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合作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关键词:实效性学习方法活动创设
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就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起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值得注意的,合作学习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但在我国仍属于新鲜事物。
能否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的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
《小学语文课程基本理念》提出:“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助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小学数学课程总体目标》也要求:“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要养成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小学英语课程基本理念》明确提出:“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提出“鼓励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与合作等方式,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他课程标准也有相关合作素养形成的教育理念。
因此,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是教育培养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核心素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
的到来,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能否组建团队,抱团合作等。
因此,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的总体框架
在我们的小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小学合作学习”的研究,目的要转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发挥学习主体对象的作用,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交流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及团队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大多数是流于形式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真正的意义。
在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存在许多的误区。
我们着手“合作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这一内容的研究,可以让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更大的优势,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
能够让我们在课堂上,着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挖掘潜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的目标。
让课堂是个体的独立思维与集体的合作智慧互动交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目标。
二、预期研究目标:1、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交流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面及交流质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转变学习方式。
2、课堂创设互动合作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提高。
3、在课堂学习活动中,通过指导学生参与互动式的学习交流,学会与人交往,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拓宽获取知识的途径。
4、转变教师新的
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在课题研究中,形成团队科研的合作精神。
三、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分析目前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的原因。
1、过于追求合作的形式,忽略合作的意义。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3、不能设置可操作性的合作问题。
4、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5、合作学习中忽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6、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二)小学课堂学习中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
1、培养并增强合作意识(1)通过课堂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课堂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2、创设与提供科学有效的合作学习机会。
(1)创设合理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2)提供小组探究合作的空间3、训练与指导合作学习的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
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2)学会讨论(3)学会表达(4)学会组织(5)学会评价
课题编号: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