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品德与社会说课稿红绿灯在站岗_北师大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品德与社会说课稿红绿灯在站岗_北师
大版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伙儿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第三单元“我会照管自己”中的第二活动主题《红绿灯、在站岗》。
在说课之前我想请各位评委看一小段录像。
(播放《关爱生命,安全出行》)这是现实生活中谁也不情愿见到、也不难见到的一种画面,因此,我们能深刻明白得新课标中提出“认识常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的重要意义。
以新课标作为重要依据,这节课的细化目标为:
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交通信号及交警手势;
行为目标: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让学生明白得珍爱生命,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的一种表现,也是一个人有责任感的表达。
事实上,这些也是让“学会照管自己”的教育内涵的具体表现。
因此,这一节课,不管是知识的学习、依旧自护能力的培养,乃至于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激发,关于保证儿童健康安全地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重点、难点:只有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交通标志、信号、交警手势,他们才明白得如何样遵守交通规则,因此,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交通信号及交警手势,这是本课的重点。
让学生发觉自己周围的一些违反交通规则的事例,形成较强的辨析能力,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适应,这是本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依据本课教材的特点,考虑到二年级学生差不多把握了一些差不多的交通安全知识,因此这一节课我充分利用儿童喜爱的动画、图片、视频,利用多媒体直观动态的教学手段,通过游戏、竞赛来展开教学。
第一,构建与小孩现实生活的联系。
小孩们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会并得到进展的。
如课前小孩们收集交通标志、观看遵守和违反交通规则的事例,将交警叔叔“请”
到课堂为小孩们介绍有关知识等。
重视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其次,道德准则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是我们生存于社会的道德准则之一。
小孩们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情感,只有源于小孩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以及情形辨析、角色游戏等,都能在生活中而非生活外引导小孩们良好品德的积存与形成。
再则,引导小孩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在本课中,“红绿灯”是所有交通规则的代名词,它引出的是关于一系列公共道德和秩序、健康与生命,深刻而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
我们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科学、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小孩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明白得平安、和谐生活的重要性,为其一生身心健康进展打下基础。
本课中,我进行了四个环节的教学。
第一,歌曲导入,激发爱好。
唱歌是小孩们最喜爱的情况了,轻松愉快的开场歌曲是小孩们在一年级就学过的《红眼睛,绿眼睛》,歌中唱到“红灯红红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停一停;绿灯绿绿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向前行”。
从这优美的歌声中本课的主角“红绿灯”正式在课堂显现,也在第一时刻抓住了小孩们的学习爱好,为后面“交通警察”、“交通标志”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第二,创设情形,探究新知。
在那个环节中我按照教学目标,设定了三个学习环节。
(一)学习交通信号的含义,带着“小黄帽如此过马路安全吗?应该如何样做呢?”的问题老师播放《小黄帽》的录像,川流不息的马路、刺耳的汽车鸣笛声和小黄帽不按交通信号灯的提示穿行于道路上、翻越护栏等等多次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从视觉上让小孩们体会到:如此做太危险了,过马路应该先看指示灯,红灯停、绿灯行,没有人行横道应该走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翻越栏杆是错误的。
随后的现场情形再现,是我结合学校实际情形创设的一个环节,我们学校地处裕华路繁华地段,每天上学放学车辆专门多,经常看到专门多小孩不顾两边的车辆横冲直撞,专门是危险。
因此,课前我将学生的座位进行专门的排列,空余处形成一个人行横道,请学生们模拟游戏,让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出现在课堂上,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解决了实际问题,这也正是品德课的全然——源于生活而回来生活。
(二)学做交警手势
在那个环节中,我向小孩们介绍了一个重要的人物:“交通警察。
“信号灯能爱护我们的安全,在我们周围还有一个爱护神,他不分严寒酷暑每天在道路上指挥各种车辆安全通行,疏导交通,你们明白他是谁吗?”。
“对,是交警叔叔,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跟交警叔叔学做指挥手势吧!”接着,我用课件展现交警指挥道路交通的规范手势。
交通警察威武,神气,小孩们都专门崇拜,大多数小孩从小就有着当警察的理想,因此在仿照交警做手势的时候,我不仅仅只是请几个小孩来学,而是先请大伙儿一起学,然后再请每小队派一位同学来比一比。
比的同学认真,为他们加油的小队同学也认真,大伙儿都参与了游戏,都对交通警察的手势有了一个专门深的认识,我想下次在马路上即使小孩们看到了自己不熟悉的交警手势,也会留一个心眼,会问清晰手势的意思,那么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又有了一个延伸。
(三)学习交通标志
在那个教学环节中,我们强调小孩的亲身经历和认知体会。
让小孩们充分的交流和互动,小组合作、成果展现,以达到资源共享、评判互动的目的,再通过课件演示和总结交通标志的三种类型:指示标志——黄底黑图,表示承诺;禁令标志——蓝底白图,有的带斜杠,表示禁止;警告标志——白底红图,表示警告,要注意……。
随后的教学中,我用课件出示了一组交通标志图,采纳竞赛的形式进行抢答,这既是对回答正确的小孩的一种确信,同时也是对其他同学的一种鼓舞。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活动中发觉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和感受到:交通标志、信号灯、交警手势,他们差不多上无声的语言,认识了它们,我们出行就更安全了。
第三个环节,拓展思路、明辨是非。
本着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原则,我以出判定题的形式来增强小孩们明辨是非的能力,那个地点设计的十道题有的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有的是学生还没有涉及但应该熟知和了解的。
最后,升华情感,明理导行。
这一环节中我第一播放刚才老师们在我说课前看到的录像:紧张的音乐配上各种车辆的喧闹声、紧急的刹车声,车祸的惨烈情形,让学生们震动、震动。
现在画面一转:一个七岁本应和小孩们一样享受自由、健康、欢乐、幸福童年的小女孩,因一次车祸,截断下肢,只能靠一个球皮行走。
我问我的小孩们: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篮球女孩的事例是一个专门感人的故事,看过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更况且是跟她差不了几岁的小孩。
因而在看完以后引导小孩谈自己的感受,便是水到渠成了,珍爱生命的意识也在其中自然生成。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依照自己的亲躯体验谈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就摒弃了那种老师讲述故情况节、讲道理的呆板局面,便于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小孩的体验也更为真切。
课的最后大伙儿齐读一则《安全童谣》,老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好多的交通标志、信号灯,学习了交警叔叔的指挥手势,期望大伙儿学会爱护自己、照管自己,做个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的好小孩,让自己每一天都过得平平安安、快欢乐乐!”
整堂课的气氛既轻松又严肃,我以资料积存、环境创设作为背景教学手段,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人、物、事、景,边游戏、边合作、边讨论、边制造。
我们在自主的探究与积存中,在真诚的信任与关怀中,先激情、再明理,后导行,一步步落实教学目标。
我相信,上过此课的小孩及小孩的亲人、朋友们将会一生平安!
我的说课完毕,感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