后?不叫,叫什么?叫杂病。
产后在一般情况下,45天以内叫产后。
不过张仲景还有一个什么名词呢?新产。
新产指的是什么?产后15天以内叫新产。
45天以内叫产后。
过了45 天,一般不再说产后。
他说产后一个月了。
两三次大便一次,非常痛苦。
我说应该用大承气汤。
他说敢不敢用?我说敢用,最后达到了预期治疗目的。
张仲景所说的产后三大病,我估计张仲景说的大便难,人们总是想怎样?总是想补。
事实上,该补就补,不该补就不补。
再一个方面,吃得太多了,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是想把它吐出来,还是想把它拉下去?张仲景主张吃得多了,既可以用吐,也可以用泻下的方法。
到目前为止,同学们已经发现学习大承气汤治疗的病证非常多,治疗的病证并不局限在某一个方面。
可以治疗西医的好多病。
下面我们学习方证的配伍。
大黄是干什么?大黄是攻下热结,大黄是善于硬攻还是善于软攻?硬攻。
那芒硝呢?软坚散结。
大黄这一味药,要认识到是硬攻,芒硝是软坚。
大黄和芒硝配合在一起,它正好是一个什么?叫做硬软兼施,这就是说大黄和芒硝配合在一起,一硬一软,达到了一个泄热软坚硬攻。
枳实什么作用?行气导滞。
想一个问题,在实际中,大便不通,这里会出现一个什么情况?会不会出现气的不通呢?会?枳实与大黄、芒硝的配伍关系,攻下邪热内结,必须使气机畅通,病的主要矛盾方面,热结引起的气机不通。
气机不通,完全用寒性药攻下能不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不一定。
一定要重视气机畅通有利于什么?邪热的消退。
枳实,我们学中药的时候,它是什么性?是寒性还是温性?我们学习中药学的时候,说枳实是温性,《神农本草经》在认识枳实的时候是寒性。
有这样一句话“橘生于淮北谓之橘,橘生于淮南谓之枳”是不是这样呢?是的不是?橘生于淮南,枳生于淮北。
我们怎样认识问题呢?就是说淮南偏于热,淮北偏于凉。
我们老家说,吃橘子上火,吃枳败火。
我们老家的土语说是败火,就是说枳是偏于寒的,寒是去火的,橘是偏于温的,温是散寒的。
我的主张枳实应该是偏于什么?按照《神农本草经》的认识偏于寒。
当然我们中药学上,它说是温。
根据是什么?我也不清楚。
厚朴是什
么性?是温性。
枳实既能协助大黄、芒硝清热,又能行气。
厚朴,我们说大黄与厚朴用量的比例关系,谁的量应该大?厚朴的量应该大。
相对而言,厚朴的作用明显还是大黄的作用明显?大黄的作用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为何要用厚朴用量偏大?一方面我们再想一个问题,枳实理气,厚朴理气,气得温则行,得寒则凝。
厚朴在某种程度上,用它的温性就是告诉大黄、芒硝、枳实,清热理气,不要出现寒凝,厚朴要制约它的弊端,是我们学习大承气汤方的配伍。
从临床实际来看,我们用这个方,有没有必要根据病人的病情,适当地加减变化用药呢?是完全有必要的。
比如说,有气虚了,加点什么?热伤不伤气?它会出现的什么症状。
热会不会出现伤津?它都会的。
下面我们看一个方,叫大陷胸汤,这个方的组成有大黄、芒硝、甘遂。
功用泻热逐水破结。
治疗的病证是结胸。
结胸病变的部位应该在哪?张仲景在论述结胸的时候,病变部位有三大方面,第一个大的方面,胸。
第二个大方面在哪?在胃。
张仲景《伤寒论》中第135条中说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心下痛,按之石硬者,脉沉紧、大陷胸汤主之。
病变部位在哪?心下痛,按之像石头一样硬。
第三种情况在哪?在腹。
张仲景在《伤寒论》第137条中说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在学习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时候,张仲景所说的结胸,病变的部位不局限在胸。
相当于今天所说的什么病?相当于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腹膜炎,以及机械性腹膜炎。
张仲景为何没有说结腹,结胃呢?而说是结胸呢?主要就是告诉我们,病变部位在胸,在胃,在腹部,唯一就是病变部位在胸的时疼痛最明显。
也就是说胃会出现疼痛,腹部也会出现疼痛,相比之下,在胸部疼痛是最明显。
我再举个例子,在门诊上班,来了一个男同志,有六十多岁,什么病?结核性胸膜炎。
他说疼痛非常剧烈,宁可失去生命,就不想再痛苦下去,吃西药吃中药,就是控制不了疼痛。
我当时给他开大黄、芒硝、甘遂,加了一味甘草。
吃一星期,这个人说不痛了。
后来把药打成粉状吃,继续服用,最后达到了预期治疗目的。
我们学习大陷胸
汤抗结核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应该加一味药,加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