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元对立思维”看当代草原题材的绘画创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
作者简介:孙佳(1982— ),女,汉族,内蒙古巴彦淖尔人。
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学。
课题项目:河套学院校级课题“从二元对立思维看当代草原题材的绘画创作”(项目编号:HYSY201727)。
在西方经典哲学中,二元对立思维极具代表性且影响深远,一般观点认为这一思想是从古希腊时代开始的。
它经历了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笛卡尔、黑格尔、马克思,似乎在循着一条进化的道路向前发展。
而这其中典型的二元论者是17世纪法国哲学家R.笛卡尔,他认为世界上存在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灵和物(精神和物质),精神的本质在于思想,物质的本质在于广延;二者的本质不能互换,不能决定、不能派生,不能由一个决定或派生另一个,彼此完全独立。
笛卡儿的二元论建立在世界具有精神和物质两个独立的本原的基础上,其哲学思维方式即是典型的“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的二元对立方式。
从笛卡儿到黑格尔莫不如是。
黑格尔虽然试图通过“实体就是主体”的命题去克服主客分立,建构辩证的两极矛盾观取代二元分立。
他强调任何事物都是由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矛盾组成。
矛盾又是由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两方面组成。
事物的发展变化正是基于对立的矛盾双方不断斗争的结果。
一、“二元对立思维”看当代草原题材绘画创作
西方近代“哲学思维方式的基本特点是从主客、心物、灵肉、无有等二元分立出发运用理性来构建形而上学的体系” 。
所谓二元对立思维是指相反的两个方面之间的关系纯然为对抗和对立,丝毫不存在统一和转化。
其最显著的特征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分离。
这样一种二元对立的文化观念和思维形式也是古代艺术创作的典型主题。
而二元对立思维的艺术规律也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当代以草原题材为创作对象的艺术家。
以妥木斯、朝戈等为代表的蒙古族画家试图回归蒙古民族的古老信仰传统,创作出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如妥木斯的《两匹马》、朝戈的《西部》等,在这些作品中,都是两个形象的组合,彼此之间或是一高一矮,或是一动一静,那么这些作品是怎样彰显的蒙古民族传统的二元对立思想的?是否也属于蒙古传统思维在当今的一种现实反映?
妥木斯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油画大师,少数民族艺术家,美术教育家,是内蒙古美术界的领军人物。
从二十世纪80年代的初期开始,以其独特的表现草原题材的创新风格崛起于中国画坛。
妥木斯的油画艺术致力于民族传统美学思想的探索,他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以东方审美情趣统领艺术语言,提出了“过无不及”的美学命题。
“过犹不及”出自《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一语:过犹不及。
基本含义是事情做得过头了就跟做得不足不够
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而其中的“过与不及”正是二元对立思维的深刻体现。
“妥木斯的绘画风格更加明显而成熟,他并没有跟随同时代的中国艺术家的步伐——对西方艺术形式的运用乐此不疲,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研究上。
他从传统画像石与画像砖、岩画、壁画、文人画中汲取营养,从内蒙古民间美术中吸取造型与色彩元素,并从西方艺术中寻找灵感,从中探索自己喜欢的艺术语言和样式。
”我们来看妥木斯的《两匹马》,马身体的黑色和鬃毛的白色,本身构成一组团块结构,主体形象的左与右,黑与白的和谐搭配真实体现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马的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与背景有强烈而明晰的界限,画家将对草原那份炽热的情感运用厚重的笔触、形与色的完美和谐融为一体,向人们展示着草原那朴实、平淡而又悠远的美丽,这份美丽也是画家淳朴无华、忠诚直率的精神品质之最好诠释。
在中国油画界,蒙古族油画家朝戈无疑是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的油画艺术风格影响了许多人。
在其三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他作为这个时代变革的亲历者,带着对人性的思考,对人类精神生活和价值的追问,在艺术实践和创作中,把传统绘画本质和时代精神相结合。
画家朝戈有着独特的绘画灵感,他始终思索着、实践着,如何在保持传统艺术深刻精神维度的同时,关注当代社会的人性问题。
一直以来,朝戈主张绘画应该降低对现实表面的描述性,突出其精神性。
可见,在朝戈的艺术里,艺术的民族性与精神性是二元对立思维的两极。
我们看朝戈的代表作《两个人》,在这幅作品中,前景人物顶天立地、弯腰弓背,给观者一种压抑的迫近感,且这一人物显得特别憨厚与其背后坐着的傲慢人物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现出人物的压抑、焦虑、谨小慎微的心理特征。
这幅画更多的表达了作者对城市化的一种哲学思辨,对先进的与落后的、单纯的与多元的,善与恶的深刻思考。
二、结语
由此,当代画家在回望传统,立足当下,创作出具有独特美学趣味和风格特征的艺术作本土品的同时,积极寻找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也成为画家群体的某种集体意识。
我们应该站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下用时代精神去审视“二元对立思维”在草原文化中的具体体现,通过形象地再现并深入挖掘其民族文化的内涵,去表现当下社会境遇中民族精神与现代文化相碰撞产生的民族生存状态、心理变化,继续走草原题材绘画创作的当代探索之路。
参考文献:
[1]刘放桐.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人民出版社.2000.
摘 要:西方经典哲学中,二元对立思维是典型的“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的哲学思维方式,本文通过本土两位有代表性的画家以及他们的绘画创作阐释二元对立思维在其作品中的体现,使读者更好的理解当下社会境遇中民族精神与现代文化碰撞产生的民族生存状态、心理变化,以及画家的当代探索之路。
关键词:二元对立思维;草原题材;创作;意象;民族精神
从“二元对立思维”看当代草原题材的绘画创作
孙 佳
(河套学院,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