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筝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器乐演奏实践
浅谈古筝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韦玮 (佳木斯大学)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中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人对美的追求一直在不断变化。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在中 国音乐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对于乐器的教育,不仅要培养其弹奏的技巧,还要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 关键词:古筝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
68
出精彩的曲调,必须具备一定的功底和临时发挥能力。传统教学主 要内容是老师将知识亲自传授给学生,教授理论知识、亲自实践弹 奏,以这种方式教授学生才能将弹奏古筝需要具备的知识与素养传 达给受教育者。在传统教学中,通过这些方式才能让受教育者真正 感受到古筝的神韵所在。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将审美教育融合在古筝 教育之中的体现。要想真正学会古筝,必须经过心灵教育的熏陶, 最终达成熟练掌握古筝技巧与审美能力的古筝弹奏者。
三、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强调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在现代教育中,应试教育 还是占主要地位,所以在很多音乐教育中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还是 大量存在,一味地教授理论知识,填鸭式教学,从而忽略了音乐对 人精神的感受。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也能从这里看出:随着网络化 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艺术的要求不断发展,很多音乐更新换代速度 很快。比如现在比较火热的短视频;在很多短视频中都是以好听的 音乐,发布者的技艺才能取得关注,一时间出现了很多网络红曲, 《盗将行》、《出山》等古风歌曲红极一时,但又随着其他音乐的 出现而被人们渐渐遗忘。归根到底,这些突然暴红的网络神曲都是 只有好听的旋律而没有音乐灵魂。相反,随着网络爆红的音乐也有 以前的歌手音乐,比如《十七岁》、《遇见》等等虽然这些歌曲虽 然都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现在再次翻唱出来依旧让人喜爱,不仅 是因为拥有优美的旋律,也是因为这些歌曲有灵魂所在。对于音乐 的创作,不仅需要技巧也需要创作人的音乐素养,无论是写作歌曲 还是弹奏乐器都需要技巧与审美兼具。在古筝教育中,审美能力的 培养刻不容缓,即使社会节奏快,但也不能随波逐流。 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受教育者的健康心理与思想道德水平。 在古筝教育的学习中,有很大一部分的群体是大学生。大学生对社 会接触较少,所以很容易迷失自我。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那 么就是离不开学生的心理健康。要想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创作者 的心灵必须是纯净健康的,不能有坏的念头。所以院校对学生进行 心理干预是有必要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方位的人才,所以学生 的心理健康是不可忽略的。音乐源于生活。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流 露。从本质上看,它是人类精神文明精华的表现形式之一。音乐教 育是具备德育任务的。受教育者,要有效地开拓思维,激发生活的 热情,提高思想道德水平。通过欣赏欢快优美的旋律,净化人的心 灵,通过欣赏健康美妙的音乐能够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水平,启发 人的智慧。审美教育肩负着培养受教育者健康心理、思想道德水平 的责任,在古筝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下接70页)
器乐演奏实践
习过程中,声乐表演人员需要对自己的气息、音色、音质进行适 当的调整,才能让整个表演更加的完美,而钢琴伴奏的意义就在于 能够以引导和强化的方式让表演更加完美。比如,音乐作品中情绪 以及速度的变化,可以通过钢琴伴奏进行调整。悲伤时缓慢的钢琴 伴奏让音乐表演氛围更显凄凉;激动时加快速度且高昂的钢琴伴奏 则让表演情绪的渲染力更强等,这种情绪都是人声难以去调整控制 的。因此在声乐表演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要善于根据钢琴伴奏发挥 自身声音的优势,让作品得到更加完美的展现。钢琴伴奏从来都不 是突然或凭空的发出,而是为求和声乐达到高度的完美融合、协调 统一,钢琴伴奏的声调、情绪、节奏都在有意识的引导声乐表演 者,是钢琴伴奏与声乐表演者对作品的共同诉说。舒伯特的声乐名 曲《致音乐》曲调即为平缓,属于抒情类歌曲,加入伴奏后让作品 在平缓中具有独特的意蕴,让观众与作品与声乐演唱者得到共鸣。
古筝作为中国的传统乐器之一,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 了。从秦朝开始流行,一直到唐代达到了鼎盛时期。唐朝国力强 盛,文化繁荣,在这样的环境下,得到了迅速发展,古筝的表现能 力强,既可以轻快明亮,也能气势磅礴,所以曲目繁多,弹奏古筝 的人也越来越多,古筝得以发展。古筝发展到现在,一直是中国传 统乐器的代表,人们一想起古筝就将其与古色古香联系起来,可谓 是雅俗共赏的乐器,许多文人墨客也专门为古筝写下了诗句。到了 现代,古筝作为传统乐器受到了西洋乐器的冲击,有过一段衰落时 期,但是近些年随着国家的文化发展,古筝教育也逐渐复兴。在应 试教育的背景下,古筝教育中不免存在一些弊端:一是注重技巧的 学习,忽略了审美教育;二是个体演奏盛行,集体演奏缺乏培养; 三是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不强。在这些弊端中,审美教育的缺乏是 要害,缺乏了审美教育其他方面就会自然出现短板。所以审美教育 在古筝教育中必不可少。
一、分析审美教育与素质教育 审美教育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人们常说:“世界上并不缺 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可见人们审美的重要性。审美教 育是要培养受教育者的感受美、发现美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 育。在人类发展史上,审美能力一直在不断发展变化,西方有文艺 复兴,中国历朝历代的文化发展都是审美的创新。正是因为有了审 美能力,文艺复兴期间才能创造出那么多的传世杰作,中国历史上 才能出现书法、水墨画、宫廷画以及各种乐器的发展。所以审美教 育可以推动人们审美能力的进步,推动文化的发展,促进文明的发 展。审美教育也是在净化了心灵,给予了受教育者一种情感教育, 在这一点上与素质教育不谋而合。 二、古筝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古筝教育在中国音乐教育上占有重要位置。古筝是一种特殊 的音乐器材,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不仅是要学习弹奏古筝的技 巧,也要从精神思想上领悟学习古筝的品质与修养。古筝教学分为 即兴和传统授课两种方式。即兴演奏是指演奏者在没有任何准备的 情况下随意发挥,演奏出曲调。即兴表演看似简单,其实要想演奏
Hale Waihona Puke 古筝,作为中国的传统乐器,不仅在中国拥有较高地位,随 着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世界上也越来越受欢迎。在音乐 教育的发展进程中,审美教育被看作是“教育核心”。音乐是用其 优美的旋律给人带来身心上的愉悦,审美教育对创作音乐有直接影 响,所以“审美教育”对于音乐教育就更为重要。本文就古筝教育 中的审美教育进行探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