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政策扶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政策扶持
讯:
内容提要:切实推动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取得实质性进展,必须立足行业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转向自主创新的新阶段,建立有利于促进创新的寡头企业集团为龙头、中小企业为配套的产业组织形态,按照政府支持、市场导向的大方向,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和监督指导等方面作用,发挥市场优化配置创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广阔发展前景为创新提供了整体有利的大环境。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高速列车和城市轨道交通装备为重点发展方向,2015年营业里程要达到4.5万公里,行业现有营业里程仅为2万公里,未来至少新建2.5万公里,必将产生巨大车辆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也将普遍发展,必将产生巨大城轨、地铁和有轨电车需求。

>
《2013-2017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与设备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科技创新鼓励政策为创新提供了较大助力。

国资委日前发布的加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意见提出高速铁路为科技创新重点行业,相关中央企业要将科技创新作为核心战略,2015年关键技术要取得重大突破,科技成果要跃居国际领先水平,发展改革委、科技部也正在制定实施鼓励行业创新的政策措施和项目支持。

政策建议
切实推动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取得实质性进展,必须立足行业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转向自主创新的新阶段,建立有利于促进创新的寡头企业集团为龙头、中小企业为配套的产业组织形态,按照政府支持、市场导向的大方向,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和监督指导等方面作用,发挥市场优化配置创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1、优化产业组织形态。

一是壮大行业寡头企业集团。

吸纳行业骨干企业参与国家科
技项目的决策,产业目标明确的重大项目由骨干企业牵头,国家重点建设的工程技术类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优先在具备条件的骨干企业布局,科研院所和高校要促进技术和人才向企业研发机构流动,做强南车集团和北车集团。

二是培育行业技术创新型中小企业。

推动中小企业细化行业分工,集中力量专攻单一技术,依托独有专利和技术诀窍,打造具有核心产品和技术的特色企业,为寡头企业做好技术配套和产品配套。

2、拓宽科技创新资金渠道。

一是国有企业研发投入要比照国际一流企业持续稳定增长,企业自有资金研发投入规模争取达到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的3倍以上。

二是增加财政科技资金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科技创新的投入规模。

三是探索筹集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支持技术创新型中小企业研发活动。

四是设立财政专项支持资金,鼓励国有企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增加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话语权和议价权。

3、优化财政科技资金结构。

一是重点支持企业技术研发。

扩大财政科技资金投向企业比例,企业使用规模争取达到70%以上。

国家科技计划和项目注重反映企业重大科技需求。

二是支持高等院校基础研究。

加强对西安交大、北京交大等高等院校的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支持高等院校主抓基础研究工作,前瞻性做好行业基础科技和远期技术储备。

三是支持科研院所研发。

支持科研院所主抓技术集成与工程化研究,做好技术产业化前期工作。

四是加快建立产学研合作诚信体系和有效模式。

4、强化科技创新过程管理。

一是加强国有企业负责人科技创新考核。

国有企业领导班子中要有专人负责科技创新工作。

在统一规范国有企业科技投入口径和范围基础上,实行研发费用视同业绩利润的国企负责人业绩考核制度。

二是加强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考核。

制定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考核评价办法,强化对科技投入和产出的分类考核。

三是推动国有企业攻关关键技术。

国有企业要围绕重大科技难题和行业共性技术开展集中攻关,为行业整体发展和中小企业研发提供技术服务。

5、扩大创新产品市场需求。

一是加快创新产品国产化进程。

实施国产首台套产品使用奖励政策,政府给予购买国产首台套产品用户一定比例的价格补贴,政府采购和国有企业采购优先购买国产首台套产品,同时政府给予企业首台套产品保费补贴。

二是鼓励创新产品扩大海外市场份额。

行业出口实行全额退税,支持国有企业在科技密集型国家设立研发中心,收购国外企业技术和品牌,加强对国有企业“走出去”的宏观指导和服务。

-全文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