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试卷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碳经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试卷二
1、光伏发电有无可比拟的优点不包括()
B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策略没有()
A
要实现节能降耗,首先,要继续大力发展第()产业,调整一、二、三类产业的格局 C
人类用水量中,25%的消费被用于工业,()以上则用于农场和牧场。
C
近百年我国气候在变暖,以()最为明显
D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中期目标有()
A
我国()对外依存度更是达到50%以上,严重影响我国能源安全
A
(),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中对海洋环境保护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B
适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
C
()明确了环境保护与发展的统一关系,是人类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的认识飞跃。
D
从()起,对流层中消耗臭氧层物质浓度开始下降
C
“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是在借鉴国外三种典型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不包括() D
把煤在汽化的条件下,或者是其他工业条件下,转化为清洁的气体燃料、液体燃料和化学品的技术是指()A
只有(),才是一种可以大规模使用的安全的和经济的工业能源
C
臭氧层厚度减少(),可使大豆减产20~25%
D
二氧化碳的生命期很长,一旦排放到大气中,其寿命可达()
A
近百年来极冰的大量融化,使全球海平面上升了()A
企业低碳责任的驱动乏力主要原因没有()
A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
A
()在多种能源中污染物排放量最大,它的大比例使用是造成国内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B
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指的是()
A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A
低碳经济的目标是()
D
()即低碳消费方式的可操作性
C
(),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
C
减物质化模式是指()
B
近百年来中国的气候也在变暖,以西北、华北、东北变暖最明显,其中()地区出现了暖干化趋势
B
目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位居世界第()
B
90年代初,我国476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近()个。
C
能源短缺就发展中国家来说最重要的原因是()
A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两个重点领域()
AC
张扬提出的社会环境子系统分为()
ABC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ABCD
新能源汽车根据动力的不同形式,可以分为()
ABC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有()
ABCD
社会低碳责任的推动无力的原因有()
ABCD
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改造,应当以不破坏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相互补偿和调节功能、遵循生态平衡规律为原则,其原则有()
BCD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重点产业体系()
BCD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的基本形成条件()
我国政府应在借鉴国际碳减排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确保未来10年内实现碳减排预期目标的有效制度体系()ABC
低碳经济是以()为基础的经济形态
ABC
传统的发展方式之所以能够一直延续这么长的时间的客观原因有()
AB
基于应用太阳能技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创建“低碳城市”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哪几方面() ABC
循环经济发展中三个主体是()
ABC
光伏产业发展的能源效应机制有()
ABC
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如( ) ABCD
我国的环境问题有()?
ABCD
在实践上,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在能源和环境方面还存在下列哪些难以克服的问题() ABC
臭氧在遇到()时,就会被催化,加速分解为O2
环境法的生产力发展的功能,表现为以下哪些方面()BCD
低碳经济的发展仅靠单一市场规则也是可以实现的
B
光伏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有利于改善能源、环境状况,而且其较大的产值对于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A
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是有机结合的
A
低碳经济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A
2007年6月,中国政府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并于年底发表了《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A
低碳能源开发机制是发展低碳产业的基础和前提
A
1884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
B
“3+l”模式存在着偏重于循环经济在生产领域的发展,轻视了其在流通和消费领域的发展 A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A
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属于零碳技术
B
赤潮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它使土地生物和经济生产潜力减少,甚至基本丧失。
B
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的初始环节。
A
离差值增大,表明气候状态不稳定性增加,气候变化敏感性则减小。
B
“循环”是指经济系统中各企业内部及企业之间、社会系统中各家庭之间、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A
1997年12月11日在日本京都召开的第三次缔约方大会最终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并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首次为发达国家规定了具有约束力的减排目标A
发展低碳经济是历史的必然,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A
“新领域消费”,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最小,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
B
瑞典已成为风能占发电量比例最高的国家,2006年达到23%,到2030年将达到75%,铸就名副其实的“风电王国”。
B
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是碳强度(单位GDP排放的二氧化碳),核心是提高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比例A
低碳消费不是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B
富营养化是在湖泊、水库中由于氮、磷等植物营养成分大量积聚,使水生生物,特别是水藻类过分繁殖引起污染的现象。
A
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A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一大特点就是“两头在外”:生产中所需的高纯度多晶硅和生产设备主要来自国外,而大部分光伏产品也依赖国外市场。
A
范式涵盖了模式,具有整体性的意义
A
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追求目标和基本内容,不只是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而是内在要求和不可或缺的内容。
A
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先进的发展观念
B
能源系数(能源消费年平均增长率/GDP年平均增长率),适合跨国及跨地区间的能源效率比较。
但是该指标在稳定性较差。
A
再利用技术通过对重要元素的工循环代谢分析,将在生产消费中产生的废弃物变为有用的资源或产品的技术。
B
我国能源结构“富煤、贫油、少气”的特征,决定了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大,清洁能源比例较低,CO2排放强度高,导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高碳”特征异常突出。
A
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低碳经济无论从制度安排还是在实际经济实践中都没有出现。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