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wkl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读《大国崛起》有感
法学0803 王凯琳
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大国崛起》这部纪录片分别讲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日本、俄罗斯(前苏联)、美国等九个曾经在世界舞台上拥有辉煌经历的风云大国的崛起往事。

追寻这些大国崛起之轨迹,既各具特色,又有相同之处,给我们以很好的启迪:
第一,独立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

国家要发展壮大,民族要自立,独立统一是前提条件。

寄人蓠下,仰人鼻息,听号于人,要想繁荣富强,只能是痴人说梦。

葡萄牙之所以早于西班牙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崛起大国,就是因为他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

恩里克王子开创的海洋时代是以一个统一的独立自主的国家作坚强后盾,举全国之力开创出来的。

而与之相邻的西班牙当时正处于各种势力相互争斗的混乱局面,根本谈不上发展。

只有结束内乱,全国统一,才有精力和财力追赶葡萄牙,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崛起的大国。

荷兰曾把自己的命运主宰先依附于西班牙,继而又交付于伊丽莎白一世,结果换来的是他人对其经济命脉的控制和财富的掠夺。

只有其真正独立成为共和国,实现市民自治,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之后的法国、德国与美国的崛起就是在独立统一的理念下才走上强国之路的。

因此,独立统一是强国的前提。

第二,教育是一个大国发展的根本。

大国崛起的经验告诉我们,国家的昌盛,民族的兴旺,首要的因素是人。

毛泽东曾经说过,人是重要的因素,只要有了人,什么样的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在当今现代社会,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这个世界。

而人才的培养靠得就是教育。

葡萄牙为开创海上之路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航海学校,这才有了称霸海洋的历史。

法国在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由于对教育的重视,使得整个民族素质急速提升,这才有了拿破仑时期的称雄西欧。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正是由于教育的普及,才有了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才有了俾斯麦发动三次王朝战争的资本。

二战后日本的崛起正是得益于重视教育和重视人才的培养。

美国早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就非常重视教育,独立后更是把教育培养国家公民写进了《宪法》,极力推
行高等教育“平民化”,从而造就了一批敢于冒险和创新的高知识人才,造就了一批实业家和发明家。

正是由于这人才的培养和积蓄才使得美国在取得独立后迅速崛起,直到称霸世界。

因此,教育是一个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根本,谁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谁就有了成功的保证。

第三,策略是国家迅速发展的强大命脉。

毛泽东曾经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对一个国家来说,其大政方针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葡萄牙、西班牙等开创的大航海时代,正是由于其执政者基于国情的考虑而实施的强国之策。

日本也是一个资源匮乏的海岛之国,没有发展优势,它的崛起得益于决策的英明,那就是抓教育,培养目光远大、勇猛进取、善于学习、追求完善的民族精神和止于至善的专业精神,借他人之力发展自己。

前苏联在斯大林执政期间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能够得到迅猛发展,就在于当时世界金融危机,西方国家陷于经济泥潭之时,正确决策,广揽西方的人才、先进技术和设备,增强发展后劲,因此,在世界经济复苏之后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活力和势力。

美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善于投机取巧的国家,她的强盛很大程度上是发战争财,善于在战争中捕捉商机,在战争中发展壮大自己,不可不为决策的英明!
第四,创新是国家发展的灵魂。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的灵魂。

历史一再证明,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创新,就不会有出路,只能被历史所抛弃。

需要创新的东西很多,创新面很宽泛,其中最主要的是机制的创新。

十七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来聚焦资本,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比纽约的证券交易早了三百年,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还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并发明了我们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

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他们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制度保障。

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

因为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第五,科技是发展的源泉。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科技的进步,大国的崛起
靠的就是科技。

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为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家开创海洋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铸就了其大国的辉煌。

英国作为开启人类工业革命大门的国家,它的力量源泉在于对科技重视;牛顿四大定律所构建的科学体系不仅预测了运动的物体未来状态,更让从中世纪走来的人们摆脱了迷茫和恐惧;瓦特发明的蒸汽机成为工业革命的基石。

可以说,是科技引领了英国的工业革命,通过工业革命缔造了“日不落帝国”。

美国的高效率、高技术、高产出靠的就是科技。

日本二战后经济飞速发展,日本制造领先世界、享誉全球,靠的依然是科技。

世界列强军事上的强大,高科技武器、尖端武器的开发应用,太空的争夺,无一不是科技的功劳。

因此,科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源泉。

纵观大国崛起之路,其兴可感,其衰可叹。

由盛而衰者有之,兴衰几经交替者有之。

其前车之鉴主要在于:
第一,不注重发展最终的结果是衰落。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葡萄牙、西班牙两个伊比利亚半岛上最早称霸世界的国家,获取巨大的财富只带来了奢靡,固步自封起来,赶走了手工业者,国家的经济发展失去了支撑,失去了发展的活力和后劲,造成两个最早的富人没有用财富改变自己,最终落得个衰落的结局。

第二,对外扩张,靠武力征服世界,只能称霸一时,不能称雄一世,最终的结局是以胜利而开始,以失败而结束。

法国在拿破仑时期达到鼎盛,可谓国富民强。

但拿破仑却不明智地选择了对外侵略,铁蹄践踏大半个欧洲。

滑铁卢之役功亏一篑,落得个囚禁的下场,可谓成者为王,败者寇。

国家也随之衰落。

德国的希特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妄图独霸欧洲,纯化日尔曼血统,建立大日尔曼帝国,最终也只落得个身败名裂,国家一分为二的结局。

所以说,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妄想独霸世界的企图,是不得人心的,是行不通的,因为世界是人类所共有的,只有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才是正确的选择。

第三,国内政治问题达到难以调和之时,必将在其薄弱的环节集中爆发。

而大国在面临这种政治危机的时候,首先采用的是内部消解,但也只能起到延缓的作用,却无法真正化解危机。

在此情况下,他们大多以发动对外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但这种做法是一种赌徒式的极端手段,一旦失败,其必衰落。

第四,大国崛起中都有着自己的一系列的配套体系,有一些可行性政策,这
些在崛起中或崛起后的一定时期内发挥着积极有效地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

因为当一种体系确定时,这种体系改弦更张的可能性越来越低,这个国家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弱,其衰落也就不可避免。

从另一角度看,大国崛起中依赖的关键因素恰恰是衰落的导火索。

如英国依赖欧洲大陆政策起家,日本的军事立国,但这些大国崛起,由于过渡依赖这些因素,在出现问题时就通过这种渠道加以解决,但结果是以往赖以成功的法宝都成了日后失败的引信。

总而言之,大国崛起的因素很多,同样其衰落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决非上述几点所能概括,也不是方寸之间所能阐述清楚的。

总的说来,大国衰落是在崛起之时就埋下了衰落的种子,是各种矛盾的集中爆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那么,中国如何在当今世界崛起成为大国?
作为古代四大文明之一的中国,我们曾有灿烂辉煌的历史,有引领当时世界科技潮流的“四大发明”,出现过象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的繁荣,可谓泱泱大国、巍巍中华。

然往事成尘埃,自清末以来,我们的国家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困苦与耻辱,国力日衰,弱不禁风,被列强们称作“东亚病夫”。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才又真正的站立起来,人民当家作主,齐心协力致力共建家园。

然而,毕竟我们游离世界强国太久,距离太远,底子太薄,需要做得的事情很多很多,至今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

但我们不气馁,不示弱,我们有着那些大国无可比拟的崛起的优势:
第一,政治制度上的优势。

我国是一个奉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最高政治制度,这就确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国家的事情是全国人民的事情,坚持的是民主集中制,推行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多党合作,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体系。

作为当政的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政党。

营造的是一个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主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这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所无法比拟的。

第二,政策和策略上的优势。

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协调发展,齐头并进。

这一方针政策的确立,适合国情民意,形成了一个竞争有序,充满发展活力的经济体系。

坚持改革开放,
极力改革和完善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不相适应的政治和经济体制,从而使我国的生产力得到彻底解放,经济空前活跃,发展异常迅速,进入了赶超发展的快车道。

在对外政策上,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

对周边国家实行以邻为友,以邻为伴,与邻共富的睦邻友好关系。

从而争取了一个有利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建设的国际环境。

我们是把世界各国看作是合作的伙伴,而不是象有些大国那样将别国当作侵占的对象。

这是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列强本质上的区别,是为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所赞赏的,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

第三,发展上的优势。

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既有短期优势,又具有长期优势。

短期优势是低素质的低劳动成本,长期优势是高素质的低劳动成本。

中国人口众多,劳动资源丰富,从而也决定了劳动力成本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有很大的提高。

但是,劳动力素质的提高都会在根本上改变我们经济发展的模式。

也就是说,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的发展模式将逐步向着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相结合的方向转变。

第四,传统和文化方面的优势。

我国具有悠久的优良传统和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简朴、勇敢、豁达、宽容的民族,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其民族精神是我们崛起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旦十几亿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必将成为推动中国发展,引领世界潮流的强大洪流。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给我国的崛起提供难得的机遇。

我认为金融危机对西方国家的影响是巨大的,经济衰退幅度较大,相对而言对我国的影响就少得多。

这是因为我们的政治、经济体制优于西方国家。

中央提出的扩大内需,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引进发达国家技术、人才和设备,加强睦邻合作等积极主动的经济措施,无疑是行之有效的。

当然,在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不足。

1、我们许多领域制度的不完善;
2、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分配差别拉大,引发社会矛盾加剧;
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中国制造”远多于“中国创造”,竞争力不强;
4、经济结构不合理,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5、环境污染逐年严重,破坏环境的行为没有得到更多的关注,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平衡;
6、文化产业发展缓慢,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
7、国民教育的缺失,国民素质低下;
8、法制不健全,司法还没有真正的做到独立;
9、官场腐败,当政者的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逐年严重;
10、党群、干群关系不理顺,党员的先进性体现不够等等。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加以解决,否则,我们要发展,要崛起,只能是一句空话。

每一个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大国,都可以当作我们的老师。

西班牙与葡萄牙告诉我们:要有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好奇心才能使我们拥有别人不会拥有的东西;荷兰告诉我们,无穷无尽的资本力量可以创造奇迹;英格兰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崛起还得需要科学与文化思想的支持;法兰西告诉我们:以武力征服世界不能使征服者长时间地站在王者的位置上;德意志则用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更加深刻地证实了法兰西的教训;德意志还告诉我们只有统一完整的国家才能走上强国之路;日本告诉了我们:要使国家崛起就需要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完善自己;前苏联的兴衰告诉我们:伟大的社会变革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美利坚合众国告诉我们: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前进道路。

虽然,我们在发展中还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难,但是,我坚信只要我们以史为镜,走适合中国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的改革创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四个文明的和谐发展,我国之崛起将指日可待,中华人民共和国必将成为闪耀在世界东方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