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运动和力综合测评试卷(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综合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速公路上小轿车正常行驶时速度是4m/s
B.击鼓时,力量越大音调越高
C.工厂里的工人戴一个防护耳罩,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教室的门宽约80cm
2、如图所示,两匹马各用5000N的力沿完全相反的方向拉一弹簧测力计两端,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A.2500N B.5000N C.0 D.10000N
3、如图所示,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的一个,该棋子飞出而上面的棋子落下。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棋子被击打飞出,说明它不具有惯性
B.棋子被击打飞出,是因为它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C.击打出去的棋子能飞得很远,是因为它受到惯性的作用
D.上面的棋子将落在正下方,是由于它们具有惯性且受到重力的作用
4、下列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B.用力推桌子,没有推动,因为推力小于摩擦阻力
C.行驶的汽车急刹车时,乘客身体会向前倾,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D.静止在地面上的足球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足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5、如图所示,放在M、N两水平桌面上的A、B两物体,分别在F1=3N、F2=6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确定()
A.桌面M一定比桌面N粗糙
B.A的速度一定大于B的速度
C.A的质量一定大于B的质量
D.A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小于B受到的摩擦力
6、关于力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完全由力的大小决定
B.两物体要发生力的作用必须接触
C.静止的物体一定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7、乘客坐观光电梯从一楼上升到十楼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是运动的
B.对乘客来说,窗外景色向上运动
C.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D.以电梯为参照物,窗外景色静止
8、如图所示,A物体重力为100N,B物体重力为30N,此时A物体恰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A 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其重力的0.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绳重和摩擦)()
A.A受到的绳子的拉力为30N
B.若将B的重力增加一倍,则A受到的摩擦力也增加一倍
C.动滑轮的重力为10N
D.若将A匀速向左拉动,则需要给A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20N的拉力
9、如图甲所示,放在粗糙程度不变的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用方向不变的力F向右推物体,推力F 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的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1s时,物体不受摩擦力
B.在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6N
C.在0~2s内,物体所受摩擦力不断增大
D.在2~4s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4N
10、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1,时间之比是5: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A.2:15 B.15:2 C.5:6 D.6:5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人工智能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如图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
如果说托盘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若以餐桌为参照物,托盘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这表明运动和静止是的。
2、重为600N的人站在静止的电梯里不动时,电梯对人的支持力600N;当人和电梯以1.5m/s的速度匀速下降时,电梯对人的支持力600N(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在体育考试中,小明投出的实心球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若实心球重为25N,从最高点到落地点的过程中,球下降的高度为2.7m,用时约0.75s,则球下降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功率为
W。
若实心球在运动到最高点时,一切外力都消失,则实心球将会(选填“静止在该点”或“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4、木块与小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遇到一障碍物时,小车停下,木块从车上的a点滑至b点(如图甲所示),是因为木块具有,木块能停在b点,说明木块在滑动过程中受到摩擦力作用。
为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如图乙所示,小明在障碍物上固定了弹簧测力计拉住木块,用手拉着小车向左运动,当木块静止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选填“左”或“右”),大小是N。
若小明向左加速拉动小车,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和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4,所用时间之比2:3,则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若他们通过相同的路程,则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
三、计算题(3小题,每小题7分,共计21分)
1、小明站在一山谷间,他喊了一声,经过一秒听到了一次回声,又过了0.5秒,又听到一次回声,问:
(1)小明距离较近的山崖多远?
(2)小明距离较远的山崖多远?
(3)小明所在的山谷有多宽?
2、成都地铁18号线是四川省成都市建成的第八条地铁线路,于2020年9月27日开通运营,如图。
其首开段:火车南站至三岔站,线路长约56km。
线路可根据客流量实行“快慢车套跑”,慢车运行模式下,全程用时约30分钟。
(1)慢车运行模式下,列车从火车南站到三岔站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km/h?
(2)若列车全长200m,它以100km/h的速度通过长为9.7km的龙泉山隧道,需要多少小时?
3、小明骑自行车通过0.5km的大桥用时100s,求:
(1)小明骑车的速度;
(2)小明以这个速度骑行1500m的路程需要的时间。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24分)
1、小明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木板等器材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每次实验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获得的速度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本实验是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来判断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法;
(2)分析图中运动情况可知:小车在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选填“大”或“小”),速度减小得越快;
(3)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选填“是”或“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
2、在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我们使用不同的材料做了如图所示的三次实验。
(1)为了使小车在进入水平面时初速度相同,在三次实验中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
由静止开始下滑;
(2)实验表明: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选填“远”或“近”),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选填“快”或“慢”)
(3)进而推理得出:如果小车不受阻力,它将。
英国物理学家在前人基础上,研究了大量实验事实,提出了惯性定律。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解答】A.4m/s=14.4km/h,此速度严重低于高速公路上对小轿车限速,A不符合题意;
B.击鼓时,力量越大响度越大,B不符合题意;
C.工厂里的工人戴一个防护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
D.一般学校教室门的宽度为70cm~100cm,教室的门宽约80cm,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长度、速度的估计,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要对噪声进行防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防治噪声,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同途径对应着不同的具体措施。
2、【答案】B
【解析】【解答】弹簧测力计两端沿水平方向各施加5000N的拉力,两个拉力在一条直线上且方向相反,所以是一对平衡力。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以弹簧测力计挂钩一端所受的拉力为准,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000N,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所受的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为一对平衡力
3、【答案】D
【解析】【解答】A.棋子被击打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棋子的运动状态,但被打出去的棋子也有惯性,A不符合题意;
B.棋子被击打飞出,是因为它受到了击打的力,而不是惯性力的作用,惯性不是力,B不符合题意;
C.击打出去的棋子能飞得很远,是因为它受到了击打的力,获得了运动速度,具有了向前运动惯性的,C不符合题意;
D.上面的棋子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将下落,在水平方上由于没有受力,水平方向不发生移动,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任何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来判断。
4、【答案】A
【解析】【解答】A.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处于非平衡状态,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A符合题意;
B.用水平力推桌子,桌子不动,保持静止状态,说明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所以推力等于摩擦力,B不符合题意;
C.乘客和汽车原来都是运动的,汽车急刹车,乘客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乘客要向前方倾倒,惯性不是力,C不符合题意;
D.静止在地面上的足球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足球的支持力,两个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故不是一对平衡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乘客和汽车原来都是运动的,汽车急刹车,乘客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缺一不可。
5、【答案】D
【解析】【解答】解:AC、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于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有可能是因为桌面M比桌面N粗糙造成的;也有可能是A的质量大,重力大,对桌面的压力大造成的。
AC不符合题意。
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摩擦力大小跟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
B不符合题意。
D、对于物体A来讲,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拉力大小是3N,所以滑动摩擦力大小是3N。
对于物体B来讲,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拉力大小是6N,所以滑动摩擦力大小是6N,A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小于B受到的摩擦力。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在水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二力平衡时,力的大小相等。
6、【答案】D
【解析】【解答】A.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共同决定的,A不符合题意;
B.两物体要发生力的作用可以不互相接触,B不符合题意;
C.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只有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间有力的作用,不一定接触;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
7、【答案】C
【解析】【解答】A.乘客坐观光电梯,乘客与电梯运动的方向和快慢相同,即他们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A不符合题意;
B.窗外的景色与乘客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乘客向上运动,所以以乘客为参照物,窗外的景色是向下运动的,B不符合题意;
C.乘客与电梯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C符合题意;
D.电梯和窗外景色的距离越来越大,电梯向上运动,所以以电梯为参照物,窗外景色是向下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知否发生了改变。
如果发生改变,则次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静止的。
8、【答案】C
【解析】【解答】A.A物体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A物体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A受到的绳子的拉力F=f=0.2×100N=20N
A不符合题意;
B.若把B的重增加一倍,但A与地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压力也不变,因此A受到的摩擦力也不会改变,B不符合题意;
C.滑轮组的动滑轮绕2段绳,动滑轮的重力G动═2F-G B=2×20N-30N=10N
C符合题意;
D.若把A匀速向左拉动,A受到向左的拉力和向右的拉力、摩擦力作用,由于A匀速运动,故向左的拉力等于向右的作用力的合力;又因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均不变,故摩擦力不变,则拉力为20N+20N=40N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中心转轴移动的为动滑轮,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其中拉力等于物体重力的一半,但是拉力移动的距离为重物移动距离的两倍。
9、【答案】D
【解析】【解答】AC.在t=1s时,由丙可知,物体静止,由图乙知,物体受2N的力,所以静摩擦力为2N,同理知在0~2s内,物体所受摩擦力不变,为2N,AC不符合题意;
BD.在4~6s内,物体匀速运动,所以受力平衡,滑动摩擦力等于拉力4N,在2~4s内,物体运动,因为压力和粗糙程度没变,滑动摩擦力仍为4N,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体受到平衡力时,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二力平衡时,力的大小相等。
10、【答案】D
【解析】【解答】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求得两物体的速度之比。
二、填空题
1、【答案】机器人;运动;相对
【解析】【解答】如果说托盘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机器人,因为托盘相对于机器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若以餐桌为参照物,托盘相对于餐桌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说以餐桌为参照物,
托盘是运动的;综上所述,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
2、【答案】等于;等于
【解析】【解答】重为600N的人站在静止的电梯里不动时,电梯对人的支持力与人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支持力等于600N。
当人和电梯以1.5m/s的速度匀速下降时,电梯对人的支持力与人的重力仍是一对平衡力,支持力仍等于600N。
【分析】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即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物体受到的力为平衡力,结合物体受到的外力求解大小即可。
3、【答案】90;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解答】重力做功的功率
实心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向上的速度为0,有水平向右的速度,此时一切外力消失,由于惯性,实心球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牛顿第一定律表示为,当物体不受力时,要么处于静止状态,要么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答案】惯性;左;2.6;不变
【解析】【解答】木块与小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遇到一障碍物时,小车停下,木块由于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向右的运动状态,所以木块从车上的a点滑至b点。
小明在障碍物上固定了弹簧测力计拉住木块,用手拉着小车向左运动,当木块静止时,木块相对于小车向右运动,所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由图乙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6N,由于木块保持静止,所以受到平衡力作用,故摩擦力等于拉力,即摩擦力为2.6N。
若小明向左加速拉动小车,由于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不变,摩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摩擦力不变,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
【分析】惯性使运动的物体继续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和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根据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可以测量力的大小;结合二力平衡计算摩擦力。
5、【答案】9:8;8:9
【解析】【解答】因为s甲:s乙=3:4
t甲:t乙=2:3
所以v甲:v乙=:=×=×=9:8又因为路程相等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所以时间之比为:8:9。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再计算速度比;结合路程关系判断时间关系。
三、计算题
1、【答案】(1)解:声音到较近山崖的时间t1=×1s=0.5s,
由v=可得,声音到较近山崖的距离:
s1=vt1=340m/s×0.5s=170m
答:小明距离较近的山崖为170m
(2)解:声音到较远山的时间t2=×(1s+0.5s)=0.75s,
由v=可得,声音到较近山的距离:
s2=vt2=340m/s×0.75s=255m
答:小明距离较远的山崖为255m
(3)解:小明所在的山谷宽度:
s=s1+s2=170m+255m=425m
答:小明所在的山谷有425m宽
【解析】【分析】(1)根据声音的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距离;
(2)根据听到回声的时间,结合声音速度计算距离;
(3)利用两地间的距离和计算总距离。
2、【答案】(1)解:由题意可知,列车从火车南站到三岔站的时间
则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为112km/h。
答:列车从火车南站到三岔站的平均速度为112km/h。
(2)解:由题意可知,列车速度,由可得
需要0.099h。
答: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为0.099h。
【解析】【分析】(1)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2)根据总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
3、【答案】(1)解:小明骑车通过的路程s=0.5km=500m
小明骑车的速度v==5m/s
答:小明骑车的速度为5m/s;
(2)骑行1500m的路程需要的时间t′==300s
答:小明以这个速度骑行1500m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300s。
【解析】【分析】(1)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2)利用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
四、实验探究
1、【答案】(1)相等;转换法
(2)毛巾;大
(3)不是
【解析】【解答】(1)每次实验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是为了避免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不同对实验产生影响;阻力越大,木块滑行的距离越近,故可以用看得见的木块滑行的距离来反应看不见的阻力的大小,故称为转换法。
(2)分析图中实验现象可知,小车在毛巾上滑行的距离最短;毛巾、棉布、木板三个接触面相比,毛巾的接触面最粗糙,阻力最大,小车到达水平面时速度相同,但小车在阻力最大的毛巾表面上速度
最先变为0,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打,速度减小得越快。
(3)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当阻力为零,不受外力时,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在现实生活中,绝对会有摩擦力,没有摩擦力是理想情况的,故实验结论是推理出来的,而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
【分析】(1)该实验应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等,比较小车运动的距离才有意义,所以要控制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释放;通过观察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距离的长短,就可知道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这是转换法的运用。
(2)小车停下来的原因是小车受到了摩擦阻力,实验中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阻力的大小,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3)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的。
2、【答案】(1)同一高度
(2)远;慢
(3)做匀速直线运动;牛顿
【解析】【解答】(1)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这样小车在进入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2)由图可知,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3)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即小车不受力,那么就没有阻力可以改变小车的运动状态了,小车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即做匀速直线运动。
惯性定律也叫牛顿第一定律它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前人基础上研究了大量实验事实得出的一个定律。
【分析】(1)在实验中,我们是把小车放在斜面上,让小车从斜面上向下运动,从而让小车获得一定的速度。
小车在斜面上的高度不同,则向下运动的速度就会不同。
(2)要知道阻力大小与表面光滑程度的关系以及运动的距离与阻力大小的关系;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以及结论推理出阻力为零时的运动情况;通过观察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距离的长短,就可知道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这是转换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