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高三理综-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A卷(模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市高三理综-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7题;共14分)
1. (2分)(2016·余干模拟) 用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的形式表示硅酸盐的形成,不正确的是()
A . 钙沸石[Ca(Al2Si3O10)•3H2O]:CaO•Al2O3•3SiO2•3H2O
B . 镁橄榄石[Mg2SiO4]:2MgO•SiO2
C . 正长石[KAlSi3•O8]:K2O•Al2O3•3SiO2
D . 高岭石[Al2(Si2O5)(OH)4]:Al2O3•2SiO2•2H2O
2. (2分)(2018·内江模拟) 某化学兴趣小组称取纯净的Na2SO3 ·7H20 a克,隔绝空气加强热至恒重,经过分析与计算,得到的固体质量与全部转化为亚硫酸钠固体的计算值一致,但固体在水中溶解后测的pH值比理论计算值(相同浓度Na2SO3溶液的pH)大很多。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连续两次称量强热前后固体的质量,如质量差小于0.1g,即可判断固体已经恒重
B . 产生上述矛盾的可能解释:4Na2SO3 3Na2SO4 + Na2S
C . 固体产物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淡黄色沉淀产生
D . 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能确定产物中有Na2SO4
3. (2分) (2017高二下·南阳期中) 已知酸性:>H2CO3>,综合考虑
反应物的转化率和原料成本等因素,将转变为的最佳方法是()
A . 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
B . 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HCO3溶液
C . 与足量的NaOH溶液共热后,再通入足量CO2
D . 与足量的NaOH溶液共热后,再加入适量H2SO4
4. (2分) (2017高一下·湖北期中) 研究性学习小组做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时,发现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并夹杂有少量黑色物质.倒去试管中的浓硫酸,将剩余固体(含少量浓硫酸)倒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发现所得溶液为蓝色,黑色固体未溶解.过滤、洗涤后,向黑色固体中加入过量浓硝酸,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所得溶液加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 铜与浓硫酸反应所得白色固体是CuSO4
B . 加BaCl2溶液后所得白色沉淀是BaSO4
C . 白色固体中夹杂的少量黑色物质可能是CuO
D . 白色固体中夹杂的少量黑色物质中含元素Cu、S
5. (2分) (2016高三上·黑龙江期中) 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W,R处于同一周期,R与Y处于同一族,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元素X分别与Y,Z,R可以形成多种二元共价化合物
B . 元素Y,Z,R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能呈酸性、碱性或者中性
C . 热稳定性:XmY强于XmR,沸点:XmY高于XmR
D . 五种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有两种是气态、两种是固态、一种是液态
6. (2分) (2020高二上·荆州期末) 下列是教材中常规电化学示意图,其标注完全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7. (2分) (2019高二下·杭州月考) 下列对定量实验误差分析正确的是()
操作结果
A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缓慢地将NaOH溶液倒入测定装置中无影响
B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前无气泡而滴定后有气泡偏高
C测定溶液pH的实验中,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偏高
D现需90mL 1.0mo/LNaOH溶液,称取3.6gNaOH固体配制溶液浓度偏低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实验题 (共2题;共10分)
8. (4分) (2015高一上·资阳期末) 有一包白色粉末状混合物,可能含有K2CO3、CuSO4、AlCl3、NaOH中的某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②取少量上述溶液两份:
第一份中加入稀硝酸,开始出现白色沉淀,有气泡产生,继续加入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再加入AgNO3溶液,
又出现白色沉淀;
第二份进行焰色反应,直接观察,火焰呈黄色.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
(1)原混合物中肯定有________.
(2)第一份中,继续加入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3)第一份中,再加入AgNO3溶液,又出现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4)第二份进行焰色反应,为什么观察不到K+的焰色反应.________;
9. (6分) (2018高一上·雅安期末) 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在医药上作补血剂。

某课外小组测定该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含量,并检验该补血剂是否变质。

实验步骤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操作①的滤液中滴加KSCN 溶液后变为红色,则该滤液中含有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操作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3)操作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4)操作④中一系列处理的操作步骤:过滤、________、灼烧、________、称量。

(5)假设实验中的损耗忽略不计,则每片补血剂含铁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g。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三、综合题 (共1题;共8分)
10. (8分) (2018高三上·赤峰期末) 工业上可以利用反应I所示原理降低污染气体的排放,并回收燃煤痼气中的硫。

反应I:2CO(g)+SO2(g) 2CO2(g)+S(l)△H1
(1)已知:反应Ⅱ:2CO2(g) 2CO(g)+O2(g)△H2=+566.0kJmol-1
反应Ⅲ:S(l)+O2(g) SO2(g)△H3= -296.0kJmol-1 则△H1= ________。

(2)T℃时,将0.100 mol CO(g)和0.120 mol SO2(g)充入2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I,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所示。

①下列事实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容器内压强不再改变
B.每消耗2 mol CO2,同时生成2mol CO
C.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D.v正(SO2)=2v逆(CO2)
②0~2 min内,用CO表示的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CO)=________。

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

③T℃时,反应I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④T℃时,将0.100 mol CO(g)和0.120 mol SO2(g)充入容积为2L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与原平衡(恒容)相比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 L(L1、L2),X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

下图表示t一定时,反应Ⅱ中CO(g)的体积分数随x的变化关系。

2CO(g)+SO2(g) 2CO2(g)+S(l)△H1<0
①X代表的物理量为________。

②判断L1、L2的大小关系,并简述理由:________ 。

四、填空题 (共1题;共4分)
11. (4分) (2018高一下·天津期中)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周期

①①
②②
③③④⑤⑥
请参照元素①-⑥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元素②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

(2)②、③、⑤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3)元素④和⑥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

(4)元素②和⑤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五、推断题 (共1题;共8分)
12. (8分) (2016高二下·张掖月考) 填空
(1) 3﹣甲基﹣2﹣丙基﹣1﹣戊烯结构简式为________.
(2)名称为________.
(3)名称为:________.
(4)名称为:________.
(5)有机物A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常用作有机合成的中间体,测得8.4g该有机物经燃烧生成22.0g CO2和7.2g水.质谱图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4;红外光谱分析表明A中含有﹣O﹣H和位于分子端的C H,核磁
共振氢谱显示有3种峰,且峰面积之比为6:1:1.
①写出A的分子式________;
②写出A的结构简式________;
③下列物质一定能与A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H2 b.Na c.KMnO4 d.Br2
④有机物B是A的同分异构体,1mol B可以与1mol Br2加成,该有机物的所有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3种峰,且峰面积之比为6:1:1,则B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7题;共1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二、实验题 (共2题;共10分)
8-1、
8-2、
8-3、
8-4、
9-1、
9-2、
9-3、
9-4、
9-5、
三、综合题 (共1题;共8分) 10-1、
10-2、
10-3、
四、填空题 (共1题;共4分) 11-1、
11-2、
11-3、
11-4、
五、推断题 (共1题;共8分) 12-1、
12-2、
12-3、12-4、
1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