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水害防治技术在赵家寨煤矿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水害防治技术在赵家寨煤矿的应用
【摘要】煤层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技术就是沿工作面上、下巷大面积布置注浆钻孔,对出水钻孔进行一定时间的疏放后,再通过对钻孔注浆来充填底板灰岩含水层的岩溶裂隙和导水裂隙,从而大大减弱含水层的富水性并切断水源补给通道,使受注含水层被改造为隔水层或弱含水层,同时增强煤层底板隔水层的抗张强度,降低工作面底板出水的可能性,确保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关键词】注浆改造;钻探验证;测深物探
1 工作面概况
赵家寨煤矿12210工作面位于12采区西翼上部,东邻12212工作面采空区,西邻待掘的12208工作面,南邻11采区上山保护煤柱,北邻12采区边界,正上部为正在回采的31118工作面(二3煤层)。
工作面主采二1煤,底板标高-110.7~-127m。
工作面走向长493m,倾斜长194m,面积92781m2,煤层厚度最大11.2m、最小0.4m,根据实揭资料,工作面煤厚从切巷向外由薄变厚,平均厚4.23m,预计可采储量52.2万t。
2 工作面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12210工作面位于滹沱背斜轴部附近,工作面整体呈单斜构造(175°∠4°),受背斜影响,局部煤层底板起伏较大,煤层顶、底板裂隙发育,下付巷实揭一条落差约3m的逆断层。
根据工作面内及附近0852、7-1-1、-0852、0953、0952钻孔资料分析,工作面底板含水层主要有L7-8灰岩(平均厚14.25m,L8灰岩顶距煤层底板平均间距9.75m)、L5-6灰岩(局部发育,平均厚3.2m,L6灰岩顶距煤层底板平均间距56.79m)、L1-4灰岩(厚约16.75m,L4灰岩顶距煤层底板平均间距64.41m)和O2灰岩,从水位长观孔数据分析,当前L7-8灰岩水位-180m,低于工作面可采最低标高,工作面回采期间不受L7-8灰岩水威胁;L5-6灰岩局部发育,富水性不强,不受L5-6灰岩水威胁;L1-4灰岩较发育,水位标高-55m,经计算突水系数0.02MPa/m,小于正常块段安全系数0.06MPa/m,正常情况下也不受L1-4灰岩水威胁。
3 底板注浆加固
3.1 底板注浆加固的设计依据
该工作面圈成以后,由先进行测深物探,使用YD(32)型高分辨直流电法仪在工作面上、下付巷及切巷进行了物探数据采集,分析资料显示存在多个低阻异常区,且部分异常区存在叠加现象。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需对低阻异常区处进行钻探验证。
3.2 底板加固的目的
(1)改造12210工作面底板L7-8灰岩及L5-6灰岩含水层,变含水层为隔水层或弱含水层;
(2)对12210工作面底板导水裂隙带进行充填、闭合,使之不导水或导水能力降低;
(3)切断12210工作面L5-6灰岩及以下含水层与上覆岩层的水力联系,确保工作面回采期间不受水患威胁。
3.3 底板加固的机理
煤层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技术就是沿工作面上、下巷大面积布置注浆钻孔,对出水钻孔进行一定时间的疏放后,再通过对钻孔注浆来充填底板灰岩含水层的岩溶裂隙和导水裂隙,从而大大减弱含水层的富水性并切断水源补给通道,使受注含水层被改造为隔水层或弱含水层,同时增强煤层底板隔水层的强度,降低工作面底板出水的可能性,确保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3.4 加固工程实施
根据工作面物探结果,工作面存在8处低阻异常区,强富水性的可能性较大,底板注浆改造主要针对物探异常区及断层薄弱带重点布孔,工作面共布置钻场11个,设计施工钻孔51个。
工作面底板注浆加固工程自2012年2月22日开始,至2012年9月18日结束,共组织施工了51个钻孔,总注浆量6011.85吨,钻孔密度5.5个/万m2,有效钻探进尺6212m,平均孔深121.8m,透孔进尺2978m。
单孔最大涌水量130m3/h,涌水量大于50m3/h的钻孔21个,占钻孔总数的41.2%;涌水量20~50m3/h的钻孔21个,占钻孔总数的41.2%,涌水量小于20m3/h的钻孔9个,占钻孔总数的17.6%。
平均单孔注浆量117.9吨,二次透孔数量21个,占钻孔总数的41.2%,二次透孔出水量大于20m3/h的钻孔3个,占透孔总数的14.3%。
单孔注浆量120吨以上的钻孔18个,占钻孔总数的35.3%,总注浆量4141.3吨,占注浆总量的68.9%,单孔注浆量符合大于出水量1.5倍的钻孔32个,占钻孔总数的62.7%。
3.5 加固效果的验证
在钻场施工过程中,针对部分出水量大、水压高的钻孔进行了二次透孔验证,共透孔21个,二次透孔出水量有3个大于20m3/h,其余均在20m3/h以下,从二次透孔的施工情况来看,底板裂隙得到了有效封堵,底板注浆改造效果良好。
此外,12210工作面目前剩余45m回采结束,在回采期间,未出现底板突水事故,工作面出水量稳定在15m3/h左右,可见,底板注浆加固工作对防止底板水突出起到了有效的防治效果。
4 后续回采期间水害预测
4.1 深部灰岩含水层突水
虽然工作面已进行了底板注浆改造,但不排除在采动影响下,造成裂隙活化深部灰岩水在局部底板改造薄弱段发生突水的可能性。
4.2 浅部含水层出水
工作面浅部含水层富水能力较强,底板注浆改造期间,钻孔很难全面兼顾到上部灰岩含水层,施工过程中,孔口管均下入L7-8灰以下,通过实际打钻资料分析,L7-8灰岩裂隙较发育,导水能力较强,在采动影响下,工作面回采期间有可能成为下部含水层的导水通道,但总体突水量不会太大。
4.3 排水能力不足导致的水害事故
工作面部分区段比较低洼,钻孔施工过程中若出水量较大,且在同一钻场有多个钻孔同时疏水时,容易导致排水能力不足,进而出现水害事故。
4.4 老空水突水
工作面上付巷回采至转1点向外27.7m时将过12212工作面采空区,虽然上付巷在掘进过程中对采空区已进行了两序次的探放,但从掘进至该点到回采至该点已历时近八个月,采空区内可能存在一定的积水,但总体水量不会太大。
5 水害事故应急预案
1)若工作面发生突水事故,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汇报内容包括水害发生地点,出水形式,水量大小等。
接到突水事故报警后,调度室负责组织12210工作面及邻近工作面施工人员迅速投入到事故抢险中去。
2)若钻孔涌水量较大时,钻场施工人员应利用钻场内装煤编织袋迅速在巷道内堆砌过巷水沟,确保水流归沟,并设专人负责不间断清淤。
3)对上付巷排水阵地、下付巷各沉淀池安排专(下转第372页)(上接第368页)人进行清淤。
4)若下付巷流水巷口处沉淀池泄水道排水能力不足,必须立即在流水巷口外侧垒砌一道挡水堰,确保涌水不进入溜煤眼,并立即打开泄水道口处插板,确保涌水进入泄水管道。
5)若突水量较大,现场排水能力不能控制水位上升、有淹面危险时,则由调度室通知12210工作面及所有受水害威胁的相关地点施工人员沿避灾路线迅速撤退。
6 结论
1)赵家寨煤矿12210工作面底板改造设计合理。
工作面实行了双巷注浆,深浅部结合,同时结合物探成果和钻探成果,采用二透孔验证的设计方案,注浆加固时对工作面底板裂隙进行了充分充填,改造效果较好。
2)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措施得当。
该工作面防治水工程制订了“探、防、堵、截、排”综合防治水方案、工作面抗水灾方案和工作面突水事故应急预案等,对工作面安全回采起到强有力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国际,黄小广,高新春.矿井水灾防治[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
[2]赵苏启,郭启文,郑州矿区水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张伟:河南省新郑煤电公司。
代兴国:河南省新郑煤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