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申报模板:5332-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目标与实施路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目标与实施路径研究
一、问题提出: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首次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
2016年12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发展职业教育做出重要批示,指出“努力建成一批高水平的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
2017年,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4号),明确提出“围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主线,支持100所左右高等职业学校和1000所左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建成一批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专业建设与产业融合发展的高水平职业学校”。
2018年2月,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中指出“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
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充分显示出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是国务院、教育部对职业教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新形势科学研判基础上而提出的新时代发展目标,成为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新要求和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双高”建设目标、实现路径和推进策略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的研究热点。
课题界定:高水平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并以××学院“双高”建设和实践为例。
从高水平标杆目标、高水平办学指标、高水平成果指标等3方面提出具体目标,从高水平骨干专业、高水平师资队伍、办学体制机制、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办学信息化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质量管理与保证体系、校园特色文化、学生成长成才等9方面构筑建设路径,提出融合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的推进策略。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我国高职院校“双高”是借鉴2015年本科院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做法及2006年以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经验而提出的,“双高”建设研究仅两年时间,实践探索有待深入,学术界对双高的理解尚处于争鸣阶段。
梳理相关的政策文件、理论成果和权威解读,可以归纳为:双高建设在推进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理念与思路研究、内涵解析。
当前研究存在着宏观研究多而微观研究少、定性研究多而定量研究少等不足,致原则性探讨较多却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
本课题探索建设“双高”可量化的目标体系、可操作的实施路径,不与其他课题研究重复。
选题意义与价值:
(1)国家层面“双高”部署,成为新时期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新要求新任务和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又一重要抓手,为优质高职院校跻身中国特色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2)本课题是在研究近几年国家层面关于高职教育的战略要求和总结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索,可直接用于指导和组织推进高职院校的“双高”建设,为综合类高职院校的“双高”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3)课题也用于具体指导和组织推进我院“双高”建设。
我院的“双高”建设,必将更好地为汉江流域及××市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回应时代需求、承担时代责任。
2、课题理论依据
(1)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对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做出新的全面部署,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国、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等系列战略目标,并具体提出了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等举措。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层次,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和组成部分,在推进和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理念引领下,抓改革、抓创新、抓质量,实施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是重要而关键的一项举措。
(2)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成绩有目共睹。
全国有高职院校1366所,在校生规模超过1000万人,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同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着引领作用。
但不可忽视的是,高等职业教育总体办学定位还很不合理,办学条件尚有许多薄弱环节,尤
其是在师资队伍数量、结构和质量,专业建设布局、定位和水平,地区平衡、协同和提升等方面差距更甚,这与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有距离,与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更有差距,这就要求必须要在高等职业教育来一次更大攻坚、来一个更大投入,来一项更大工程来推动,即“双高”建设。
研究目标:
(1)厘清高职院校“双高”目标体系,目标是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2)明晰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内涵体系,细化高职院校实现“双高”的建设路径。
(3)制定××学院“双高”建设实施方案,实现学院整体实力的提升。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假设:
(一)科学制定建设目标:包括建设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具体目标分为高水平标杆目标(2020年末能在哪些方面成为全国高职院校标杆);高水平办学指标(建设期末应在哪些重要办学指标上超过国家示范院校平均值,见表1);高水平成果指标(梳理建设期末能够形成的国家级、省级标志性成果,见表2)。
表1 2020年末学院主要办学指标一览表
指标类别关键指标单位数量
综合实力生师比—
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 %
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 %
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 %
实践性教学课时占总课时比例 %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元/生
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个
生均占地面积㎡/生
互联网出口带宽 GB
校园网主干最大带宽 GB
人才培养应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就业率 %
应届毕业生薪资水平元
理工农医类专业相关度 %
母校满意度 %
自主创业比例 %
雇主满意度 %
服务贡献技术服务到款额(含技术培训)万元
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万元
技术交易到款额万元
非学历培训到款额万元
公益性培训服务人日
国际合作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个
留学生人数人
表2 2020年末学院标志性成果一览表
建设项目标志性成果数量
国家级省级
1.高水平专业建设国家骨干专业
职业院校示范专业
特色专业
品牌专业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实训基地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全国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和十三五规划教材
2.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教学名师
领军人才
突出贡献专家
技能名师
优秀教学团队
职业院校教师技能大赛
3.体制机制创新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试点
现代学徒制试点
4.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
教学成果奖
科技进步奖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科研项目立项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 强
5.信息化建设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实验校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大赛
6.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7.质量管理与保证体系建设教学诊断与改进复核通过
8.襄职特色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奖
文明单位
9.学生教育管理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学团工作省级以上表彰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优秀成果
辅导员技能大赛奖
(二)系统设计建设路径:从九个方面进行。
1.强化专业特色,建设高水平骨干专业
研究高水平专业建设要点。
完成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完成3-5个高水平专业建设方案。
2.突出人才强校,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研究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要点。
完成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3.深化内部治理,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研究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建设要点。
完成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方案。
4.搭建多元平台,强化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
研究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建设要点。
完成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建设方案。
5.建设智慧校园,提升办学信息化水平
研究信息化建设要点。
完成信息化水平提升建设方案。
6.适应开放格局,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要点。
完成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提升建设方案。
7.坚守质量核心,建设质量管理与保证体系
研究质量管理与保证体系建设要点。
完善质量管理与保证体系建设方案。
8.注重文化引领,建设校园特色文化
研究校园文化建设要点。
完成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方案。
9.突出立德立业,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研究学生成长成才建设要点。
创设适合学生的教育,完成新时期学生成长成才建设方案。
创新之处:
(1)立足于“目标引领”,提出高职院校“双高”建设目标体系,将之细化为三部分:高水平标杆目标、高水平办学指标、高水平成果指标,以具体指标、目标数据支撑,可操作不空泛。
(2)立足于“特色为要”,提出高水平专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理念并深入实践。
即“定位”发展,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综合办学历史、比较优势、基础条件和社会声誉,重点建设适合自身特点的特色专业;“错位”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形成特色比较优势,避免盲目攀比和恶性竞争;“升位”发展,推动重点专业转型升级,提升专业区域地位和在行业企业的影响力;“占位”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在特色化立足基础上注重专业前瞻性,在未来竞争中抢占先机。
三、研究思路:以骨干专业建设为载体;以深化产教融合为动力;以提升人才质量为主线;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证。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文献资料积累、过程研究和行动研究相结合等多种方法。
技术路线:学习领会国家近年高职教育各类文件精神,总结近年来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和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经验——>研究“双高”建设关键要素——>校内外调研、学习——>分类整理、分析研究信息——>确定高职院校“双高”建设目标体系、内涵指标——>以××学院为例撰写“双高”建设实施方案——>本院“双高”建设组织、推进——>实践中修订、丰富、完善和优化。
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2018年3月——2015年4月)
①全面搜索相关书籍、文献资料、网络资料数据,汇总、整理与筛选资料。
②总结近年来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和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经验。
③校内外调研,确定高职院校“双高”建设关键要素、目标体系、内涵指标。
(2)实施阶段(2018年5月——2020年12月)
①完成××学院“双高”建设方案。
②有效组织管理。
成立学院“双高”建设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
教务处、质量办等负责规划部署、推进实施督管理等工作,各部门协调联动、统筹管理。
③有序推进实施。
9个公共建设项目和3-5个高水平专业建设项目科学编制建设方案,提出具体建设目标、任务和周期,明确改革举措、资源配置和资金预算,建设过程动态监测。
④完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
严格经费预算,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
⑤强化落实与问责。
形成建设任务与责任清单,加强督导,落实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失责必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