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例腮腺肿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7例腮腺肿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分析
陈帅;李新明
【摘要】目的:分析腮腺肿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提高诊疗水平和临床治愈率。

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外科2013年至2014年经手术治疗的217例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良性肿瘤175例,恶性肿瘤42例;男113例,女104例,多形性腺瘤109例,占50.2%,黏液表皮样癌19例,
占8.7%。

CT +超声及 MRI +超声检查的肿瘤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7%、86.4%。

术后暂时性面瘫23例,永久性面瘫8例,涎瘘27例,Frey 综合征21例,3例多形性腺瘤及5例恶性肿瘤术后复发,2例术后同侧颈淋巴结
转移。

结论腮腺肿瘤的发病状况是良性高于恶性,男性略高于女性,良性肿瘤以多形性腺瘤为主,恶性肿瘤以黏液表样癌为主。

术前联合辅助检查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

腮腺肿瘤治疗以手术为首选方式,术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
【年(卷),期】2016(025)005
【总页数】2页(P832-833)
【关键词】腮腺肿瘤;检查;诊断;手术治疗
【作者】陈帅;李新明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医学中心河南郑州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医学中心河南郑州 4500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87
在人体众多唾液腺组织中,腮腺是最大的一对唾液腺,也是肿瘤发病率最高的唾液腺。

腮腺肿瘤在人群中的发病比例约为1∶1 000 000,约占头颈部肿瘤的2%~3%,占唾液腺肿瘤的80%,是临床上的常见病[1]。

由于腮腺肿瘤病理类型较多,且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复杂,术前明确诊断仍有一定困难。

手术为首选治疗方式,但术式的选择与术后肿瘤复发和并发症发生密切相关。

因此,为更好地认识该类疾病的分布、构成、临床表现等特点;同时也为更全面研究手术方式的选择与患者预后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从而提高诊疗水平,本文对2013年至2014年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7例腮腺肿瘤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现将临床资料及
治疗效果汇总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2013年至2014年因腮腺肿
瘤住院且行手术治疗的217例患者。

以出院诊断为准,同一疾病重复就诊者按1
例计算。

1.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2.1 腮腺肿瘤的分类良性肿瘤175例,恶性肿瘤42例,良、恶性肿瘤比例为4.2∶1;男113例,女104例,男女比例为1.1∶1。

发病年龄25~84岁,且良
性肿瘤中位年龄47岁,恶性肿瘤中位年龄56岁。

多形性腺瘤109例,占50.2%,黏液表皮样癌19例,占8.7%。

见表1。

其他类型恶性肿瘤包括涎腺导管癌2例,淋巴上皮癌2例,嗜酸性细胞癌1例。

2.2 临床表现病程2个月~30 a。

大多数肿瘤为圆形、卵圆形无痛性肿块,动
度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就诊时主要是耳屏前或耳垂区渐进性增大肿块。

其中
17例颈部触及肿大淋巴结,10例患区疼痛,5例术前面瘫,4例生长迅速且边界
不清,3例腮腺深叶肿瘤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张口受限。

2.3 检查与诊断以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辅助检查肿瘤定性诊断符
合率如下:超声:79.0%(98/124)、CT:78.1%(68/87)、MRI:81.5%(44/54)、CT+超声:86.7%(26/30)、MRI+超声:86.4%(19/22)、细针穿刺
96.6%(28/29)(其中1例为嗜酸性细胞癌误诊为嗜酸性细胞腺瘤)、术中冰冻
100.0%(23/23)。

2.4 治疗及预后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97例行肿瘤及部分腮腺切除术,59
例行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53例行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及腮腺全叶
切除术。

29例恶性肿瘤术后辅以放疗或化疗,8例肿瘤因面神经受累被部分切除,其中7例行同侧根治性颈清扫。

病理证实术前10例面瘫患者中,8例为恶性肿瘤,2例为多形性腺瘤合并感染;17例颈部肿大淋巴结中9例为恶性肿瘤转移,8例为炎性病变。

术后暂时性面瘫23例,其中肿瘤及部分腮腺切除术者5例,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
者19例,均在术后3~6个月内恢复;永久性面瘫8例,均为恶性肿瘤累及面神
经所致。

涎瘘27例,口服阿托品并经加压包扎治愈。

Frey综合征21例。

3例多
形性腺瘤术后复发,3例黏液表皮样癌和2例腺样囊性癌原位复发,并有2例黏
表癌患者发现同侧颈淋巴结转移,行根治性颈清,现状况可。

3.1 腮腺肿瘤的诊断由于腮腺区肿瘤类型较多,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临床上常
需行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

超声能准确的分辨出淋巴结的皮、髓质,有利于淋巴结与肿瘤的鉴别[2],所以超声是最常用的辅助检查。

本研究术前行超声检查诊断正
确率达79.0%,但超声对病变广泛或腮腺深叶的肿瘤效果不佳。

CT、MRI能辅助明确肿物性质及肿瘤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

CT+超声或MRI+超声检查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6.7%(26/30)、86.4%(19/22)高于单独CT或MRI的诊断准确率,说明联合检查更有利于明确诊断。

以往研究认为腮腺针吸细胞学检查及活检均有可能导致肿瘤播散及种植,但刘丽华等[3]研究表明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安全快
速且良、恶性肿瘤定性诊断相符率分别为92.9%、91.7%。

本研究细针穿刺肿瘤
定性准确率达96.6%;术前穿刺有困难时可行术中冰冻活检,以明确肿瘤性质,
术中冰冻活检23例,符合率100.0%,且均未见肿瘤播散及种植。

3.2 Frey综合征的防治Frey综合征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手术切断了腮腺的副交感神经纤维以及分布于皮肤血管、汗腺的交感神经纤维,术后交感与副交感神经断端发生错位生长所致[4]。

在预防Frey综合征方面,邓永强等[5]研究表明应用腮腺
筋膜瓣和胸锁乳突肌瓣+腮腺筋膜瓣覆盖创面的效果要优于单独应用胸锁乳突肌瓣。

刘广毅等[6]通过分组研究证明腮腺肿瘤术中在创面上植入高分子生物材料作为隔
离物,术后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从17.8%降到了0.0%;并且隔离物能填补腮腺
组织切除后的凹陷,减轻术区的塌陷畸形,有利于美观。

本研究主要采用保留腮腺筋膜和术区填塞高分子生物材料的方式预防Frey综合征,其发生率为9.7%,效
果尚可。

3.3 腮腺肿瘤手术方式的改进对腮腺良性肿瘤采取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浅叶或全
叶切除术的经典术式,复发率低,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多形性腺瘤常侵犯周围包膜,手术不易完全切除,术后易复发。

Witt[7]认为直径小于4.0 cm的腮腺多形性腺瘤行腮腺浅叶切除术与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更有研究表明腮腺多形性腺瘤体以外5~10 mm的正常腺体组织内切除肿瘤及瘤
周腺体组织,即可根治肿瘤[8]。

因此,现多提倡于腮腺瘤体边缘1 cm外切除肿
瘤的腮腺部分切除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本研究腮腺部分切除术后面瘫率为
5.2%,远低于腮腺浅叶切除术的32.2%,也证明这一观点。

李烁等[9]研究表明,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可以行保留腮腺浅叶的腮腺深叶肿瘤摘除术。

瘤体大于4 cm或位于腮腺深叶的肿瘤仍需行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术。

对于恶性肿瘤常因考虑到面神经的保护使肿瘤复发。

本研究恶性肿瘤42例,术后获得随访31例,术后2 a内有3例黏液表皮样癌和2例腺样囊性癌原位复发,并有2例黏表癌患者发现同侧颈淋巴结转移,其原因除病理特性外,主要为首次手
术方式不当所致。

为防复发,应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原则下,尽量保留面神经。

当面神经受累及或无法剥离时,应一并切除。

【相关文献】
[1] Maahs G S,Oppermann Pde O,Maahs L G,et al.Parotid gland tumor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154 patients[J].Braz J Otorhinolaryngol,2015,81(3):301-306.
[2] Eisenberg M L,Cowan J E,Davies B J,et al.The importanceof tumor palpability and 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ic appearance in the contemporary clinical staging of prostate cancer[J].Urol Oncol,2011,29(2):171-176.
[3] 刘丽华,王庆红.超声介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在腮腺肿瘤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4,21(9):1119-1121.
[4] Singh N,Kohlim,Kohli H,et al.Innovative technique to reduce incidence of Frey’s syndrome after parotid surgery[J].Am Surg,2011,77(3):351-354.
[5] 邓永强,郑苍尚,朱耀旻.胸锁乳突肌瓣和腮腺筋膜瓣联合应用对腮腺良性肿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J].口腔医学研究,2011,(10):893-895.
[6] 刘广毅,何福江,杨军成.174例腮腺肿瘤临床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3,29(2):101-103
[7] Witt R L.The significance of the margin in parotid surgeryfor pleomorphic adenoma[J].Laryngos cope,2002,112(12):2141 -2154.
[8] 温玉明,陈润良,王昌美.腮腺多形性腺瘤腺体切除范围的病理依据[J].华西口腔医学杂
志,2003,21(5):359 -360.
[9] 李烁,张小萌,高春生,等.保留浅叶的腮腺深叶良性肿瘤切除术临床分析[J].临床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29(15):1360-13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