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作用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作用
分析
霍显青
【摘要】目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方案,观察此治疗方案所发挥的作用.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该
院接受诊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94例,依据患者接受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组,对照组47例患者接受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研究组47例患者接受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于手术前、手术后2周常规测定眼压、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周边前房深度,此外,密切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做好相关统计.结果对照组术后眼压(18.76±6.23)mmHg与研究组(14.87±5.54)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9,P=0.002);对照组术后视力(0.51±0.12)与研究组
(0.72±0.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38,P=0.000);对照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3.01±0.22)mm与研究组(3.33±0.25)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588,P=0.000);对照组术后周边前房深度(3.57±0.28)mm与研究组
(3.83±0.29)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22,P=0.0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9.79%与研究组14.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05,P=0.083).结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方案,可对患者眼部形
成强效保护作用,在较短时间内帮助患者改善眼压、恢复视力,使二者逐渐趋于正常,增加中央与周边前房深度,同时控制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安全性较为满意.
【期刊名称】《中外医疗》
【年(卷),期】2019(038)011
【总页数】3页(P181-183)
【关键词】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
【作者】霍显青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清市中医院眼科,山东聊城 25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9.6
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多伴随出现白内障,手术是临床认可度最高的治疗方式。

小梁切除术对患者视力造成极大不利影响,与此术式可加速白内障进程密切相关,故而此类患者还需要再进行白内障手术,方能最小化视力损害[1]。

超声乳化术在控制
眼压方面效果突出,将其与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能够帮助患者获得理想视觉效果,此外,还避免二次手术所带给患者的痛苦[2]。

基于此,该研究方便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94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给
予其接受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方案,收效甚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在该院接受诊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94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符合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相关诊断标准,该研究已提交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且同意参与该次研究,依据患者接受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组,对照组47例,男25例,女22例,年龄46~70岁,平均年龄
(57.74±6.49)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2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15例;研究组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龄45~69岁,平均年龄
(57.71±6.51)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1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16例。

对比2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术前准备:2组术前均需遵照医嘱进行必要的综合降眼压措施,眼压控制标准为不得超过30 mmHg,同时还需要进行眼科A/B超检查,此项检查目的在于准确测
定患者所需人工晶状体度数。

对照组接受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具体实施如下。

①手术当天,术前1 h给予患者甘露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6395,规格:[250 mL:50 g]),给药方式选择静脉滴注,此药物浓度选择为20%,滴注剂量控制在250 mL,并掌
握好滴注速度;待手术前30 min进行常规散瞳。

②主要进行表面麻醉和球周麻醉,麻醉处理后,作结膜瓣,部位选择以穹隆为基底,范围选择12~2点钟,方式选
择电凝止血,作巩膜瓣,其形状为三角形,大小选择为边长3 mm,接下来取MMC棉片,将其放置于结膜瓣和巩膜瓣下,时间控制在4 min即可,之后可移
除MMC棉片进行冲洗,冲洗液选择为生理盐水,可反复进行。

③作透明角膜切口,此切口主要采用3.0 mm角膜穿刺刀实施,位置选择在10点钟方位;作透明角膜辅助切口,此切口主要采用15°穿刺刀实施,位置选择在3点钟方向;撕囊与水分离:取粘弹剂,根据实际需求将其适量注入前房,接下来应取撕囊针,运用其完成连续环形撕囊步骤,之后取平衡液,完成充分水分离。

④行晶状体核乳化吸除,此步骤主要利用超声乳化仪进行实施,晶状体皮质抽吸在I/A系统下完成,待其吸出后,应再次向前房内注入合理剂量的粘弹剂,注入完成后,应在推注器作用下,将折叠人工晶状体进行植入,其植入位置选择晶状体囊袋内。

⑤在上述操作完成后,应及时完全吸出前房部位的粘弹剂,并进行缩瞳,缩瞳主要选择合理剂量的卡米可林实施。

最后,球周需要联合妥布霉素与地塞米松进行注射,注射剂量分别控制在2万单位、2.5 mg,待注射完成后,取典必殊眼膏,正确涂抹适量眼膏后包扎术
眼即可。

研究组接受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实施方案步骤④完成后增加小梁切除术步骤,其余步骤同对照组一致,具体如下:行小梁切除,大小控制在2.5 mm×1.5 mm,同时进行虹膜周边部位切除,上述操作完成后,取尼龙线进行缝合,缝合包括两部分:①巩膜瓣缝合,缝合后埋藏线结,②结膜瓣缝合,上述缝合操作完成后,取复方氯化钠,将其注入前房内,之后进行密切观察,以前房形成良好且伴随出现隆起滤过泡为宜,即可进入下一步操作。

2组术后均需要进行常规用药:①遵照医嘱常规滴眼,建议选择典必殊眼液;②遵照医嘱正确涂典必殊眼膏;③常规换药及其他必要治疗。

此外,如果患者局部存在明显炎症,则应遵照医嘱增加使用普拉洛芬眼液,其具体用法用量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同时再给予地塞米松5~10 mg进行治疗,主要采取静脉滴注方式,滴注时间控制在3~5 d即可,不宜过长。

1.3 观察指标
①眼压、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周边前房深度比较。

于术前及术后2周常规测定2组患者上述指标情况。

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统计2组是否出现角膜水肿、前房纤维素渗出、通孔夹持等不适症状。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研究涉及数据,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内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眼压、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周边前房深度比较
对照组术后眼压(18.76±6.23)mmHg与研究组(14.87±5.54)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9,P=0.002);对照组术后视力(0.51±0.12)与研究组
(0.72±0.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38,P=0.000);对照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3.01±0.22)mm与研究组(3.33±0.25)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588,P=0.000);对照组术后周边前房深度(3.57±0.28)mm与研究组
(3.83±0.29)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22,P=0.000)。

见表1。

表1 眼压、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周边前房深度比较()注:同术前比较*P<
0.05。

组别眼压(mmHg)术前术后images/BZ_188_932_350_963_381.png视
力术前术后images/BZ_188_1388_344_1418_374.png中央前房深度(mm)
术前术后images/BZ_188_1829_359_1859_390.png周边前房深度(mm)术
前术后对照组(n=47)研究组(n=47)t值P值34.89±8.78 34.95±8.86
0.033 0.974(18.76±6.23)*(14.87±5.54)*3.199 0.002 0.22±0.07
0.23±0.06 0.744 0.459(0.51±0.12)*(0.72±0.13)*8.138 0.000 1.51±0.17
1.52±0.16 0.294 0.770(3.01±0.22)*(3.33±0.25)*6.588 0.000 1.17±0.27
1.18±0.26 0.183 0.855(3.57±0.28)*(3.83±0.29)*4.422 0.000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术后出现角膜水肿5例,前房纤维素渗出7例,通孔夹持2例,合计14例;研究组术后出现角膜水肿3例,前房纤维素渗出4例,合计7例,对照组并发症
发生率29.79%与研究组14.8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05,
P=0.083)。

3 讨论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疾病具有十分突出的复杂性、特殊性特点,单一治疗方案效果不佳,有研究表明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方案可帮助患者更好维持视觉效果,此方案在临床备受关注[3]。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方案应用于治疗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突出,一方面为房水外流通道的建立提供便利,另一方面还可调节周边房角,使其处于松懈状态,更加利于眼压的降低与良好控制[4]。

此联合治疗方案具有下述优势:①此类患者在接受此联合治疗方案后,其视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好恢复,并不会对其视觉功能造成极大损害,使得角膜散光程度得以明显降低,所引起的炎性反应更为轻微,此外,降低形成滤过泡瘢痕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②此联合方案风险较低,给患者所带来的痛苦最小,在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同时亦能够有效控制白内障[5]。

该研究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
方案,因超声乳化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认可,此术式对减少瞳孔阻滞可收获较佳的效果,此外,可实现眼压的有效控制,将其联合小梁切除术,可明显增进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疾病治疗效果。

此联合方案使得患者不必进行二次手术,可在同一巩膜隧道内进行相关操作,避免了痛苦的增加,前房深度更为稳定,为术后眼部球结膜滤过泡的形成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此外,联合治疗后对患者视力恢复可形成强有力的保护,炎症反应轻微,更好维持其视觉功能[6]。

该研究结果显示,术后2组眼压水平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术
后2组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周边前房深度明显增大,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明显
优于对照组。

提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方案可使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眼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并促进视力的逐渐恢复,保护患者视功能,具有进一步增加中央及周边前房深度的作用。

与苟文军[7]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其研究
结果表明,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则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为(0.70±0.17)、眼压控制在(14.93±2.97)mmHg、前房深度控制在(4.56±0.04)min,可见此联合治疗方案可较好提高视力、控制眼压、加深前房。

该研究结果还显示,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与研究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提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性较为理想。

与冯冰冰等[8]
研究结果一致,其研究术后随访6~18个月,并未见术后感染、恶性青光眼以及
其它并发症发生,可见此联合治疗方案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方案,
可在短时间内帮助患者更好控制眼压,使其逐渐趋于正常范围内,能够对视功能形成保护,恢复视力,可有效增加中央与周边前房深度,此外,安全性尚可,可较好控制并发症发生情况。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田垠.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33(4):460.
[2]朱晓宇,杭春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1):2148-2149.
[3]张永康,秦莉,康前雁,等.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19):3685-3689.
[4]郑明微,肖斯贤,郑小薇,等.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J].国际眼科杂志,2017,17(3):541-543.
[5]赵燕,常英霞,王国强,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2016,36(20):5118-5119.
[6]汤代文,荣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研究[J].临床眼科杂志,2017,25(4):339-341.
[7]苟文军,杨旭,方晏红,等.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或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J].眼科新进展,2015,35(9):884-886.
[8]冯冰冰.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
刊,2015,42(24):118-1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