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模拟试卷(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模拟试卷(1)
一、选择题
1.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B.“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利用了声波的能量
C.看电视调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D.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
2.以下是对电与磁部分四幅图的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A.如图装置闭合电路后磁针会偏转,说明电流能产生磁场
B.如图装置说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C.如图装置所揭示的原理可制造发电机
D.图中动圈式话筒应用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3.某种“气凝胶”的密度只有3kg/m3但硬度却很大,如果用“气凝胶”做一尊仿真成人雕像,那么其质量相当于()
A.一个苹果
B.一个鸡蛋
C.一枚硬币
D.一辆汽车
4.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5.如图,将装有适量水的小玻璃瓶瓶口向下,使其漂浮在大塑料瓶内的水面上,拧紧大瓶瓶盖,通过改变作用在大瓶侧面的压力大小,实现小瓶的浮与沉.则()
A.用力捏大瓶,小瓶不能实现悬浮
B.用力捏大瓶,小瓶内的气体密度变大
C.盖上小瓶瓶盖,捏大瓶也能使小瓶下沉
D.打开大瓶瓶盖,捏大瓶也能使小瓶下沉
6.如图,大烧杯中放入足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小烧杯(玻璃)漂浮在水面上,让小烧杯倾斜进水后沉入水底(水均不溢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小烧杯漂浮时其侧壁不受水的压力
B.小烧杯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大于它的重力
C.小烧杯沉入底部静止后大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变大了
D.小烧杯浸没后大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小了
7.隐型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眼睛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眼球的运动而运动。

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型眼镜由甲醛丙烯酸羟乙酯(HEMA)制成,中心厚度只有 0.05mm.如图是某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的示意图,则该人所患眼病及矫正时应配制的这种隐型眼镜的镜片边缘的厚度分别为()
A.近视眼,大于 0.05mm B.近视眼,小于 0.05mm
C.远视眼,大于 0.05mm D.远视眼,小于 0.05mm
8.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
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B.超声波具有能量
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
9.下列描述中,能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的是()
A.小孔成像B.雨后彩虹C.清澈见底D.湖边倒影
10.同学们梳理了教材中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用一个装水的瓶子和海绵无法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压力大小的关系
B.乙图所示,小孩通过沼泽地时垫木板可以减小对地面的压力,从而减小压强
C.丙图所示,拦河大坝做成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D.丁图所示,“瓶吞鸡蛋”实验可以说明大气压的存在,若瓶子侧放则无法完成实验11.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如图所示),小明仔细观察到如下现象:刚开始时,木块静止不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逐渐增大,接下来木块起动后做加速直线运动,适当减小拉力后,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基本稳定。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静止时,木块不受摩擦力作用
B.加速运动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C.匀速运动时,木块对木板的压力与木板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加速运动时和匀速运动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12.如图所示,关于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鞋底印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B.吸盘“吸”在玻璃上,利用大气压的作用
C.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D.伞被吹翻是因为伞上表面风速大,压强小
13.唐·柳宗元在《梅雨》中写道:“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每年6月中旬到7月初,苏州进入梅雨季节,空气潮湿,物品容易发霉。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墙砖上出的“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
B.用烘干机烘干衣服,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衣柜里放置的“樟脑丸”变小,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打开冰箱,看到冒出的“白气”,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14.如图所示,下列工具的使用,属于省距离的杠杆是()
A.镊子
B.钳子
C.起子
D.剪刀
15.某同学在做“调节灯泡亮度”的电学实验时,电路如图所示。

电源电压恒为 4.5V,电压表量程“0~3V”,滑动变阻器规格“20Ω 1A”,灯泡L标有“3V 1.5W”字样(忽略灯丝电阻变化)。

在不损坏电路元件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滑动变阻器两端的最大电压是3V
B.该电路的最大总功率是4.5W
C.电路中电流变化的范围是0.173A~0.5A
D.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的范围是3Ω~10Ω
16.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有木板、木块、弹簧、小车和砝码(图中未画出),用压缩弹簧的小车释放后撞击木块。

能否用此装置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有两种判断:
(1)能探究物体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2)能探究物体动能与物体速度的关系;这两个判断()
A.只有(1)正确B.只有(2)正确
C.(1)(2)都正确D.(1)(2)都不正确
17.用下列器材测量同一物体,在月球上与地球上的测量值不同()
①杆秤
②弹簧秤
③天平
④磅秤
A.仅有②B.有②④C.有①②④D.①②③④全是18.根据生活经验,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A.一张试卷纸的厚度约为15mm
B.炎热夏天,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
C.一枚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g
D.一般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5km/h
19.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种不同液体中静止后,两容器中液面相平,比较物体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F甲与F乙及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和p乙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甲=F乙,p甲=p乙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D.F甲<F乙,p甲<p乙
20.在实验中经常遇到现象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实验进行优化改进,下列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
A.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时,为了方便时间的测量,选用锥角较大的纸锥
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选用完全相同的两个棋子是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C.在探究红外线的热效应时,为了使温度计示数变化明显,应选择分度值大一些的温度计D.在估测大气压值时,为了便于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选用较大容积的注射器21.(2016•浙江衢州卷)浙江大学制造出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超轻物质,其内部像海绵一样多孔隙,故名“碳海绵”,碳海绵可用于处理海上原油泄漏亊件,处理时,先用它吸收浮在水面上的原油,再通过挤压,将碳海绵内的原油进行回收.此过程没有应用到下列“碳海绵”性质中的()
A.保温性能好B.易被压缩
C.能吸油但不吸水D.密度很小,能浮于海面上
22.如图所示,是某保密室的防盗报警电路,当有人闯入保密室时会使开关S闭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磁继电器与电动机工作原理相同
B .电磁铁工作时,上端为S 极
C .当有人闯入保密室时,b 灯亮
D .当滑片向右移动时,电磁铁的磁性增强
23.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摩擦起电的过程创造了正、负电荷
B .分子间吸引力和排斥力可以同时存在
C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猜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D .在氧原子、质子、水分子中尺度最小的是氧原子
24.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钻木取火
B .扬汤止沸
C .釜底抽薪
D .抱团取暖
25.下列成语中涉及的光现象,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 .杯弓蛇影
B .立竿见影
C .海市蜃楼
D .镜花水月
二、实验题
26.图甲为某型号豆浆机外观示意图,将黄豆和清水放入杯体,经过图乙所示“三次加热、二次打浆”的工序,可制作可口的豆浆。

豆浆机“加热”时功率为1000W ,“打浆”时功率为200W 。

为了防止豆浆过少导致“干烧”和豆浆过多导致“溢浆”,小科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a L 、b L 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电磁铁,a R 和b R 分别是安装在“防溢浆”水位和“防干烧”水位下方的压敏电阻,其阻值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

只有当豆浆液面处在“防干烧”和“防溢浆”水位之间时,电热丝才能工作。

[假设电磁铁对衔铁的吸引力不会随距离的改变而改变,不考虑衔铁的弹力和重力;泡好的黄豆和水的混合物可视同为水,水的比热容是34.210J/(kg ⨯⋅℃)]
(1)在1标准大气压下将1200ml 、20℃泡好的黄豆和水倒入杯体中。

求:
①黄豆和水的总质量m 是多少kg ?(________)
②第一次加热完成时,消耗的电能W 是多少J ?(________)
③第一次加热完成时黄豆和水的温度最多能升高多少℃?(________)
(2)若按图乙工序完成一次豆浆制作,需消耗多少电能?(________)
(3)已知“防干烧”水位1h 和“防溢浆”水位2h ,压敏电阻a R 、b R 的阻值随液面高度h 的变化曲线如图丁所示,请问曲线②是______(选填“a R ”或“b R ”)的图象。

27.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0是定值电阻,R是标有“20Ω、2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

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阻值为5Ω和20Ω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相等,试求:
(1)滑动变阻器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
(2)电阻R0的阻值。

28.在“探究电流跟电阻关系”的实验中,小刚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为6V,滑动变阻器规格为“30Ω 1A”.改变电阻R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R 两端的电压不变,记下三次的电流和电阻值如下表.
(1)请用笔划线代替导线,按电路图将实物连接起来(图乙).
(2)实验过程中,移动滑片时眼睛应该注视________________,使其_____________为止.
(3)第2次实验和第1次相比,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_______,调节后滑动变阻器上电压和原来比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第3次实验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请将表格空白处填写完整.
(5)实验过程若出现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为6V,电路故障是_____________.(6)如果换另一阻值为20Ω的电阻进行第4次实验,____(选填“能”或“不能”)继续完成实验,若能,推断电流表的读数;若不能,说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小刚为了测量一块不规则矿石的密度,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零刻度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横梁平衡螺母向__侧调节,横梁平衡后进行称量,结果如图乙所示,矿石的质量为__g。

(2)在量筒中注入15mL水,系上细线后将矿石放入量筒,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根据以上
g/cm。

数据算得矿石的密度为__3
(3)假如细线的体积不能忽略,所测矿石的密度比真实值__(选填“偏大”或“偏小”)。

(4)小刚同学在称量矿石质量实验时,另外一组的小明同学正在做“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小明同学的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小明看了小刚的实验后,说可以不用小刚的器材,仅用自己的现有器材就可以测出矿石的密度。

小刚说知道小明的器材可以间接测出质量。

但是体积怎么能测出来呢?你能说出小明是如何测量出矿石的体积的吗?__。

30.小明利用烧杯、清水、天平、量筒、盐和玻璃棒,测量花生米的密度。

(1)实验操作如下:
a.把花生米放入装有清水的烧杯中,发现花生米沉入水中;
b.往水中逐渐加盐,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直到花生米悬浮在盐水中;
c.取出花生米,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甲图所示)m1=______g;
d.将部分盐水倒入空量筒中,液面如乙图所示,则倒出盐水的体积V=______cm3;
e.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90g;
(2)通过以上测量,算出花生米的密度为______kg/m3;
(3)有一体积与花生米相同但质量比花生米大得多的物体,图丙中的四个点表示四种物质,其中C为水,则可能表示这种物质密度的是______点。

(用字母表示)
31.小明和小丽想知道橄榄油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水平平衡;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0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橄榄油,测出烧杯和橄榄油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则橄榄油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再将烧杯中的橄榄油全部倒入
g/cm;
量筒中(如图丙所示),橄榄油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3
(3)用上述方法所测得的密度值的结果会______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4)小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小丽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橄榄油的密度。

在小丽的帮助下,小明选用了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m;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0
m;
②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
m;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橄榄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橄榄油的总质量为2
④则橄榄油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5)小明针对上述(4)中小丽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估后,认为小丽设计的操作过程有不妥之处,你认为不妥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太空中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因此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利用了声音能传递能量,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看电视时调节音量,声音强弱发生变化,所以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中减弱噪声,而不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图中是奥斯特实验,说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故A正确.
B.图中是闭合电路的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故B正确;
C.图中是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原理,故C正确;
D.图是动感线圈式话筒,当人对话筒说话时,引起膜片的振动,膜片的振动会引起线圈的运动,切割永磁铁的磁感线而产生相对应的变化的电流,从而在扬声器产生与说话者相同的声音.动圈式话筒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故D错误.
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人的体积约30.05m ,故用“气凝胶”做一尊仿真成人雕像时,雕像的体积约30.05m ,故雕像的质量约为
333kg/m 0.05m 0.15kg m V ρ==⨯=
与一个苹果的质量接近。

故A 符合题意。

故选A 。

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声音是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故A 正确;
B .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B 错误;
C .声音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故C 错误;
D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故D 错误。

故选A 。

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B .将装有适量水的小瓶瓶口向下,使其漂浮在瓶盖旋紧的大塑料瓶内的水面上,挤压大塑料瓶,瓶内空气被压缩,将压强传递给水,水被压入小瓶中,将瓶体中的空气压缩,小瓶内气体密度会变大,这时小玻璃瓶里进入一些水,瓶内水的质量增加,重力大于浮力时,小玻璃瓶下沉,当用力大小合适时,小玻璃瓶会悬浮,故A 错误,B 正确; C .盖上小瓶盖后,用力捏大瓶,水不会进入小瓶内,小瓶的总重力不会改变,故小瓶不会下沉,所以C 错误;
D .打开大瓶瓶盖,捏大瓶时不会增加瓶内空气的压强,水不会进入小瓶中,故小瓶不会下沉,所以D 错误.
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小烧杯漂浮时其侧壁受到水的压力,但全力为零,故A 错误;
B .小烧杯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故B 错误;
C .小烧杯沉入底部静止后,大烧杯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大烧杯重力、小烧杯重力及水的重力之和,保持不变,故C 错误;
D .小烧杯浸没后,其所受浮力小于自重,相比漂浮时排出水的体积变小,故大烧杯底部
受到水的压强变小了,故D正确。

故选D。

7.D
解析:D
【解析】
【详解】
图中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经眼球的折光系统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说明此人为远视眼;
远视应应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凸透镜的中间厚,边缘薄,所以隐型眼镜的镜片边缘的厚度小于 0.05mm。

故选D。

【点睛】
重点是牢记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8.A
解析:A
【解析】
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在振动.
点睛:本题是有关声现象的题目,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所以可以使水花溅起,据此解答.
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利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在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即光的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
B.彩虹是太阳光穿透雨的颗粒时形成的,太阳光在通过雨的颗粒时就会折射,由于光折射的角度因颜色而各异,所以七种颜色会以各自不同的角度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
C.清澈见底的池水,看起来变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倒影是光照射在平静的水面上所成的等大虚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C
解析:C
【解析】A、甲图,装有水的瓶子竖放在海绵上,瓶中水越少,对海绵的压力越小,受力面积不变,对海绵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故A错误;
B、乙图,由
F
p
S
可知,小孩对沼泽地的压力不变,垫上木板,增大了受力面积,可减
小压强,故B错误;
C、丙图,拦河大坝做成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C正确;
D、丁图中,“瓶吞鸡蛋”实验可以说明大气压的存在,由于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所以若瓶子侧放仍然可以顺利完成该实验,故D错误;
故选C.
1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木块静止,处于平衡状志,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木块受向右的拉力,所以必定有一个向左的作用力,为摩擦力,故A不正确;
B D.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不管加速运动还是匀速运动,过程中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变,故B不正确,D正确;
C.木块对木板的压力与木板对木块的支持力两力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不正确。

故选D。

1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鞋底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把吸盘紧压在光滑的玻璃上,把吸盘内的空气排出,大气压就把吸盘紧压在了玻璃上,利用了大气压,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是像与物大小相同,与物距的大小无关,所以人离平面镜越近,人在镜中的像不会改变,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风吹向伞,由于伞的下表面风速比伞的上表面的风速小,从而使伞的下表面受到空气压强比上表面大,对伞产生一个向上的升力,故伞向上翻起。

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夏天,物体表面的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细小的水珠。

A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B .烘干衣服,是使衣服中的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需要吸热。

B 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 .樟脑丸变小,是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现象。

C 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 .这种白汽,是由于箱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箱内的冷的气体自身温度降低液体形成的,不是箱内的水蒸气液化。

D 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1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省距离,故A 符合题意;
B .钳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费距离,故B 不符合题意;
C .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费距离,故C 不符合题;
D .剪刀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费距离,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1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灯泡L 的电阻
()2
2L L L 3V 6Ω1.5W U R P ===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时,其两端的电压最大,设这个电压大小U 滑,根据欧姆定律可知
4.5V -6Ω20Ω
U U I =
=滑滑 解得 3.5V U ≈滑,A 错误;
B .由题意可知,灯泡L 的额定电流 L L L 1.5W 0.5A 3V
P I U === 可知道电路中的最大电流只能是0.5A ,不能再大了,当电流是0.5A 时,电路的总电阻
4.5V 9Ω0.5A
R ==总 这种情况符合题意,所以该电路的最大总功率
max 4.5V 0.5A 2.25W P UI ==⨯=
该电路的最大总功率是2.25W ,B 错误;
C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时,电路的电流最小,其电流值
min 4.5V 0.173A 6Ω20Ω
I =
≈+ 电压表的示数 min L 0.173A 6Ω 1.038V U I R ==⨯=电压
这个电压值没有超过电压表的量程,电路是安全的,所以电路中的最小电流可以是0.173A ,由上述可知,电路中电流变化的范围是0.173A~0.5A ,C 正确;
D .由上述可知,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是20Ω;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是
L -9Ω-6Ω=3ΩR R R ==滑总
那么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的范围是3Ω~20Ω,D 错误。

故选C 。

1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用小车、小车加上砝码分别将弹簧压缩到相同程度后静止释放撞击同一个木块,撞击的动能由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而来,而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故弹性势能相同,转化的动能相同,最终木块移动的距离相同,故不能探究物体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2)用小车分别将弹簧压缩到不同程度后静止释放撞击同一个木块,撞击的动能由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而来,而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故弹性势能不同,转化的动能不同,最终木块移动的距离不相同,故能探究物体动能与物体速度的关系。

综上所述:故ACD 错误,B 正确。

故选B 。

1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天平、杆秤和磅秤都是用来测量质量的工具,在地球和月球上物体的质量不变,所以测量值相同;而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月球上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测量值不同。

综上分析,可知A 符合题意。

故选A 。

解析:C
【解析】
【详解】
A、一张纸的厚度在75μm=0.075mm左右,试卷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故A不符合实际;
B、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在25℃左右,而37℃与人的体温接近,故B不符合实际;
C、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故C符合实际;
D、人步行的速度一般在1.2m/s左右,1.2m/s=1.2×3.6km/h=4.32km/h,故D不符合实际。

1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可知,甲中物体漂浮,乙中物体悬浮,且V排甲<V排乙,因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且完全相同的两个物体的重力相等,所以,物体在两种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相等,即F甲=F乙,故BD错误;
由F浮=ρ液gV排的变形式ρ液=F
gV


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因两容器中液
面相平,液体的深度相同,所以,由p=ρgh可知,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即p甲>p乙,故A错误、C正确.。

故选C。

2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锥角小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减小,影响测量结果,所以选用锥角较大的纸锥.此选项正确;
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选用完全相同的两个棋子是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像大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此选项错误;
C.用温度计观察红外线的热效应时,为了使温度计示数变化明显,应该选择分度值小一些的温度计.此选项错误;
D.在估测大气压值时,大气压变化值不变,注射器容积越大,拉开的力就越大,所需的测力计量程也会变大,分度值就大,测量就不够准确.此选项错误.
21.A
解析: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