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三中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4)(含解析)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甘肃省酒泉三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模拟试卷(4)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在下列变化中,有一个变化与其他变化的本质不同,该变化是( )
A.石蜡融化 B.纸张燃烧 C.酒精挥发 D.冰雪融化
2.某人用托盘天平称量5.2克食盐时(1克以下用游码),称后发现砝码放在左盘,食盐放在了右盘.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
A.5.4克B.5.2克C.5.0克D.4.8克
3.取用8mL液体时,最好选用的仪器是( )
A.胶头滴管 B.10mL量筒C.50mL量筒D.100mL量筒
4.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B.C.D.
5.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成分里的氧气,应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
A.细铁丝B.红磷 C.硫粉 D.木炭
6.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供给呼吸B.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C.具有可燃性D.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7.有关电解水实验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可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氧气
C.正、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是1:2
D.在水中加少量稀硫酸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8.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纯净的水,若要对自然界中的水进行净化处理,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
A.吸附 B.沉降 C.过滤 D.蒸馏
9.二氧化铅(PbO2)中铅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 B.+1 C.+2 D.+4
10.“吸烟有害于健康”.我国政府规定:从2010年5月1日起,公共室内禁止吸烟.烟草燃烧释放的有害物质中,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是( )
A.尼古丁B.一氧化碳 C.焦油 D.甲醛
11.我国著名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铕等9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已知铕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核电荷数为63,则铕原子的核外电子为( )
A.63 B.89 C.152 D.215
12.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方框中,符合“2H2O”所表示意义的是( )
A.B.C.D.
13.芯片是电脑、“智能”加点的核心部件,它是用高纯度硅制成的.下面是生产单质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应:SiO2+2C Si+2CO↑,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4.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
15.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给人类造成灾难,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列各项:
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③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其中可以采用的方法(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
物质M N Q P
反应前质量(g)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X 26 2 12
A.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13g
B.反应中物质N、P的质量比为5:4
C.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17.“蜂窝煤”比煤球更有利于煤的完全燃烧、提高燃烧效率,这主要是因为( ) A.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B.升高了煤的着火点
C.提高了氧气的浓度 D.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8.下列灭火方法与隔绝氧气无关的是( )
A.森林大火时设置一条隔离带 B.用CO2灭火器灭火
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19.下列关于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B.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Fe2(SO4)3和H2
C.能用铁桶盛农药波尔多液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氧化铁
20.下列不属于合金的是( )
A.黄铜 B.氧化铁C.生铁 D.18K黄金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21.用相应的化学用语填空
①5个氢气分子__________;
②一个铜原子__________;
③2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
④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__________.
22.去年,我国南方和北方部分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旱.
(1)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选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2)有些村民取浑浊的坑水作生活用水,有的同学利用所学的知识将浑浊的坑水用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进行净化,其中小卵石、石英砂的作用是__________.
23.我国使用“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的动力是由高氯酸铵(NH4ClO4)分解所提供的,反应
方程式为2NH4ClO4N2↑+Cl2↑+4X↑+2O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4.如图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3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___;钠原子与氯原子的最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2)在钠和氯气生成氯化钠的反应中,得到电子的是__________原子;Na+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填字母).
25.世界都是一分为二的,研究化学也是如此.
(1)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性质,决定其可以灭火.(2)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可能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每空1分,共17分)
26.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1)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
(2)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__________;
(3)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__________;
(4)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
(5)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__________.
27.实验室采用如图装置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
(1)指出装置图中的一处错误是__________.
(2)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__________.
(3)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导致试管破裂,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28.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验证CO2化学性质的装置图(图中产生CO2是足量的),请回答:(1)仪器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2)装置A是制取CO2的装置,内装药品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反应现象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3)装置B中盛有澄清石灰水,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
(4)装置C中盛有紫色石蕊试液,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
(5)装置D内放有两支高低不同的蜡烛,现象是__________,这种现象说明
CO2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6)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9.汽车尾气系统中使用催化转化器,可降低CO、NO等有毒气体的排放,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当有5.6gCO被转化时,计算同时被转化的NO的质量.
2015-2016学年甘肃省酒泉三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模拟试卷(4)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在下列变化中,有一个变化与其他变化的本质不同,该变化是( )
A.石蜡融化 B.纸张燃烧 C.酒精挥发 D.冰雪融化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的特点.
【专题】分析比较法.
【分析】A、根据石蜡熔化过程中是否生成了新物质判断.
B、根据纸张燃烧过程中是否生成了新物质判断.
C、根据酒精挥发过程中是否生成了新物质判断.
D、根据冰雪熔化过程中是否生成了新物质判断.
【解答】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变化过程中是否生成了新物质,前者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后者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A、石蜡融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纸张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
C、酒精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冰雪熔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即只有B是化学变化,其它是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是初中化学最基本的概念,正确理解概念,明确二者的本质区别是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
2.某人用托盘天平称量5.2克食盐时(1克以下用游码),称后发现砝码放在左盘,食盐放在了右盘.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
A.5.4克B.5.2克C.5.0克D.4.8克
【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可知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放错了,还要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只不过砝码与物体位置交换了,列等式进行计算.
【解答】解:
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物体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物体质量=5 g﹣0.2 g=4.8 g.
故选D.
【点评】在计算有关天平的题目时,要谨记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由此列等式计算,不管是左物右码还是左码右物,都可以算.
3.取用8mL液体时,最好选用的仪器是( )
A.胶头滴管 B.10mL量筒C.50mL量筒D.100mL量筒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量取液体时要用到量筒和胶头滴管,关键是如何选用量筒.选取量筒时,量筒的最大量程应略大于或等于所量取液体的体积.
【解答】解:
由题意可知,量取8mL液体,选取量筒时,选取一次量取全部液体的最小规格的量筒,所以要选10mL量筒.
故选:B.
【点评】了解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只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
4.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B.C.D.
【考点】仪器的装配或连接;称量器-托盘天平;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氢气验纯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在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大拇指堵住管口,管口向下移近火焰,松开拇指,听到尖锐的爆呜声,说明不纯,声音很小表示氢气较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烧杯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试管底部与外焰距离较远,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成分里的氧气,应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
A.细铁丝B.红磷 C.硫粉 D.木炭
【考点】气体的净化(除杂);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成分里的氧气,要求物质可在空气中燃烧并不再生成气体物质.
【解答】解:A、细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只能在氧气中燃烧;
B、红磷,可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
C、硫粉,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
D、木炭,木炭可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气体二氧化碳.
故选B
【点评】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而在干燥的空气很难于空气发生反应,在潮湿空气中则较易生锈.
6.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供给呼吸B.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C.具有可燃性D.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概念关系型;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A、根据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即可,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供给呼吸的性质,B、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分析即可,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C、氧气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
D、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百分含量分析即可,空气中N2和O2的百分含量分别为:78%和21%.【解答】解:A、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故正确,
B、氧气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氧气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故错误,
C、氧气有助燃性,但氧气本身不可以燃烧,故错误,
D、N2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同学们需要注意一点,氧气具有的是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这点需要同学们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同学们想一下,若氧气有可燃性的话,那么我们在空气中点燃一根火柴,则空气就燃烧起来了,这是很荒谬的.
7.有关电解水实验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可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氧气
C.正、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是1:2
D.在水中加少量稀硫酸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考点】电解水实验;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回忆教材中电解水的实验,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为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为能燃烧的氢气,且两种气体的体积比为1:2;由此实验可说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实验中为增强导电性,需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
【解答】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
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气体为氧气;故B正确;
C、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气体为氧气、负极一端产生的气体为氢气,两气体体积比为1:2,而非质量比;故C不正确;
D、纯净的水导电能力很差,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在水中加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电源负极端产生氢气、正极端产生氧气,两种气体的体积比为2:1.
8.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纯净的水,若要对自然界中的水进行净化处理,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
A.吸附 B.沉降 C.过滤 D.蒸馏
【考点】水的净化.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沉降、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蒸馏可以得到纯净水.
【解答】解: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沉降、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蒸馏可以得到纯净水,净化程度最高.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净化水的方法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9.二氧化铅(PbO2)中铅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 B.+1 C.+2 D.+4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元各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以及氧元素的化合价即可计算二氧化铅中铅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解:二氧化铅的化学式为PbO2,
在二氧化铅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设铅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则x+(﹣2)×2=0;
解得:x=+4;
故选D.
【点评】在计算化合价代数和的过程中,注意不能漏掉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
10.“吸烟有害于健康”.我国政府规定:从2010年5月1日起,公共室内禁止吸烟.烟草燃烧释放的有害物质中,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是( )
A.尼古丁B.一氧化碳 C.焦油 D.甲醛
【考点】烟的危害性及防治;一氧化碳的毒性.
【专题】分析比较法.
【分析】根据香烟烟气的主要成分和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判断.
【解答】解:香烟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含苯并芘、二恶英等致癌物的焦油,无甲醛,它一般与室内装修有关;在香烟烟气的成分中,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且一旦结合就难再分离,使氧没有机会与血红蛋白结合,故血液失去运输氧的能力.
故选B.
【点评】“吸烟有害健康”,目前我国已在公共场所实行了禁烟,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吸烟的危害,了解香烟烟气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并做好禁烟的宣传工作.
11.我国著名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铕等9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已知铕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核电荷数为63,则铕原子的核外电子为( )
A.63 B.89 C.152 D.215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由题意“铕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核电荷数为63”,则可知铕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解答】解:根据“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由题意“铕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核电荷数为63”,则可知铕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3.
故选A.
【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熟记规律“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12.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方框中,符合“2H2O”所表示意义的是( )
A.B.C.D.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由水的化学式H2O可得知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根据水分子的构成判断分子模型中是水分子的分子模型.
【解答】解:水的化学式为H2O,可知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A、分子模型A表示1个水分子,故A不符合题意;
B、模型B为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的共存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
C、模型C为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的共同构成的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
D、模型D中的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的2个水分子;股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物质的化学式既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又可以表示构成物质的分子的构成,根据分子的构成可判断表示分子构成的模型.
13.芯片是电脑、“智能”加点的核心部件,它是用高纯度硅制成的.下面是生产单质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应:SiO2+2C Si+2CO↑,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特点进行分析,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生成另外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是指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解答】解:SiO2+2C Si+2CO↑,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一种单
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观察选项,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要充分理解各种反应的实质,根据其特点进行正确的判断.
14.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根据分子的特点考虑;
B、根据微粒的特征进行分析;
C、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考虑;
D、根据反应实例考虑.
【解答】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故A错;
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B 错;
C、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分子、原子、离子,故C正确;
D、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水、二氧化碳,即碳酸根离子转化为二氧化碳了,故D错.
故选C.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分子的特点,决定元素种类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和化学反应的过程.
15.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给人类造成灾难,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列各项:
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③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其中可以采用的方法(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水污染的途径来考虑本题,想法切断污染途径即可.要知道保护水资源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节约用水,二是防止水体污染.
【解答】解:水污染途径有: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业废水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和农药的任意使用,所以防治方法是: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是错误的,有的动植物对水体具有净化作用;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会影响农业植物的正常生长.
故选:D.
【点评】知道了水污染的途径,就要了解防治水污染的方法,平时要做到不污染水源,并且节约用水.
1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
物质M N Q P
反应前质量(g)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X 26 2 12
A.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13g
B.反应中物质N、P的质量比为5:4
C.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反应后N的质量增加25g,是生成物;
反应前后Q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后P的质量减少20g,是反应物;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M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5g﹣20g=5g.
【解答】解:A、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18g﹣5g=13g,该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25g:20g=5:4,该选项说法正确;
C、物质Q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而不是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7.“蜂窝煤”比煤球更有利于煤的完全燃烧、提高燃烧效率,这主要是因为( ) A.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B.升高了煤的着火点
C.提高了氧气的浓度 D.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考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
【分析】A、B两个选项都是着火点的相关知识,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
C、都是存在与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不会改变;
D、蜂窝煤有很多空使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变大了.
【解答】解:A、B两个选项都是着火点的相关知识,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故A、B选项不正确;
C、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不会因煤的形状改变而改变,故此选项不正确;
D、制成蜂窝煤变得多空疏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变大了.
故选D.
【点评】此题是对“蜂窝煤”比煤更易燃烧、提高燃烧效率的优点进行探讨,是生活常识与化学知识的有机结合.
18.下列灭火方法与隔绝氧气无关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