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舒城晓天中学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

第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南方居民而言,竹子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以竹子为主要原料的工厂、作坊星罗棋布。

有的地方以竹林、竹楼和系列竹产品开展旅游业,游客云集。

其实,在远离竹林的北方,也是须臾离不开竹子的。

吃饭的竹筷,铺的竹席,织衣、烤肉串的竹针,剔牙的牙签,居室的竹帘,真是俯拾皆是。

至于工程用的脚手架、跳板,打鱼用的桅杆、网竿、撑竿,竹篙,葡萄、豆角、黄瓜、西红柿等作物用的架竿,大多是竹子。

就连我国最北部边境的黑龙江里,也有上下漂流的竹排。

所以,从竹子的使用范围之广来说,把竹子叫作“中华竹”是再恰当不过的。

把竹子称为“中华竹”,还因为竹子是我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载体,包括礼、乐、书、数、兵等。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第一场《灿烂文明》中最精彩的一段当属竹简操了。

演员们手持竹简表演,精彩绝伦。

这竹简便是用竹片穿成的书——中国最早的书。

“韦编三绝”里的“编”,就是孔子读的《周易》,是用牛皮绳把竹简编在一起的。

后来的“四书”、“五经”,都是竹简书。

再说乐,古代的音乐被称为“丝竹”或“管弦”,这里的“竹”和“管”指的正是竹乐器,包括笙、管、笛、箫等。

书法更离不开竹,用竹管插上兽毫就是笔,“用笔”又叫“握管”,字当然要写在竹子上,成语“罄竹难书”由此而来。

算术用的筹是竹子做的,由“筹”发展到“筹划”,再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足见“筹”的重要。

兵指的是战争。

战争的主要武器——“箭”,就是竹子做的,字义从竹而来。

最早的盾、云梯、陷阱都离不开竹。

现代的竞技体育有好多项目来自竹,如跳高、撑杆跳、射箭、漂流、竹竿操等。

在古代建筑中,把竹跟石灰、砂浆混合使用,创造了比钢筋混凝土还坚固耐久的建筑奇迹,举世闻名的赵州桥便是最好的例证。

在成语词典里,带“竹”字的词语非常多,诸如“胸有成竹”、“竹报平安”、“势如破竹”、
晓天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卷) 班



名:

绩:
“竹节松贞”、“青梅竹马”等。

文人墨客的诗文书画,好多以竹为题材。

刘禹锡的“竹含天籁清商乐,水绕庭台碧玉环”,白居易的“露荷散清香,风竹含疏韵”都是咏竹的佳句。

郑板桥则终其一生以画竹为乐趣,他的《竹石图》中“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的诗和画堪称“双绝”。

如今,以竹为题材、背景的文学作品、绘画、工艺品、编织品、装饰物比比皆是。

带“竹”、“筠”、“汉卿(汗青)”等字眼的人名更是无法统计,关汉卿用戏剧为民请命而千古流芳,张汉卿以兵谏救国而青史留名。

陶渊明笔下的“良田美池桑竹”,是世外桃源的自然特征。

“竹林七贤”竹林中饮酒赋诗吹管潇洒一生。

儒、释、道的布经传道场所大多选址于竹林,他们都以竹的精神品格而自省、自悟、自喻。

难怪观世音菩萨的对联也用了“碧莲台上主,紫竹林中仙”。

(选自郑徳忱《中华竹》)1.下列关于“中华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在远离竹林的北方,竹子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吃饭的竹筷,铺的竹席,织衣、烤肉串的竹针,剔牙的牙签,居室的竹帘,真是俯拾皆是。

B.竹子是我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载体,包括文学、音乐、书法、建筑等各个方面。

在古代,甚至战争都离不开竹子。

C.竹在古代建筑中也有应用。

赵州桥就是古人把竹跟石灰、砂浆混合使用,创造了比钢筋混凝土还坚固耐久的建筑,赵州桥并由此而举世闻名。

D.带“竹”字的成语非常多,现代社会,以竹为题材、背景的文学作品、绘画、工艺品、编织品、装饰物也比比皆是。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A.其实,在远离竹林的北方,也是一会儿都离不开竹子的。

就连我国最北部边境的黑龙江里,也有上下漂流的竹排,可见,竹子的使用地域很广。

B.古代的诗书、音乐、书法、算数、战争都和竹子有关。

在现代,竹子也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多个方面。

C.古代战争用到的的盾、云梯、陷阱都离不开竹。

现代的竞技体育有好多项目来自竹,如跳高、撑杆跳、射箭、漂流、竹竿操等。

D.儒、释、道的布经传道场所都选址于竹林,他们都以竹自省、自悟、自喻,而且这些场所有时也通过对联来表达对竹子的推崇,可见竹子在文人心中的地位之高。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A.竹子在南方居民的生产、生活中很重要。

竹子被利用于工厂建设,竹林、竹楼和竹产品
被加以利用开展旅游业。

B.中国最早的书,便是用竹片穿成的竹简。

后来的“四书”、“五经”都是用牛皮绳等物把竹简编在一起的竹简书。

C.文人墨客以竹为题材的诗文书画有很多,郑板桥终其一生以画竹为乐趣,他的《竹石图》堪称诗画“双绝”。

D.用竹管插上兽毫就是笔,“用笔”又叫“握管”,字当然要写在竹子上,所以说,古代的书法更离不开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秦王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

秦王目眩良久。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道谢
D.图穷而匕首见穷:穷尽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A.使毕使于前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以其无礼于晋
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乃不知有汉
D.倚柱而笑夜缒而出
6.下列有关文段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3分)()A.这段文字,重点描述了荆轲廷刺秦王的场景,刻画了荆轲临危不惧、奋不顾身的英雄形象。

B.文段写秦武阳色变振恐,是为了显示秦廷的森严和始皇的威武,这一“色变振恐”与荆轲的“顾笑”形成鲜明的对比。

C.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正是前文荆轲对樊於期将军所说的刺杀设想的实施,此处印证了荆轲计划的合理性。

D.由于刺杀秦王是在仓促之间出现的,秦廷上下反应迟钝:秦王惶恐到拔不出剑的地步,大臣们也都是目瞪口呆、手足无措。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答: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5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①暝:夜,晚。

此指傍晚。

②随意:任凭。

③浣女:洗衣女。

④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

歇:消散。

⑤王孙:贵族的后裔,这里指隐居的高士。

8.苏东坡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的前三联,通过哪些意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6分)
答:
9.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中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5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鹰击长空,,。

(《沁园春•长沙》(2)寻梦?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
(3)“,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荆轲刺秦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11—14题。

季羡林的缺憾人生
卞毓方
先生的《学海浮槎》,记录了他中学生活的一个细节,读后,令我眼前一亮。

“在学习方面,我现在开始买英文书读。

……买英文书,只有一个地方,就是日本东京的丸善书店。

……每次接到丸善书店的回信,我就像过年一般地欢喜。

我立即约上一个比较要好的同学,午饭后,立刻出发,沿着胶济铁路,步行走向颇远的商埠,到邮政总局去取书,当然不会忘记带上两三元大洋。

走在铁路上的时候如果适逢有火车开过,我们就把一枚铜元
放在铁轨上,火车一过,拿来一看,已经轧成了扁的,这个铜元当然就作废了,这完全是损人而不利人的恶作剧。

要知道,当时我们才十五六岁,正是顽皮的时候,不足深责的。


少年的天真、活泼、顽皮,在这里表现得充分无遗,假若季羡林能以这种心态度过他的青春岁月,呈现在我们今天面前的,将会是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形象。

可惜,那只是短暂的返璞归真。

须知,这是在济南城,不是在老家官庄,这是寄身于叔父的家,不是依偎在自己父母的膝下,环境变了,季羡林的个性也随之发生改变。

怎么变?朝哪一方向变?季羡林晚年总结,他说:从我小时候的作风看,我本是一个外向的人,然而,后来怎么就转成了内向呢?这个问题,过去从未细想,现在回顾在济南那段生活,忽然有所感触,也就顺便给它一个解答。

我认为,“三字经”中有两句话:“性相近,习相远”,可以作为参考,古人说得对,“习”是能改造“性”的。

我六岁离开父母,童心的发展在无形中受到了阻碍。

试想,我能躺在一个父母之外的人的怀抱中,撒娇打滚吗?不,不能,这是难以想像的。

叔父当然对我好,但他“望子成龙”,要求十分严格。

课余除了抓学习,还是抓学习,偶尔有一点示爱,比如给我从乡下带回几只小兔,也让人感到距离,那种只能身感,不能言传的距离。

说到婶母,我不能说她虐待我,那样说不真实;但在日常生活中,小小的歧视,在她可能是不经意,在我却是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叔父有个女儿,我叫作秋妹的,她和我的待遇明显不一样。

比如说,做衣服,有时就给她做,不给我做。

偏心自己的亲生女儿,这是人之常情,不足为怪。

实事求是地说,拿一个母亲的标准去要求一个叔婶,本来就是不现实的。

话又说回来,要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有大人的开通,这是不可能的。

一件两件,我也许不放在心上,三件四件五件,经得多了,难免潜移默化,影响到自己的价值取向以至性情。

季羡林的终生遗憾,是在母亲去世之前,整整八年,他没有回家看望一次。

八年啊,八年!这期间,他读完初中,上高中,停学一年,再读,娶妻,生女,高中毕业,上大学,寒暑假回济南……如此漫长的过程,如此曲折精彩的变化,竟然没有抽出一些日子,回家看看。

季羡林事后捶胸顿足,懊悔不迭,可以说,他一辈子浸泡在悔恨里。

终生遗憾,应该还有婚姻。

且慢,季羡林在《寸草心》中,不是对妻子评价很高吗?请看他文章开头的叙述:“我因为是季家的独根独苗,身上负有传宗接代的重大任务,所以十八岁就结了婚。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不在话下。

德华长我四岁。

对我们家来说,她真正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辈子勤勤恳恳,有时候还要含辛茹苦。

上有公婆,下有稚子,丈夫十几年不在家;公公又极难侍候,家里又穷,经济朝不保夕。

在这些年,她究竟受了多少苦,她只是偶尔对我流露一点,我实在说不清楚。

”注意,这里说的是妻子的为人,
那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也正因为这一点,季羡林对她十分敬重。

敬重是一回事,疏离隔膜又是一回事。

不信,再请看下列事实:季羡林1929年结婚,次年离家上清华,1934年毕业,回济南教书,1935年赴德,一去就是11个春秋。

1946年回国,进北大,按说,他应该把家属接来同住的,那时一没有户口障碍,二没有经济之虞,但是———他没有!直到1962年,德华才迁来北京。

算算看,从结婚到再度聚首,夫妻分居竟长达31年!
人生有憾,至少是不完满。

朱光潜先生说:“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像的田地。

”季先生是大明白人,对一切早已参透,所以他有一篇随笔,题目就叫“不完满才是人生”。

1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A.文章第二段写季羡林少年时期在到邮局取书时把铜钱放铁轨上让火车轧,目的是为了说明他是一个“损人而不利人”的捣蛋鬼。

B.作者评价季羡林先生如果一直保持天真、活泼、顽皮的性格,就会成为另外一种“形象”,不能成就今天人生辉煌。

C.童年时期的季羡林生活在济南城叔父家中,不是依偎在父母的身边,环境的改变,使季羡林的个性也随着发生了改变。

D.婶母对自己亲生女儿的偏心对季羡林的价值取向以至性情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季老对此耿耿于怀。

E.季羡林与妻子一生分多聚少,晚年回忆中季羡林对贤妻良母的妻子怀有深深的敬重和愧疚之情。

12. 季羡林的人生遗憾有哪些?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

(6分)
答:
13. 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14.朱光潜先生的话“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像的田地”和季老说的“不完满才是人生”,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联系实际作简要探究。

(8分)答: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运河两边,曾经经历风雨的杨柳依然飘拂,而丢弃在如今荒废的码头边的碎瓦片,只要你留心,总会有一些新的发现。

②清晨的牦牛屯就给人不一样的感受,来给朱爷拜寿的人,全屯子里的人似乎都沉浸在这样一个盛典的欢乐之中。

③圆明园里的宝物,可是经历了英法联军的洗劫,再加上后世军阀混战,战乱频仍,现在都荡然无存了。

A.应接不暇俯拾即是数不胜数B.俯拾即是应接不暇数不胜数
C.数不胜数俯拾即是应接不暇D.应接不暇数不胜数俯拾即是
1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学者证实,肠内微生物区系对大脑机能会发生影响,而富含在酸奶中的益生菌又影响着消化道微生物。

B.运—20大型运输机能够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各种物资和人员的长距离航空运输,它的首飞成功对于推进我国国防建设意义重大。

C.2018年3月25日,知情官员透露,搜寻人员找到的德国失事航班上的“驾驶舱话音记录器”受损严重,这段时长约2分钟的内容对于调查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线索。

D.世界形势在不断变化,各国力量此消彼长,就目前情况来看,美国不可能绕开中国和俄罗斯来解决伊朗核问题。

17.下文横线处的语序已被打乱,请重新调整,正确的一项是:(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

①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

②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③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

④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做的各种实验。

A、④③①②
B、③②④①
C、①③④②
D、③①②④
18. 修改下面两个加线的句子,使之与所给的上联或下联构成两副完整的对联。

(6分)(1)上联:心中塞外,依山楼榭尽白日;
下联:在睡梦里游江南,临绿水的轩斋点染轻轻烟雾。

(2)上联:晋阳湖,碧波粼光闪烁,碧绿的湖水荡漾;
下联:天龙山,峻岭绵绵,青山起伏。

(1)下联:
(2)上联:
19.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个句子,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5分)
情意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在于它的高低,而在于厚重。

(1)
(2)
五、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别林斯基有这样一段话:“青春在人的一生中只有一次。

青年时代要比其它任何时代更能接受高尚的和美好的东西。

谁能把青春保持到老年,不让心灵冷却、变硬、僵化,谁就是幸福的人。

”这是他作为教育家的理解,其实是不同身份、不同经历、不同年龄的人,各有各的理解。

要求:1.请以“幸福的人”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

2.写出你的真情实感。

3.不抄袭,不套作。

4.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高一语文期中参考答案
1.C “赵州桥并由此而举世闻名”无中生有。

2.D 原文“大多选址于竹林”
3.A “竹子被利用于工厂建设”原文“以竹子为主要原料的工厂、作坊星罗棋布”
4.C(道歉,谢罪)
5.D(在,对;用,因为;于是,竟然;表修饰)
6.B(是为了显示荆轲的临危不惧,而非秦廷的森严与秦王的威武)
7.略(关注“函、拜送、使、使、闻”和“生、以、所以……者,……也”的译法)
8.秋雨、秋山、明月、松、流泉、山石、竹林、青莲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清新、幽静、恬淡、优美、和悦的雨后秋山晚景图。

9. 对大自然的喜爱,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10.略
11.CE(A项错,“说明了他是一个‘损人而不利人’的捣蛋鬼”,是为了表现他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少年生活。

B项无中生有,“不能成就今天人生辉煌”在文中没有依据。

D“耿耿于怀”错误,因为季老说这是“人之常情,不足为怪”。

)(该题答对一项得两分,如果选A 项酌情给1分。


12. 人生遗憾:①童年没有在父母膝下欢娱,寄居在叔父家中,改变了自己的性格。

②整整八年没有回家看望母亲,母亲去世,懊悔不迭。

③夫妻聚少离多,对不起自己的妻子。

(三个要点,每点2分)
13.作用:①文章第三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②上承季老少年时代天真、活泼、顽皮个性,
③下启季老一生中三件遗憾之事。

(三个要点,每点2分)
14. ①人生总有缺陷、不完美,因此才能敦促人去追求。

②朱光潜先生的“缺陷”说和季羡林先生说的“不完满”,都说明了人生是有缺陷的。

既然有缺陷就需要去努力填充生活的“缺陷”,就需要去奋斗,这样人们在生活中就有希望、有想象的余地。

③我们所处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

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人类所过的生活——往好的一方面说,是神仙的生活;往坏的一方面说,就是猪的生活,呆板单调至极,因为倘若件件事都尽美尽善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

④人生最可乐的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

世界如果完美,我们如何能尝创造成功的快慰?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
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像的田地。

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

(意思相近即可,不要求与答案完全一致)
15、B(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

目前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

形容多而易得。

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

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

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16.C A.发生与影响搭配不当。

B.句子成分残缺,在航空运输后加任务。

D. D项表意不明,美国绕开的是“中国”还是“中国和俄罗斯”?
17.D
18. (1)下联:梦里江南,临水轩斋染轻烟。

(2)上联:晋阳湖,碧波粼粼,绿水荡漾。

19.示例:生活就像一本书,重要的不在于它的厚薄,而在于启迪;胸怀就像一片海,重要的不在于它的深浅,而在于宽广。

(注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相同。

格式为“……就像……,重要的不在于它的……,而在于……”。

字数要与例句相同,意境要高远,有一定哲理意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