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技师学院《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其考核细则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 / 许建中
浅谈技师学院《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其考核细则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技术工人需求量的迅速增长,职业技术教育迎来了可喜的发展机遇。
但随着在校生数量的增加,如何加强学生管理成了职教工作者的新课题。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新情况的出现对班主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就技师学院《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其考核细则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技师学院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班级管理管理实践
1990年5月,劳动部为加强技工学校学生的管理,曾专门颁发了《技工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笔者担任班主任工作十余年,在工作实践中深切体会到重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及其考核细则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是搞好班级管理的重要保证。
一、问题的提出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指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是一种感化人心的工作,教育史上确实不乏爱心教育结出丰硕成果的实例。
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教师片面地理解爱心教育的涵义,将道德教化看作教育的全部内容,在实际管理中淡化纪律规范的作用。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生源基础薄弱,学生构成复杂,许多学生的不良习气并非一朝一夕养成,学生违纪呈现群体性、传染性的特点。
许多学生不了解《规范》的具体内容,无视《规范》及其考核细则的存在,扰乱学校秩序。
而有的教师在班级管理中随意性较强,情绪化管理,导致班级管理混乱,造成学生失控、流失。
笔者通过自己的工作实践深切体会到,在技校生这一特定群体中,仅凭道德教化并不能使学生约束住自己的行为,加强拥有强制力的纪律规范建设,重视科学管理是搞好班级管理的重要保证。
二、重视《规范》及其考核细则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的必要性
1.有效促进班级管理的规范化
为了保证班级管理的效率,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具有很大的权力。
但有时班主任在行使管理权时,存在着某种随意性。
教师做出的处理决定忽轻忽重,甚至有个别人肆意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由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特殊地位,这种滥用权力的行为,不仅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甚至会对其心灵造成损害。
过去一提到《规范》及其考核细则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人们往往首先考虑的是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和约束。
其实,加强《规范》及其考核细则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也为
师生双方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尺度,使班级管理做到科学化、规范化。
2.使教师从烦琐的日常管理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班级制度建设和后进生的帮教工作
加强《规范》及其细则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教师必然要更新管理方式,由过去的事无巨细,转变为班级管理制度建设。
用制度管理,教师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加强后进生的转化。
而且,虽然针对技校生这一特殊的教育对象,强调纪律规范调整学生关系的重要作用,但并未否定思想教育的积极作用。
相反,纪律规范本身与思想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思想教育是纪律规范的基础,纪律规范是思想教育的制度化实践。
诸如尊重教师、遵守纪律等普遍的或个别的规定,其本身就是人们道德观念的有力组成部分。
因此,强化《规范》的运用,其本身体现了一定的道德要求,并为更好地开展思想工作提供了保证。
3.加强《规范》及其细则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自律意识,使其养成守纪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学生责任感的养成
所谓规范,是指群体成员普遍同意的有关群体和群体内成员的行为标准。
这些标准的形成是群体成员长期互相交往的结果。
在班级管理中,学生起初只会隐约地意识到其所遵循的规范。
加强《规范》及其细则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让学生清楚地知道,破坏它意味着要承担责任,使遵纪守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此外,加强《规范》及其细则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充分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使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得到锻炼。
三、加强《规范》及其考核细则在班级管理中
运用的具体方法
1.组织学习,深入理解《规范》及其考核细则,强化规范意识
(1)学生入学伊始,即将学习《规范》及其考核细
56
OCCUPATION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实践MANAGEMENT
编辑 张 磊
则作为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规范》的宣传讲解,使他们了解《规范》,增强规范意识。
学生到了一个新环境,都有一个了解与适应的过程,许多学生因其过去的经历及其特殊的心理发育阶段,对学校管理有逆反心理。
因此,在《规范》及其考核细则中就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教师要重视对《规范》内容的讲解。
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管理事例讲明遵守《规范》的重要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根据学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侧重地讲解《规范》的具体规定,例如有的学生将实习看作“干活”,逃避劳动,班主任就应配合实习教师给学生讲清楚实习在技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在组织学习的同时,要重视家校沟通。
应该说,许多学生之所以出现问题,与家庭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
有的家长忙于各种事情,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业与成长,将学校当做“托儿所”,一推了之。
还有的家长溺爱孩子,唯恐孩子受了委屈,孩子犯了点错,不知道会受多大的处罚,于是和孩子一起欺骗学校,致使孩子积习难改。
因此教师不仅让学生了解《规范》,还应通过家长会或个别沟通的方式,使学生家长也了解《规范》的具体内容,以得到家长对班级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3)教师还应抓住一些特殊时机,组织学生对《规范》进行学习。
如学生出现违纪时,应避免重罚轻教,要让学生明白自己错在何处,使其明白随着年龄的增长,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哪些责任,强化规范的存在,突出规范的作用。
2.建立健全班级管理体系
在教学管理实践中,虽然许多学校依据《技工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了相应的补充规定和考核细则,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班主任并未按规定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尤其是忽视班干部队伍的建设。
实际上不管是规范,还是各种考核细则,其实施需要有人去推动,需要一种机制保证它的实施。
有的教师认为班级管理主要是教师的工作,选班干部只是为自己找帮手,个别教师甚至将能否当班干部作为对学生进行奖惩的手段。
有的教师因怕背上“偷懒”的恶名,事必躬亲,“忙”得一塌糊涂,但效果不佳。
因此,在一个合理有效的管理体系下,班主任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
3.制定科学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
科学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包括很多内容。
重要的是每一个班级能够在学校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制定相应的制度,如班级内部的奖惩规定,班级干部的产生机制等等。
这些考核细则的制定,更要发动学生参与,突出班级特点,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并使其具备可操作性。
笔者在制定班级考核制度的过程中,根据班级特点,发动学生广泛参与。
每个学生对每项规定的制定过程都要清楚,对每一个奖惩规定确定的依据,都要清楚。
4.严格管理,狠抓落实
首先,要严格管理。
班级管理要做到科学规范。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只是一个前提,更重要的是严格执行
各项管理制度的规定。
班级管理不仅要求学生遵守《规范》及其考核细则的约束,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使自己
的管理行为符合班级管理制度的规定。
制度本身的科
学规范,只是公开、公正的一个前提,对学生来讲,他
们更看重过程的公开与结果的公正,因此,这就要求教
师加强自我管理与约束。
其次,管理制度的落实。
各项制度之所以能发挥效力,关键在于依据规定所进行的考核结果能否落到实处,要使学生认识到,考核结果不是一个数字,其最终
形成的是一个评价,并对其日后的争优评先、毕业分配
等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总之,从一开始教师就应以自己
的坚持与努力使学生明白,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都是自
己行为的结果,自己的行为能够改变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班级管理体系,将《规范》及
其考核细则在班级管理中真正落到实处,是要付出很大
努力的,而且考评结果的落实又需要一些外部条件的支持。
这些会影响到班主任在班级中主动运用《规范》及
其考核细则的积极性。
笔者在班级管理中,实施规范管
理时也曾遇到类似的困难,但持之以恒就会收到良好的
效果。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涉及学生自身利益分配的
时候,教师可以更多地用数字说话,避免过去常被诟病
的“偏向”问题,学生自己心服口服,并能从中汲取一
些经验教训。
当然,这一切都要建立在公开、公正的基
础之上。
四、小结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存在两大规范体系——纪律规
范和道德教化。
作为两种不同的管理手段,它们在规范
学生行为时的作用是不同的。
正如前文所述,过分高估
道德教化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片面强调情感教育,往
往容易走入教学管理的误区。
同样,片面强调纪律规范
的重要性,在班级管理中以罚为主,以罚代教,忽视思
想教育,其所带来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笔者多年
的班级管理实践中深切地认识到,针对技校生这样一个
特殊群体,合乎道德原则的纪律规范,更易于被广大的学
生所遵守。
因此,正确处理好纪律规范与道德教化在班级
管理中的关系,重视纪律规范及其实施细则在班级管理
中的运用,使学生在科学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爱
心关怀下健康成长,是每个职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王璐.高职院校班级量化考核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内蒙古教育,2017(24).
[2]周大勇,袁开华.技工院校班主任如何开展班级
管理工作[J].职业,2017(6).
[3]刘文玲.中职学校班主任绩效考核体系研究[D].
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4.
(作者单位:青岛四方机车车辆技师学院)
57
20197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