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香化学成分的研究

合集下载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香药材中乳香酸含量的方法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香药材中乳香酸含量的方法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香药材中乳香酸含量的方法研究摘要: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香药材中乳香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采用Agilent1260–C8(150mm×4.6mm,4μm)色谱柱,检测波长210nm。

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80:20(测定α-乳香酸,β-乳香酸),70:30(测定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流速1.0ml/min,进样量10μL。

结果α-乳香酸、β-乳香酸、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4668~0.5835μg (r=1.0000)、0.05148~0.6435μg (r=1.0000)、0.05212~0.6515μg (r=1.0000)。

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4.76%(RSD=1.61%)、99.40%(RSD=0.84%)、100.55%(RSD=1.30%)。

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

实现了乳香药材的专属性含量测定,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中国药典》;高效液相色谱法;乳香乳香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及同属植物的树干切口中渗出的坚硬胶状树脂。

分为索马里乳香和埃塞俄比亚乳香[1]。

辛、苦、温。

归心、肝、脾经。

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之功效。

主要用于痛经、经闭、胃痛、心腹诸痛、风湿痹痛;跌打伤痛、痈疽肿痛、肠痈;疮疡肿痛或溃久不收口[2]。

在院方和成方制剂中应用广泛,而且为进口名贵药材。

近年来,特别是进口名贵药材的掺假比较普遍[3-4],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在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乳香药材的含量测定为挥发油测定。

此方法专属性不强,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和失信风险。

而且现有含量测定文献不多,大多基于挥发油研究,个别仅针对一种成分,不够科学[5-7]。

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乳香药材的代表性成分[8-9]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代表性成分乳香酸类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为乳香药材质量控制和用药安全提供依据。

乳香

乳香

乳香【中药名】乳香ruxiang【别名】乳头香、滴乳香、熏陆香、塌香、马思答吉、天泽香、浴香。

【英文名】Olibanum。

【来源】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li Birdw.及同属数种植物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

【植物形态】矮小乔木。

树干粗壮,树皮光滑,淡棕黄色。

叶互生,密集形成叶簇,或于上部疏生,奇数羽状复叶,叶柄被白毛,小叶卜9对,对生,小叶片长卵形,先端钝,通常略波曲,基部圆形,近心形或楔形,边缘有不规则的圆齿裂,或呈不明显齿裂至近全缘,两面均被白毛或上面无毛,下面被疏毛。

花小,排成总状花序,苞片卵形,先端尖;花萼杯状,先端5裂,裂片三角状卵形,花瓣5片,淡黄色,与萼片互生,卵形,先端急尖;雄蕊10枚,着生于花盘外侧,花药橙色,花丝短;子房上位,弘4室,花柱粗,柱头头状。

果实小,倒卵形,有三钝棱;果皮光滑,肉质,肥厚。

【产地分布】生于热带沿海山地。

分布于非洲东北部、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等地。

【采收加工】春、夏季均可采收。

采时于树干的皮部由下向上顺序切伤,并开一狭沟,使树脂从伤口渗出,流人沟中,数天后凝成千硬的固体,即可收取。

【药材性状】呈球形、泪滴状颗粒或不规则小块状,有时粘连成团块。

淡黄色、棕黄色或深棕色,常带轻微的绿色、蓝色或棕红色。

半透明。

表面有一层类白色粉霜,除去粉霜后,表面仍无光泽。

质坚脆,断面蜡样,无光泽,亦有少部分显玻璃样光泽。

气微芳香,味微苦。

嚼之,初破碎成小块,迅速软化成胶块,黏附牙齿、唾液成乳状,并微有香辣感。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苦。

归心经、脾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调气活血、定痛、消肿、生肌。

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临床应用】用量3~9克。

用治气血瘀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痛经、产后瘀血刺痛。

临床还用于治疗急性阑尾炎。

【药理研究】挥发油为乳香镇痛的有效成分,主要为具镇痛作用的乙酸正辛酯,占挥发油总量的92.46%。

乳香功效与作用

乳香功效与作用

乳香功效与作用乳香,是一种古老的香料和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宗教仪式和香熏疗法中。

它源于乳香树的树脂,经过提炼和加工后形成的香薰物质。

乳香有着丰富的功效与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乳香的功效、作用及其科学依据。

一、乳香的化学成分乳香的主要成分是树脂酸、树脂醇、树脂酯和挥发油等。

其中,树脂酸是最主要的成分,占乳香总量的70%以上。

乳香还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三萜类化合物、黄酮类、类黄酮、酚类、单萜类化合物等。

二、乳香的功效与作用1. 抗菌作用:乳香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能够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

它对皮肤上的痤疮菌有较好的杀菌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青春痘和痤疮等皮肤问题。

此外,乳香还可以抑制口腔病原菌的生长,预防口腔溃疡等口腔疾病的发生。

2. 抗炎作用:乳香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和缓解疼痛。

它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少白细胞浸润,降低组织损伤。

因此,乳香可以用于治疗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

3. 免疫调节作用:乳香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乳香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增强免疫细胞对病原菌的杀伤作用。

此外,乳香还可以调节免疫反应,减少免疫抑制物质的产生,提高机体的免疫应答。

4. 抗氧化作用:乳香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能够中和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乳香的抗氧化作用可以预防衰老、提高皮肤的弹性和紧致度,减少皱纹和色素沉着。

此外,乳香还可以保护细胞膜、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延缓细胞老化和减少疾病的发生。

5. 调节情绪作用:乳香具有舒缓紧张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的作用。

乳香的香味能够刺激嗅觉神经,进而影响大脑中与情绪相关的区域。

乳香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质量,使人心情愉悦、精神焕发。

6. 抗肿瘤作用:乳香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研究发现,乳香对多种肿瘤细胞株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效果,包括乳腺癌、肺癌、结肠癌等。

安息香和乳香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安息香和乳香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安息香和乳香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安息香和乳香是西方文化中著名的香料和药用植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然而,近年来,研究表明安息香和乳香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可以在肿瘤治疗中得到一定的应用。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安息香和乳香的化学成分和抗肿瘤活性,为其更好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对象安息香和乳香2. 化学成分分析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安息香和乳香中的化学成分,提取其主要成分,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3. 抗肿瘤活性研究选取不同种类的肿瘤细胞,利用MTT法和免疫细胞系统检测安息香和乳香对其增殖和免疫反应的影响,评价其抗肿瘤活性。

4.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绘制图表,分析其相关性,对结果进行科学解释,并探讨安息香和乳香的抗肿瘤机制。

三、研究预期结果1. 定量分析安息香和乳香中的主要成分。

2. 评估安息香和乳香对不同种类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3. 探索安息香和乳香的抗肿瘤机制。

四、研究创新之处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对安息香和乳香的化学成分和抗肿瘤活性的综合研究,揭示安息香和乳香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潜力,为其更好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五、研究进度安排第一年:收集安息香和乳香的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和抗肿瘤活性的初始分析。

第二年:开展安息香和乳香中主要成分的分离和提纯,继续评估其抗肿瘤活性。

第三年:深入研究安息香和乳香的抗肿瘤机制,完成研究报告并发表论文。

六、预计的研究难点1. 安息香和乳香的化学成分分析存在一定的难度。

2. 对不同种类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评价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3. 安息香和乳香的抗肿瘤机制研究需要更深入的探索。

七、参考文献1. 高秀荣,曾德群,许工,等。

化学成分和抑菌活性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4,25(3):593-595。

2. 现代药物治疗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 Dembitsky VM,Gorelik S,Dobrovolsky AB,et al。

浅析乳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及其拟质谱

浅析乳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及其拟质谱

浅析乳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及其拟质谱摘要:乳香挥发油在当前的科技水平下鉴定出共有47种成分,化学成分的鉴定主要靠气象色谱和拟质谱来完成。

文章主要研究目标是实现乳香挥发油的提取和对其化学成分进行浅易的分析,在鉴定的47中化学成分中,共占乳香挥发油总质量的96.95%,挥发油组成中,主要由醋酸辛酯占31.3%、Verticiol占11.43%组成,在分析和鉴定中发现乳香挥发油含有多种活性元素,为以后的提取和利用的研究提供有利的探析数据。

关键词:乳香挥发油气象色谱分析研究乳香英文名字为Frankincense,它由橄榄科小乔木卡氏乳香树和橄榄科小乔木卡氏乳香树同属植物皮部树脂渗出而成。

乳香的主要出产地是非洲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阿拉伯半岛南部,土耳其、利比亚、苏丹、埃及等地,每年的春夏季节,用刀自上而下把树干的树皮划割成三角槽状,导致树脂从割口渗出,过段时间树脂凝结成块状后进行收集并加工之后得出乳香。

乳香自古以来就成为我国一剂中草药药材。

作为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称为熏陆安息香。

苏敬谓:“熏陆香形似白胶香,出天竺者色白,出单于(今蒙古一带)者夹绿色”。

李珣按《广志》云:“乳头香生南海,是波斯松树脂也,紫赤如樱桃透明者为上”。

陈承谓:“熏陆是总名,乳是熏陆之乳头也”。

由于本品为进口药材,在过去对其产地、植物形态的描述上多不准确,但对药材的描述与如今使用的商品颇为相似。

其味辛、苦,性温,归肝、心、脾经。

主要含3%~8%的挥发油、60%~70%的树脂、27~35%的树胶等成分,具活血、消肿、止痛的功效。

历代医著中均有记载,《名医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

”“疗风瘾疹痒毒。

”《日华子本草》:“止霍乱……心腹痛,疰气,煎膏止痛长肉。

入丸散微炒杀毒,得不粘。

”《本草纲目》:“消痈疽诸毒,托里护心,活血定痛伸筋,治妇人难产,折伤”。

近些年来,医学界相关文献表明,乳香对肝癌细胞有抑制和诱导其凋亡的作用。

通过相关科研机构反复研究发现,乳香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醋酸辛酯具有止痛功效。

乳香—没药配伍前后化学成分溶出变化及其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产

乳香—没药配伍前后化学成分溶出变化及其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产

乳香—没药配伍前后化学成分溶出变化及其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产生NO的影响目的:分析乳香-没药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评价差异性化合物对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NO的影响,以期从化学成分变化角度探讨乳香-没药配伍协同增效的物质基础。

方法:采用UPLC-Q-TOF-MS/MS联用技术对乳香-没药配伍前后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MarkerLynx 4.1统计软件分析2味药配伍后的差异性化合物。

结果:经PCA分析乳香-没药合提液与合并液色谱图存在明显差异,提示2味药配伍前后化学成分存在显著差异。

经OPLS-DA分析及化学成分鉴定,2味药配伍后五环三萜类化合物(α-乳香酸、β-乳香酸等),四环三萜类化合物(榄香酮酸、3-乙酰氧基-16-羟基-24-甲基达玛烷、3-羟基甘遂烷-7,24-二烯-21-酸/3-羟基甘遂烷-8,24-二烯-21-酸等)溶出量显著增加,而环倍半萜类,大环二萜类化合物溶出量均有下降趋势。

体外活性评价表明:化合物2-甲氧基-8,12-环氧-吉玛-1(10),7,11-三烯-6-酮,2-甲氧基-5-乙酰氧基-呋喃-吉玛-1(10)-烯-6-酮,3-羰基甘遂-8,24-二烯-21-羧酸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NO水平。

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揭示乳香-没药配伍增强抗炎效应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与参考。

标签:乳香-没药;药对;化学成分溶出变化;巨噬细胞;NO药对是历代医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组成简单却具备配伍的基本特征,体现了中医遣方用药的特色优势,也是复杂方剂组成的基础。

药对是连接中药和方剂的重要桥梁,具有组成结构简单,配伍取效特点明确,宜于开展科学研究等优势。

药对的组成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组成方式是2味药药性在某种程度上的吻合与制约,如相须配对、相使配对、相畏配对、寒热配对等,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奥妙的科学内涵[1]。

药对配伍组合的结构特点、配伍效应及其物质基础等研究是方剂配伍研究的基本单元和重要支撑,对于揭示方剂配伍规律及其科学内涵具有引导价值和点面结合的意义。

乳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乳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药 科 大 学 学 报 ,02,3 5 :7 . 20 3 ( )3 0
蕾 , 奎 莲 , . 蓼 果 实 化 学成 分 的研 究 [ ] 中 国 药 李 等 红 J. 学 杂 志 ,0 3 3 5 :3 . 2 0 ,8( ) 3 8
N MR数 据 与 文献 中槲 皮 素 基 本 一 致 , 鉴 定 为槲 皮 素 。 故 3 讨 论
社 ,0 0:6 . 2 0 19
化合物 Ⅲ( 花旗松素 ) 是水红花 子的一个重要 成分 。药理研 [ 5] 究表 明 , 由于 它 能 抑 制 和 激 活 多 种 酶 , 调 节 脂 代 谢 、 脂 质 在 抗 6] 过氧化 、 抗病毒 、 肿瘤等方面作用 广泛 , 含量较高 , 抗 且 建议将 它 [ 作 为水 红 花 子 质 量 控 制 的一 个指 标 性 成 分 。 7] 化合物 I 和化合物 Ⅱ属 于鞣 花酸类化合 物。据文献 报道 [ 此类 化 合 物 具 有 抗 癌 、 突 变 、 氧化 、 制 人 体 免 疫 缺 陷病 毒 和 抗 抗 抑

华, 谢
望, 张晓云. 花旗松 素的生物 活性 及其应用 [ ] 中草 J.
药 ,0 3 3 ( ) 附 1. 20 ,4 8 : 5
李 素 琴 , 其 朋 , 健 梅 . 花 酸 的 生 理 功 能 及 工 艺 开 发 研 究 现 状 袁 徐 鞣 [ ] 天 然 产 物研 究 与 开发 ,0 1 1 ( :1 J. 20 ,3 5)7 .
[ A rw l A aw l ts g l e a.Dhdfaaoo o 4] ga a PK, gra SK,I t ii t 1 iyrnvnnl f m a o P, 】 sr C du edr,A ”C MRSu y J . l t d 1 8 ,3 1 :2 ers o a d a N td [ ] Pa ,9 14 ( ) 8 . n Me 陈德昌. 中药化学对 照品T作 手册 [ . 京: M] 北 中国医药科技 出版

关于乳香

关于乳香

关于乳香(一)今天在复核检验中发现的问题,乳香作为贵重药品和香料使用已久,印度更作为高级香料应用,近些年来乳香掺伪多有发现,以松香掺伪品检出较多,即用薄层色谱法检出松香酸。

《维吾尔药志》1985版P270中提到埃塞俄比亚乳香具柠檬样香气,努力记住气味,太抽象。

薄层: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冰乙酸(9:1:0.1):硅胶GF254薄层板;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喷以10%的硫酸乙醇置105℃显色后置(365nm)和日光下检视,可以鉴别。

若出现相对应斑点,可用高效液相法验证。

其实,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去供试品适量,加石油醚振摇提取,提取液适量,加0.5%的乙酸铜溶液,如有松香掺伪品,则石油醚层溶液颜色变蓝绿色。

作为对照试验,用埃塞俄比亚乳香及供试品同法作上述实验,结果表明,送检样品中有极大可能松香掺伪。

我国药典乳香项下的规定为如下所示:本品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及同属植物Boswellia bhaurdajiana Birdw.树皮渗出的树脂。

分为索马里乳香和埃塞俄比亚乳香,每种乳香又分为乳香珠和原乳香。

【性状】本品呈长卵形滴乳状、类圆形颗粒或粘合成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块状物。

大者长达2cm(乳香珠)或5cm(原乳香)。

表面黄白色,半透明,被有黄白色粉末,久存则颜色加深。

质脆,遇热软化。

破碎面有玻璃样或蜡样光泽。

具特异香气,味微苦。

【鉴别】(1)本品燃烧时显油性,冒黑烟,有香气;加水研磨成白色或黄白色乳状液。

(2)索马里乳香取[含量测定]项下挥发油适量,加无水乙醇制成每Iml含2.5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a-蒎烯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Iml含0.8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气相色谱法(附录ⅥE)试验,以聚乙二醇(PEG-20M)毛细管柱,程序升温;初始温度50℃,保持3分钟,以每分钟25℃的速率升温至200℃,保持1分钟;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温度为220℃,分流比为20:1。

中药乳香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中药乳香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中药乳香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作者:张广庆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年第23期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药物的研发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对天然产物进行研究,可以为药物研发提供一些毒性低、疗效好且结构新的活性物质,称为新药研究的源泉。

文章用橄榄科的乳香这种天然产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药乳香;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从上个世纪开始,国内外就已经充分认识到乳香作为中药药材的重要性,并由很多学者纷纷投入乳香化学成分和生活活性的研究过程中,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已经从乳香的分离中得到大环二萜、四环三萜以及五环三萜等多种挥发油类的化学成分,部分化学成分还具有抗氧化、抗哮喘、抗溃疡、抗肿瘤、抗炎等药理活性,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非常好,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所以加强对中药乳香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力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概述乳香是一种由橄榄科植物乳香木产出的含有挥发油的香味树脂,主要在土耳其、苏丹、利比亚等地分布。

乳香多数属于不规则形状、泪滴状或者乳头状的小块,长度在0.5至3厘米不等,颜色为淡黄色,部分为棕红色、蓝色或者绿色。

在古代,乳香主要用于宗教的祭祀典礼,也可以作为制造精油、熏香的原料使用。

作为中药领域中一种内科和外科重要的药材,具有止痛、活血、调气等功效,在痛经、心腹疼痛、跌打损伤、产后瘀血刺痛等疾病治疗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等疾病的治疗,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抗氧化、抗肿瘤以及抗炎三个方面。

2 乳香的药理作用2.1 抗氧化实践表明,在橄榄油或者向日葵油中,加入乳香树脂,抗氧化活性非常好,说明乳香树脂具有延缓植物油氧化的作用。

所以,在研究中,可以将乳香作为添加剂或者天然活性成分,在化妆品或者药物制剂的研究中应用,通过乳香的抗氧化功效,增强化妆品和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2.2 抗肿瘤在乳香中提取出来的挥发油成分和乳香类化合物都具有诱导细胞凋亡、分化、抗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乳香炮制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及含量测定

乳香炮制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及含量测定

乳香炮制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及含量测定作者:汪莹张玉珊孙丽平陈昊媛王庆闫凯莉齐滨刘莉来源:《中国药房》2022年第10期中圖分类号 R9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2)10-1172-05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10.04摘要目的分析乳香及其炮制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并测定乙酸辛酯等4个成分的含量。

方法提取乳香及炒乳香、醋乳香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鉴定其成分,并利用Xcalibur 4.0软件及NIST 2.0质谱数据库对相似度≥80%的成分进行结构鉴定和数据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采用GC法同时测定乳香及其炮制品中挥发性成分中柠檬烯、乙酸辛酯、芳樟醇、正辛醇的含量并进行比较。

结果从乳香、炒乳香、醋乳香挥发性成分中均鉴定出13个成分,主要为醇类、烯烃类和酯类等,均以乙酸辛酯的相对含量较高,分别为23.86%、37.80%、53.86%。

柠檬烯、乙酸辛酯、芳樟醇、正辛醇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06 6~0.066 4、0.179 2~1.792 0、0.003 7~0.037 0、0.032 8~0.328 0(r均大于0.999 5);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24 h)试验的RSD均小于2%;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56%、100.02%、99.13%、98.66%(RSD≤2.16,n=6)。

乳香中4个成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5%、16.27%、0.36%、2.26%,炒乳香中分别为0.85%、17.58%、0.66%、3.47%,醋乳香中分别为0.50%、19.75%、0.58%、3.34%。

与乳香比较,炒乳香和醋乳香挥发性成分中乙酸辛酯、芳樟醇、正辛醇、柠檬烯的平均含量均显著升高(P关键词乳香;炒乳香;醋乳香;挥发性成分;含量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气相色谱法Changes of volatile components and their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Olibanum after processingWANG Ying,ZHANG Yushan,SUN Liping,CHEN Haoyuan,WANG Qing,YAN Kaili,QI Bin,LIU Li(College of Pharmacy,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nges of volatile components in Olibanum and its processed products, and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s of 4 components as octyl acetate. METHODS Thevolatile oil of Olibanum, fried Olibanum and Olibanum stir-baked with vinegar were extracted. The components of volatile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by GC-MS. The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and data analysis of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with similarity≥80% were performed by using Xcalibur 4.0 software and NIST 2.0 mass spectrum database. The peak area normaliz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each component. GC method was adopted to simultaneously determine and compare the contents of limonene, octyl acetate, linalool and n-octanol in volatile components of Olibanum and its processed products. RESULTS Thirteen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from volatile components of Olibanum, fried Olibanum and Olibanum stir-baked with vinegar,mainly including alcohols, olefins and esters; among them, relative contents of octyl acetate in Olibanum, fried Olibanum and Olibanum stir-baked with vinegar were higher, which were23.86%, 37.80% and 53.86% respectively. The linear ranges of limonene, octyl acetate, linalool and n-octanol were 0.006 6-0.066 4, 0.179 2 -1.792 0, 0.003 7-0.037 0 and 0.032 8-0.328 0(r>0.999 5) respectively; RSDs of precision, repeatability and stability (24 h) tests were all less than 2%; average recoveries were 98.56%, 100.02%, 99.13% and 98.66%, respectively (RSD≤2.16, n=6). Average contents of 4 components in Olibanum were 0.15%, 16.27%,0.36% and 2.26%, while those of fried Olibanum were 0.85%, 17.58%, 0.66% and 3.47%,respectively; those of Olibanum stir-baked with vinegar were 0.50%, 19.75%, 0.58% and 3.34%,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Olibanum, average contents of octyl acetate, linalool, n-octanol and limonene in volatile components of fried Olibanum and Olibanum stir-baked with vinegar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KEYWORDS Olibanum; fried Olibanum; Olibanum stir-baked with vinegar; volatile component; content determina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gas chromatography乳香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及同属植物Boswellia bhaw-dajiana Birdw.树皮渗出的树脂,始载于《名医别录》,被列为木部上品,具有活血定痛、消肿生肌之功效[1],用于治疗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风湿痹痛和跌打扭伤等[2]。

浅谈对乳香的认识

浅谈对乳香的认识

浅谈对乳香的认识摘要乳香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或同属植物的胶状树脂,在我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

研究表明,乳香具有镇痛、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乳香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乳香; 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乳香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 Boswellia carterii Birdw. 及同属植物 B. bhaw-dajiana Birdw.树皮渗出的树脂,全世界约30种,主产于北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以及印度等地。

其原植物与乳香药材主要有卡氏乳香树 B.carterii Birdw、鲍达乳香树 B.bhaw-dajiana Birdw、野乳香树B. negalecta Birdw、纸乳香树 B. papyrifera (Del.) Hochst、齿叶乳香树B. serrata Roxb、弗里乳香树 B. frereana Birdw。

乳香药材均有特殊香味,味微苦,具有活血定痛、消肿生肌、疏散温通之功效。

主治气血瘀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痛经、产后瘀血刺痛等。

乳香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骨关节炎。

《本草纲目》云:“乳香香窜,入心经,活血定痛,故为痈疽疮疡、心腹痛要药”。

其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炎、抗肿瘤、抗纤维化、抗哮喘、抗菌、调节糖脂代谢等多种生物活性。

本文依据国内外研究及相关文献,对不同来源的乳香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1.抗炎作用乳香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试验和大量动物实验证实乳香提取物及多种单体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在一项小规模的临床研究中发现乳香树树脂提取物酸(BBA)可以改善关节炎患者膝关节间隙,减少骨刺,降低血清中高敏感 C 反应蛋白的水平,缓解患者疼痛和僵硬。

动物实验也证明乳香树树脂提取物可以显著减少弗氏完全佐剂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的足趾容积,改善踝关节肿胀程度,并降低关节炎指数。

乳香中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乳香中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乳香中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郭辉;张玲
【期刊名称】《食品与药品》
【年(卷),期】2007(009)05A
【摘要】乳香中主要含有五环三萜、四环三萜和大环二萜等化合物,具有良好的
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作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现对乳香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以冀为乳香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总页数】3页(P50-52)
【作者】郭辉;张玲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教研室,山东济南250012;山东省生物药物
研究院,山东济南2501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14
【相关文献】
1.乳香中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J], 郭辉;张玲
2.乳香黄连木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李莎莎;李凡;张景霞;王卫锋
3.黄芩汤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汤鑫淼;崔悦;朱鹤云;安仁波;冯波
4.骨碎补中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彭双;韩立峰;王涛;潘桂湘
5.薰衣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欧文;张海燕;汪镇朝;杨明;刘
英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香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乳香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乳香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摘要】依据国内外文献综述了乳香属植物的原植物种类及地理分布和化学成分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乳香属中药进一步化学成分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乳香属地理分布五环三萜类挥发油【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0-0325-03Research progres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FrankincenseJiang Yonghe, Qin WenhongDong Shen Hospital in Guang Zhou, Guang Zhou Guang Dong 510140,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review of plant species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frankincense genus, further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frankincense ca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provide a reference.【Keywords】frankincense geographicaldistribution pentacyclictriterpenes volatile oil乳香属(frankincense)植物为橄榄科无刺的灌木或中小型乔木,外树皮纸片状,常卷起或剥落,多数产树脂,广义上均可称乳香。

中药乳香辛散温通,具有调气、活血、止痛、追毒之功效。

主治气血凝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痛经、产后瘀血刺痛等。

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

历代医著中均有记载,《名医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

乳香中三萜类成分的薄层色谱鉴别和含量测定

乳香中三萜类成分的薄层色谱鉴别和含量测定

乳香中三萜类成分的薄层色谱鉴别和含量测定佟昕;刘汶;梁晓旭;齐文;潘英妮;华会明;刘晓秋【摘要】目的:以乳香中主要三萜类成分为指标,建立和完善乳香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方法:用TLC鉴别法,以三萜酸类成分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AKBA)为对照品,采用硅胶GF254薄层板,以环己烷-乙酸乙酯-冰醋酸(10∶2∶0.2)为展开剂,鉴别乳香药材中AKBA;用HPLC测定方法,Agilent TC-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乙腈-0.05%磷酸溶液(80∶20)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250nm,测定不同来源乳香药材中AKBA和11-羰基-β-乳香酸(KBA)含量.结果:乳香TLC图谱中,AKBA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HPLC含量测定法中,AKBA和KBA分别在0.02463~0.2463mg.mL-1和0.01004~0.1004mg.mL-1,线性关系良好.AKBA和KBA的同收率分别为96.1%(RSD=3.1%)和96.4%(RSD=3.5%).结论:所建立的TLC和HPLC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乳香定性、定量的质量控制方法.【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年(卷),期】2012(014)007【总页数】4页(P11-14)【关键词】乳香;三萜类成分;鉴别;含量测定【作者】佟昕;刘汶;梁晓旭;齐文;潘英妮;华会明;刘晓秋【作者单位】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16;沈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所,辽宁沈阳110000;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16;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16;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16;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16;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16【正文语种】中文乳香(Olibanum)为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及同属植物鲍达乳香树Boswellia bhaw-dajiana Birdw.树皮渗出的树脂。

乳香营养成分

乳香营养成分

乳香营养成分
乳香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以及化学成分,其中含树脂、树胶、挥发油。

树脂主要成分为游离乳香脂酸、结合乳香脂酸、蒎烯、二戊烯等成分。

树胶主要成分为阿糖酸的钙盐和镁盐、西黄芪胶黏素。

乳香中挥发油主要成分含蒎烯、莰烯、香桧烯、榄香烯、消旋-柠檬烯及α-水芹烯、β-水芹烯、1-壬烯、己醛、庚醛、辛醛、壬醛、间-异丙基甲苯、桉树脑、异辛醇、1-辛醇、1-壬醇、乙酸正辛酯、乙酸龙脑酯等。

不宜同食:乳香不宜与活血类药物药物大量同食,过量食用后有动血耗气之弊,会加重身体不适症状。

适宜和禁忌适宜:痛经、胸痹心痛者乳香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痛经患者食用后可缓解腹部不适,且有助于经血通畅,故适宜食用。

可以宣通脏腑的气血,治疗气滞血瘀导致的痛症。

禁忌:火热内炽、气血两虚者乳香辛苦温,气芳香,辛能发散,火热内炽者过量食用后会加重内热,导致身体不适加重,故而应谨慎食用。

乳香具有活血止痛的功效,但会损耗气血津液,气血两虚者食用会加重身体不适,故应谨慎食用。

母婴宜忌:孕妇应谨慎食用。

乳香有活血行气的作用,孕妇食用后可能会影响胎儿发育,故应谨慎食用。

婴幼儿应谨慎食用。

乳香对胃肠道有较强的刺激性,而婴幼儿正处于脾胃发育不完全的状态,过量食用会出现不良反应,影响生长发育,故应谨慎食用。

温馨提示:乳香挑选时以色淡黄,颗粒状,无杂质,粉末粘手,香气浓郁的较佳。

而食用时因其对胃肠道有较强的刺激性,可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故不宜长期服用和过量服用。

注意药用时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乳香的调研报告

乳香的调研报告

乳香的调研报告引言乳香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香味物质,具有广泛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乳香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探究其来源、用途、传统和现代价值。

1. 乳香的背景乳香是一种树脂,通常来自于乳香树,属于乳香科植物。

它以其独特的香味和多种功效而闻名,被广泛用于宗教、医学、美容和香料等领域。

乳香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文明和迦南,被用于香熏和祭祀。

2. 乳香的来源乳香主要产自亚洲地区,尤其是阿拉伯半岛、印度和东南亚。

乳香树的树皮被切割,从中流出树脂,然后经过一系列加工步骤,最终形成乳香。

乳香的品质和香味受到气候、土壤和加工工艺的影响。

3. 乳香的用途3.1 宗教用途乳香在世界各地的宗教仪式中都有广泛应用。

例如,佛教寺庙、道教庙宇、基督教堂等都会燃烧乳香,以表达虔诚、清静和祈祷。

3.2 医学用途乳香在传统医学中被广泛使用,被认为具有抗炎、杀菌和镇痛的功效。

它常被用于治疗感染、呼吸道疾病和消化不良等问题。

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乳香可能对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潜力。

3.3 美容用途乳香常被用于制作香皂、香水、护肤品等。

乳香的抗氧化和抗衰老特性使其成为许多美容产品的重要成分之一。

3.4 香料用途由于乳香独特的香气,它广泛应用于香料行业。

乳香常被用于调味料、香水和烹饪中,给食品带来特殊的香味和口感。

4. 乳香的传统和现代价值乳香在很多文化中被视为神圣和宝贵的物质,代表着净化、祝福和神秘。

它能够唤起人们的思考、激发灵感和平静心灵。

对于一些乳香生产地的社区,它是重要的经济来源,为许多人提供就业机会。

在现代,乳香在世界范围内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人们对天然、环保和健康产品的追求,乳香作为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日益受到重视和青睐。

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乳香的来源、用途、传统和现代价值进行了了解。

乳香作为一种特殊的香味物质,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它在宗教、医学、美容和香料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人们对天然、环保和健康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乳香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醋炙乳香实验报告

醋炙乳香实验报告

醋炙乳香实验报告1. 引言乳香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乳香可用于祛除风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治疗。

为了提高乳香的药效,本实验通过炙烤乳香的方式,观察其在不同温度下炙烤的结果,并对乳香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2. 实验方法2.1 实验材料- 乳香- 醋2.2 实验步骤1. 将乳香分成若干块,分别置于不同温度下炙烤。

2. 温度设置为:100C、200C、300C。

3. 观察乳香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记录其外观、气味变化。

4. 将炙烤后的乳香样品放入小瓶中。

5. 加入适量的醋,封闭瓶口,静置一段时间。

3. 实验结果3.1 外观观察- 在100C下炙烤的乳香,呈现轻微的变黑色,香气较为浓郁。

- 在200C下炙烤的乳香,颜色更深,气味更浓郁。

- 在300C下炙烤的乳香,颜色最深,香气最浓郁。

3.2 醋炙乳香的结果观察- 将炙烤后的乳香与醋混合后,乳香颜色逐渐溶解到醋中,醋变为深棕色。

- 醋中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香味,香气浓郁。

4. 实验分析4.1 外观变化分析随着温度的升高,乳香的颜色越来越深,这是因为乳香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在高温下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的结果。

乳香的香气也逐渐变浓,这可能是乳香中的香气成分被释放出来。

4.2 醋炙乳香的结果分析乳香与醋混合后,醋中溶解了乳香的颜色,这表明醋能够提取乳香中的化学成分。

醋炙乳香后,醋中散发出特殊的香味,可能是乳香中的香气成分溶解到了醋中。

5. 结论通过炙烤乳香的实验,我们观察到乳香在不同温度下的颜色与香气变化。

炙烤后的乳香可溶于醋中,醋中散发出特殊的香味。

这表明炙烤能够改变乳香的化学性质,提高乳香的药效。

醋可以作为一种提取剂,能够提取乳香中的化学成分。

6. 参考文献[1] 《中药学》, 高材生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phedra minuta Florin var. dioeca C. Y. Cheng 和单子麻黄 Ephedra monosperma Gmel. Ex Mey,《证类本草》所绘是否这
些品种,不能确认。
『第一PPT』— PPT模板 PPT素材免费下载
演变:
W W W . 1 P P T. C O M
1H
NMR
δ0.78 (3H, s, H-29) δ0.80 (3H, s, H-28) δ0.93 (3H, s, H-30) δ1.12 (3H, s, H-25) δ1.18 (3H, s, H-26) δ1.22 (3H, s, H-23) δ1.33 (3H, s, H-27) δ2.07 (3H, s, CH3CO)
『第一PPT』— PPT模板 PPT素材免费下载
前言
W W W . 1 P P T. C O M
2、乳香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2.1 抗炎、抗菌 2.2 抗肿瘤 2.3 改善记忆 2.4 抗氧化 2.5 抗溃疡
实验过程
乳香提取分离流程图
实验结果
化合物1〃乙酰 -榄香醇酸
化合物2〃榄香酮酸
化合物3〃乙酰11-羰基--乳香酸
『第一PPT』— PPT模板 PPT素材免费下载
演变:
W W W . 1 P P T. C O M
《本草图经》云:“苗春生, 至夏五月则长及一尺已来。梢 上有黄花,结实如百合瓣而小, 又似皂荚子,味甜,微有麻黄 气,外红皮,里仁子黑,根紫 赤色。俗说有雌雄二种,雌者 于三月四月内开花,六月内结 子,雄者无花,不结子。至立 秋后收采其茎,阴干令青”从 苏颂的描述来看,无论是雌雄 异株,还是植株大小,都接近 于今之草麻黄Ephedra sincia 。
些品种,不能确认。
『第一PPT』— PPT模板 PPT素材免费下载
前言
W W W . 1 P P T. C O M
乳香为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的树脂。主产于索马里、埃塞 俄比亚、印度等地。此外尚有同属植物野 乳香树B.neglecta M.Moore和鲍达乳香树 B.bhaw-dajiana Birdw.等数种。
『第一PPT』— PPT模板 PPT素材免费下载
前言
W W W . 1 P P T. C O M
1、乳香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乳香中主要成分是树脂、挥发油、树胶。 从中分离得到的现已报道的乳香中的化合 物有三萜类、二萜类、挥发油类和糖类。 1.1 三萜类 母核结构主要为乌苏烷型、齐墩果烷型、 羽扇豆烷型和甘遂烷型。 1.2 二萜类 多为西松烷型大环二萜类。
致谢
本论文是在华会明教授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忠心 感谢老师在论文工作期间给予我的帮助和关心。 华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勉的工作作风、渊博 的学识和忘我的敬业精神都将使我受益终身。 特别感谢张婷婷师姐在毕业专题期间给予的支持 与帮助。在短短的几个月里使我对天然药物化学 专业知识的掌握有了飞速的提高,同时实验技能 也取到了长足的进步。 在实验及论文完成期间,对于820实验室的全体师 兄师姐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帮助,我在此表 示衷心感谢。 感谢百忙中对我的论文进行细心评阅、提出宝贵 意见的各位老师,并感谢答辩委员会各位老师的 指教。
苏颂
『第一PPT』— PPT模板 PPT素材免费下载
演变:
W W W . 1 P P T. C O M
但据《证类本草》所绘同州、苏 州麻黄图例,其为Ephedra 属植 物固然没有问题,而品种则难以 判断。若从该属植物的分布来看, 陕西同州(今大荔)仅有木贼麻 黄Ephedra equisetina 分布,而四 川茂州(今茂汶县)及其周边分 布较多者主要是异株矮麻黄
W W W . 1 P P T. C O M
陶弘景
『第一PPT』— PPT模板 PPT素材免费下载
演变:
W W W . 1 P P T. C O M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 9最早描述麻黄的植物形态:“麻 黄茎端开花,花小而黄,簇生,子 如覆盆子,可食。至冬枯死如草, 及春却青。” 麻黄种子呈浆果状,假花被发育成 革质假种皮,包围种子,最外面为 红色肉质苞片,多汁可食,俗称 “麻黄果”,在常见的Ephedra属 植物中,唯有草麻黄Ephedra sincia 的雌球花单生枝顶,最与段成式说 “茎端开花”相符,其余各种花皆 生于结上
但据《证类本草》所绘同州、苏 州麻黄图例,其为Ephedra 属植 物固然没有问题,而品种则难以 判断。若从该属植物的分布来看, 陕西同州(今大荔)仅有木贼麻 黄Ephedra equisetina 分布,而四 川茂州(今茂汶县)及其周边分 布较多者主要是异株矮麻黄
Ephedra minuta Florin var. dioeca C. Y. Cheng 和单子麻黄 Ephedra monosperma Gmel. Ex Mey,《证类本草》所绘是否这
麻黄的基原演变与药用部位 汇报人:程烨哲 专业:中药分析学 学号:201532485
『第一PPT』— PPT模板 PPT素材免费下载
W W W . 1 P P T. C O M
『第一PPT』— PPT模板 PPT素材免费下载
起始: 麻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武威医简亦有使用 《伤寒杂病论》用之尤多, 《神农本草经》谓其功能 “发表出汗,止咳逆上气” 在使用上,陶弘景提出“先 煮一二沸,去上沫,沫令人 烦”,以上描述正与麻黄发 汗、平喘、中枢神经兴奋功 能及心血管活性相吻合,由 此可知古用麻黄即是含麻黄 碱的Ephedra属植物。
1H
NMR
δ5.28 (1H, s, H-3) δ5.54 (1H, s, H-12)
13C
NMR
32个碳信号
δ182.15 δ165.1
13C
NMR
δ170.3
δ21.3
化合物3的结构解析
化合物3〃乙酰11-羰基--乳香酸
结果
• 本文综述了乳香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 究进展。 • 采用溶剂法和色谱法(硅胶柱色谱)从乳 香的二氯甲烷提取物中提取分离得到了3个 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了 它们的结构,分别为乙酰 -榄香醇酸、乙 酰11-羰基--乳香酸、榄香酮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