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课堂练习设计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教学中课堂练习的设计原则
在化学教学中,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而且对于教师来说也是检查学生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等具体情况的有效方法。
课堂练习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
通过课堂练习能够及时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帮助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加以准确定位,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提供高质量的练习就显得极其重要。
一、针对性、梯度性和完整性
每一堂课都有其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因此,化学课堂练习要从既定的教学目标出发,为巩固所学的教学内容服务,围绕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展开。
同时,更高层次地要为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服务。
由于教育的不断发展,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因此,教师要对教学任务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适合时代发展的人才。
根据布鲁纳的认知教学理论,课堂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练习的设计,有层次有梯度地安排习题。
心理学研究发现,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由易到难,可以消除学生的畏惧情绪,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在高二进行《水的电离》教学时,要求计算水溶液中由水电离出
来的c(h+)或者c(oh-)这类题目很多,也是很多学生容易出错的一个常见问题。
有这样一个例子,在课堂上如果直接设计一个题目:0.1mol/l盐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等于多少?在程度不是太好的班级里往往会遭遇冷场的结果。
绝大多数学生出现了思维受阻,根本不知道如何入手的情况。
这样设计练习不符合认知规律,当然也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反,如果将题目设计成下列有梯度的习题,实践证明,效果要好很多。
学生会积极开动脑筋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1)0.1mol/l盐酸溶液中c(h+)等于多少?是由哪种物质电离出来的?
(2)0.1mol/l盐酸溶液中c(oh-)等于多少?是由哪种物质电离出来的?
(3)0.1mol/l盐酸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h+)等于多少?
根据耶克斯·多得森的动机理论,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最佳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通过习题梯度性设计降低了思维难度,也符合学生的思维过程。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练习的设计通常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带有复现性的题目。
这样的练习如:氨气是()色,有()性气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液氨汽化时()大量热,利用这一性质常用液氨作()。
第二层次是能设计一些带有一定综合性的题目、灵活性的题目,
使学生将所学的有关知识技能联系起来,完善其认知结构。
第三层次是设计一些思考性、命题性强的题目,用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使认知结构进一步发展。
二、全面性和趣味性
为了全面地、准确地了解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的掌握情况。
设计题目就相当于设计一张考试卷,要求题目最好是尽可能多地覆盖全部的教学内容,然而课堂上只有40分钟,留给习题的时间就更有限了,因此课堂练习要少而精,尽量选择能多覆盖重点难点的内容。
代表各种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典型习题。
我们学生反映高中化学难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需要记忆的内容多,概念、原理难以理解,不会理论联系实际,不会综合及应用等。
瓦根舍因等人的范例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对于学生反映的这些问题,老师就应该在课堂联系中以一些典型题目为例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归纳,掌握化学内在规律,那么难题就会变成易题。
通过练习就可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三、启发性和趣味性
课堂练习的效果或者说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做题而做题,要通过练习达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化学能力和素养的目的,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
让学生在自身实践中体会获取化学知识成功的成就感。
因此设计的题目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可思考性,能一体多变,引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问题,进一
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练习设计的形式也有一定的要求。
形式、题材要求新颖,具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习题也要“与时俱进”,注意引入化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理论练习实际。
如在学习有机化学的时候就可以探讨苏丹红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性质。
这样能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又了解了社会以及最新的科技动态,学以致用。
四、及时性和周期性
练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
学过教育心理学的人都知道,遗忘是有一定规律的,根据遗忘规律,要及时设计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新知识解决化学问题,这样可以阻止或减慢新知识的遗忘。
要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长时间记忆,需要周期性练习。
当然,不能将周期性理解为简单的重复,可结合新知识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样不但检查了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对旧知识起了巩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